词条 | 江儿水·金陵杂咏 |
释义 | 散曲《江儿水·金陵杂咏》是作者夏完淳血泪化成的悲壮之音。正当十几岁的美好年华,却忘我地投入到拯救民族危亡的大业之中。作者无私的襟怀,豪放的气质,都体现在其作品中,是一般囿于个人得失的作家所根本不可比拟的。 基本信息名称:【南仙吕入双调】江儿水·金陵杂咏 年代:明末清初 作者:夏完淳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南仙吕入双调 曲牌:江儿水 作品原文【南仙吕入双调】江儿水 金陵杂咏① 望青烟一点,寂寞旧山河。晓角秋笳马上歌②,黄花白草英雄路,闪得我对酒销魂可奈何③!荧荧灯火,新愁转多。暮暮朝朝泪,恰便是长江日夜波。 作品注释①此曲牌属南仙吕入双调,句式为五三七、七七六、四六、共八句七韵。 ②角:军中号角。笳:汉时流行于西域少数民族中的乐器,这里也指军中管乐。 ③闪:抛撇。 作品评析夏完淳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十四岁参加抗清,十七岁英勇就义。其作品中常常洋溢着一股郁勃之情、阳刚之气。这首小令写于南京狱中,可谓慷慨悲歌,铮铮有声。首二句写眼前景物,形容江南一带为清兵占领,致使江山失色,荒凉寂寞。三、四句回忆被捕前金弋铁马的征战生涯,以“晓角秋笳”对“黄花白草”,不仅有声有色,而且令人感到时光的推移、四季的变幻。这里的“英雄路”是作者对他自已短暂生涯的概括,是他个人的英雄末路、英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悲剧的浓缩与凝聚。五句写对酒“销魂”,但置于全曲中,却没有一丝消极与惆怅,而是壮志未酬的扼腕长叹,是“不斩楼兰终不还”式的铿锵誓言,是“臣子恨何时灭”式的遗恨。六、七句写面灯凝思,似显平缓,但实为下文蓄势。末二句用比喻,兼用夸张,表现作者感情激越,如大江之水汹涌澎湃,日夜长流。 作者简介夏完淳 (1631-1647)明末爱国诗人。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花亭)人。父夏允彝为明末著名士大夫,几社和复社领袖先后师从于张溥、沈楫、周茂源、计东、陈子龙等名家,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四岁随父起兵抗清。兵败后,父投水殉,又随其师陈子龙继续抗清活动。子龙死,入明兵部职方司主事吴易军中,尝上书南明鲁王,授封中书舍人。吴易兵败后,因上鲁王表为清军获而被捕(又说因参与松江政变事泄被捕),慷慨斥敌,从容就义。有《代乳集》、《玉樊堂集》、《夏内史集》、《南冠草》等遗作,后人辑为《夏完淳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