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价值率高差 |
释义 | 一、价值率概述事物的价值特性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使用价值、劳动价值、价值层次性、价值多样性、价值稳定性、价值率等,对于人类主体来说,“价值率”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价值特性。 简介价值率:是指人与事物发生价值作用时在单位时间内该事物产出的价值量与投入的价值量之比。 根据“统一价值论”所提出的“价值取向性法则”(或“选择倾向性法则”),事物的价值率决定着该事物的价值收益率或价值增值速度的变化情况:事物的价值率越高,该事物的价值收益率就越大,价值增值速度就越高,人就会越多地向该事物追加投入价值资源,从而越多地扩大其存在规模;相反,事物的价值率越低,人就会越多地把向该事物所投入的价值资源抽调出来,从而越多地缩小其存在规模。也就是说,事物的价值率越高,人对它的肯定态度就会越坚决,对它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就会越多地向该事物追加投入价值资源,从而加速了它的发展;相反,事物的价值率越低,人对它的否定态度就会越强烈,对它的反对力度就越大,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有些事物虽然具有很多的使用价值量,但人如果要得到它或生产它必须付出巨大的劳动价值量,其价值率可能很低,则人决不会向它追加投入价值资源;相反,有些事物虽然具有很少的使用价值量,但人如果要得到它或生产它只需付出极少的劳动价值量,其价值率可能很高,则人照样会向它追加投入价值资源。 思维性价对于思维性价值事物(主要包括知识与思维方式)来说,其价值率越大,就会越易于学习它、接受它、牢记它,更优先地想起它、激发它和运用它;对于行为性价值事物(主要包括行为与行为规范)来说,其价值率越大,就会越易于练习它,熟练掌握它,越频繁地激发它和运用它;对于生理性价值事物(主要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来说,其价值率越大,就会越易于生产它,越喜欢消费它。 二、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形式:价值观事物的价值率作为一种重要的客观存在,必然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从而形成了“主观价值率”,即 主观价值率:事物的客观价值率P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用ω来表示。 由于价值率是事物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特性,那么,主观价值率必然是价值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决定和制约着价值观中的其它要素,它是价值观中的基本构成要素。 有些人之所以重视某一事物,就是因为他相对于别人对该事物具有较高的主观价值率,即他认为向该事物投入价值资源将会得到较高的价值收益率;有些人之所以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反映长远利益关系的事物的主观价值率较低,从而较少地向反映长远利益的事物投入价值资源,而对于反映眼前利益关系的事物的主观价值率较高,从而较多地向反映眼前利益的事物投入价值资源;有些人之所以能够为了理想和事业可以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就是因为他们对于理念和事业的主观价值率要大于其人生的主观价值率,从而给予理念和事业更多的价值资源和发展机会,而给予自己的生命更少的价值资源和发展机会;等等。总之,人们的价值观情况(即对于所有事物的“选择倾向、原则立场和行为取向”情况),均可采用主观价值率的形式来描述。 不过,有些观念虽然是人对价值事物的价值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从其表现形式来看,属于价值观念的范畴,但实际上属于认知观念的范畴。例如,有些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另一些人却认为理性思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实际上只是一个价值理论的认识论问题。价值观念与认知观念的根本区别是:价值观念通常是以情感的方式(如喜、乐、哀、怒等)来反映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各种价值关系;认知观念通常是以认知的方式(如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来反映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各种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价值观念与认知观念共同构成人的认识观念系统。 三、价值观的数学定义概述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人对于所有事物价值率都会有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个观念,即形成一个主观价值率,用以指导自己的生理、行为和思维活动。这样,由许多的主观价值率就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的价值观念体系。由此给出价值观的数学表达式。 价值观矢量主体对于所有事物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即主观价值率)所组成的数学矢量,称为该主体的价值观矢量,用W来表示,即:W={ω1,ω2,…,ωn}(1-1)人对于单一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元素所组成的价值观矢量。 由于价值形式是多层次的,因此价值观念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观念体系,可用“价值观矩阵”来描述。某一抽象事物往往由若干具体事物所组成,如水果是由苹果、梨子、桔子、西瓜、桃子等组成,则该抽象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可用多个具体事物的主观价值率所组成的价值观矢量来描述;如果多个具体事物又是由多干更具体的事物所组成,即它相对于更具体的事物来说属于抽象事物,则多个具体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可分别用多个更具体事物的主观价值率所组成的价值观矢量来描述,这时,该抽象事物的价值观矢量可用一个二维的价值观矢量矩阵来描述。 