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夹谷山
释义
1 山东夹谷山

景点景色

“枣庄市中区西北近郊齐村镇境内的夹谷山(现被误为‘云谷山’),就是春秋时代孔子主持的齐鲁夹谷之会所在地。”这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特邀专家、枣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原编审郭明泉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近日,郭明泉教授及源泉文化创意工作室总监、市中区文化局原局长刘建全等有关专家教授组成考察组,再次前往夹谷山考察,对提升旅游开发的文化内涵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夹谷山风景独秀

夹谷山简称谷山,又名天台山、天目山,因山顶有近似圆形的崮顶,俗称磨盘山,山势险峻,绿水环绕,风景独秀。其东北不远还有一小山名夹儿山,同样风景秀丽,与夹谷山构成母子相偕之美。且附近还有银井泉、温水泉等,山水交融,故夹谷山区域自古以来就被世人所关注。清光绪版《峄县志·山川》对此山有详细记载:“又西三十八里曰夹谷山,亦名天台山,又曰天目山,俗呼为谷山,语省也。山广长五六里,高数千仞,四周石壁削立,嶙峋险绝。其顶方长一里许,若一大石垒砌而成者。东南一峰,巍然高插云表,若人端冕拱立。西峰稍低,如肩领。然其岩下,石纹缕缕下垂,则其前后冠绥也。顶上石罅皆出云,蓬蓬然大如车轮,弛骤山腹,往往致雨。晴则片片归山,乱投壁隙,搴棉搓絮,随风旋转。旱时居人以此候雨焉。牛鼻洞在西岩,尤蔡洞在东岩(明末尤蔡二姓居之,故名)。洞多狐狸,多山鸽、鹰、鸦。有兽焉,巨如牛,褐色,虎首狸纹,钩爪修尾,不常见,或以为山之神也。其阴多柿、栗、枣、梨,梨尤佳。其阳多榴,味甘,久藏不腐,贾数千里,居人世擅其利。山前有孟壤城遗址,上有寨……邑孙孝廉承薪为碑其事,勒之山上云……”由此可见此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历史记载

“齐鲁会盟”之处

夹谷山不仅风景幽胜,且具有极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2003年,郭明泉教授就连续两次登山考查,并著文提出,夹谷山就是春秋时代孔子所主持的齐鲁夹谷之会的上演地。央视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孔子》中,就有“齐鲁夹谷之会”的一场戏。夹谷会上,孔子面对心怀杀机的齐侯及其张牙舞爪的部下,以《周礼》为武器,喝退群凶,慷慨陈词,果敢应对,及时地保护了鲁公的安全,维护了鲁国的尊严和正当利益,表现出孔子的大智大勇。夹谷会上孔子的壮举,完全打破了齐人“孔丘知礼而无勇”的错误估计,彰显了孔子“仁者必有勇”的浩然气概。郭明泉说,历史上以孔子为主角的这场热戏,正是在我市北部的夹谷山之巅唱响的。之所以这样讲,决非饰美窃誉,而是于史有征,且于今正应予以光而大之的。

郭明泉说,《春秋》《左传》对夹谷之会有此记载: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公至自夹谷。齐人来归郓、欢、龟阴田。而《左传》对夹谷之会叙之甚详:

十年(公元前500年)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衍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据辟之。

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 “而不反对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齐侯将享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有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

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齐鲁夹谷之会,影响非凡,在《春秋·公羊传》和《谷梁传》等其他文献中也都有所记载。

专家细说缘由

当然,夹谷究竟在哪里,史学界也早有争议,郭明泉教授经多方查证认为,夹谷山就是我市齐村镇的夹谷山。其理由之一,是夹谷山上有清同治年间峄县即用知县孙承薪撰写的碑文,明确记述这里是“孔子相鲁君会齐侯于此也”。建国前几个版本的《峄县志》对此都有明文记载。

其二,古代国君会盟都要选择于两国的交界处举行。根据古地理图来看,我市的夹谷山正是地处齐鲁之界,夹谷山西边不远的薛国是齐国孟尝君的封地,山前的古孟壤城亦称齐侯城,但夹谷山周边的滕国、小邾国均为鲁国的附庸。当时齐国强大,对鲁国怀有贪欲之心,为发挥地缘优势,孔子必然要选择一个于鲁相对安全的地方与齐结盟,夹谷山当是首选。

