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北区
释义
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

江北区1位于宁波市区西北部,东南临甬江与江东区相望,南濒姚江,与海曙区、鄞州区连接,东北毗邻镇海区,西接余姚市。总面积208.7平方千米。2005年末全区总人口2297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1306人。江北区辖7个街道、1个镇:中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洪塘街道、庄桥街道;慈城镇。区人民政府驻 新马路61弄。

中文名称:江北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浙江省宁波市

下辖地区:7个街道、1个镇

电话区号:0574

邮政区码:315000

地理位置:浙江省甬绍平原东部

面积:208.7平方公里

人口:22.97万人(2005年)

方言:吴语宁波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浙B

宁波市江北区简介

江北位于宁波市区西北侧,东南临甬江与江东区相望,南濒姚江,与海曙区、鄞州区连接,东北毗邻镇海区,西接余姚市,全区面积208平方公里,2005年底,户籍人口22.97万人。江北区是宁波市最大的中心城区。下辖甬江、庄桥、洪塘、中马、白沙、文教、孔浦七个街道和慈城镇。

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多姿多彩的现代文明珠联璧合;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勤劳睿智的江北人民相得益彰;涛涛江水磨砺出一代代奋发图强的儿女俊杰。

区内生活环境优越。拥有良好的商业文化和商业传统,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生活费用及经营成本相对较低。2001年宁波市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列全国主要城市中第七位和第四位。

教育:江北区辖内共有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分校等大专院校19所,涉外学校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和致诚国际学校等。

医疗卫生:拥有如李惠利医疗中心,第一、二、三医院、江北人民医院等一批设施一流的医疗机构。宁波人均寿命在77岁以上。

住宅:拥有繁景花园、莱茵堡别墅、国际村、康桥经典、茗雅苑等花园新村和槐树高层公寓。

劳工:宁波劳动力素质普遍较高,宁波人才市场是国内较成熟的人才流动市场之一,每周定期举行人才招聘会,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进,人事代理,社会保障等服务。

江北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健全的服务体系,投资环境优越,是海内外投资者理想的创业之地。

区内萧甬铁路横贯东西,329国道、34省道在区内交汇,铁路宁波北站和散货作业区坐落境内,栎社机场、杭甬高速公路、北仑港近在咫尺。近几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又投巨资建设了江北大道、甬余公路江北段、人民路等重点交通工程,交通集疏网络日益健全。

江北区鼓励发展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环保产品,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初步形成了机械、机电、电器、电子、塑胶专门类的产业群,建材,生化,医疗器械也有相当的基础。

宁波是中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江北区周边约20-5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数千家的企业,能提供各种高质优价的机械部件、模具开发、电子配件、五金加工等配套服务,还有塑料原料市场、液体化工原料集散、金属材料市场、建筑材料市场、汽车配件市场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市场。

江北区的都市农业以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为宗旨,蔬菜、花卉盆景、畜禽蛋、淡水鱼等都有较大的生产规模,水磨年糕、生猪等还畅销海内外。

地理

自然地理

江北境内地势平坦,有粮地12.8万亩,低矮山丘6万亩,内河水面3万亩。

江北区境内较大的河流有甬江、余姚江、慈江及江北大河,这些干系河流又与各乡镇河流相通,构成网络,形成比较完整的水利体系。

江北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光能资源,年日照百分率为47%,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多的的月份是8月份,为275.1小时,最少月份为2月,仅为118.9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0.6千卡/cm2。光照条件完全能够满足作物生长对光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种苗生产比较有利、比较丰富:由于宁波市地处亚热带,区内年均日照时数2071.4小时。

热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16.5℃。1月平均气温4.1℃,极端低温-9.5℃。7月平均气温28.1℃,极端高温39.2℃。大于10℃积温5080℃。无霜期235天。

降水量大、相对湿度高:由于地处海滨,降水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370mm,降水量最小年为899.5mm,最大降水量为1634.2mm。充足的水资源使得江北区能够适应多种农作物、花卉和果树的生长。但降雨量大、台风等对农业生产也产生了负面的作用,特别是涝灾对农业生产带来破坏,为了获得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必须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特别是排涝设施的建设。

历史沿革

2000年,江北区辖4个街道、4个镇、1个乡:中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镇、庄桥镇、洪塘镇、慈城镇、乍浦乡。

