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姜耀南 |
释义 | 姜耀南,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1 年出生,湖北省当阳市人,湖北美术学院毕业,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画院王明明工作室等单位进行创作。姜耀南先生擅长人物画,是我国当代最具实力的人物画家之一。中国画《集贸市场图》获全国群星奖。中国画《荆山遗韵》获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 中国画《老班子》入选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连环画《歧路亡羊》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水墨画《子龙街的黄昏》入选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大展并被深圳美术馆收藏。 中文名:姜耀南 别名:耀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当阳市 出生日期:1951年6月 逝世日期:在世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湖北美术学院 信仰:无宗教信仰 主要成就: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 代表作品:《集贸市场图》,《老班子》,《子龙街的黄昏》,《歧路亡羊》 人物画成功因素立意姜耀南人物画的成功,一在于其立意。自古以来中国人物画的功用都限于记志历史、鉴戒贤愚,成教化、助人伦,姜耀南却自觉地选择了以文化基因的传承作为其作品的根本指向。他从长江流域楚文化的活化石中寻觅那些闪光的璞玉,带有荆楚特色的“石板家业”(民间打击乐器)以及被荆山风雨敲打的老农的沧桑的手脸,构成了一幅幅交响乐章,没有说教,没有夸张,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楚之先民开启山林的筚路蓝缕,以及楚乐、楚书、楚画的瑰奇浪漫,这是在主题性绘画受到多元冲击后而独辟的蹊径。 笔墨姜耀南人物画的成功,还在于其笔墨的清丽。笔墨语言是横亘在所有中国画家面前的高山,经过20世纪美术革命的折腾,今天的画家笔墨观较之古人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为了矫正清末摹古之风的轻弱流弊,以黄宾虹、吴昌硕为代表的画家的笔墨观开始转向浑厚、苍老,加之社会时代的急剧变化,造成人们对古典清丽审美观的失忆。而姜耀南则紧紧抓住了这一沉潜已久的传统文脉,使得他的人物画产生了与众不同的风格,那就是似薄实厚、惜墨如金的端庄夹秀丽、清水出风容。而这一美学特征,又正是与浑厚质朴的中原文化相对应的楚文化的特点。姜耀南的系列观音艺术作品,是其清丽笔墨的代表,其观音人物面相端庄秀丽,用笔流畅,在粗细、浓淡间对比强烈,转换自如,设色清雅不俗,堪称大家之作。 结构姜耀南人物画成功的因素之三,便是他的结构的严谨。其画绝无那种使笔逞气的粗放止举,一些传神的部位处理得十分细腻。细节决定成败,在他的人物画中反映得很充分,尤如山水的五日一山,十日一水,那是百炼成钢的绕指之柔,那是九朽一罢的穷精极微。中国画人物的品读,常常会有“得意忘形”的现象,那就是被画面笔精墨妙的效果所吸引而忘却结构的准确性。姜耀南的画却做到二美兼备,每一个人物都经得起严格推敲。他作画心静如水,笔不妄下,成功率极高,很难看到他的废画。仅仅这一点,与今天无可遏制的快节奏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种反差正是中国画艺术感染力的关键所在,是中国画艺术价值高低的标尺。因为艺术的高标在于让人安静,而不是使人躁动,使人躁动的是广告和引诱。 宗教人物画姜耀南的绘画风格特殊而多变,其工笔作品早期以八十年代即入选全国美展的“歧路亡羊”和“赶群滚”为代表,近年来则在“老班子”、“守望”等作品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而姜耀南的观音系列作品,则代表了其人物画的另一个重要方向。个人认为,要评点其观音作品,必须要从整个宗教绘画史出发,在宗教人物画的大背景中来理解其作品的特殊意义。 人物画自魏晋时期滥觞,涌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其时尤为兴盛。盛唐时期,吴道子把宗教人物画推进到了极富表现力、生动感人的境地 。 南宋以前,传统人物画多采用白描的绘画样式,采用工笔重彩以表现宗教人物的庄严肃穆。自南宋受禅宗思想影响,梁楷的泼墨、简笔写意人物画,标志着写意人物画肇兴,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仕女画、高士画大量出现。但是,总体而言,宗教人物画仍基本沿袭传统的路数,追求人物表现的工细精当,设色的大胆妍丽。这种绘画方式使宗教人物画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多在宏大的画面中以极为复杂震撼的形式讲述佛教故事,催人感化。《法界源流图》(又名《千佛图》)这一代表着佛教绘画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初绘于1180年,直至清乾隆年间由宫廷画家丁观鹏最终完成,正是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典型代表。 姜耀南的观音系列作品第一次打破了宗教人物画的绘画传统,将写意人物画的方法融会入宗教人物的表现之中,并借观音这一特殊的宗教人物形象为契机,开创了宗教人物画的新篇章。 观音又称观世音,观自在。其信仰自三世纪传入我国以後,很快地便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如今在我国供奉观音菩萨的寺院随处可见,口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信众不计其数,俗谚云:「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观音菩萨无疑是国人最熟悉的大乘菩萨。 不同于一般高高在上的宗教人物,观音信仰在其近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与中国文化慢慢融合,从印度美术中的男相菩萨,演变成一位有如慈母一般的女性菩萨。中国化的观音信仰及其画像多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发展出来多种特殊的观音形式,较常见的有白衣观音,送子观音,鱼篮观音,南海观音等。明代民间尚依《楞严经》〈二十五圆通法门〉或《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观音菩萨随类应化,化现为三十馀种不同人物为众说法的经义,汇集了当时流行的三十二或三十三种观音形象,成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像」或「三十三观世音菩萨像」,其中大部分的图像不见於经典的记载,是观音信仰中国化最具体的表徵。 从上述表述中可以发现,观音可以说是最适合采用写意方式来表现的宗教人物了。其多变的形态和柔美的女性形象可以完美地借用写意仕女画的表现手法来加以渲染和表征,同时,其冰清玉洁的情态及相关的绘画元素,如莲花,杨枝,净瓶,念珠等又切乎文人画以豪放而简洁的笔墨追求人物神韵的需要。 姜耀南绘画近四十年,拥有极其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其早期的连环画和西画功底,使其能够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其观音用笔上即有写意画的豪放、飘逸,往往在笔墨的若有若无之间展现观音的神韵;同时在表现观音面部和衣纹时,又沿袭了工笔白描画的精致刻画与流畅线条;观音形态优美,比例恰当,用笔简繁搭配,设色淡雅,一改传统宗教画过于追求装饰性,流于“匠气”的俗弊。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姜耀南的观音系列作品融化物我,创制意境,在“意”,“韵”的追求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其观音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真正显示了中国画的精华所在。在构图上,姜耀南的观音画不再追求过于故事化的表现,其近期完成的“三十三观音”系列,以宗教文献记载的“三十三观音”基本情态为依托,形成简洁而又明快的画面形式。虽依托宗教题材,却又能跳出宗教画的束缚,将个体的人物置于画面的中心,对美学上的追求和对宗教氛围的把握有机融合在一体。 代表画作姜耀南至今已经出版有《山乡新社员》、《黑娃照相》、《五二班日志》、《南昌起义》等多部连环画作品。其连环画《歧路亡羊》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其中国画《大堰牛》获“鸣凤山杯”全国书画大奖赛金奖。《子龙衔的黄昏》入选“全国城市山水画展”并被深圳画院收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