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
释义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武工版)(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化工版)(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工版)(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目录 试读章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科学版)(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目录)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武工版)基本信息书 名: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作 者:马成松 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1 ISBN: 9787562931539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本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08版)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编写,内容包括:地震基础知识,场地、地基和基础,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隔振与消能减震等。内容简明扼要,注重实用,既重视基本概念的阐述,又强调抗震理论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工程抗震设计、施工和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1 地震基本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 2 场地、地基和基础 3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4 多层及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5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6 单层厂房抗震设计 7 多层钢结构抗震分析 8 隔震和消能减震结构设计 附录A 我过主要城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和设计地震分组* 附录B 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2008) 附录C 参考文献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化工版)基本信息书 名: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作 者:钱永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ISBN: 9787122061911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 元 内容简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按照最新发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编写的,注重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抗震设计规范的应用。书中主要介绍了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反应新的计算方法以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及规范相关规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地震有关基本知识及抗震设计要求、场地与地基的抗震设计、结构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多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内框架砖砌房屋抗震设计、单层厂房抗震设计以及隔震、减震与结构控制初步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适合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各类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第1章 绪论 1.1 地震的破坏作用1 1.2 地球的构造及地震的成因8 1.3 地震波、震级和烈度10 1.4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15 1.5 抗震设计基本要求18 第2章 场地、地基与基础 2.1 场地22 2.2 天然地基与基础25 2.3 场地土的液化27 2.4 桩基的抗震验算36 第3章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3.1 概述38 3.2 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反应分析38 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42 3.4 多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反应分析47 3.5 多质点体系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效应55 3.6 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影响的计算61 3.7 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62 3.8 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的近似计算65 3.9 地震作用计算的一般规定75 3.10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76 第4章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4.1 震害及其分析80 4.2 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84 4.3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88 4.4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104 4.5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115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工版)基本信息书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 定 价:¥32.00 作 者:李国强 等编著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4-1 版 次:3页 数:292字 数:459000 印刷时间:2009-4-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8I S B N:9787112109708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本教材自2002年第一版以来,被许多高校采用,七年来已重印十余次。2006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结合国家和建设部规划教材的建设,作者对本教材进行了较全面的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依据2008年汶川地震后抗震规范的局部修订进行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场地与地基、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计算、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单层厂房抗震设计、隔震减震与结构控制初步等。 本书可作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各类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目录第1章 绪论 §1.1 地震与地震动 §1.2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1.3 地震灾害概说 §1.4 工程抗震设防 §1.5 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习题 第2章 场地与地基 §2.1 场地划分与场地区划 §2.2 地基抗震验算 §2.3 地基土液化及其防治 习题 第3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计算 §3.1 概述 §3.2 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3.3 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与反应谱 §3.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3.5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与水平地震作用 §3.6 竖向地震作用 §3.7 结构平扭耦合地震反应与双向水平地震影响 §3.8 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3.9 结构抗震验算 习题 第4章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4.1 多层砌体结构的震害特点 §4.2 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 §4.3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 §4.4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4.5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习题 第5章 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5.1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及其分析 §5.2 选型、结构布置和设计原则 §5.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5.4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5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6 高强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5.7 例题 习题 附表 第6章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设计 §6.1 多高层钢结构的主要震害特征 §6.2 多高层钢结构的选型与结构布置 §6.3 多高层钢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 §6.4 多高层钢结构的抗震计算要求 §6.5 多高层钢结构抗震构造要求 习题 第7章 单层厂房抗震设计 §7.1 震害分析 §7.2 抗震设计 §7.3 抗震构造措施和连接的计算要求 §7.4 计算实例 习题 第8章 隔震、减震与结构控制初步 §8.1 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演化与发展 §8.2 隔震原理与方法 §8.3 减震原理与方法 §8.4 结构主动控制初步 习题 附录A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 附录B 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与地震分组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第1章 绪论 §1.1 地震与地震动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地球每年平均发生500万次左右的地震,其中,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约1000次左右。