2002年,江北区辖4个街道、4个镇,26个社区、30个居民区、110个行政村:中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镇、庄桥镇、洪塘镇、慈城镇。

2004年,江北区辖7个街道、1个镇:中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庄桥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镇。

政区地理

江北位于宁波市区西北侧,东南临甬江与江东区相望,南濒姚江,与海曙区、鄞州区连接,东北毗邻镇海区,西接余姚市,全区面积208平方公里。

新马路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江北区辖7个街道、1个镇,35个社区、110个村委会:中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洪塘街道、庄桥街道;慈城镇。

社会经济发展

综 合

江北区认真实施“生态兴区”、“工业强区”、“城乡一体化”战略,经济社会取得很快发展。宁波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坐落洪塘镇,是省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该示范园区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功能初步显现;浙江省最大的生产、经营花卉盆景基地“宁波市虹星园艺中心”,年生产名贵花和盆景数百万株;国家级五星林业示范园区稳步发展;城区绿化、生态公益林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市一线蔬菜基地占全市蔬菜基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2009年GDP完成325.4亿元,增长17.2%,比2008年17.1%的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表明我区经济正步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2009年我区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为47051元,比上年增长15.3%。从三次产业分析,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26.2亿元,增长19.4%,其中工业增加值106.2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32.7%,第三产业增加值196.5亿元,增长15.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8.9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24.3%。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是推动我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第二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2%,拉动全区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7%,拉动全区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54.7%,拉动全区经济增长9.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7%,拉动全区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比为0.8:38.8:60.4, 第三产业成为我区经济主导产业。

农 业

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产量15169吨,比上年增长8.6%;蔬菜产量21722吨,比上年下降14.5%;肉类产量5076吨,比上年增长53.8%;生猪出栏44774头,比上年增长38.0%;牛奶产量9823吨,比上年下降5.9%;水产品产量847吨,比上年下降35.1%。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在全区逐步形成了以奶牛养殖加工为主的“白色产业”和以花卉苗木、蔬菜、水果为主的“绿色产业”两大支柱产业。鱼嘴镇种植牧草1500亩,奶牛存栏3200头,初步形成以牧草种植、奶牛养殖、菌菇栽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复盛镇依托“品田公司”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地1000余亩,腌制菜基地2000亩;五宝镇以苗木花卉、食用菌、无公害蔬菜、集约化生猪种养殖为载体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发放直补资金768万元,惠及5万农民。完成农业综合土地治理1.4万亩、“一池三改”543户,新改建农村公路56公里,清洁能源入户率达99.5%以上,改厕2000户,农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改造农村危旧房130户,农民新居“双溪兴苑”竣工交房,成为巴渝新居建设的典范。推进光纤进村、宽带入户,实现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劳务经济提质发展,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64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355人。五宝镇国土整治完成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74平方公里江北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工业

工业是我区经济的支柱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6.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7%,拉动全区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

全年汽车产量30.6万辆,比上年增长71.6%,洗衣机138.2万台,增长81.1%,热水器32.5万台,增长33.7%,彩色电视机38.2万台,增长13.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增幅位居主城第一;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44.3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实现利润总额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1.3%,比上年提高64.5个百分点。

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迅猛。2009年工业总产值上十亿的企业有6家,其中上百亿的一家,6家上十亿企业完成总产值219.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9.9%,增长75.1%。建筑业稳定发展。

建筑业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占全区GDP的6.1%,比上年增长7.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拉动全区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完成施工面积63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9%,竣工面积43.3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和市区重点投资建设项目相继动工的推动下,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0%,投资总额居主城第二。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建设与改造完成投资额149.6亿元,占投资完成额的46.0%,比上年增长25.5%;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额175.5亿元,占投资完成额的54.0%,比上年增长20.9%。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按经济普查口径调整后,2009年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7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增幅全市第一,社零总额已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观音桥商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观音桥商圈规划区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3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占全区社零的91.5%;核心区域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7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占全区社零的77.9%。商圈的高速增长,强有力地带动了全区社零总额的增长。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大力开展聚商新潮行动,强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引资格局基本形成,对外经济有了新突破,实际利用外资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7.45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近1/5,首次跃居全市第一,增幅达82.8%,居主城九区第二位。外贸进出口在全市总体低迷的情况下率先实现逆势回升,全市完成进出口12.1亿美元,占全市总量近1/6,居主城九区第二位,增幅比上年下降5.2%,远低于全市19.0%的平均降幅,增幅居主城九区第一。

