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鉴真东渡 |
释义 |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中文名:鉴真东渡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林大庆 编剧:韩素真、韩素平 主演:迟重瑞, 石, 凉, 付, 瑶 集数:16集 类型:连续剧 上映时间:2007年4月3日 语言:国语 鉴真其人个人简介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724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相关内容在6次东渡日本中,鉴真等人遇到许多挫折,第一次东渡前,将和鉴真同行的徒弟跟一个和尚开玩笑,结果那个和尚恼羞成怒,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地方官员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首次东渡因此未能成行。其后接连失败,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那一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一个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 鉴真最后一次东渡也并非一帆风顺。正当船队扬帆起航时,一只野鸡忽然落在一艘船的船头。鉴真认为江滩芦苇丛生,船队惊飞野鸡不足为怪,而日本遣唐使却认为不是吉兆,于是船队调头返回,第二天才重新起航,历尽艰险到达日本。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这座以唐代结构佛殿为蓝本建造的寺庙是世界的一颗明珠,保存至今。鉴真死后,其弟子为他制作的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为“国宝”。 决心东渡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名垂青史鉴真请经墨迹经过十二年努力,鉴真终于在753年(唐天宝十二载)冬搭乘日本遣唐使团的船东渡,同行弟子中包括尼三人和胡人安如宝﹑昆仑人军法力﹑占婆人善所。鉴真所乘船于754年1月17日(日本天平胜宝五年十二月二十)到达萨摩国川边郡秋妻屋浦(今鹿儿岛县川边郡秋目浦),一个多月后(754年3月2日)在盛大隆重的欢迎下进入首都奈良。 当年(日本天平胜宝六年),鉴真在奈良东大寺设立戒坛,日本僧人在称为“三师七证”的十位和尚参加下出唐招提寺鉴真墓塔 日本奈良家受戒,此为日本正规受戒之始。天皇任命鉴真为大僧都,成为日本律宗始祖。759年(日本天平宝字三年)他建立的唐招提寺开基。鉴真携带不少佛经﹑佛像﹑佛具等到日本,虽已双目失明,还能协助校订写本佛经的讹误,用嗅觉鉴定草药。同行弟子有的擅长雕塑﹑绘画﹑建筑等,传播了唐朝文化。 763年(日本天平宝字七年﹑唐广德元年)鉴真圆寂。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弟子为他所塑干漆夹像,一千二百余年来,始终受到日本人民的景仰。1980年,日本曾送这座塑像短期来华,成为中日友好关系史上的佳话。 鉴真东渡的影响鉴真与日本建筑日本古都奈良和中国有着非常深的渊源。其著名的观光名胜之一平城京就是模仿大唐的长安建造的。平城京曾是日本的都城,地处今奈良市西郊。公元710年,日本元明天皇迁都于此。朱雀门通向的平城宫设太极殿、朝堂、朝集殿等,都极似长安。 平城京在日本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直到7世纪为止,只要天皇换位就要迁都一次。可是,大约到了7世纪,随着与大陆交流的频繁,日本出现了模仿大唐的风潮,并试图通过大规模的都城展示国家的威望。最初的都城建造在奈良县内的藤原京,由于此地狭窄,仅仅过了16年,藤原京就被平城京代替,日本历史也由此进入了辉煌的奈良时代。 奈良虽是一个只有38万人口的城市,但其中却有7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建筑,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东大寺。该寺始建于公元745年,当时的寺名为总分国寺,由圣武天皇仿照中国寺院建筑结构建造,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木造建筑。寺内西松林中的戒坛院,则是为中国唐代鉴真大师传授佛法而建的。