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姜桂汤
释义

制法

1.将黄羊肉洗净,切片,姜切片,肉桂切段。

2.锅中放入适量水烧开,放入肉、姜、肉桂、盐共煮,煮至肉熟烂即成。

按:黄羊肉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解

毒等功效,肉桂具有温中健胃、暖腰膝的功效,三者组成此汤具有补中益气、温中健胃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等病症。柴胡姜桂汤

记载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干姜、桂枝、厚朴、山楂、陈皮。

【功能主治】因当风露卧,冷水浴澡,阴邪客于荣卫而致疟疾,寒多热少,脉来洪弦无力。

【摘录】 《医学传灯》卷下

【处方】柴胡1钱,黄芩1钱,干姜8分,桂枝8分,甘草8分。

【功能主治】疟疾,寒多热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 《家庭治病新书》

【来源】《万病回春》卷五。

【组成】干姜 肉桂 良姜各2克 枳壳(去瓤,麸炒) 陈皮 砂仁 厚朴(姜汁炒) 吴茱萸(炒)各3克 香附4.5克 木香1.5克(另研入服) 甘草0.6克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1片,水煎服。

【主治】寒性腹痛。绵绵而痛,喜温喜按,苔白,脉沉迟者。

【加减】痛不止,加延胡索、茴香,乳香;寒极手足冷,加附子,去茱萸、良姜;泄泻,去枳壳。

功效

①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补缺肘后方》)

②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伤寒论》通脉四逆汤)

③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千金方》)

④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二两(炮),甘草一两(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四、五钱,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传信适用方》止逆汤)

⑤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⑥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⑦治脾寒疟疾:一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二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外台》)

⑧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补缺肘后方》)

⑨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千金方》)

⑩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八分,川芎五分,蒲黄一钱,柏叶一钱五分,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观聚方要补》断红饮)

⑾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十便良方》)

⑿治肾若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干姜苓术汤)

⒀治暴赤眼:白姜末,水调,贴脚心。(《普济方》)

⒁治痈疽初起:干姜一两。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诸症辨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