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碱蒿 |
释义 | 碱蒿是蒿属最耐盐碱的专性盐生植物,在pH值8.5~9.5的碱土上生长良好,可忍耐pH值10以上的生境。经常在盐碱斑的外围成圈生长,在碱湖边的盐碱滩上和低位碱斑上可形成单优种群落,生长茂盛,也是其他盐生植物群落。是强盐碱土的指示植物。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达20~50厘米。茎直立,自基部强烈分枝。叶二回羽状分裂,小裂片丝状条形。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圆锥花序,总苞球形,总苞片3层有白色柔毛。大多数种子在雨季到来时萌发,迅速生长。7~9月花期,8~10月初果期,冬季枯死的枝叶残存在植物体上。 中文学名:碱蒿 拉丁学名:ArtemisiaanethifoliaWeber 别称:碱蓬棵、大莳萝蒿 界:植物界 门:木兰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木兰纲 Magnoliopsida 亚纲:菊亚纲 Asteridae 目:菊目 Asterales 科:菊科 Asteraceae 属:蒿属 Artemisia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达20~50厘米。茎直立,自基部强烈分枝。叶二回羽状分裂,小裂片丝状条形。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圆锥花序,总苞球形,总苞片3层有白色柔毛。大多数种子在雨季到来时萌发,迅速生长。7~9月花期,8~10月初果期,冬季枯死的枝叶残存在植物体上。 碱蒿是蒿属最耐盐碱的专性盐生植物,在pH值8.5~9.5的碱土上生长良好,可忍耐pH值10以上的生境。经常在盐碱斑的外围成圈生长,在碱湖边的盐碱滩上和低位碱斑上可形成单优种群落,生长茂盛,也是其他盐生植物群落,如碱蓬群落、碱茅和碱地肤群落中常见的伴生种,或和上述群落组成复合体。是强盐碱土的指示植物。 经济价值春季牛乐食,秋霜后,牛、羊和骆驼乐食,属中等饲用植物。 形态特征一年或二年生植物,高可达20一40(50)厘米,茎自基部强烈分枝。叶二回羽状分裂,小裂片丝状条形,上部叶羽状分裂,3裂或不裂,深灰绿色。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或枝端排列成疏的圆锥花序,具长梗下垂,直径2.5—3米,总苞球形,总苞3层有白色柔毛,花序托有白色密毛;花冠筒状,缘花雌性,盘花两性。瘦果斜卵形,长不及1毫米(图114)。 地理分布碱蒿广泛分布在东北的松嫩平原上,并见于西部及西北部的子早地区。国外,在苏联的东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蒙古也有分布。 生物生态特征: 这是一种最耐盐碱的蒿类植物,在草甸草原及干草原的碱斑地。外围、成圈生长一在固定沙丘群的低湿、盐碱滩上,形成小片群落,这种蒿类增加,往往是过度放牧或草场退化的标志。在盐碱化的割草场。低湿的碱地、碱湖的古湖滩、碱沟文发草盐生草甸中均可大量生长,尤以草甸草原区的广大湖盆盐碱地上,生长最为茂盛,成为强碱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并混主在辽阔的羊草盐湿草甸中,每亩产鲜草20—33公斤,花期7—9月,果期8—10月初,冬季枯黄的枝叶残存在植物上。 饲用价值碱蒿有中等的饲用价值,青鲜时,在放牧场上,羊和骆驼喜食,马和牛等大家畜不喜食或者根本不采食。秋冬季节,羊和骆驼最喜食,手工割下晒于贮存,可作为冷季幼畜和瘦弱家畜的补充饲料。如果把调制的干草,混入一些碱篙,马和牛等大家畜也喜食。可见,冬春季节在碱蒿的残株中,蛋白质及脂肪的含量减少很多,饲用价值降低。另据A.A.尤纳托夫(Hohatob,1954)用去势羊作碱蒿干草的消化测定,表明碱蒿具有中等的营养价值,每100公斤饲草,具有40—50饲料单位,在饲喂的饲料中有较多的剩余,达30—40%左右。碱蒿的化学成分见表11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