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浆果
释义

由子房或联合其他花器发育成柔软多汁的肉质果。浆果类果树种类很多,如葡萄、猕猴桃、草莓、树莓、醋栗、越橘、果桑、无花果、石榴、杨桃、人心果、番木瓜、番石榴、蒲桃、西番莲等。

简介

英文:berry

浆果(jiangguo)一种多汁肉质单果。由一个或几个心皮形成,含一粒至多粒种子。如香蕉、番茄、酸果蔓。浆果类的营养成分因果实不同而异,外果皮为一到数层薄壁细胞,中果皮与内果皮一般难以区分。中果皮、内果皮和胎座均肉质化,含丰富浆汁。任何形小肉质果实,果皮外面的几层细胞为薄壁细胞,其余部分均为肉质多汁浆果的萼片宿存,与果蒂相连接,浆果一般由多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成,尤为可食者,亦俗称为berry。木莓(raspberry)、黑莓(blackberry)及草莓(strawberry)的英名中虽均有berry但不是浆果,而是聚合果。椰枣(海枣)是一种单籽浆果,其核是坚硬的营养组织。。西瓜、黄瓜、葫芦等的浆果状果实形长、外皮坚韧,且都是由子房和花托共同发育成的,属假果类型,此类浆果称为瓠果。柑橘类革质果皮浆果称为柑果,其特点是外果皮革质,其上有油囊;中果皮疏松,其中维管系统即为桔络;内果皮膜质,分若干室,室内生出无数肉质多汁的汁囊,就是人们食用桔瓣。

种类

①由上位子房发育成的真果。食用部分大多为浆液状的中内果皮,如葡萄、猕猴桃、杨桃、番木瓜、鸡蛋果等;个别树种如莽吉柿,食用部分是肉质的假种皮。②由下位子房联合花托、萼筒发育成的假果。食用部分大多为果皮和花托、萼筒组织共同形成,如醋栗、穗栗、越橘、蒲桃、番石榴等。个别树种如石榴,果皮不能食用,可食部分为外种皮肥大多汁表皮组织。

③由多数离生心皮雌蕊群发育成的聚合果。食用部分各不相同,如树莓,子房发育为瘦果,食用部分仅为肉质花托。

④由整个花序形成的聚花果。食用部分主要为小花肉质萼片;无花果由隐头花序形成,食用部分主要为肉质中空的盂状花轴。

浆果贮运技术条件详解

本标准仅为普通浆果贮运提供一般的技术指导。由于产地和用途的不同,浆果的贮藏运输条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浆果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条件进行贮藏和运输。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浆果贮藏和运输的术语和定义、贮运用果的要求,贮运前的处理、贮藏技术条件、包装运输方式和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浆果的贮藏和运输。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444-2001 草莓

GB/T 12293-1990 水果、蔬菜制品 可滴定酸度的测定

GB/T 12295-1990 水果、蔬菜制品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GB 2760-1996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T 8867-1988 蒜薹简易气调贮藏技术

GB/T9829-1988 水果和蔬菜 冷库中物理条件 定义和测量

GB 8559-87 苹果冷藏技术

GB 7718-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浆果 berry

浆果是指由子房或联合其他花器发育成柔软多汁的肉质果。浆果种类很多,如葡萄、猕猴桃、草莓、树莓、醋栗、越橘、果桑、无花果、石榴、杨桃、人心果、番木瓜、番石榴、蒲桃、西番莲等。

3.2 成熟度 ageing

果实成熟的程度。

3.3 硬度 hardness

果实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试验压力。

3.4 生长期 growth period

果实从生长到成熟所需时间。

3.5 预冷 precooling

浆果在贮藏或运输前利用各种降温措施,将其所携带的田间热量迅速除去,使产品温度达到贮藏或运输要求的温度,即保持产品贮藏和运输时的适宜温度的过程。

4 贮运用果要求

4.1 果实采收期

浆果要在各自的适宜采收期收获,不同的果实都有贮运成熟度、生理成熟度、食用成熟度和加工成熟度,为了更好的贮藏和运输,一般浆果需要在达到贮运成熟度时采收或达到采收成熟度前采收。

4.1.1浆果成熟度的判断

确定浆果成熟度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加以分析判断。一般多以感官及果实生长期来判断,同时参考其它指标。通常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判定。

4.1.1.1色泽:一般果实成熟前为绿色,成熟时绿色减退,底色、面色逐渐显现。可根据该品种固有色泽的显现程度,作为采收标志。

4.1.1.2硬度:随果实成熟度的提高,果实的硬度随之减小。因此,也可根据果实硬度的变化程度来鉴别果实的成熟度。常用果实硬度计测定。

4.1.1.3主要化学物质含量:浆果中某些化学物质如淀粉、糖、酸的含量及果实糖酸比的变化与成熟度有关。可以通过测定这些化学物质的含量,确定采收时期。

4.1.1.4生长期: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各种浆果都要经过一定的天数才能成熟。因此,可根据生长期来确定适宜采收的成熟度。