走遍奈良,到处可见中国唐代的风景和建筑,其中最能说明奈良与大唐密不可分的还要数唐招提寺。该寺由鉴真按唐朝寺院的规划修建,极具盛唐的优雅与宏大气势。据说,日本孝谦女皇还模仿中国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书写了“唐招提寺”的横额。 鉴真和尚在日本宏扬律宗,唐招提寺是日本律宗的总院。造寺的工匠有一些是鉴真和尚从中国带去的。唐招提寺只剩金堂、讲堂和东塔是初建时的原物。金堂面阔7间,约28.18米长,进深4间,约16.81米。开间尺寸由明间向两侧递减,中央五开间设槅扇门,尽间只设槅扇窗。柱头有斗拱,补间只有斗子蜀柱。梁、枋、斗拱都有彩画,柱子漆红色。拱眼壁和垫板全部粉白,把承重构件鲜明地衬托出来,显得结构条理清晰,逻辑性很强。屋顶是四注式,经过改造,坡度比原来的陡一些。内部中央供奉卢舍那佛,两侧是药师佛和千手观音,靠山墙则有四天王。御影堂前东面有鉴真墓,院中植有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孙文莲”、“唐招提寺莲”、“唐招提寺青莲”、“舞妃莲”、“日中友谊莲”和扬州的琼花等名花异卉。 律宗之祖律宗的“律”,指佛教戒律。律宗是研习佛教戒律、严肃佛教戒规的宗派。 戒律是约束佛教徒纪律、规范僧团生活的纪律。只有按一定仪式发誓接受一定戒律的人,才能成为僧侣或居士,也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佛教徒。佛祖释迦牟尼在生前曾对他的弟子们说过“以戒为师”。过去戒律的传授是要由德学兼备的高僧,设立专门的传戒道场,把所有的戒律一条条地详细讲解,每讲完一条都要询问能否做到,往往整个传戒的仪式要好几天的时间。 佛教律宗创始于西安的佛教宗派。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故名。又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还因其实际创始人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道宣先师事智首,专研律学,后入终南山净业寺、丰德寺潜心述作,著有《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等五大部。他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定佛教受戒仪式,从而正式形成宗派。该宗在宋时,又分成会正、资持两派。该宗的基本经典,通称四律五论。该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该宗由道宣的三传弟子鉴真传到日本。 鉴真一生,学律,持律,讲律,传律,是一位为弘扬戒律精勤不懈、舍身忘我的律学大师。开元二十一年,鉴真四十六岁。这时他已经学成名立,于是自长安回到扬州,先后十年间在江淮地区努力讲律传戒,声名远播,成为当时道岸之后独步江淮的律学大师。《宋高僧传》说他有著名弟子三十五人,各自倡导一方,共弘师教。他同时建造了许多寺院和佛像,书写过三部大藏经,又兴办救济孤贫疾病等社会事业,积累了不少实际的领导经验,团结和培养了一批有专门造诣的工技人才。这一切都为他后来东渡日本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到达日本后,在鉴真的指导下于东大寺毗卢遮那大佛殿前筑了一座戒坛。这座戒坛是依南山道宣的《戒坛图经》建筑的,但在第三重坛上安置著多宝塔,塔中安置释迦和多宝二佛像,则是鉴真依据天台宗的教理而有所改变。鉴真传戒时,日本的天皇、皇后、皇太子以下都次第登坛受菩萨戒;又为沙弥证修等四百四十余人授戒;大僧灵祐、贤璟、忍基等八十余人都舍旧戒重受。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规传戒的开始。 鉴真生活的时代,正是日本通过“大化革新”逐步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时期,汲取唐先进的政治文化和典章制度,对完成和完善这一革新有重大意义。而中国传入的佛教,又是这一革新的重要支柱。后来他在东大寺大佛殿西方造了一所戒坛院,四方闻名来学戒的渐多。天平宝字元年日皇将故新田部亲王旧宅送给鉴真作为建筑伽兰之用。鉴真即指导弟子们开工建筑,至天平宝字三年(759)落成,这就是现在奈良日本律宗的本山‘唐招提寺’。在宗教行为的背后,实是政治行为,即是通过对戒律的严肃性,从侧面显示国家律令的权威性,稳定社会,保证革新的推行。 鉴真从此在唐招提寺讲律传戒,极受日本朝野的尊敬。天平宝字五年,他又在下野的药师寺、筑紫的观音寺各造戒坛一所。这两所戒坛和东大寺戒坛并称为日本三戒坛。鉴真的律学正宗南山,旁兼相部,所以日人尊他为南山系的第三祖,相部系的第五祖(凝然《律宗纲要》)。天平宝字七年五月六日入灭于唐招提寺。