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简易论三大定律 |
释义 | 简易论三大定律由简易论碰撞定律,简易论运动第一定律,简易论运动第二定律,简易论运动第三定律和简易论轨道定律共5条组成,是简易论的核心。2007年11月的一天下午,简易论碰撞定律最先发现,几天之内后面几条定律在此基础上产生。 简易论碰撞定律任何两个物体的万有引力,在不受第三物体和第三物体以上的物体作用时,总会使两个物体碰撞合并到一起,它们不受物体质量的大小和物体间距离远近的影响,碰撞后物体的质量等于两个物体质量的和。 简易论运动第一定律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具有第三物体和第三物体以上的物体作用的合力,质量大的物体形成质量中心,质量小的物体绕质量中心运行,中心物体慢速自转。 简易论运动第二定律多个物体的运动,仍须具有第三物体和第三物体以上的物体作用的合力,质量最大的物体形成质量中心,其它物体绕质量中心运行,中心物体快速自转 简易论运动第三定律很多个物体的运动,应需具有第三物体和第三物体以上的物体作用的合力,物体相互产生合力,它们不能形成质量中心,物体绕它们共同的质量重心运行,落入重心上的物体高速自转。 简易论轨道定律物体运动的轨道受合力的影响发生移动,合力增大时轨道外移,合力继续增大时两个物体分离。合力减小时轨道内移,合力继续减小时,较小的物体撞向较大的物体。 简易论三大定律在自然科学上的意义简易论三大定律表面看来非常简单,好像没有什么科学价值,不经运用它是由92个汉字组成的短句,一经运用则直接冲击权威科学。正因为如此,简易论诞生以来留下了一系列千古遗憾。简易论三大定律于2008年4月16日凌晨首次发表在百度百科简易论词条,但自诞生时一直致力于发表时均没有成功。 简易论碰撞定律是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总结,一般很少运用。 简易论运动第一定律和简易论运动第二定律是简易论运动第三定律的基础,前两条一般不运用,但到简易论运动第三定律时,其威力则无比强大。它可以直接解释脉冲星,星系旋臂,类星体和黑洞,但这种解释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本理论受到冷落的原因。简易论运动第三定律不用则罢,一用则必须推翻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否认黑洞,中子星和白矮星的存在,但这是定律的性质决定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 简易论轨道定律的实用价值非常大,它可以解释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包括地球和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它和简易论运动第三定律合并使用直接解释银河系旋臂的形成和演化。但在解释太阳系起源时必须推翻被公认的星云说,在解释人类起源时必须推翻古猿说,以至于有些人把本理论与宗教联系起来了。但这也是定律的性质注定的,任何人都不可以改变。 简易论与相对论简易论在多个方面与相对论对立,包括黑洞,时空,引力场等。 相对论的黑洞是一个极高致密物质的不可见天体,其质量在3个太阳质量~100多亿个太阳质量之间。但相对论是在时空理论的基础上制造黑洞的,而时空既不可以用眼睛看到,也不可以用手摸到,还不可以有仪器检测到,因此也拿不出什么实际的证据。 简易论运动第三定律认为,宇宙最大的天体是恒星,每颗恒星都必须是一个天体系统,恒星的质量超过了一定的极限就会发生爆炸,所以说再不能有比恒星还大的天体。星团和星系都是一个天体系统,由于这些天体系统的天体密度过大,在它们的中心通过望远镜直接观看已经不可能了。简易论运动第三定律则可以直接看到它们的中心部位,它是一个由无数天体围绕运动的空洞,空洞的中心是该系统的重心,围绕重心运动的天体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移动,由于空间的缩小使各天体发生碰撞摩擦直至形成气体被离心力抛出。所以星系和星团的中心永远是一个空洞,因此简易论的黑洞是一个没有质量的空洞。这是简易论与相对论在黑洞问题上的对立。 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时间既可以快流,也可以漫流,还有人认为可以倒流。但这些现象必然没有人亲自看到。 简易论显然是一个简单的理论,对这些深奥的知识无法解释,但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并且和空间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空间可以向四面八方延伸,而时间只能向前延伸。 