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释义

古籍简介

宋代史学名著。分甲集﹑乙集各二十卷。作者李心传﹐四川井研人﹐曾纂修宋代《十三朝会要》﹐特别熟悉当代的史事和典章制度。

作者简介

李心传,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县)人。父亲舜臣,《宋史》卷四O 四本传说他“通古今,推迹兴废,洞见根本”。他曾任宗正寺主簿,参加过重修《神宗玉碟》的工作。李心传生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 年),三十岁以后曾几次应考,都没有被录取,从此专心著述。宁宗嘉泰二年(1202 年),他写成《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二十卷。嘉定元年(1208 年),正准备续撰《杂记》,有旨给札抄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撰《杂记》事暂时中止,可见《要录》成书于该年或稍前。嘉定九年(1216 年),他又写成《杂记》乙集二十卷。嘉定十六年(1223 年),国史院碟四川转运使,取索李心传所著《孝宗系年要录》,以为修国史的参考,由于李心传在学术上特别是史学上的成就,在崔与之等二十二人先后推荐下,理宗宝庆二年(1226 年)他奉诏至临安,入史馆,时年六十。这以后,他曾参与编修中兴四朝(高、孝、光、宁)国史、实录和《十三朝会要》。另据张端义《贵耳集》记载,李心传曾告诉他,《杂记》戊、丁集将写成。可见《杂记》至少有五集。淳祐四年( 1244 年)李心传卒于湖州,终年七十八岁。

本书简介

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写成《朝野杂记》甲集。他在序言里说:“每念渡江以来﹐记载未备﹐使明君﹑良臣﹑名儒﹑猛将之行事﹐犹郁而未彰﹔至于七十年间兵戎﹑财赋之源流﹐礼乐制度之因革﹐有司之传﹐往往失坠﹐甚可惜也。乃辑建炎至今朝野所闻之事﹐凡有涉一时之利害与诸人之得失者﹐专门著录﹐起丁未(建炎元年﹐1127)﹐迄壬戌(嘉泰二年)﹐以类相从﹐凡六百有五事。”

嘉定九年(1216)﹐又完成了《朝野杂记》乙集。乙集仍按甲集的规模和精神﹐分门别类﹐续记朝野诸事。不仅补充了甲集的缺载﹐而且自嘉泰二年以後的史事亦加蒐集汇总﹐其中有至嘉定七年的。该书将南宋初年以来的事迹﹐分门编类﹐甲集分上德﹑郊庙﹑典礼﹑制作﹑朝事﹑时事﹑杂事﹑故事﹑官制﹑取士﹑财赋﹑兵马﹑边防十三门﹐乙集少郊庙一门﹐为十二门。作者虽以杂记为名﹐但其体例“实同会要”﹐因而与作者的另一部编年体的著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互为经纬﹐互相补充。

作者推崇道学﹐故在两集中载有《道学兴废》和朱熹的事迹。又作者为四川人﹐所记四川史事甚为翔实。作者广采博录﹐也间或有失实的地方。该书是研究宋代特别是南宋的不可缺少的参考书。有清光绪刊本传世。

编修目的

关于这部书的编修目的,李心传在《杂记》甲集序中曾说:“心传年十四五时,侍先君子宫行都,颇得窃窥玉煤所藏金匾石室之副;退而过庭,则获闻名卿才大夫之议论。每念渡江以来,纪载未备,使明君、良臣、名儒、猛将之行事,犹郁而未彰。至于七十年间,兵戎财赋之源流,礼乐制度之因革,有司之传,往往失坠,甚可惜也。乃缉建炎至今朝野所闻之事,凡不涉一时之利害与诸人之得失者,分门著录,起丁未(建炎元年,1127 年)迄壬戌(嘉泰二年,1202 年),汰类相从,凡六百有五事,勒为二十卷。”他的友人许奕在缴上《要录》的奏状中也说:“李心传博通群书,尤熟本朝故事。尝谓中兴以来,明君良臣,丰功盛烈,虽已见之《实录》等书,而南渡之初,一时私家记录,往往传闻失实,私意乱真,垂之方来,何所考信?于是纂辑科条,编年纪载,专以《日历》、《会要》为本,然后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可信者取之,可削者辫之,可疑者阔之,集众说之长,酌繁简之中,久而成编。” 可见他编著这部书,利用了他父亲舜臣任宗正寺主簿的条件,阅读了玉碟所保存的各种官修史籍和档案的副本,接触了一些官僚、学者,听到了也们关于政事的议论,再加上几十年的辛勤搜集,专心著述,终于写成《要录》、《杂记》这样一些关于南宋前期历史的史籍。

