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加里·格雷夫曼 |
释义 | 加里·格雷夫曼GaryGraffman,生于纽约,俄罗斯裔美国人,3岁始学习钢琴。格雷夫曼的父亲是一位小提加里·格雷夫曼琴家,曾苦心教授其儿子学习小提琴,可是格雷夫曼却对钢琴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和热情。加里·格雷夫曼7岁入读柯蒂斯音乐学院,在50年后成为了该校的校长。毕业后,格雷夫曼多年跟随霍洛维兹,并在万宝路夏季音乐节上与鲁道夫·塞尔金密切合作。格雷夫曼86年成为继约瑟夫·霍夫曼,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和鲁道夫·塞尔金之后柯蒂斯全额奖学金部主任。1995年他正式担任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同时兼任钢琴和室内乐教师至今。 个人简介以左手演奏著称的钢琴家加里·格雷夫曼应广州交响乐团之邀,在2006年4月8日的“左手传奇”音乐会中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四左手钢琴协奏曲》。这位饮誉世界乐坛的钢琴家也是目前世上2位以左手演奏的著名钢琴家之一。届时,他将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为乐迷展现这难得一见的“左手”传奇,并借此次音乐会鼓舞残疾人士自强不息。 在音乐历史上,专供左手弹奏的钢琴作品得以问世,全靠维也纳钢琴家魏特根斯坦(paulwittgenstein)。魏特根斯坦在战争中受伤而失去右臂,但他却成功地发展出一套左手弹奏技巧,弥补了演奏的障碍,并请一些著名作曲家特别为左手创作新曲,造福此后右手伤残的钢琴演奏者。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就是为这位著名钢琴家而作,故又名为《左手钢琴协奏曲》。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右手在灵活性和力度上一般都优于左手,因此,只用左手演奏钢琴对于钢琴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在左手协奏曲中,大拇指的作用是最大的,它几乎控制了全曲:速度、节奏和力量,以及音色。钢琴家要想将左手钢琴协奏曲弹的非常准确而清楚,而且又要保持力度和速度上的均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要把左手的音乐在音域和音色上的不足弥补开来,而又要 格雷夫曼与多个世界知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衬托出左手的钢琴,同时又要与乐队结合的天衣无缝,并不是每一个钢琴家都能有这样的能力做到。 与广交合作演出这一挑战性钢琴协奏曲的钢琴家加里·格雷夫曼生于纽约,7岁入读柯蒂斯音乐学院,并在50年后成为了该校的校长。毕业后,格雷夫曼多年跟随著名钢琴家霍洛维兹,并在万宝路夏季音乐节上与鲁道夫·塞尔金密切合作。自1949年荣获利文特里特奖后,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他展开了频繁的世界巡演,曾经与多个世界知名交响乐团及指挥家合作演出。这些乐团包括了纽约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和波士顿交响乐团,以及乐坛顶级指挥家罗纳德·伯恩斯坦,祖宾·梅塔,尤金·奥曼迪和乔治·塞尔等 1979年,格雷夫曼的右手不幸受伤,这无疑是对格雷夫曼钢琴事业的巨大打击。虽然他的演出因而受到了极大限制,但是他却更加精准的表现了保罗·维特斯特、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理查德·施特劳斯,弗朗茨·施密特等著名的左手钢琴协奏曲。虽然他不得不因此减少了演出,而这却为他创造了舞台之外辽阔的发展空间——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出任美国著名的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而在此后的20多年里,他也仍然不断尝试并与世界各地的乐团合作演奏一些值得称道的左手钢琴协奏曲:包括1985年与祖宾·梅塔和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在北美首演了埃里奇·沃夫冈·康果的左手钢琴协奏曲;与安德烈·普列文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为“德意志留声机”dg录制了施特劳斯的钢琴(左手)和管弦乐《家庭交响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996年4月,与好友及同事著名指挥家里昂·弗雷舍尔合演了威廉·博尔肯的《佳亚左手钢琴协奏曲》,这是该曲的首演,同时有巴尔的摩、圣路易及太平洋交响乐团参与演出。此后该曲经常上演;2001-2002年音乐季,格雷夫曼还连续予以下乐团首演了三部专为他而作的协奏曲,分别是:daronhagen的《最后七言》(新墨西哥交响乐团和牛仔爱乐乐团);理查德·丹尼尔波的“黄道带”变奏曲(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路易斯·帕拉多的左手钢琴协奏曲(费城室内乐团);2003年,他还与明尼苏达交响乐团首演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克罗瓦切夫斯为他写的另外一支左手钢琴协奏曲。 如果说《千手观音》的领舞演员邰丽华是用她那美轮美奂、充满感情的肢体语言打动观众、从而被央视评选为2005感动中国人物的话,那相信钢琴家加里·格雷夫曼也同样将会用他那出神入化、精彩绝伦、令人折服的“左手神功”,为广大乐迷在2006年的星海音乐厅里留下最经典难忘的“左手传奇”! 职业生涯出道加里·格雷夫曼生于纽约,俄罗斯裔美国人,3岁始习钢琴。格雷夫曼的父亲是一位小提琴家,曾苦心教授其儿子学习小提琴,可是格雷夫曼却对钢琴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和热情。加里·格雷夫曼7岁入读柯蒂斯音乐学院,在50年后成为了该校的校长。毕业后,格雷夫曼多年跟随霍洛维兹,并在万宝路夏季音乐节上与鲁道夫·塞尔金密切合作。 饮誉世界乐坛的著名钢琴家加里·格雷夫曼自1949年荣获利文特里特奖后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展开了频繁的世界巡演,曾经与多个世界知名交响乐团及指挥家合作演出。这些乐团包括了纽约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和波士顿交响乐团,以及乐坛顶级指挥家罗纳德·伯恩斯坦,祖宾·梅塔,尤金·奥曼迪和乔治·塞尔,他们淋漓尽致地合作演绎了柴科夫斯基,拉赫马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勃拉姆斯,肖邦,贝多芬等的作品,并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等著名的唱片公司录制发行了一系列唱片。 