内资成为引资亮点。全年引进内资项目1159个,实际利用内资总额达到104.3亿元,增长92.2%,利用内资总额主城第二位,增速在主城由2008年的第六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二位。其中合同资金在1000万以上的大型内资项目共46个,实际利用内资98.7亿元,占我区利用内资总额的94.6%,1000万以下的项目1113个,

利用内资5.6亿元,占内资总量的5.4%。房地产业是我区利用内资的重要支柱,房地产业利用内资占全区总额的88.8%。东部发达地区仍是我区内资的主要来源地,北京、广东和山东三省市内资总额占全区内资的77.3%。

交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1.7亿元,比上年增长4.1%;辖区公路货物运输量3142万吨,比上年增长12.3%;公路旅客运输量31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

邮电业稳步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1886.8万元,邮政业务总量5428.9万件,比上年增长4.7%,其中函件290.8万件,包裹5.5万件,报刊发行796.6万份。

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在今年西部旅游博览会上成功签约4.25亿元,第十三届都市旅游节五宝乔木园签约10亿元。昆明国内旅游交易会、海峡两岸台北旅展的成功举办,为提升江北旅游知名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国内旅游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71.4%;接待入境国际旅游者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8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7%。

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健康发展,文化强区建设扎实推进。为喜迎共产党90华诞,我区组织了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歌颂党的光辉历程,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爱党情怀。同时,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华慈孝节。在寻找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公益活动共收到全国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美国等地区所推荐的4611例慈孝故事。“星期六·相约老外滩”人气红火,顺利圆满地完成61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受众人数达22万余人次,参与商家达140余家。村(社区)文化宫建设不断升级,今年新建区级村落(社区)文化宫6个,实现所有的村(社区)都建有文化宫(室),基本满足居民就近参与文化活动的要求。同时,对全区村(社区)文艺团队进行辅导,共培训基层文艺团队32支,通过培训新组建基层文艺团队6支,全区现有活跃的群众性文艺团队451支。深入开展“千场戏剧百场电影进农村活动”,全年送电影下乡857场,送戏下乡100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一街道(镇)一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全年新建农家书屋9家,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组织举办了第三届“非常庙会”,编辑完成“非遗大观”(江北卷)。重点培育了“创意1956”和“奇e国”两个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两个园区同时被列入了“十二五”时期宁波市文化发展“1235”工程计划。深入实施广电惠民工程,主动适应三网融合要求,加大力度进行技术创新。完成“广视通”机顶盒的框架规划与功能设计。逐步推进辖区数字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对话民生》直播栏目顺利开播。

卫生

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宁波市第九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7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1家,村卫生室39家;区属医疗机构拥有病床492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68人;全年区属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达到2175881人次,住院人次8677人次。全年孕产妇死亡率为0/10万;婴儿死亡率为3.63‰;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为100%、97.2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59%,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均为95.35%。

体育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区现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所,其中省级3所,市级6所,市区联办5所,市级训练点3所,区级17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所;篮球场77个,其中灯光篮球场3个,门球场7个,网球场4个,气排球场5个,乒乓球场54个;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1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3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30名;单项体育协会10个,全年体育协会举办各种比赛38余次,承办市级3次,全区千人以上活动1次,体育锻炼人口达到45%。

教育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目前我区有中小学32所(其中公办初级中学8所,公办小学20所,4所为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幼儿园57所(其中公办18所),成人学校4所(由慈城镇、涉农街道管理,我局进行业务指导),另有教研室、社区学院、老年大学、绿色学校。目前全区在编教师1835名。幼儿园专任教师821人(其中在编教师175人)。全区中小学生28845人,在校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5398人,占就读人数的53%。公办学校挖潜,足额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吸纳比例达到75%。全区在园幼儿12652人,本地户籍6865人,学前三年本地户籍人口净入园率达到100%。全区新增市名校长3名(名校长在职数与比例居全市第一),新增区名校长4名,新增市学科骨干8名,新评定28名区名师,人才队伍建设呈现新活力。