本书特点

《杂记》虽是会要体史书,但与会要不尽相同,不仅是排比有关原始材料,而且加上作者自己的分析、论断。例如甲集卷十七《本朝视汉唐户多丁少之弊》条,李心传指出宋朝元丰至绍兴户口统计,每户止有二点一口,与西汉的四点八口、东汉的五点二口、唐代的五点八口相比,相差很多,显然有虚假。进而分析“诡名子户、漏口者众”的原因是有丁赋,并举同在本朝,没有丁赋的四川每户三口,而有丁赋的两浙每户只有一点五口为证。尽管作者的分析、论断不一定全面、正确,但对后人研究这一段历史还是有很多启发。《通考》作者马端临认为《杂记》是“南渡以来野史之最详者”,给予高度的评价。

本书版本

《杂记》先有《函海》本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木活字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会稽孙星华据殿本翻刻,并参照归安陆心源藏影宋本作了校改。1937 年商务印书馆又据孙刻本排印。

四库提要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李心传撰。心传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已著录。心传长於史学,凡朝章国典,多所谙悉。是书取南渡以后事迹,分门编类。甲集二十卷,分《上德》、《郊庙》、《典礼》、《制作》、《朝事》、《时事》、《故事》、《杂事》、《官制》、《取士》、《财赋》、《兵马》、《边防》十三门。乙集二十卷,少《郊庙》一门,而末卷别出《边事》,亦十三门。每门各分子目。虽以《杂记》为名,其体例实同《会要》。盖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互相经纬者也。甲集成於嘉泰二年,乙集成於嘉定九年。书前各自有序。周密《齐东野语》尝论所载赵师睾犬吠,乃郑斗所造,以报挞武学生之愤。许及之屈膝、费士寅狗窦,亦皆不得志报私雠者撰造丑诋。所谓韩侂胄僣逆之类,悉无其实云云。盖掇拾群言,失真者固亦不免。然於高、孝、光、宁四朝礼乐刑政之大,以及职官科举、兵农食货,无不该具。思叔,得之之字也。然则史不误而晁氏误矣。其书仿《唐会要》之体,取《汉书》所载制度典章见於纪、志、表、传者,以类相从,分门编载。其无可隶者,亦依苏冕旧例,以《杂录》附之。凡分十有五门,共三百六十七事。嘉定四年,具表进之於朝,有旨付尚书省,藏之秘阁。班固书最称博赡,於一代礼乐刑政,悉综括其大端。而理密文繁,骤难得其体要。天麟为之区分别白,经纬本末,一一犁然,其诠次极为精审。惟所采只据本史,故於汉制之见於他书者,概不采掇,未免失之於隘。又如《舆服门》中於司马相如、扬雄诸赋,铺张扬厉之语,一概摘入。殊非事实,亦为有乖义例。首尾完赡,多有马端临《文献通考》、章俊卿《山堂考索》及《宋史》诸志所未载。故《通考》称为“南渡以来野史之最详者”。王士祯《居易录》亦称其“大纲细目,粲然悉备,为史家之巨擘,言宋事者当必於是有徵焉”。其书在宋有成都辛氏刊本,并冠以国史本传,暨宣取《系年要录》指挥数通。今惟写本仅存。案张端义《贵耳三集序》,称心传告以《朝野杂记》丁、戊二集将成,则是书尚不止於甲乙二集,而《书录解题》及《宋史》本传均未之及。殆以晚年所辑,书虽成而未出,故世不得见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