美国著名钢琴演奏家、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加里·格雷夫曼及夫人一行在广东省参观了祖庙古建筑群。 1979年格雷夫曼的右手不幸受伤,这无疑是对格雷夫曼钢琴事业的巨大打击。虽然他的演出因而受到了极大限制,但是他却更加精准的表现了保罗·维特斯特、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理查德·施特劳斯,弗朗茨·施密特等著名的左手钢琴协奏曲。1985年格雷夫曼与祖宾·梅塔和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在北美首演了埃里奇·沃夫冈·康果1924年的左手钢琴协奏曲;与安德烈·普列文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为“德意志留声机”DG录制了施特劳斯的钢琴(左手)和管弦乐《家庭交响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格雷夫曼不得不减少了演出,而这却为他创造了舞台之外辽阔的发展空间——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出任美国著名的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格雷夫曼于1980年成为该院钢琴系教师,86年成为继约瑟夫·霍夫曼,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和鲁道夫·塞尔金之后柯蒂斯全额奖学金部主任。1995年他正式成为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同时兼任钢琴和室内乐教师。 1993年加里·格雷夫曼与安德烈·普列文指挥的柯蒂斯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作首演了纳得·罗母第四交响曲。这支献给格拉夫曼的协奏曲获得了普利策奖。之后与费城交响乐团合作在卡内基音乐厅上演。新世界唱片公司收录了该曲。近年来,加里·格雷夫曼经常与三藩市交响乐团和苏黎世音乐厅交响乐团合演该曲。 1996年4月格雷夫曼与好友及同事著名指挥家里昂·弗雷舍尔合演了威廉·博尔肯的《佳亚左手钢琴协奏曲》,这是该曲的首演,同时有巴尔的摩、圣路易及太平洋交响乐团参与演出。此后该曲经常上演,包括圣·路易斯指挥的大西洋交响乐团;98年11月,再度与大卫·津曼指挥的费城交响乐团合作该曲。 2001-2002年音乐季格雷夫曼连续予以下乐团首演了三部专为他而作的协奏曲,分别是:DaronHagen的《最后七言》(新墨西哥交响乐团和牛仔爱乐乐团);理查德·丹尼尔波的“黄道带”变奏曲(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路易斯·帕拉多的左手钢琴协奏曲(费城室内乐团)。03年,他与明尼苏达交响乐团首演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克罗瓦切夫斯为他写的另外一支钢琴协奏曲。04—05乐季,加里·格雷夫曼获邀与美国巴的摩尔,西雅图,凤凰城,新泽西交响乐团再次合作,国外合作过的交响乐团还有上海爱乐乐团,莫斯科交响乐团。 作品简介基本资料专辑名称:《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 钢琴协奏曲No.1&2》 英文名称:Graffman-Szell-OrmandyTchaikovsky-PianoConcertosNo.1&2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eterTchaikovsky,1840~1893,俄国) 指挥家:Szell Ormandy尤金·奥曼迪1899-1985美籍匈牙利 加里·格雷夫曼GaryGraffman世界乐坛著名钢琴家 NewPhilharmoniaOrchestra(新爱乐管弦乐团) 加里·格雷夫曼 发行日期:2007年 专辑介绍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第一钢琴协奏曲(降B小调作品第23号)是一部最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可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点—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些真正的乌克兰曲调,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 思想内容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之丰富,它的主题的多样和对置,紧张地发展的乐思所具有的内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正也就是这些特点,使得这首协奏曲在作者生前就已广泛流传,欧美各国音乐会舞台时常有各种类型的钢琴家演奏它,作者也经常把它列入自己的交响音乐会曲目,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演出;到l878年,尼·鲁宾什坦终于也理解到这部作品的优点和价值,并出色地演奏它,从而也使这部作品更加牢固地确立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地位。 专辑结构这张专辑是三乐章结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它的音乐光辉灿烂、富丽堂皇,色彩变化多端,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充分的发挥,所有这些都是很多协奏曲所难与匹比的。第二乐章是介乎前后两个乐章之间的一首抒情间奏曲,它的音乐怡神悦耳,具有温雅朴质的田园风味。第三乐章是一首欢乐的颂歌,是充满元气和生命力的表现,乐章中出现的一些形象,全都在同一个明朗、乐观的氛围中活动。 音乐结构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G大调,4/4拍,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3/4拍,三部曲式。第三乐章,热烈的快板,G大调,2/4拍,自由的回旋曲式。 背景柴科夫斯基: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44作于1879年,这一年正是柴可夫斯基不行的婚姻破裂的时期,在1879年10月11日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谈到自己的心情时说:“我现在越发感到,没有工作我真是活不下去了。数日前,我开始打从心底对态度漠然的自己感到不满,我预见这种态度逐渐会酝酿发展成为懒惰,并且发觉我所追求的就是工作,要开始慢慢适应它才好。” 此曲呈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然而鲁宾斯坦当时因身患结核病,身体急速衰弱,已无法再行演奏,而于翌年溘然长逝。此曲在1882年3月18日于莫斯科首演时,担任钢琴独奏的是泰尼耶夫,由安东·鲁宾斯坦担任指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