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贾瑞云 |
释义 | 贾瑞云,男,汉族,1963年8月出生,河南淅川人,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1月参加工作,四川省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 履历1981.11——1982.09 重钢公司大型轧钢厂工人。 1982.09——1985.08 重钢职工大学电大中文专业学习毕业。 1985.08——1987.01 重钢大型轧钢厂党办秘书。 1987.01——1993.05 重钢公司团委副书记、书记。 1993.05——1995.05 重钢驻大连、成都办事处主任兼工贸公司经理。 1995.05——1997.12 四川省经贸委印刷厂厂长(1994.09—1996.07 在四川联合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1997.12——2000.10 四川省经贸委办公室副主任。 2000.10——2003.02 四川省经贸委对外经济协调处处长(其间:2001.03—2001.07 在四川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3.02——2005.01 德阳市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其间:2001.09—2003.07 在四川省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毕业)。 2005.01——2005.03 中江县委书记。 2005.03——2007.01 中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01——2009.08 德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2009.08—— 四川省纪委秘书长。 相关2006年7月3日,聊起任县委书记一年半的感受,贾瑞云很感慨:“优秀县委书记是‘股份制’的,中江农民控股,干部群众持大股,我只是一个标签。” 贾瑞云喜欢这个比喻。他说,“优秀”的后面是广大群众和干部的支持,荣誉虽在他头上,功劳却是大家的。 2004年底,中江原县委书记被“双规”,利通公司搬迁德阳,五粮液收回天府国酒品牌……重重打击下,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降到冰点。 2005年1月,时任德阳市市委秘书长的贾瑞云调任中江。 新上任的贾瑞云没烧“三把火”,没撤换一个干部。他每天早出晚归,遍访57个乡镇、近300个村和所有企业,与干部群众座谈,摸实情、听实话。他强烈感到,中江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不足,最需要的是正确的思路和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奋斗目标。 2005年,借先进性教育活动东风,贾瑞云提出开展以“英雄故乡行、弘扬先进性”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将群众的心重新凝聚到一起。随即,中江未来的发展思路形成:特色农业立县,工业经济强县,第三产业活县,对外开放兴县。 “要以抓工业的理念盘活农业。”到农村,贾瑞云总要给农民洗洗脑:中江的红花藕在成都为什么比别的藕每斤贵两毛钱?因为它不仅洗了、切了,还贴上了标签。粮食、中药材、食用菌、蚕茧……一个个特色农业基地在中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2005年,中江捧回“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等三个“农字号”国家级荣誉,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3000元大关。 过去,中江以农业闻名,今天,涌德电子、坤达电子等一批台湾电子企业涌入并不具地缘优势的中江,形成“中江现象”。这一现象的总策划师正是贾瑞云:招商目标瞄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区域锁定“东资西移”的主力军深圳、东莞等沿海城市。“中江物流成本高,但人力成本低,加上政策优惠,在中江的投资成本比沿海低20%以上。”涌德道出其中奥秘。 2005年,中江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拉动全县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工业正成为这个农业大县新的增长极。 采访札记 贾瑞云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副字,上书:我本百姓,何苦去扰百姓;你就是官,何必装个官样。一问,此话背后有段小故事。 一日,贾瑞云到县广播局调研,到门口,有4个老乡挑着担子在那里聊天,路被堵,他本可以让司机鸣笛开道,但他却选择了下车步行。“当时,我很感慨,就有了上面的话。”贾瑞云的司机告诉我,他本想给书记的车子装个警灯,被贾瑞云知道后,挨了一顿批,说“书记的车子不能扰民,更不能有特权”。 采访中,贾瑞云多次流露出他与百姓之间的质朴真情。“刚到中江,困难多、压力大,有老百姓就对我说,‘别着急,这么大个县,得慢慢来。’而工作有了一点起色,他们就会给你由衷的赞扬。”对这份理解与支持,贾瑞云心怀感激。他说,自己唯有努力工作来回报。 贾瑞云每天早上7点和晚上有散步的习惯,这让中江部分干部倍感压力。一天早上,贾瑞云途经城郊南塔村小东河,发现不少群众涉水过河,他当即要求交通部门建一座便民桥。一周后,一座宽1.2米、长9.5米的钢架人行桥建成通行。显然,书记关心群众,从细处着眼,相关部门的工作也得跟上。 “当干部,不求‘政绩工程’有多大多亮,但求把老百姓的路铺平、灯点亮……”贾瑞云的话令记者久久回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