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甲胺 |
释义 | 编号ICSC编号:0178 CAS号:74-89-5 RTECS号:PF6300000 UN编号:1061 EC编号:612-001-00-9 IMDG规则页码:2157 危险货物编号:21043 名称中文名称:甲胺;一甲胺;氨基甲烷;甲烷胺;胺甲烷(钢瓶) 英文名称:METHYLAMINE;Monomethy lamine;Methanamine;Aminomethane(cylinder) 理化特性化学式:CH3NH2 相对分子质量:31.10 性状:无色液化气体,有特殊气味(商品:40%水溶液) 沸点:-6.8℃ 熔点:-93.5℃ 相对密度:0.66(水=1);1.09(空气=1) 蒸气压:202.65KPa(25℃) 挥发性: 溶解度: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闪点:-10℃ 自然温度:430℃ 爆炸极限:爆炸下限4.9(V%);爆炸上限20.8(V%) 油水分配系数:-0.173 甲胺的共轭酸:CH3NH3+ 侵入途径可经皮肤、眼、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侵入机体。 危险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 水溶液是一种强碱,与酸剧烈反应,并对铅、锌和铜有腐蚀性。与汞反应生成对冲击敏感的化合物。并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水溶液也是高度易燃物。 毒理属低毒类,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后,可引起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支气管肺炎,重者引起肺水肿而死亡;极高浓度吸入引起喉头痉挛、水肿窒息而死亡。可致呼吸道灼伤。对眼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重者可致灼伤。摄入可致口、咽、食道灼伤。 6.1 急性毒性: 小鼠LD505.7g/m3(吸入),大鼠径口LD500.1-0.2g/kg。兔以300mg/m3染毒,非条件反射特征改变;以130mg/m3染毒,呼吸声律改变;以50mg/m3染毒40min,条件反射活动破坏。小鼠以250mg/m3染毒4h/d,30d动物体重减轻,浮游时间缩短,肺、肝、肾有组织学改变。一甲胺对皮肤、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猫接触200mg/m3一甲胺,数分钟即出现上呼吸道刺激体征。40%一甲胺水溶液0.1ml使兔皮坏死、角膜损伤。一甲胺低于12.7mg/m3时仅有微臭味,长期接触对人无刺激;浓度增加2~10倍时,气味加重,有浓烈的鱼腥臭;浓度增加10~50倍时,有难闻的氨气味。 一甲胺的溴觉阈为0.5~1mg/m3、刺激阈为10mg/m3。 6.2 慢性毒性: 6.3 诱变性:未见诱变性研究报告。 6.4 致癌性:无致癌作用。 6.5 致畸性:未见报道。 6.6 体内转归:侵入体内一甲胺能被甲基化形成二甲胺,直接自尿中排出,排出率高达91.5%,无明显蓄积作用。 6.7 中毒机制:甲胺是氨的烃基衍生物,属碱性物质。其主要毒作用是:①局部刺激:②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先兴奋后抑制,当致死剂量时,可引起惊厥、震颤、抽搐而后死亡;③拟交感神经作用,脂肪胺被称为拟交感胺,可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④释放组胺,引起哮喘等过敏反应。一甲胺在一般情况下,对皮肤粘膜仅为刺激作用,只有在高浓度吸入时,才可能作用到呼吸道深部致使发生肺水肿,同时由于碱性作用造成呼吸道粘膜破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