他的遗体荼毗后,即葬在这寺东北角的松林中。在鉴真生前,他的弟子们为他所制的夹纻坐像,至今还供奉在寺中的开山堂,视为日本的国宝。 鉴真与医药鉴真东渡,在携带的物品中有多种药材。鉴真曾为日本鉴定药物并为光明皇太后治过疑难病症。日本平安时代由丹波康赖编纂的《医心方》中,收录有鉴真的医方。日本江户时代的药袋上曾印有鉴真像。 佛教与医经有紧密的关系。佛教以慈悲为怀,不仅要治世人的“心病”,还要治世人的“身病”,所以佛陀被称为“大医王”。不懂得包括“医方明”在内的“五明”(五种知识技能,其他四明为:声明、工巧明、因明、内明)的僧徒,“不得多闻之称”。《法华经》上说“多闻有智慧”,懂得医方明等,是智慧的表现。特别是大乘佛教修菩萨行的出家人,为了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要把“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达和繁荣的时代,医学上的成就也是非常显著。我国现存第一部病因学专书《诸病源候论》,国家修订的药典《新修本草》,著名的医方书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都产生在这一时期,这对鉴真研习医药提供了第一流的典籍。 鉴真具体生活的扬州,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扬州喧喧卖药市”,这里是全国乃至中外的药材集散地。此外还有外国人在这里出售安息香、诃黎勒、苏合香、龙涎香、羚羊角等多种舶来药物。贩来运往,扬州成了繁忙药材交易市场。药商们为了辨别药才的真伪和是否道地,也摸索出了一套口尝、鼻嗅、眼观、牙咬、手捏等有效的鉴定方法。这样的环境,使鉴真有可能学会辨识经物的技巧和收集到珍贵的药材。 鉴真对医药的掌握,还有其独特的渊源。在长安鉴真从受具足戒并师从受教的弘景律师,是南山宗祖师道宣的传人,而道宣首次入住终南时,即与同时隐居终南的大医家孙思邈结成林下交,在佛学和医学上探讨,互有影响。孙思邈《千金方》中关于地、水、火、风的四大说法和天竺耆婆方药的记载,多从道宣处得来。弘景得自道宣传下的验方,又传之于鉴真,这就大大丰富了鉴真的医药知识。从这种关系看,鉴真的医道间接得自孙思邈的。 鉴真对日本医药方面的贡献是明显的。但鉴真赴日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传律,为什么要携带药物?从实际看,应该是为了保健和预防。横渡沧海,多有不测,各种疾病随时都会发生,备足救急防治药品是完全必要的。就第二次东渡所备药品对照孙思邈《千金翼方》所载功效而言,阿魏可杀虫去邪毒、破积下恶气;诃黎勒可治心腹胀泄、消食;皆钵可温散肠胃寒邪,止吐止泻;胡椒可去痰,除脏腑中风冷;芳香药物可辟秽,开窍四共。这些对航海来说,都是多发常见病症的对症药物。 鉴真颂公元1963年,为我国唐代律学高僧、日本追谥过海大师鉴真大和尚入寂二十周甲之岁。中日两国佛教、文学、艺术、医药各界人士共同倡议隆重纪念。鉴真和尚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纪念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朴初谨撰并书,颂曰: 惟我大师,法门之雄。三学五明,乘桴而东。 志绍南岳,愿酬长屋。坚心誓拾,头目手足。 五行五止,缘集辄散。旣遇黑风,复遭王难。 睿竟不返,师亦丧明。百折百赴,终胜波旬。 十年跋涉,十年教化。恩斯勤斯,根深树大。 巍巍鲁殿,灿灿奈良。庄严庙像,俨然盛唐。 台赖以昌,律赖以立。枝叶广敷,光彩四溢。 右军书法,道子经变,青囊之传,金堂之建。 推师之泽,等施两邦。怡怡兄弟,历劫增光。 千二百年,道久尔信。分同唇齿,义无隙景。 鼓舌张罗,鬼忌人和。虽云异代,险阻实多。 破浪排关,往来济济。擕手同仇,论心同理。 铮铮佛子,作如来将。共战魔军,道义相尚。 师之志行,如兰益馨;师之功业,与世更新。 东徂西行,俱会一处。震大雷音,击大法鼓。 以昭先德,以策来兹。同天风月,万世埙篪。 峨峨蜀冈,大明故址,堂陛是谋,招提在迩。 勒石追远,发愿陈辞,慧灯无尽,法云永垂。 六次东渡东渡事由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当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 第一次742年冬,鉴真及弟子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时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从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扬州仓曹李凑也加以援助。不料鉴真一位弟子道航与一名师弟如海开玩笑说:“人皆高德行业肃清。