科技创新

科技投入继续加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1年,我区被评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达1.1亿元。拥有享受国家所得税15%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33家,各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80家,其中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4家,省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9家,区级工程技术中心10家。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5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市级重大项目4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同时,广泛开展区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得到新推进,宁波市江北大学联合研究院与企业达成技术合同共计1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共计611.8万元。浙江大学工研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实质性启动,已入驻研究所5家。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4亿,同比增长21.7%,开发市级新产品227件。获得专利示范企业认定省级4家、市级3家、区级9家,获第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个。企业信息化应用步伐加快,新认定市级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4家,区级信息化示范企业19家。全区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全年新增软件和信息服务类企业16家,新增认定软件企业4家,软件产品17件,软件业务收入2.3亿,同比增长30%。

人才引进

人才引进、培养、开发保持稳定增长。全区2011年度共引进各类人才8990名,其中博士10名,硕士107名,高级职称69名,与去年同期相比,前两项分别增长12.2%、42.8%,人才总量达到67424人。且今年引进博士学历人才10名,创单年引进数新高。目前,全区有硕士博士762名,高级职称116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4 名,省151人才培养工程入选3人,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6名,市4321人才培养工程人选 14名,人才结构有了显著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的较大幅度提升,为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社会保障与就业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区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1.5万人、16.2万人、11.9万人、11.3万人和12.5万人,覆盖率均达到93%以上,保险基金征缴率巩固在99%以上。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养老待遇或养老补贴的覆盖面达到100%,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3982人,覆盖率达到96%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87%。

民政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11年12月,全区现有低保986户、1398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774.75万元;向城乡低保、社会扶助证对象及其他困难家庭发放物价补贴143.36万元、补贴困难群众6106人次;发放水电补贴18.76万元、补贴困难家庭1876户。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截止2011年底,全区城乡340位残疾人享受低保,全年累计资金支出256.36万元;157位家庭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二级以上残疾人按低保标准享受基本生活补助,全年累计资金支出91.89万元。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累计资金支出97.18万元。2011年共计发放重点优抚对象优抚金365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就医8598人次,医疗费补助23.7万元,医疗救助8.9万元。发放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费、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158.16万元,发放农村生产启动金56万元。截至2011年8月,全区已建成区域性社区服务中心3个,覆盖行政村16个;标准型社区服务中心46个;简约型便民服务中心30个;提前实现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其中12个行政村被评为宁波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示范村。目前,全区40个社区创建为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达标率85%。今年我区还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为全区6353位高龄老人累计发放补贴274万元。为全区1166名80周岁以上及60周岁以上患病老人免费安装了“一键通”老人电话机。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我区以增加就业岗位、创新就业机制、强化就业服务以及创业带动就业等为着力点,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各项政策,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成功创建“充分就业区”。全年,新增就业10507人,帮助6196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820人。举办了农产品经纪人、金属压力加工、电工等60余种专业培训班134期,培训城乡劳动者7023人。劳动关系日趋和谐。全区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持续保持97%,投诉举报案件同比下降 11%,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 70%。

环境保护、节能与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禁燃区建设年度任务,投资了110多万元,淘汰53家企业的64台燃煤锅炉,超出目标50台28%,成为今年淘汰燃煤锅炉最多的区域。每年可减少煤耗3.3万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3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40吨、烟尘排放量115吨。全区共11家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完成26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整治工作;完成年度污染减排任务,建成11公里生活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同时,主动服务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批、核准各类建设项目232个,竣工验收84项。工业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率在90%以上,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100%安装污染源监控系统,达标率95%以上;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以上,医疗废物、工业危险废物达到零排放。1个街道创建国家级生态街道, 2个街道创建市级生态街道和省级生态街道,25个村申报创建市级生态村, 4个社区获得省级绿色社区荣誉称号,21个单位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单位,基层创建规模空前。

平安江北

“平安江北”建设逐步深入。目前全区建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89个,其中街道(镇)8个,社区(村)142个,企业131个,其他专业性、行业性8个。共调处矛盾纠纷5836起,调处成功5815起,成功率99.6%。今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132起,同比上升8.5%,其中命案及六类案件的破案率达100%。共刑拘903人,逮捕708人,移送起诉905人,同比分别上升12.3%、28.5%和31.3%。抓获各类逃犯318名,其中“清网”行动前逃犯下降率达到89.74%。全区共计投入安全生产经费995万元(区级),受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来电来信举报接访64起,办结率达100%。排查企业2208家,查找发现隐患3072处,完成隐患整改2964处,整改率达96.5%,捣毁非法窝点11处,查获非法危化品87吨。全区共评审备案高危行业企业预案28家,完成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企业18家,开展各类演练151次,全区87个行政村平安消防村镇建设完成率达100%

