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姜竹君
释义

姜竹君,男,汉族,65年生于山东滨州,现为职业画家,兼通书法。

中文名:姜竹君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滨州

出生日期:1965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山东工艺美术学校

人物简介

画:幼爱丹青,学范曾,中年专攻山水。清华美院研究生班毕业,师白雪石、钱松岩,崇尚“两宋”之形神意兼备。主张从严治学,认真探求,中西结合,重踏实的基本功,尤重写生,曾到位于华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的漓江写生,在教授学生时常说:“胸中有沟壑,乃使书华生”。他以地质学观念运用各种传统皱法,并创新多种山石皱法。善以地质地貌表现各地山川风光之各异。画风唯实,贴近自然。作品多次参加市、省、全国及国际性展出并获奖,其画作《云共山高下》在2009年“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李君如为其颁奖,著名山水画家雷正民评价他的作品:“自然朴实,厚重。气韵生动,能应物象形,个性鲜明。”

字:书善草书,行书。草书铁画银钩,行书集启功黄庭坚风韵一体,深受人们喜爱。兼通楷书,可见其深厚功夫。善写启功体。山东省著名艺术家赵紫林先生曾称他的书法有“名士风采”。

个人履历

1989年山东工艺美术学校毕业;

1989年-1999年间进入其艺术积累期,期间字多写启功体,融入黄庭坚体,画偏爱山水,领悟到“字画本为一家,其笔墨想通”;

2003年只身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漓江写生,从神上对青绿山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还经常对学生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抽象”。后期在人物花鸟画的写意方面更重神品。

代表作品

《毛主席与维族老人》

《漱玉词》

《水光潋滟晴方好》

《迎春大吉》

《老子出关》

黄庭坚书法论

——姜竹君

黄庭坚论书法中,在品评书家和书艺作品时,始终坚持除俗重韵、以韵取书的标准。《题王观复书后》云:“此书虽未及工,要是无秋毫俗气。盖其人胸中块磊不随俗低昂,故能若是。今世人字字得古法,而俗气可掬者又何足贵哉!”(《山谷题跋》卷)《跋周子发帖》云:“王著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功也。”他认为,王观复书“虽未及工”,但“ 无秋毫俗气”,令人赏爱;王著、周越的书艺作品虽“ 极善用笔”,但俗气满纸,缺乏韵味,令人厌恶。他推崇林逋书法的“清气”,认为“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他更推崇苏轼,认为:“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题东坡字后》)在《跋东坡墨迹》中对苏轼给予充分肯定:“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在《论作字》一文中,黄氏记述了自己在京城为驸马品题书画的情景:“往时在都下,驸马都尉王晋卿时时送书画来品题,辄贬剥令一钱不直,晋卿以为过。某曰;‘书画以韵为主,足下囊中物,无不以千金购,所病者韵耳。’”堂堂驸马爷花千金购取的书画作品,在黄氏眼中,都是俗不可耐的废品,足见黄氏品评书法眼界之高,标准之严。综观黄氏对学养韵味的有关论述可知,要想上有成就。除掌握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多读书,培养达观的态度和高尚的节操,达观而有节操才不俗,才有高格调,高格调就是“韵”。
黄庭坚受禅宗顿悟式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创造性地把禅理引入书论之中,形成以禅喻书的品评方式。如《跋法帖》说:“余尝论近世三家书云:王著如小僧缚律,李建中如讲僧参禅,杨凝式如散僧入圣,当以右军父子书为标准。观予此言,乃知其远近。”黄氏认为,王著为法度所束缚,像小和尚刚学念经;李建中精通法度但缺乏新意,像善于讲经的和尚;杨凝式摆脱法度,进入无法的境地,像达到化境的法师。王著、李建中、杨凝式三位书家之间的差距,犹如小僧、讲僧、散僧三类僧人,高低优劣,显而易见。至于王右军,自然是属于“散僧入圣”一类的大师。又如《自评元祐间字》云:“盖用笔不知禽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黄氏从自己的书艺实践中悟出,用笔不知擒纵变化,写出来的字就无笔法可言,字中有擒纵多变的笔法,就像禅家语录中有机锋妙语,而对笔法的掌握,也像习禅那样,要靠长期积累,偶然悟得。这类以禅喻书的品评方式,带有独创性,在宋代以前是没有的。不过由于数量并不多,再者禅理本身难以理解,以禅喻书,其结果是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因而未能形成气候,但其中文人情味和禅宗意趣无疑是很浓的。