如如海等少学可停却矣”,如海信以为真,大怒,便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准备攻打扬州。当年海盗猖獗,淮南采访使班景倩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虽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国,第一次东渡就此夭折。 第二次744年1月,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包括潜藏下来的荣睿、普照),连同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转送明州余姚(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安顿。开春之后,越州(今浙江绍兴)、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 第三次结束了巡回讲法之后,鉴真回到了阿育王寺,准备再次东渡。此事为越州僧人得知,为挽留鉴真,他们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潜藏中国,目的是“引诱”鉴真去日本。于是官府将荣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荣睿途中装病,伪称“病死”,方能逃离。第三次东渡就此作罢。 第四次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鉴真于是决定从福州买船出海,率30余人从阿育王寺出发。刚走到温州,便被截住,原来鉴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淮南采访使遂派人将鉴真一行截回扬州。第四次东渡不了了之。 第五次748年,荣睿、普照再次来到大明寺恳请鉴真东渡。鉴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阴历6月28日从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东海上,该船遭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入大云寺安顿。鉴真在海南停留一年,为当地带去了许多中原文化和医药知识,时至今日,三亚仍有“晒经坡”、“大小洞天”等鉴真遗迹。。 之后,鉴真北返,经过万安州(今海南万宁)、崖州(今海南海口)、雷州、梧州到达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在始安开元寺鉴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广州讲法,途径端州(今广东肇庆)时,荣睿病死该地龙兴寺。在广州,鉴真动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后,鉴真继续动身,经韶州时,普照辞去,临别之时,鉴真发誓“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此时,鉴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又为庸医所误,导致双目失明。过了大庾岭,鉴真大弟子祥彦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鉴真十分悲痛。接下来鉴真又经过了庐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润州江宁县(今江苏南京),回到了扬州。第五次东渡结束。 第六次由于鉴真的游历遍于半个中国,因此声名大噪。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不许鉴真出海。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转搭遣唐使大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鉴真在日本天皇的尊敬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礼遇,754年2月1日,重臣藤原仲麻吕亲自在河内府迎接,2月4日,鉴真一行抵达奈良,同另一位本土华严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统领日本佛教事务,封号“传灯大法师”、尊称“大和尚”。 