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可能造成地震灾害。为了抵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抗震设计。 1.1.1 地震类型与成因 地震可以划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 诱发地震主要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及重大工程活动(如兴建水库)所引发的地震,诱发地震一般不太强烈,仅有个别情况(如水库地震)会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前者由地壳构造运动所产生,后者则由火山爆发所引起。比较而言,构造地震发生数量大(占地震发生总数约90%)、影响范围广,是地震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对于构造地震,可以从宏观背景和局部机制两个层次上解释其成因。从宏观背景上考察,地球内部由三个圈层构成:地壳、地幔与地核。通常认为:地球最外层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所组成(图1-1),板块向下延伸的深度大约为70~1OOkm。由于地幔物质的对流,这些板块一直在缓慢地相互运动。板块的构造运动,是构造地震产生的根本原因。从局部机制上分析,地球板块在运动过程中,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使地壳中的岩层发生变形(图1—2b)。当这种变形积聚到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时,该处岩体就会发生突然断裂或错动(图1—2c),从而引起地震。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科学版)基本信息书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二版)定价: ¥15.00元 出版/发行时间: 2003-09-1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书名: 新世纪高职高专土建类系列教材 作者: 苏永强,刘晓敏 ISBN: 7-03-011781-6 版次: 1 开本: 1/16 页数: 165 内容简介本书是《新世纪高职高专土建类系列教材》之一,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编写,主要讲述常用的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的抗震设计原理、概念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内容包括:抗震概念设计,场地、地基和基础,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多层砌体房屋、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单层厂房抗震计算。 书中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为了便于读者掌握书中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各章均附有典型例题和思考题,供读者参考。 本教材主要针对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学生编写,同时可作为建筑类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以及成人教育的师生参考。 本书目录出版说明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震害概况 1.1 构造地震 1.2 地震震害 1.3 近年来我国的震害情况 第二章 抗震概念设计 2.1 地震烈度 2.1.1 震级 2.1.2 地震烈度和烈度表 2.1.3 基本烈度和烈度区划图 2.2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与抗震设防标准 2.2.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2.2.2 抗震设防标准 2.2.3 抗震设防目标 2.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2.3.1 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2.3.2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2.4 建筑场地和结构体系的选择 2.4.1 建筑场地的选择 2.4.2 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 思考题 第三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 3.1 场地 3.1.1 建筑的场地类别 3.1.2 场地选择 3.2 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 3.3 地基土的液化 3.3.1 液化的概念 3.3.2 影响地基土液化的因素 3.3.3 液化的判别 思考题 第四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4.1 概述 4.1.1 地震作用的特点 4.1.2 地震反应分析理论的发展 4.1.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任务 4.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反应谱法 4.2.1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4.2.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4.2.3 计算地震作用时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4.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4.4 自振周期及振型的计算 4.4.1 能量法 4.4.2 折算质量法 4.4.3 顶点位移法 4.4.4 矩阵迭代法 4.4.5 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基本周期 4.5 多自由度体系水平地震作用近似计算法――底部剪力法 4.6 结构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4.6.1 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高层建筑 4.6.2 屋盖和屋架 4.6.3 长悬臂和其他大跨度结构 4.7 地震作用计算的一般规定 4.7.1 各类建筑结构地震作用应符合的规定 4.7.2 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的方法 4.8 结构抗震验算 4.8.1 截面抗震验算 4.8.2 抗震变形验算 思考题 第五章 多层砌体房屋 5.1 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及其分析 5.2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5.3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 5.3.1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5.3.2 楼层地震剪力在各墙体上的分配 5.3.3 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 5.4 多层黏土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5.5 多层砌块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5.6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实例 思考题 第六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6.1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震害及其分析 6.2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6.3 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及位移的近似计算 6.3.1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6.3.2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与位移的计算 6.3.3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6.3.4 内力组合 6.4 构件截面抗震设计 6.4.1 一般设计原则 6.4.2 框架梁柱及节点的截面抗震设计 6.5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6.5.1 框架梁 6.5.2 框架柱 6.5.3 框架节点 6.6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6.6.1 抗震墙的厚度 6.6.2 抗震墙的分布钢筋 6.6.3 抗震墙的轴压比限值 6.6.4 抗震墙的边缘构件 6.6.5 连梁 6.7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思考题 第七章 单层厂房抗震计算 7.1 单层工业厂房的震害及其分析 7.2 单层厂房的横向抗震计算 7.2.1 计算简图 7.2.2 集中柱顶处的质点重力荷载Wi的计算 7.2.3 横向基本周期的计算 7.2.4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7.2.5 排架内力组合 7.3 考虑整体空间作用时横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折减 7.4 单层厂房结构构件的抗震验算 7.4.1 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及牛腿的抗震强度验算 7.4.2 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的横向抗震变形验算 7.4.3 单层砖柱厂房结构中砖砌体构件的抗震强度验算 7.5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抗震措施 7.5.1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7.5.2 抗震构造措施 7.6 单层砖柱厂房的抗震措施 7.6.1 单层砖柱厂房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7.6.2 主要抗震构造措施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交通版)基本信息书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作者:杨德健//李亚娥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ISBN:9787114092756 开本:16开 页数:257页 出版时间:2011-08-01 第1版 