4.2 采摘条件

4.2.1 一般采前10~15d内停止灌水、喷水。

4.2.2 采摘不宜在高温下进行,果实表面露水未干前及雨天不得采收,遇大雨后至少隔2d采收。

4.3 采摘要求

4.3.1要求人工采摘,采前剪指甲,穿戴合适的衣服、帽子、手套。采果篮内要有柔软的衬垫物。

4.3.2一般采用园头型采果剪采果。

4.3.3不同的浆果按不同的成熟度采收,因为成熟度不同,一天之内,一颗果树可能被采摘几遍;采摘时采用特制的水果盘、盒、箱等以及气压防震拖板车,以减少磕碰。

4.3.4 不攀枝拉果采摘,轻采轻放,避免机械损伤和果实日晒。

4.4 果实要求

在形状、色泽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一致的基础上,按果实大小分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按 GB/T 12295-1990 执行,可滴定酸度按测定GB/T 12293-1990执行 。

4.5 不宜用于贮运的浆果

机械伤果、落地果、病虫果、霜打果及残次果等。

5 贮运前处理

5.1 分级包装

5.1.1 果实预冷前按商品质量进行分级。

5.1.2 分级后的果实可采用打孔瓦楞纸箱包装。

5.2 预冷

5.2.1预冷方法

果实采收后,应尽快的进行预冷,预冷的方法可采用冷库预冷、强制式冷风冷却和压差式冷风冷却。

5.2.2预冷时间

预冷时间长短视果实的温度和果实品种情况而定,通常使果实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或以果实失重率在3%~4%为宜。

6 贮藏技术条件

6.1 贮藏方式

6.1.1 冷藏

冷藏是依靠人为的控制来调节或保持贮藏库内恒定的低温贮藏环境的方法。目前采用的降温途径是依靠机械制冷装置来调节库内温度。

6.1.2 气调贮藏

人为调节果蔬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或压力来达到保鲜的目的。主要包括气调冷藏库、塑料薄膜大帐气调贮藏和减压贮藏库三种方式。

6.2 库房准备

6.2.1入库前进行库房消毒杀菌并及时通风换气,库房消毒按GB 8559-1987执行。

6.2.2 入库时库房温度应预先降至适宜贮藏温度。

6.3 入库量和堆码要求

6.3.1 根据不同包装容器合理安排货位、堆码形式和高度、货垛排列方式、走向及间隙应力求与库内空气环流方向一致。

6.2.2 按品种分库、分垛、分等级堆码,为便于货垛内空气环流降温散热,每立方米贮量不应超过200~300kg,箱装用托盘堆码允许增加10%~20%的贮量。

6.3.3 为便于检查、盘点和管理,垛位不宜过大,入满库后应及时填写货位标签和平面货位图。

6.3.4 货位堆码要求

6.3.4.1 距墙0.2~0.3m

6.3.4.2 距冷风机不小于1.5m

6.3.4.3 距顶0.5~0.6m

6.3.4.4 垛间距离0.3~0.5m

6.3.4.5 库内通道宽1.2~1.8m

6.3.4.6 垛底垫木高度0.10~0.15m

6.4 适宜贮藏条件6.4.1温度

浆果入库期间库温应尽量避免波动,入满库房后要求48小时进入技术规范温度,不同种类品种浆果适宜贮藏温度见附录A,但需根据不同栽培条件和成熟度灵活掌握。库房温度可以连续或间歇测定,连续测定可以用具有直接读数的记录仪或定时人工观测。测量温度的仪器精度不得大于0.5℃。

6.4.2湿度

贮藏期间的适宜相对湿度见附录A。测量相对湿度的仪器,精度要求在±5%。

6.4.3气体成分

冷藏时,由于浆果的代谢活动产生乙烯等有害气体,所以贮藏期间可利用夜间或早晚等气温低的时间适当通风换气,但要防止库内温度和湿度的较大波动。采用气调贮藏时,适宜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见附录A。

6.4.4 空气环流

为便于库内温度和温度均衡和气体交换,库内货间风速为0.2~0.5m/s。

6.5 如果库房内设置格架,货架的规格可参照GB 8867-88中附录A A1的结构。

6.6定期检查贮藏库中果实的状况,并及时处理腐烂变质等情况。

6.7 果品出库

根据浆果固有性状和贮藏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果实应按市场需要分批出库销售,并做好出库前的准备工作。出货时,根据不同的目的地、运输方式和运输时间,将其置于摄氏0~5℃的冷库中利用强制吹风进行温度调整后装车出货,确保进入市场时水果处于最佳品质和口感。

7 包装运输方式和条件

7.1包装

7.1.1同一批次的果实应装入品种、等级和成熟度一致的产品。

7.1.2 内包装采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纸盒或塑料包装盒,包装容量控制在250-1000g之间。外包装箱应坚固耐用、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对产品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有通风气孔。