区划人口

全区面积208平方公里,是宁波市最大的中心城区。下辖甬江、庄桥、洪塘、中马、白沙、文教、孔浦七个街道和慈城镇。

人口保持平稳增长。全区2011年末公安户籍人口240498人,99999户,其中非农业人口155843人。总人口中男性118508人 ,女性121990人。年内出生人口222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5‰,计划生育率达到98.04%。

行政区划、陆域面积、户籍人口

(2011年2月统计数据 单位:平方公里、人、个)

地区 陆域面积 户籍人口 行政村 社区居委会

全区 208.4 240498 94 47

中马街道 1.6 20941   5

白沙街道 3.2 18905   5

孔浦街道 5.9 24658   8

文教街道 2.8 32149   7

甬江街道 18.4 16594 10 2

庄桥街道 35 39295 25 7

洪塘街道 39.2 30021 22 7

慈城镇 102.3 57935 37 6

旅游

旅游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84.34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22.05%;实现旅游总收入61.2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5.7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76.64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22.10%,接待入境游客7.70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19.1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1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6.74%,外汇收入4788.37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5.66%。新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省旅游强镇(街道)1个、省特色旅游村1个;新增省旅游特色经营户(点)5户、区级农家乐经营示范户6户;建成开放老外滩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新开放旅游景区(点)2个、新增旅行社2家;新评三星级旅行社1家、三花级经济型酒店2家、三星级餐馆5家;3家旅行社成为省百强社。全区9个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旅游者452.72万人次,位居全市前列,门票等直接旅游收入2882.7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1.45%;15家星(花)级旅游饭店游客接待量45.31万人天数,平均客房出租率达66.87%,实现营业总收入2.14亿元;20家旅行社组团游客122.18万人天,同比增长19.4%,接待游客87.14万人天,同比增长33.70%,实现营业收入4.35亿元。其中,年营业收入突破8000万元的旅行社2家。今年,我区会同相关部门邀请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组拍摄慈城端午民俗和老外滩旅游栏目,并分别在央视一套、四套、十套播出,同时,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摄制并播放了《走遍中国·魅力江北》,进一步打响江北旅游知名度。

景点

【慈城简介】

 千年古县城——慈城地处东海之滨,姚江之畔,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慈城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在约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家。同时,慈城还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自唐宋至明清,慈城一带出进士519人,到了近现代,又涌现出周信芳、秦润卿、应昌期、谈家祯、冯骥才等一大批名人名家。

慈城古县城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悠久的人文历史,而且表现在钟灵毓秀的独特风貌。全城山水相映成趣,生态环境秀丽清幽。

孔庙—— 浓缩慈城儒孝文化精髓

孔庙是用来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慈城孔庙位于城内中心位置上,建于北宋雍熙元年,比现今北京孔庙的历史还要早318年,1048年迁移到现址。历代累有兴毁,现存的孔庙仍保持清代光绪年间原貌。占地约7000平方米,共有祠、阁等房屋137间,建筑布局完整,气势宏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梯云亭;两侧的左右轴线上也对称地建有祠、阁,体现出儒家 “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

慈城孔庙是目前浙东地区惟一保存最完整的学宫, 1997年被浙江省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县衙 —— 涵盖中国古代基层县级政府政务文化要素

 据清光绪年间县志记载:慈城县衙创建于唐开元 26年(公元738年),是第一任知县房琯所建,延续至1954年,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初建在浮碧山上,由于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的关系,屡建屡毁,现存的县衙是按照光绪年间《慈溪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占地四万多平方米。

慈城历代为县治中心地,县衙历史悠久,她涵盖了我国古代基层政权机构政务文化要素,其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我们及后代提供了一份生动形象的教科书。

美食

家常菜、江浙菜 概念菜、东南亚菜、咖啡厅、日韩料理、西餐。

2 重庆市江北区

江北区是重庆市的主城九区之一,位于长江、嘉陵江北岸,有30多公里漫长的江岸线,是重庆市规划的信息、金融、文化艺术中心,是涉外领事馆区和交通枢纽,总面积213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石观音桥街道、华新街街道、五里店街道、江北城街道、马河街道、大石坝街道、寸滩街道、铁山坪街道、郭家沱街道、鱼嘴镇、复盛镇、五宝镇等9街道、3镇。

