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建宁县档案馆
释义

建宁县档案馆成立于1958年10月,同年10月19日正式启用“建宁县档案馆”印章。归县委秘书长领导。1966年至1968年“文革”期间,县档案馆业务陷于停顿。1969年开始档案工作由县革委会办公室管理。1978年5月恢复县档案馆机构,1979年1月1日启用“福建省建宁县档案馆”新印章。

概况

1983年,在全县机构改革中,保留了县档案馆。1986年11月18日成立建宁县档案局,为县委直属事业正科级单位。1997年1月成立中共建宁县档案局支部,党员7人。县档案局和县档案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行使档案保管和业务监督指导的职能。档案局(馆)定编8人,目前实有7人,具有大专文化程度4人,中专高中3人,其中档案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称(馆员)1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助馆)2人。全员参照公务员管理。

建宁县档案局(馆)位于濉城镇民主街12号县政府机关大院内,建筑面积967平方米(其中1965年兴建一座两层砖木结构楼房430平方米,1976年再建一座537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楼房),库房使用面积737平方米。

四十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我县档案工作伴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全县乡镇、行政村(居委会)、机关、企事业单位100%建立了档案,规范管理取得成效,有23个单位获得省级先进荣誉。档案局曾荣获历届县级文明单位称号;1988年被省档案局评为“七五”期间省一级馆,1995年被评为“八五”期间省二级馆;连续多年被省、市档案局授予先进单位。目前,档案局(馆)全体人员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全面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努力工作、与时俱进、发展档案事业”主题,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馆藏介绍

馆藏档案资料综述

建宁县档案馆现收藏有1930年以前的历史档案及1949年以后县级各机构和撤销机关的档案。截止2002年底,共有108个全宗,35706卷档案,上架排列总长度为496.65米;资料11715册,上架排列长度160米。馆藏档案资料中,时间最早的形成于1930年,最晚的为2002年。其中民国档案2153卷,现行文书档案33553卷,声像档案3盒(册),名人题词、书法手迹37幅,篆刻珍品4枚,有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县志各一套,宁氏族谱一套(十卷)。本馆所保管的档案是以接收、捐赠的方式进馆的,属国家所有。至今尚无档案资料移出本馆。

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我县馆藏档案主要有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民国时期的档案。计有1个全宗(含10个旧档号),2153卷。有国民党建宁县政府、三青团、民社党、参议会、警察局、国民兵团、司法处、团粮处、邮局、卫生院、县立初级中学、简易师范形成的档案,反映了1930-1949年民国时期的情况。

第二部分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档案。计有107个全宗,33553卷。有建宁县党政领导机关及其所属各部、委、办、局和其他临时性机构的档案,各群众团体的档案,乡镇(区、公社)的文书档案,以及林业普查林权三定、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矿产资源普查、书法字迹、族谱、录音带照片档案等专门档案。

馆藏资料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法规性文献和文件汇编;马列、毛泽东及新中国领导人著作;地方史志、党史、年鉴,大事记;本省、地区(市)、县计划、物价、统计资料;工交、财贸、农业、教育、卫生、科学文化等资料;中外古今人名、地名大辞典、字典、词典、辞源、辞海等工具书;《人民日报》、《福建日报》、《三明日报》、《解放日报》、《红旗》、《求是》、《新华文摘》、《新华月报》,以及各种档案杂志等多种报刊;有档案工作的工具书、业务书籍;民国时期资料,有《中央周刊》、《闽政月刊》、《新福建》、《福建省政府公报》等。

建国后的档案以党政机关的文书档案居多,这些档案材料,对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