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见独 |
释义 | 见独定义所谓“见独”,即见到绝对的“道”,实际上,就是在想象中,在直觉的把握中,达到与“道”融为一体,与“天地精神往来”。 见独来源庄子在《大宗师》里曾借一得道之士女偊之口简洁地叙述了“闻道乃一过程”的思想。女偊在谈到自己的闻道过程时曾对人说:“三日后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把他的这些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持守三天而后能遗忘事故(即“外天下”);已经遗忘事故了,我再持守,七天以后不被物役(即“外物”);心灵已经不被物役了,我又持守着,九天以后就能无虑于生死(即“外生”);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心境就能够清明洞彻(即“朝彻”);心境清明洞彻,而后就能体悟道绝对无待的哲学本体即“道”了(即“见独”)。诚然,不“外天下”和“外物”,做到超凡脱俗,“物物而不物于物”,就断然不可能做到“外生”,但是,非“外生”,便同样断然不可能悟见哲学本体,获得哲学知识。这就把死亡的哲学领悟功能清楚地表达出来了。 见独与《五行》“见独”颇类似于现象学中的先验还原,即舍弃对世界的自然态度和固有看法,而回到纯粹的先验意识,见独即发现内在、先验的心理状态。这里的“独”与《五行》一样,都是在“舍体”的意义上使用的。所以庄子的“见独”与儒家的慎独虽然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就二者是指内心的精神状态而言,则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显然是建立在他们对“独”的共同理解之上。独也可以做动词,作“内”讲。《五行》传文解释“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第9章)一句时说:“有与始者,言与其体始;无与终者,言舍其体而独其心也。”这里的独即作“内”讲,“独其心”即内其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