简介

江北区是重庆市的主城区之一,位于长江、嘉陵江北岸,有30多公里漫长的江岸线,是重庆市规划的信息、金融、文化艺术中心,是涉外领事馆区和交通枢纽,总面积213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石观音桥街道、华新街街道、五里店街道、江北城街道、马河街道、大石坝街道、寸滩街道、铁山坪街道、郭家沱街道、鱼嘴镇、复盛镇、五宝镇等9街道、3镇。

地理

历史地理

殷周时代为巴国属地。东晋永和二年(346年)前,区境属巴郡之江州县地域,之后属楚州巴郡枳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起,区境为巴县所属。明代为重庆府巴县之江北里、江北镇。清乾隆十九年(1745年)为重庆府江北厅,厅址乃今江北城。

1913年,改为江北县,县治仍在江北城。1933年初,正式划定重庆市界时,将长江、嘉陵江北岸东自溉澜溪同德堂下,沿江而西,经江北城、刘家台、廖家台、简家台至香国寺溪沟止,从江北县划入重庆市。1939年5月,江北县政府迁至两路镇。后区划几经调整,至1949年时,区境设有第九、第十、第十六区等三个区。

1950年6月,第九、第十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二区,第十六区改为重庆市第七区。

1952年,第七区划入第二区。

1955年10月,第二区更名为重庆市江北区。

1995年初,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江北区辖华新、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寸滩、江北城7个街道办事处和唐家沱镇,从南岸区划入的郭家沱街道办事处,从江北县划入的鱼嘴镇、复盛镇、五宝乡。区人民政府驻华新街。

1998年末,江北区辖9街道2镇1乡,109个居委会、51个村委会。

2000年,江北区辖9个街道、2个镇、1个乡:华新街、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寸滩、江北城、郭家沱、唐家沱9个街道办事处;鱼嘴、复盛2个镇和五宝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60961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华新街街道 70563 江北城街道 44439 石马河街道 50919 大石坝街道 56065 寸滩街道 41718 观音桥街道 154020 五里店街道 70466 郭家沱街道 29761 唐家沱街道 28638 鱼嘴镇 35086 复盛镇 14269 五宝乡 13675

2002年,江北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郭家沱、唐家沱)、3个镇(鱼嘴、复盛、五宝),64个居委会、51个村委会。2002年末户籍总人口47.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13万人。

自然地理

江北区地貌大多为“坪”、“丘”、“谷”、“坝”。以浅丘陵为主,海拔为160—679米之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受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制约,构成铁山坪、环山、义学大山三条狭长山岭,自面积:江北区幅员面积220.77平方公里。2007年区辖9个街道: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3个镇:鱼嘴、复盛、五宝。

气候:区域属四川盆地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为1085.3毫米,历年平均相对温度为79%,日照时数1243.8小时。常年平均风速1.3米/秒,平均雾日数69.3天。?

河流:区境自西向东三面环江。嘉陵江从石马河街道梁沱流入区境,区境段为18.8公里。长江从江北城地区流入区境,区境段51.4公里。洞梁河在唐家沱地区,双溪河在寸滩段13.3公里,御临河在复盛、五宝区境段11.2公里。另有流经本区的溪河4条。各溪河均汇入长江。北向南平行延伸,形似东西之间的三道屏障。

政区地理

2004年8月2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渝府[2004]193号)同意调整江北区部分街镇行政区划:

一、调整部分街道行政辖区边界

(1)确定大石坝与石马河街道办事处的行政辖区以盘溪河为界。盘溪河以东由大石坝街道办事处管辖,以西为石马河街道办事处管辖。(2)确定五里店与观音桥街道办事处的行政辖区以鲤鱼池路、洋河东路为界,以东由五里店街道办事处管辖,以西由观音桥街道办事处管辖。

二、调整部分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驻地。

(1)将石马河街道办事处驻地由玉带山村迁至南桥寺阳光家园1号,其行政辖区范围不变。

(2)将大石坝街道办事处驻地由大石坝五村79号迁至大石坝大路村73号,其行政辖区范围不变。

(3)将五里店街道办事处驻地由合作村38号迁至建新东路90号,其行政辖区范围不变。

(4)将寸滩街道办事处驻地由溉澜溪头塘正街59号迁至溉塘一村20号,其行政辖区范围不变。

(5)将唐家沱街道办事处驻地由唐家沱正街青年村7号迁至马鞍山村黄桷湾,其行政辖区范围不变。

(6)将鱼嘴镇政府驻地由东风路146号迁至华石桥,其行政辖区范围不变。

三、变更街道名称:将唐家沱街道办事处更名为铁山坪街道办事处。

2007年2月6日,国务院(国函[2007]17号)批准:同意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驻地由华新街街道迁移至寸滩街道金港新区。