内容提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作者杨德健、李亚娥)是交通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之一,是根据国家最新颁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及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共分九章:绪论,场地、地基和基础,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多层砌体及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抗震设计,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以及隔震与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各章附有例题、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目录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震基本知识与地震震害 第二节 地震波、震级和烈度 第三节 地震动特性 第四节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 第五节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 第一节 场地 第二节 天然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 第三节 场地土的液化与抗液化措施 第四节 桩基的抗震设计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验算 第一节 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反应 第二节 单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反应谱法 第三节 多单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反应——振型分解法 第四节 多质点体系水平地震作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第五节 底部剪力法 第六节 结构的扭转耦联效应计算 第七节 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第八节 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的简化计算 第九节 结构抗震验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第一节 场地选择 第二节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第三节 结构材料 第四节 加强结构整体性与控制结构变形 第五节 非结构构件处理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第一节 震害及其分析 第二节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第三节 框架结构抗震计算 第四节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抗震计算 第五节 抗震构造要求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多层砌体及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第一节 震害及其分析 第二节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第三节 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第四节 抗震构造措施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抗震设计 第一节 震害及其分析 第二节 单层厂房结构布置及抗震构造要求 第三节 单层厂房的横向抗震设计 第四节 单层厂房的纵向抗震设计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第一节 震害及分析 第二节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第三节 单层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隔震与消能减震结构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结构隔震设计 第三节 结构消能减震 第四节 结构主动减震控制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重大版)基本信息书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李英民//杨溥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59323 开本:16开 页数:196页 出版时间;2011-02-01 第1版 内容提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李英民等编著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及国家教育部大学本科新专业目录规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要求编写的。 全书共7章,分别为地震及抗震设防,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地震作用,建筑抗震设计方法,地基基础抗震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等典型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和步骤,以及结构控制和初步知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本书目录1 地震与抗震设防 1.1 地震基础知识 1.1.1 地震的成因 1.1.2 地震的类型 1.1.3 几个名词 1.1.4 震级和烈度 1.1.5 地震活动性 1.1.6 世界地震分布 1.1.7 中国的地震环境 1.2 地震灾害与抗震防灾 1.2.1 地震灾害 1.2.2 地球与地震灾害并存 1.2.3 中国的地震灾害 1.2.4 抗震防灾 1.3 地震动 1.3.1 地震波及其构成 1.3.2 地震动 1.4 建筑抗震设防策略 1.4.1 地震中的建筑行为与抗震设防思想 1.4.2 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三水准要求 1.4.3 建筑抗震设防目标的实现途径——两阶段设计 习题 2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 2.1 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特点 2.2 抗震设防类别及标准 2.2.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2.2.2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 2.3 结构设计地震动 2.4 概念设计及要求 2.4.1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2.4.2 场地选择 2.4.3 结构规则性 2.4.4 结构体系 2.5 抗震设计计算分析基本要求 2.6 非结构构件抗震基本要求 2.7 结构材料及施工基本要求 习题 3 地震作用 3.1 概述 3.2 结构地震作用 3.2.1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3.2.2 地震反应谱 3.3 设计反应谱 3.3.1 设计反应谱的定义 3.3.2 影响因素 3.3.3 场地类别划分 3.3.4 抗震设计反应谱 3.3.5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 3.4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3.4.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4.2 底部剪力法 3.4.3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3.4.4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3.5 竖向地震 3.5.1 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 3.5.2 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 3.6 建筑结构的扭转地震作用 3.6.1 运动方程建立 3.6.2 结构体系考虑扭转影响的地震作用 3.6.3 效应组合 3.6.4 双向地震作用 习题 4 建筑抗震设计方法 4.1 两阶段设计方法 4.1.1 地震作用计算及地震作用效应调整 4.1.2 第一阶段抗震设计 4.1.3 第二阶段抗震设计 4.2 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 4.2.1 性能化设计要求 4.2.2 性能化设计的计算要求 4.2.3 结构构件抗震性能设计 习题 5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 5.1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原则及要求 5.2 地基抗震验算 5.2.1 天然地基的震害特点 5.2.2 地基抗震验算 5.3 不良地基抗震设计及其防治 5.3.1 液化土地基 5.3.2 其他不良地基 5.4 基础抗震验算 5.4.1 天然浅基础的抗震验算 5.4.2 桩基的抗震验算 习题 6 典型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及步骤 6.1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6.1.1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震害现象及分析 6.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6.1.3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6.1.4 抗震墙结构抗震计算与构造 6.2 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6.2.1 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及分析 6.2.2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 6.2.3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计算 6.2.4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6.2.5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 6.3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6.3.1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主要震害特征 6.3.2 多高层钢结构选型与布置 6.3.3 多高层钢结构抗震计算及设计 习题 7 结构控制初步 7.1 隔震原理与方法 7.1.1 隔震原理 7.1.2 隔震结构分析模型 7.1.3 常用隔震装置 7.2 减震原理与方法 7.2.1 耗能减震原理 7.2.2 耗能减震装置 7.2.3 吸振减震原理 7.2.4 吸减震装置 7.3 结构主动控制初步 7.3.1 基本概念 7.3.2 控制原理 7.3.3 结构主动控制装置 习题 附录A 中国地震烈度表 附录B 我国部分城镇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地震动参数 附录C 结构自振周期与振型的计算方法 附录D 结构阻尼比的确定方法 附录E 多层抗震框架设计实例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