相对论否认万有引力的存在,认为行星围绕太阳运动实际走的是直线,只是由于太阳把空间压弯了才看起来像是绕行。很多人把行星没有掉到太阳上作为否认万有引力的证据,但根据简易论轨道定律,所有的类地行星最终都会掉到太阳上。它们之所以暂时没有掉下去,是由于它们质量太大的原因,而每颗类地行星的轨道都在向太阳靠近。事实上已经有多颗类地行星掉进了太阳,其中最后面的一颗演变成了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所以引力是不可否认的。 简易论与黑洞黑洞使很多人感到恐惧,实际上它和上帝,外星人一样从来也没有人直接看到它。有人认为小型黑洞可以在银河系空间自由自在的行走,当它行走到地球附近时便可吃掉地球。简易论轨道定律认为,任何天体都必须按照它的轨道行走,像黑洞这样的恒星级天体其轨道更是严格。事实上恒星级的黑洞不可能存在,一颗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炸后如果不是质量损失很严重,它还会发生下一次的超新星爆炸。质量损失的较为严重时则变成一颗脉冲星,这是恒星走向消亡的阶段,根本不会坍塌成黑洞。 很多人认为星系和星团的中心存在一个大黑洞,但运用简易论运动第三定律解释时,星团和星系的中心都是一个空洞,任何天体都不会落入洞的中心,即使落入,也只能在高速自转中解体,所以那里常常表现出一些剧烈的活动。事实上所有的天体不等进入到中心时已被粉碎,银河系的旋臂就是这样产生的。黑洞实际上是一个物质生产的流水线。 简易论与宇宙大爆炸简易论运动第三定律和简易论轨道定律共同解释了银河系旋臂,简易论运动第三定律解释了旋臂的产生,它是银河系中心密集天体裂变的气体,这些气体从银河系中心膨胀出来时在银盘的转动下变成了旋臂,由于这些气体是持续加工的,所以旋臂得到保持。简易论轨道定律则解释了生产气体的物质来源,它由整个银河系的天体不断内移获得。仅仅根据这一现象即可得出银河系的循环演化。经旋臂抛出的气体形成新的天体,这些天体又经过轨道内移在银河系的中心演变成新的气体。 宇宙中的漩涡星系占星系总数的半数左右,这是一种演化到中年期的星系。漩涡星系在演化的老年时变成一个类星体星系,此后它将走向消亡,损失的物质演变成新的星系。新星系从小到大演化,分别是矮星系,不规则星系,椭圆星系,直到演化为棒旋星系到漩涡星系。宇宙的演化就是这样循环进行的。所以说宇宙大爆炸是错误的。 简易论与中子星根据脉冲星的自转现象,绝大多数的人把它看成是中子星。但简易论恰恰根据脉冲星的这种现象否认中子星的存在,根据简易论运动第三定律,一个天体的高速自转必须具有大量的绕行天体,否则单个的天体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高速自转,即使是宇宙真正存在中子星,它们也不会如此迅速的自转。 脉冲星的产生目前已经得到确认的一类是由超新星爆炸造成,这是一种大质量恒星。根据简易论轨道定律,所有的恒星必须是一个天体系统,而大质量天体往往是一个大天体系统。由于这颗恒星具有大量的行星,它的自转本来就较快,假如它在发生爆炸时损失了一半或更多的物质,而这些物质的大部分变成了它的绕行天体。这时它的中心天体与绕行天体的质量比发生突然的改变,按照简易论绕行天体作用于中心天体的自转规律,这颗超新星的残骸就会突然加速自转,成为一颗脉冲星。由于脉冲星的高速自转,它必然最终走向消亡,所以宇宙不存在中子星。 简易论轨道定律与白矮星简易论轨道定律得出了恒星由类木行星演化而成的结论,从太阳系目前的情况看,类地行星的轨道都在进行内移,而类木行星的轨道反而会外移。由于简易论的每个天体都是从小到大演化的,这样,类木行星最终会演化成恒星,而类地行星的轨道都在内移,它们的结局是坠向太阳,所以类地行星就不能演化成恒星。 在太阳系未来的演化中,由于太阳在不断的辐射质量,同时它又有大量的绕行天体,而太阳系的物质都是此外往里凝聚的,它们本来是向太阳凝聚,但由于类木行星在围绕太阳运动,它们会截获到大量的物质,从而使类木行星的增长快于太阳。一定的时间后,木星演化到0.1个太阳质量时,也许太阳会演化到2个太阳质量,这时木星的质量增加了100倍,而太阳的质量只增加了2倍,所以木星的轨道至少可能会外移到土星以外。那个时候木星本来是一颗年轻的恒星,并且是太阳的伴星,如果站在天狼星上看太阳系,木星就是一颗白矮星。那么木星究竟是衰老恒星还是年轻恒星呢?这就是简易论否认白矮星的理由。 天狼星的伴星位于相当于太阳系的天王星轨道上,绕天狼星的公转周期为50年。而天王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是84年,长于天狼星的伴星,由于天狼星的质量比太阳大,按照简易论中心天体作用于绕行天体的公转的规律,天狼星对它伴星的作用力就相对较强,所以天狼星伴星的公转周期短于天王星。故此天狼星的伴星实际上就是一颗长大了的木星,说明它不是一颗白矮星。 简易论轨道定律与太阳系由于简易论轨道定律得出了天体从小到大演化的结论,同时天体系统的演化也是从小到大进行的。