经济

概述

2009年GDP325.4亿元,经济正步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区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为47051元,比上年增长15.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比为0.8:38.8:60.4, 第三产业成为我区经济主导产业。

商贸

江北区是重庆重要的商贸区和物资集散地。阳光城、金岗大厦、拓展大厦等10几座商贸大厦已投入使用,有全国著名的"观音桥农贸市场"和"盘溪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等大型农副产品市场,各类商场网点近15000个,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

国际商务、金融业不断发展。市外贸、海关、边检、商贸、邮电、通讯、民航、市信息中心等机构均设在本区内,区内还有中国银行等十家金融机构,4家保险公司和多家证券交易市场。

城市功能完备,公共设施齐全。有三峡工业园区和国家农业部东西合作乡镇企业示范园区。近年来,本区陆续制定了关于商贸流通、乡镇企业、对外开放、商品房促销等优惠政策,并率先在重庆开展"一站式"办公,"一厅式"办税,"一票式"收费,提高了办事效率。目前已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区内投资,外资企业达236家。

城建

宜居重庆建设有力推进。市区共建项目配合有力,何家梁立交、嘉华大桥北桥头立交已完工;嘉华大桥北延伸段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白杨沟立交、双碑大桥和宏帆路(江北农场段)已开工建设。区级道路项目有序推进,力帆俱乐部西侧道路、鸿恩东路二期、市公安局集资房南侧道路、区公安分局集资房西侧道路、区一院外道路、盘溪路体育公园段等6个项目已完工;万兴路工商大学段土石方工程、宏帆路(大川水岸段)、长安中路(公交四公司段)、324医院人行天桥、盘溪路南桥寺小学人行天桥等5个项目计划于春节前完工;观鸿大道、黄观路一期A段、建新西路四期鸿恩寺森林公园段、蜀都中学侧二支路、盘溪路金科十年城段延长道路、天鸿路东段、建新中学南侧道路、区公安局集资房南侧及东侧道路、宏帆路(大川水岸B线)、珠江太阳城北侧及西侧道路、中海北滨东侧道路、盘溪路金科十年城段、宏帆路(大川水岸B线)等13个项目计划于2010年完工;鲁能支路、黄观路一期A段延长线正在进行方案优化。危旧房改造平稳推动,全年危旧房改造实际完成78.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30户。农村宜居工程稳步推进,已完成建设巴渝新居439户,投资0.8亿元。优化城市空间,完成中央公园绿化广场、聚贤广场共9万平方米的建设,投资1.6亿元。

旅游业

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在今年西部旅游博览会上成功签约4.25亿元,第十三届都市旅游节五宝乔木园签约10亿元。昆明国内旅游交易会、海峡两岸台北旅展的成功举办,为提升江北旅游知名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国内旅游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71.4%;接待入境国际旅游者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8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7%。

财政

2009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71196万元,比上年增长25.0%,财政收入总量连续三年全市第一。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6601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1%。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分别增长了48.5%、25.6%、17.4%和57.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616627万元,比上年增长50.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61742万元,比上年下降2.2%,占地方财政支出的58.7%。一般公共服务、教育事业、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支出36863万元、61760万元、40182万元和17563万元,分别增长7.8%、33.1%、28.5%和32.8%。

金融

金融业快速增长。目前市农商行、兴业、民生、华夏等市级分行已入驻江北,随着江北嘴中央商务区金融中心的建设加快,一大批银行地区总部将入驻江北,我区金融业快速增长。年末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95.6亿元,比年初增长4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5.8亿元,比年初增长35.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82.9亿元,比年初增长35.4%。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比重为4.6%,比2008年的2.1%提高了2.5个百分点,2009年我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34.8%,对全区GDP的贡献率为7.6%,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

交通

区域内水陆交通便捷,有7座大桥横跨长江和嘉陵江,另有3座大桥正在规划。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正在兴建中。