W={ωi×j}m×n (1-2)同理,可以定义n维价值观矢量矩阵。由此可见,事物的价值形式是多层次的,人类的价值观念体系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观念体系,可用“价值观矩阵”来进行数学描述。 价值观:价值观矢量或价值观矢量矩阵统称为价值观。 四、中值价值率概述价值观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它是事物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人在价值观的引导下,可以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选择倾向。然而,仅仅认识事物的价值率是不够的,人仍然无法真正确定对事物的价值资源的投入原则(投入方向和投入规模)。以经济贸易方面为例,如果一个商人的年平均利润率能够达到50%,那么他对于年平均利润率只有20%的经营项目不会感兴趣,甚至会产生反感;如果一个商人的年平均利润率只能达到15%,那么他对于年平均利润率只有20%的经营项目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事实上,当事物的价值率较小时,人不仅不会对它投入价值资源,而且还会不断把以前投入的价值资源抽调出来,只有当事物的价值率大于某个确定值时,人才会不断追加对它的价值资源的投入规模。这个确定值就是主体的“中值价值率”。 根据主体所有活动的价值率以及相应的作用规模,可以求出一个加权平均价值率,称为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或平均价值率,用Po来表示。 “中值价值率”是主体一个最重要的价值特性,它反映了主体的价值创造能力或本质力量的最重要方面——价值增长速度,主体的情感将会以它为参考系,确定对于所有事物的基本态度:凡是价值率大于其中值价值率的事物,主体将会对它产生正向的情感;凡是价值率小于其中值价值率的事物,主体将会对它产生负向的情感。即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以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为基准,识别事物的价值率相对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的差值,从而为主体的行为和思维活动提供精确、有序和恰当的驱动力。 不难证明(从略): 中值价值率分界定理当事物的价值率大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扩大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相反,当事物的价值率小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缩小其作用规模或减少其价值资源投入量。 五、价值率高差的定义可以看出,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是主体对于不同事物确定不同的价值资源投入原则的分界点,主体只要识别出事物的价值率与自己的中值价值率的差值,就可以确定对于不同事物的价值资源投入方向,以实现价值资源的最佳配置。为此做出如下定义: 价值率高差 事物的价值率P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Po之差值,称为该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用△P来表示,即△P = P—Po (1-3) 根据这个定义,“中值价值率分界定理”又可理解为:当某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主体就会扩大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相反,当某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小于零时,主体就会缩小其作用规模或减少其价值资源投入量。 由此可见,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特性参量,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人对该事物基本的“立场、态度、原则和行为取向”,决定着人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方式和投入规模。 六、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情感事物的价值率高差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特性参量,必然会反映了人的头脑中来,形成一种特定的主观意识——情感。为此,对情感做出如下定义: 情感:人对事物的价值率高差△P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值,定义为人对该事物的情感,用μ来表示。 情感发生的逻辑过程: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人通常会产生正向情感(如满意、愉快、信任等),价值率高差的绝对值越大,正向情感的强度就越大,从而诱导、调节和控制人的各种活动不断趋向于该事物,以不断扩大其作用规模,其结果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将会随着作用规模的增长而下降,正向情感的强度也随之下降;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小于零时,人通常会产生负向情感(如失望、痛苦、顾虑等),价值率高差的绝对值越大,负向情感的强度就越大,从而诱导、调节和控制人的各种活动背离该事物,以不断缩小其作用规模,其结果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将会随着作用规模的缩小而上升,负向情感的强度也随之下降;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等于零时,人通常不会产生情感,从而维持了事物原有的作用规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