青绿山水论

———姜竹君

青绿山水画的演变从色彩上脱胎于魏晋的壁画和工艺装饰,讲究随类赋彩。并受到佛教美术和异族色彩观的影响,这些与之后大兴的水墨观念是不同的。青绿山水这一具体名词是元代以后出现的,以之有别于水墨山水和元代出现的浅绛山水,此名主要源于画中描绘山石而常用的两种呈色稳定的矿物颜料——石青、石绿,而它们的具体呈色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青色、绿色。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石青、石绿被归入青色系,也许青、绿是古人理想中的自然所应具有的色彩,如此使得由石青、石绿形成的独特色调受到了人们的极度偏爱。

经过东晋到隋唐,青绿山水逐渐发展成熟,在我们今天见到的早期青绿山水中,隋展子虔《游春图》“始开青绿山水之源”(语出明詹景凤《东图玄览》,这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提出“青绿山水”的著述),此画空勾无皴,在色彩上体现了一种装饰性和理想化的追求。而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更以成熟而丰富的青绿形式并被奉为青绿山水正宗。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王维“工画山水,体涉古今”,此处的“古”即青绿山水,说明这位创“破墨山水”的南宗之祖也学习过北宗之祖李思训一派的青绿画法。

当“水墨为上”的思想兴起,五代、两宋的水墨山水获得大发展的同时,趋于式微的青绿山水也相伴于水墨山水一路走来。例如五代董源水墨、青绿山水兼擅,“水墨类王维,着色类李思训”,《宣和画谱》分析其原因在于:盖当时着色山水未多,能仿思训者亦少也,故特以此得名于时。”宋代青绿山水在吸收了水墨山水水的丰富技巧和雅致语言后,又再度振兴,由此形成了另一座高峰。这时青绿山水的境界和意趣在隋唐基础上强调了其世俗性、自然性和写实性特点,大、小青绿山水的表现语言已经完备,并对后世形成了一定的范式。

文人画理论的奠基者苏轼把青绿山水看作是最高层次的山水形式。例如他在赞叹宋汉杰的山水画后,进一步说:“若为之不已,当作着色山水也。”(《跋宋汉杰画山》),到了元、明、清时,虽然当时水墨画大行其道,但是青绿山水也未完全离开过文人画家们的视线。元初青绿画风兴于饯选,成于画坛领袖赵孟睿凇度祷锷肌分校悦项引入书法用笔,薄施丹青,呈现出山水设色的又一次变革,再次奏响了元代文人山水的序曲。明仇英在此领域也颇有建树,他最为时人不及的青绿山水,精工秀雅,《桃源仙境图》是其画风的代表作。

绘画南北宗论的倡导者董其昌虽在绘画上崇南贬北,但在实践中也留有《昼锦堂图》这样的青绿山水作品。到了清代,王鉴、王翚等人也偶尔染指青绿山水,且有佳作流传,而袁江、袁耀的工笔青绿山水则别有奇境。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也是青绿山水繁衍的土壤,例如,青绿山水的重要存身之处是宗教美术,佛画中的山寺图就多与青绿山水有关,藏图唐卡和壁画也和青绿山水的关系密切,而永乐宫道教壁画中的元代青绿山水也颇为典型,仇英曾向民间画工虚心学习了青绿山水画法,通过这些说明了青绿山水本身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

青绿山水的发展轨迹显示了民族审美志趣的自然变迁。20世纪以来,在青绿山水领域卓有建树者有张大千、陆俨少、谢稚柳、何海霞等人。他们的山水中虽然青绿有时并非主角,但是不少作品形式丰富、技巧精湛、意境不凡,为后继者带来许多启示。在当代山水画家中,青绿设色仍是一些画家乐于采用的形式之一,如今,青绿山水的表现更为多样,且业绩斐然。不但主流的工笔,而且兼工带写、小写意、大写意,甚至大泼彩,在称谓上,除了人们熟悉的大青绿、小青绿、金碧等,今年还有了“生纸青绿”、“写意青绿”“意笔重彩”之说。

目前,中国艺术家在审美视角、学术观念、精神寄托与技巧实践等方面的发现与转换已为山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代山水画坛,青绿山水颇具“古意”的内涵以及独特的手法、意味与装饰性、象征性、理想性等特征已成为不少画家们加以选择的主因,而且,青绿山水的创作与接受也吻合于时下最时尚的对绿色生态环境的要求。更何况,当今如同盛唐,璀璨瑰丽的青绿山水适于体现雄健的大国气象,作为一个切入点,青绿山水正可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复兴提供一次契机。不过,完成青绿山水由传统到当代的嬗变并适于人们视觉心理的需要则在于当代山水画家的不懈思考与追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