文教

文化

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建成投用,区文化艺术中心加快建设,文化“五大工程”全面完成,“观音桥广场文化之声”活动深受欢迎,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唱读讲传”活动常态化机制率先推行,累计开展各级各类红歌会200多场,参加人数20多万人次,“国学江北”、“故事江北”高潮迭起,“红色短信”蔚然成风,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全区共有影剧院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6.34万册,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全年放映电影4117场,电影观众人数达36987万人次;群众文艺演出65场,观众人数40万人次。

教育

江北区现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59所,其中小学38所,单办初中7所,高完中5所,职业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公办幼儿园1所;在册民办教育机构130所,其中学历教育7所,短期培训40所,其它形式办学(含幼儿园)83所。另设有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等教育机构。全区公办中小学在校学生共57635人,教职工8378人,其中,在职教职工4256人,离退休教师4122人。全区有享受国务院津贴教师2名,在职特级教师13名,在职中学研究员级教师9名,重庆市名师3名,重庆市名师工作室挂牌教师1名、学科带头人1名、重庆市骨干校长7名,重庆市骨干教师145名。

旅游

景点

铁山坪森林公园是重庆近效的主要天然公园之一,是我市主城区东部的一道绿色屏障,是江北地域彩带上的一颗绿色宝石,其主峰海拔584米,坪上有1.8万亩森林,是重庆近郊区天然的氧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林中有温泉、古迹,有罗汉洞、滴水岩、五朵石、鹰嘴岩,更有明二世建文帝留足的僧官寺(遗址)等,有30多家宾馆、山庄,每天能容纳近4000人食宿,以湖泊泛舟、烧烤篝火、驽弓狩猎、实弹射击、帐篷野营等吸引游客。

重庆鸿恩寺森林公园

 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鸿恩寺森林公园在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被规划为重庆市主要城市中心公园之一,列入了重庆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点公园。是主城区最大的一片绿地,最大的开敞式公园,最大的一座城市中心生态园。集"人性生态、运动休闲、文化"功能为一体的精品名园。也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自然、生态、野趣”为建园理念,精心打造园内特色景点。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嘉陵江北岸。

鸿恩寺森林公园分几个区域引入: “山脚引入区”用樱花树阵引导车辆。“主入口区”用山石、山水造景作为公园入口,并用桂花林营造“入门飘香”的意境;“台地植被景观区”是绚烂的花田,加上湿地,生态性更加丰富。为了体现群众的参与性,“西坡林地”设计了“鸿恩500梯”,可供市民步行或登山。 位于龙脊山处的“鸿恩坊”,朱楼画栋相接,雕栏玉砌相间着鸿恩坊大观园各具特色的陶然居饮食一条街,幽静的鸿恩书画院内一片清新的朱宣咸艺术陈列室,青砖青瓦,绿树掩映,楼台亭榭,雕栏玉砌,海拔375米,可远眺“三北”地区美景…。占地40亩,长达350米,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 “游客接待中心”集高尔夫、高档酒店于一体,附近的银杏园则是举办西式婚礼的最佳外场地;在公园的制高点,海拔418米处是“山顶鸟瞰区”,在这里可看到渝中、江北、南岸、沙坪坝、渝北、北部新区6个区,观景效果胜过鹅岭两江亭。

购物

龙兴镇历史悠久,据江北县志记载,元末明初已有小集市,清初商品经济发达,置隆兴场。民国初改为龙兴场,2003年6月和并天堡寨镇6个村,既现在的龙兴镇。

美食

都市农家乐 ,吃惯了城市里的大鱼大肉,腥膻油腻,不妨来这里尝尝新鲜的农家美味。推豆花、喝砂酒、吃玉米饭,在喧嚣的城市中也能体会自然淳朴的农家野趣。特色菜:蕨菜回锅肉 薇菜排骨汤 矿泉水豆花 蕨根粉炒腊 竹筒系列 。厨师长特别推荐:红泥烤鸡。

荷花山庄,从沙坪坝出发,沿着上歌乐山的半山腰,依然不见荷花山庄的踪影。山越爬越高,路越来越难走,哪里有什么山庄的踪影。 到了山庄,600亩连绵起伏的荷塘,间或出现与荷塘中的风味十足的亭子,立刻让疲惫不堪的寻荷人兴奋起来。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45次
最近更新:2012-05-14
创建者:我的芯中星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淮南袁公路 

辛勤贡献者:

lizhongyandy 展开

cvbgcfb 

玉米虫害 

_leeweidong_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