根据圣武和孝谦的意愿,鉴真作为律宗高僧,应该负起规范日本僧众的责任,杜绝当时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门,以逃避劳役赋税的现象,因此,孝谦下旨:“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但是,这引起了日本本国“自誓受戒”派的反对,尤其是兴化寺的贤璟等人,激烈反对。于是,鉴真决定与其在兴福寺公开辩论,在辩论中,鉴真做出让步,承认“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为正式认可的具足戒必须要有三师七证,结果贤璟等人皆被折服,舍弃旧戒。鉴真于是在东大寺中起坛,为圣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谦之下皇族和僧侣约500人授戒。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 然而,758年,作为鉴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谦天皇在宫廷斗争中失势,被迫传位给淳仁天皇。相应的,鉴真也遭受到排挤。758年,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烦躁,不敢劳老”为由,解除了鉴真“大僧都”一职,并将在宫廷斗争中败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赐给鉴真。次年,鉴真弟子在该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赐名“唐招提寺”,鉴真从东大寺迁居至此。淳仁还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须前往唐招提寺学习,使得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七年)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入灭之前,其弟子为鉴真膜影,立夹漆像,传世至今。 唐招提寺金堂,转贴自中华古建筑网 764年,孝谦天皇镇压了惠美押胜之乱,重新登基。鉴真的弟子思托、法进等人相继成为“大僧都”,唐招提寺也得以扩建,成为日本建筑史上的国宝。鉴真所开创的四戒坛,也成为最澄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侣正式受戒的唯一场所。鉴真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弟子鉴真在日本的弟子很多,其中法进(709-778)是鉴真讲授戒律和授戒的得力助手,被日本律宗奉为仅次于鉴真的“第二和尚”,撰有大量律学注疏,还经常向日本学僧讲述天台三大部4遍,深受欢迎;思托积极协助鉴真营造唐招提寺,在向僧众讲授律学之外,也讲授天台宗教义,撰有日本最早的佛教史传《延历僧录》,并撰写鉴真传记《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尚鉴真传》,日本元开的《东征传》主要是据此书撰写的;如宝在鉴真死后主持唐招提寺,在进入平安时代之后曾为桓武天皇及后妃、皇太子授戒,被日本律宗奉为继承鉴真、法进之后的“第三和尚”。 意义鉴真东渡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相关古文《鉴真东渡日本》原文唐高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唐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实僧目盲,唯至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鉴真东渡日本》译文唐朝有个有名望的和尚叫鉴真,本名叫淳于,是扬州江阳人,14岁出家为僧。渐渐长大,周游长安与洛阳,拜访名师,专门研究佛教清规戒律。在天宝元年,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东渡日本。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经历了12年,5次渡海都没有成功。那时鉴真已经失明,只有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教授佛教的清规戒律。 单字单句解释【原文】 唐高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14岁出家为僧。 【译文】 唐朝有个名望的和尚叫鉴真,出家前姓淳于,是扬州江阳人,14岁出家做了和尚。 