7.1.3 果箱中果实不宜放置过多过厚,一般放2~3层为宜。

7.2 标示

7.2.1 同一批货物的包装标示在形式和内容上应当统一。

7.2.2 在包装盒或箱的相同部位,印刷或粘贴标签,标签字迹清晰容易辨认。

7.2.3 标签内容应标明品名、品种、等级、产地、净重、包装日期及生产者。

7.2.4 其他可按参考GB 7718-94执行。

7.3运输

7.3.1非控温运输

采用非控温的方式运输,应用蓬布(或其他覆盖物)苫盖,并根据天气情况,采取相应的防热、防冻、防雨措施。

7.3.2 控温运输

采用控温运输方式运输,控温车应控制温度为适宜冷藏温度。

7.3.3 运输时间

浆果在运输前最好进行预冷处理,长途运输应用减震性能良好的冷藏车或有蓬卡车,有蓬卡车最好以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运输为宜。

7.4 运输条件

7.4.1 浆果的运输车辆应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污染。

7.4.2 运输过程要求轻装轻卸、快装快运、装载适量、运行平稳、防止损伤。7.4.3 严禁日晒雨淋。

7.4.4 水运时应防止水油进入舱中。

7.4.5 防止虫蛀、鼠咬。

8 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

8.1产地、入库果的检验规则按照国家收购标准执行。

8.2销地、入库前和运输前应重新进行检验登记入库质量,检验方法参照GB8559-1987执行。

8.3外观质量检验按照GB8559-1987执行。

8.4理化指标检验按照GB8559-1987执行。

8.5 贮运环境条件检测。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测贮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气体含量,检测方法按GB/T8867-1988中附录C规定执行以及GB/T9829-1988测定。

浆果在贮运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

病害及说明 主要症状 防治措施

冷害 浆果由冰点以上的不适低温(0℃~15℃)所造成的生理病害而表现出生理代谢不适应的现象。在浆果贮藏中,若温度低于该品种的贮藏适温,就会发生冷害。 浆果受冷害后,组织内变黑、变褐和干缩,外表出现凹陷斑纹,有异味。一些表皮较薄、较柔软的浆果,则易出现水渣状的斑块。 变温贮藏。根据不同浆果品种耐受低温的限度和时间,找出最适宜贮藏温度。温度调节。一般贮藏温度高有利于防止冷害的发生。气体控制。环境气体中氧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冷害的发生,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对冷害起抑制作用。提高果蔬的成熟度可降低果蔬对冷害的敏感度如果果蔬已严重受到冷害影响,应维持原来的库温或比原库温稍低,并尽快出库销售,如突然提高库温,会加速果蔬腐烂。

冻害 浆果因冻结而造成的损害称为冻害,是指在低于浆果冰点温度下,浆果所产生的生理机能紊乱、组织坏死的现象。 冻害的症状表现为组织呈透明或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和色素降解等。 1 不能使贮藏环境的绝对温度太低。2 贮藏环境的温度不能忽冷忽热,温差不能太大。3 冷风风机口要留出一定的空隙。4 在深冬季节一定要在库门、和风口处加盖防寒苫盖物。

低氧气 表皮组织局部塌陷,褐变、软化,不能正常完熟,产生酒味和异味。 

高二氧化碳 强烈抑制一些酶的活性,干扰有机酸代谢,引起有机酸特别是毒性很强的琥珀酸的积累;呼吸异常,产生大量乙醛和乙醇; 表面或内部组织或两者都发生褐变,出现褐斑、凹斑或组织脱水萎软甚至形成空腔。严重时大面积凹陷,果实变软、坏死,并有很重的酒精味。 在贮运中必须精心地维持这样的氧气水平──使有氧呼吸减至最低限度,但又不激发无氧呼吸。

乙烯 由乙烯导致的果蔬的衰败和病害称为乙烯伤害 病状通常是果皮变暗变褐,失去光泽,外部出现斑块,甚至软化腐败。  控制温度、定期通风换气。

其它气体(SO2、NH3) 表面会出现漂白或变褐,形成水渍斑点,微微起皱。严重时以气孔为中心形成坏死小斑点,密密麻麻布满果面,皮下果肉坏死,深约0.5cm。如果氨制冷系统泄露NH3,极易与产品接触引起变色和产生坏死斑。 控制SO2消毒时的浓度,消毒后彻底通风,定期检测制冷系统的运行情况

微生物病原菌 主要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但贮运期间病害的病原菌绝大多数是真菌和细菌侵染性伤害。主要表现为变色、腐烂、发霉,产生水渍状斑点、变味等 1 尽量减少机械损伤2 采收运输过程中还应注意所用包装物品的清洁卫生3 在贮藏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适宜的温度4 贮藏中应经常检查贮藏情况,发现病果及时拣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