原始太阳系最有可能是从某颗恒星边缘分离的一颗大类木行星,它和木星一样也拥有几十颗卫星。或者在它分离时已经变成了0.1个太阳质量的恒星,木星则是它一颗质量最大的行星。反正那时的情况谁也没看到,就是星云说也不过是推测,本理论是根据物理学定律推测的。 如果把木星系统看成是一个原始的太阳系,这时木星的质量只有0.001个太阳质量,到它增长到0.01个太阳质量时,假设为40亿年后,这时它仍然是一颗类木行星。现有的卫星已纷纷撞向木星,后来又新增一些卫星,其中最大的一颗卫星有地球大小。到100亿年后,木星的质量增大到0.1个太阳质量,这时它已经变成了一颗小恒星,最大的那颗卫星成为类木行星,外面另有几颗小的类木行星,类木行星的外面是类冥天体,大类木行星的里面是小行星带和几颗类地行星,但最大的类地行星只有月球大小。这时的木星系统相当于100亿年前的太阳系。此后太阳系各天体以增加质量为主,类木行星以外的类冥天体纷纷进入类木行星分布区,它们分别变成类木行星的卫星,并纷纷撞向类木行星。类地行星区的类地行星依次从小行星带诞生,并分别向太阳移动,它们在经过同轨道时的质量一个比一个增大。大约在50亿年前,太阳系可能出现了人类。 根据玛雅预言中5个太阳纪的记载,本人推测是指太阳系出现过5个地球,并非是地球上的所谓5次文明。本人的推测是根据简易论轨道定律进行的,现在的地球是第5个地球,金星是第4个地球,水星以前是金星的卫星,不能称为地球,前面的3个地球已分别坠向太阳。现在很多人还在讨论地球为什么没有掉到太阳上,其实地球最终必将掉到太阳上,以前掉下去的没有人知道,于是给了他们以错误的认识。本人始终把后羿射日看成是一颗类地行星撞向太阳的证据,这个神话产生的年代在史前时期,这时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也与第四纪冰期结束的年代相当。这些大的事件不得不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撞到太阳上的类地行星使太阳的燃烧加剧,地球上结束了冰期,但金星上则变得不能再生存人了,于是金星人纷纷迁往地球,繁衍出了地球人类。 简易论轨道定律与地球简易论轨道定律得出了地球诞生于小行星带的结论,这是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结论,本人在得出这个结论时曾怀疑了很长时间,但由于它是通过定律得出的,理论上来说是不会出错的。 小行星起源于彗星,在木星的作用下形成小行星带,其中的每颗小行星都在进行轨道内移,质量大的小行星内移速度慢,质量小的小行星内移速度快。这就给大质量小行星创造了一个生长的条件。 如果把距离太阳2天文单位看成是类地行星的诞生带,这时地球的年龄不会超过25亿年,诞生时的大小与现在的月球相当。在15亿年前时,地球已经移动到了今火星的轨道上,各方面的情况基本与火星相当。12亿年前时,地球才出现地表水,随后产生的水以冰的形式堆积在地球上。6亿年前震旦纪冰期结束,地球才出现海洋,随后发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据估算,地球在过去的15亿年时间里,平均每年以2毫米的速度惊人的增长,并且至今仍在增长当中。这段时间地球的半径一共增加了3000千米,相应的15亿年前的地表填埋了3000千米深,6亿年前的地表填埋了1200千米深,石炭纪的地表填埋了600千米深,恐龙灭绝时的地表填埋了120千米深,腊玛古猿时的地表填埋了20千米深,南方古猿时的地表填埋了10000米深,北京猿人时的地表填埋了1000米深,尼安德特人时的地表填埋了100米深,仰韶人时的地表填埋了10米深,就是明朝时期的地表也填埋了1米深。当然实际情况因地壳运动和水土流失等作用下,地层已变得相当杂乱了。 简易论轨道定律与人类起源简易论轨道定律是一个物理学定律,表面看来它不能直接解决人类起源问题,但由于它解释了太阳系和地球的演化,于是人类起源问题随之得到解决。 大约在10亿年前金星已出现了人类,不久金星人的足迹便踏上了地球,地球上出现的所谓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年代鉴定可能存在错误,实际上为金星人所建。此后金星人一直在地球上活动,由于年代的久远,绝大多数的遗迹都消失到了地球深处。几十万年前,金星人在地球上的活动加剧了,他们在地球上建立殖民点,过着打猎的生活,使地球上的古动物纷纷灭绝。几万年前金星环境开始恶化,金星人大量向地球移民,由于生命毁于文明,来到地球上的人类一直受到金星人的控制,地球人口始终保持在低水平上。5000多年前,金星的最后一批移民玛雅人来到地球,随后金星上发生了100%的物种大灭绝,金星人从此消失。太阳系金星文明宣告结束,地球文明开始。经过5000年的文明史,人类繁盛起来了,但却把祖先忘记了。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