【原文】 稍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 【注解】 稍:渐渐 【译文】 渐渐长大,周游长安与洛阳,拜访名师,专门研究佛教清规戒律。【原文】 唐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 【注解】 应日僧普照辈延:接受日本和尚普照等人邀请 【译文】 在天宝元年,接受日本和尚普照等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原文】 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 【注解】 骤:急 或:有时 覆:倾翻 匮:缺少 【译文】 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迷路)。经历了12年,5次渡海都没有成功。【原文】 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 【注解】 渝:改变 【译文】 那时鉴真已经失明,只是志向始终不变。【原文】 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注解】 竟:终 翌:第二,翌:yì 【译文】 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传授佛教的清规戒律。 《鉴真东渡日本》连续剧片名题字:文怀沙 演员表
鉴真 迟重瑞 荣睿 石凉 普照 伟刚 琼花 付瑶 吴玉兰 赵琨 周士杰 艾俊迈 祥彦 史林 晁衡 韩冬 灵佑 肖宏 思托 金鹏 道航 王仲伟 玄法 黄雷 吉真吉备 杨和平 藤原清河 李键昌 中麻吕 杨键 平群广成 李元 辨正 楮柳生 李林甫 陈可达 玄宗 郑随绪 秦朝元 徐铁人 法进 姜明 德清 刘耀辉 道兴 国玉峰 昙静 黄佚 如宝 杨阳 忍灵 梁晓彬 澄观 黄继鹏 明烈 李强 如海 大鹏 剧情概述鉴真是我国唐代赴日本传戒并首创日本律宗的高僧。该剧讲述了鉴真大师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达到弘扬佛法的目的。该剧通过鉴真大师与日本弟子荣睿、普照的生死友情,颂扬了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传统友谊,讴歌了鉴真大师传播交流中华文明的功绩,为人类和平、文明和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分集剧情第1集 江淮大德高僧鉴真应徐州开元寺住持之邀建塔弘法,恰逢徐州大旱,鉴真当机立断先打井后修佛塔以解百姓燃眉之急。唐开元二十一年,日本遣唐使多治比广成受命来华访问,随行的留学僧荣睿、普照、玄朗等同时也肩负礼请大德高僧赴日整顿佛仪的重任。鉴真打坐时隐约梦见南岳慧思大师自言转世日本弘法,似有隐喻,灵佑进前回禀:寺内有一个日本僧人前来求经…… 第2集 鉴真会见日本僧人智行被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抄录中国佛经的行为感动,开启藏经楼任其观取。日本遣唐使携带大量大唐文化典籍、器具返回日本,不料途中遭遇飓风,官船所载日僧智行抄录的典籍全部沉入大海,全船百余人丧生。日本留学僧荣睿等四人得知先前赴日的唐僧道璇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整顿戒律心中愁苦,正在为难之际,鉴真的徒弟道航前来献策…… 第3集 道航引荐荣睿等去扬州大明寺请鉴真选派高徒赴日弘法,并恳请李林甫之兄李林宗帮助日僧出海,李林宗与道航商定默许日僧出海并写信交待侄子扬州仓曹参军李凑备办船只。荣睿等到扬州向鉴真请求派徒弟东渡,鉴真竟欲亲自前往日本。祥彦遇见灵佑告诉他鉴真欲亲往日本的决定,灵佑劝鉴真不要冒险渡海。荣睿、道航等谋划私渡出海事宜,不料如海在门外偷听…… 第4集 如海偷听道航与众僧谋划渡海,闻知自己无缘跟随,激愤之下冒名向采访使诬告道航等与海盗勾结,准备血洗扬州。采访使班景倩发兵包围寺院查抄物资,逮捕了道航、荣睿和普照。道航严刑之下未露实情,以李凑手中李林宗书信作证谎称从海路去天台山国清寺颂功德,班景倩信以为真放归道航却扣留荣睿、普照,海船也予以查没。鉴真亲自向班景倩求情,从轻发落如海,又派遣棒伤初愈的道航回长安联络,搭救在押的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 第5集 道航前往长安请求晁衡向朝廷求情搭救荣睿和普照,自己却因如海诬告倍受打击,对东渡日本心灰意冷。得救的荣睿与玄朗对何时回日本发生分歧,玄朗独自返回长安。岭南道采访使刘巨鳞出卖官船,鉴真为刘母治愈顽疾,刘感激之至将官船赠送鉴真。鉴真再备物资人员准备东渡,琼花追随鉴真,女扮男装躲进了货舱,满载着寄托与希望的巨轮缓缓启航…… 第6集 鉴真的航船遭遇风浪桅杆折断,众人落水物资尽失。所幸鉴真漂流上岸,带领幸存船员靠挖野菜充饥。