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姜保国 |
释义 | 姜保国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先后从师于著名解剖学专家李吉教授和著名骨科学专家冯传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澍寰院士,分别获得医学硕士(中国医科大学)和医学博士(北京医科大学)学位,1990年作为中国首批中日联合培养博士赴日本新泻大学留学, 个人简介专家姓名:姜保国 专家级别:教授,主任医师 所属部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专家特长:周围神经损伤,关节周围骨折,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 历任职务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 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医疗质量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副组长 北京市创伤学会主任委员 北京市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副主编 《中华创伤杂志》副主编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副主编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主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副主编 《中华骨科杂志》常务编委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 《中华外科杂志》编委 主要学术研究及成就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的相关研究依据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理论和神经再生放大理论,提出替代传统神经外膜缝合的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逐步进行哺乳类动物实验及灵长类动物实验,均获得了可靠修复效果,证实了小间隙套接缝合替代传统神经外膜缝合方法的可行性。同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套管,使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有望成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新方法。 系统研究了周围神经可延长性的生物学基础及可延长极限,为应用神经延长技术修复神经缺损提供了确实可靠的理论基础;提出神经再生多因素共济调控假设,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中药复方红芪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作用。 根据神经再生放大现象和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理论,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应用细小神经修复粗大神经的可行性。 以上相关研究先后发表论文25篇,其中在SCI收录的期刊《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Eurpean Neurology》、《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Biotechnology》等杂志7篇。先后获得发明专利3项,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次,中华医学会科学进步奖1次,06年相关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骨与关节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带领学科联合国内几家知名医院创伤骨科,对关节周围骨折进行规范化的回顾性研究,研究先后列入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和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专项,并获得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目标是完成关节周围骨折的规范化治疗指南。研究结果在国内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20余篇,截止到06年底被引用率达173次。出版相关专著2部,译著1部。 从临床伴中枢神经损伤的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加快这一现象,结合该类病人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明显升高,系统研究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骨折愈合的相关性,试图找到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的相关物质,研究结果发表在《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Biotechnology》等杂志,相关研究并列入国家“973”项目子课题,首都发展基金项目。 通过重建CT观察人群的椎弓根,总结大量椎弓根的解剖数据,阐明了椎弓根钉直径与椎弓根峡部的关系,将椎弓根内固定术从经验性手术过渡到依据术前CT测量的科学性手术,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椎弓根峡部”的概念,相关研究发表在骨科权威杂志《Spine》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