祥彦高烧不退,幸得琼花照顾转危为安。鉴真一行苦困海岛八日八夜终被渔民搭救。休整数日后,原来跟随的工匠离散大半,鉴真不得不暂缓东渡日本的计划。鉴真受越州龙兴寺邀请前去讲经授戒,龙兴寺住持力劝鉴真留在寺内,鉴真不避艰险、矢志不渝决意赴日传法。 第7集 鉴真应阿育王寺邀请准备远赴明州,龙兴寺住持深知鉴真意在东渡日本,为挽留鉴真免受颠簸劳苦,将东渡之事告发。周居士抢先通报鉴真师徒,荣睿躲进农家但终被捕获解往长安,为搭救荣睿鉴真派祥彦、思托持贺知章书信联络杭州太守伺机解救。荣睿在杭州身染重病,巧遇还俗多年的玄朗,玄朗买通解差狱中救治荣睿。杭州府借荣睿被误诊假死之机解救荣睿,祥彦、思托安顿好病中的荣睿,连忙赶回明州报信。 第8集 虚弱的荣睿执意离开玄朗独自返回明州阿育王寺,年近花甲的鉴真决定再次东渡。灵佑串联扬州各寺三纲,请官府将鉴真接回扬州。江东道采访使应江淮道请求发兵追寻鉴真,而此时鉴真师徒正在天台山国清寺学习寺庙营造法式为赴日传法作准备,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浑然不知。江东道官兵追抵天台山再次劳而无功,鉴真等翻山越岭一路传法,正当他们准备赶赴福州出海时,不想被官兵追至…… 第9集 鉴真师徒被迫返回扬州崇福寺,随行众僧各回本寺。鉴真得知是灵佑串联众寺三纲申告官府,心中无限凄凉。采访使担心慕名而来拜见鉴真的信众再生是非,密谋将鉴真转移到大明寺软禁。灵佑得知后追悔莫及,每晚到大明寺中向鉴真请罪。全寺僧众和崇福寺三纲恳请鉴真原谅灵佑,而此时令鉴真心中真正牵挂的却是去福州买船至今未归的法进…… 第10集 法进自福州平安返回大明寺,鉴真揆度时局只得等待时机东渡。灵佑开悟鉴真东渡弘法的重大意义,在扬州各寺三纲的陪同下终于得到鉴真的原谅。荣睿、普照要离开扬州暂时隐居,临行向鉴真告别,鉴真对他们表明了再次东渡的决心,令二人大为感动。琼花对祥彦一往情深,对陆达的表白无动于衷,而祥彦却为此心绪难平……荣睿、普照太平寺隐居三年后重返扬州,鉴真见风声渐松欣喜万分,再次与荣睿等谋划东渡。 第11集 鉴真准备再次东渡日本,祥彦、周居士深知此去凶险,向琼花隐瞒了实情。琼花得知爹爹将自己许配陆达随鉴真出海后日日祷告祈福,并与陆达约定暂以兄妹相称。鉴真船行月余淡水用尽,周居士上荒岛寻找淡水时遭土著袭击中毒箭身亡。鉴真南行至振州,登岸讲经授戒并重修大云寺。荣睿积劳成疾一病不起,鉴真决定送他从水路去崖州,自己率众僧旱路前行。正在一切安排妥当之时,一队官军忽然出现,包围了大云寺…… 第12集 包围大云寺的官军原来是感念鉴真功德,特意护送鉴真师徒去崖州的振州将军。崖州开元寺大火,鉴真决心先修庙宇再图东渡,师徒众志成城三个月修好开元寺等寺庙。鉴真等返回扬州,广州刺史卢奂邀请鉴真赴广州讲经,鉴真决定率众僧前去讲经再搭便船东渡日本。荣睿病情反复终于不治,在随鉴真途经端州时圆寂。鉴真抵达广州后日日讲经,眼疾沉重。面对僧众中冷言冷语,普照深感礼请鉴真回日本的希望渐渐渺茫…… 第13集 普照不忍心让年迈的鉴真再为东渡颠沛流离,决定告别鉴真只身返回日本。普照走后鉴真眼疾日益严重,众僧重金聘请西域胡医医治,竟然导致鉴真全盲。失明的鉴真与僧徒离开韶州,遇村庄瘟疫横行,农民背井离乡、死亡无数。鉴真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进入疫区救治百姓,师徒齐心协力袪除疫病,不想祥彦却因操劳过度元气大伤…… 第14集 祥彦带病随鉴真回扬州,半途病情加重,在鉴真等人一片佛号声中圆寂。琼花夜梦祥彦,欲感祥彦已然辞世。陆达将周居士和祥彦的死讯转告琼花后,琼花遂遁入空门。鉴真回扬州见到已入佛门的琼花悲痛不已,琼花请求继承爹爹和祥彦的遗志,与鉴真共赴日本。日本遣唐使十余年后再次访唐,普照在长安得知消息后倍感振奋,准备请藤原清河大使通过官方邀请鉴真再次东渡…… 第15集 唐玄宗恩准晁衡以回访使身份回访日本,并同意日本大使的提议,让鉴真作为使节东渡日本弘扬律法。然而,玄宗要求派遣道士与鉴真同行,日本使团各怀己见,晁衡建议折中之策才使众人安心。还俗多年的玄朗难以抛妻别子,最终背弃了与普照的约定放弃返回日本。晁衡与遣唐使到大明寺拜望鉴真,鉴真决意与之随行,完成东渡的宏愿。不料,扬州府获悉鉴真意图,再次派重兵将大明寺团团包围…… 第16集 鉴真师徒在灵佑的护送下趁夜色登上了日本遣唐使官船,与日本副使大伴古麻吕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成功抵达日本奈良。而晁衡与藤原清河大使乘坐的一号船遭遇风浪九死一生,最终折返长安。鉴真在日本受到天皇盛大礼遇,亲自主持督造戒坛为天皇授戒。此后十年,鉴真及其门徒在日本诸岛,广传佛学、教授技艺……大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五月初六,鉴真跏趺座面西而化,享年七十六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