其三,2500年前的夹谷山,当时碧水萦绕,东、西、北三面环山,森林密布,野生动物繁多。从山巅南望,辽阔原野尽收眼底,大有登泰山瞻鲁台观鲁之感。这里又是鲁国贵族的狩猎游玩之场,也是孔子父子经常活动的地区之一。夹谷山东50里君山抱犊崮沧浪渊系孔子闻歌处,孔子的父亲陬叔纥,在公元前563年鲁国帮助晋国攻打?阳城时,用双手托起城门,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阳城就在夹谷山以南。到了孔子时期,鲁国已经走了下坡路,鲁昭公流亡在外,客死他国,国内季氏擅权,家臣闹事。刚从齐国返回的孔子,审时度势,要想振兴鲁国,非常想与强大的齐国重新修好,故选择自己所熟悉且风景幽胜的夹谷山与齐国谈判结盟,是一个十分理想的所在。

夹谷山历史文化开发指日可待

在夹谷山开发者的引导下,考察组一行在夹谷山顶上找到了不少残缺的碑碣,有一块碑横卧山巅,碑文正是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峄县即用知县孙承薪撰写的《游山记》,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碑文如下:

环峄皆山也,而夹谷之名特著,县志以为(孔子)相鲁君会齐侯(于此也),所谓地以人传者(焉)。历代以来,土人避兵者多有遗迹,盖其险峻足恃也。咸丰八年,皖匪始至。九年四月又复大至,荼毒之惨,诚不忍言。于是附近绅民约修此山(慎先刘)君倡议出资,又共推伏庵董先生为公正,凿池于山北石壁下,虽大旱不涸。厥后南匪屡次北窜,赖以全活者数千百家,虽曰天数使然,要亦山灵之呵护也。况乎本地(土棍)乘间四(起),合邑围寨(下缺2字)余处,遇贼害者十之四五,而此山无恙;被贼制者十之三四,而此山无恙;(下缺6字)被贼(下缺一字)者十之二三,而此山又复无恙。而且龟黄云谷积料(下缺2字)等处无非棍匪出没(缺7或8字)仇敌之区,而依夹谷以为固者,卒于无恙;嗟乎!是谁之力与?曰:众心齐(下缺5字)经营筹划,公正有焉。公正曰:不然,运也、命也,皆虚渺而无凭者也,列屏藩、峻壁垒、悬崖千仞为吾侪之保障者,微山灵其谁与归?咸丰十一年冬,明道宪按临,指此山为中流砥柱,信不诬也。是为记。道光癸卯科举人即用知县孙承薪志,大清同治三年十月中浣。

目前,夹谷山旅游开发者热情甚高,雄伟的塔吊经过艰难运送已经矗立山顶,北部盘山路初步建成,索道规划也已作出。但他们对这座巍峨大山的文化内涵尚欠研究,开工前未及进行文化论证,一些人不仅对齐鲁会盟的历史认知和文物保护不足,还将三十八里之外的云谷山与此夹谷山误为一体。针对此种状况,郭明泉教授和源泉文化创意工作室的的专家学者对如何加强自然生态和珍贵文物的保护,深入发掘夹谷山的历史蕴涵,提升夹谷山旅游区的文化品位,加强夹谷山南麓古孟壤城以及齐村翰林府第的研究,初步提出了夹谷山历史文化开发的总体设想。

日前,郭明泉教授邀请了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孔学专家骆承烈先生,在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陪同下对夹谷山进行了实地考察论证,并拟成立“枣庄市名山文化论坛·夹谷山文化研究会”,夹谷山作为“齐鲁会盟”之处,将向世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成为我市的又一处游览胜地。

夹谷山赋

鲁南辞赋协会主席、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韩邦亭创作了《夹谷山赋》:

盖闻镇属名区,有林泉相映之野趣;山称夹谷,追齐鲁会盟之纷纭。长峰带雨,列岫含云。石铭旧事,岭毓层林。近而察之,仰森柯于百尺;登而赏也,攀险崮于千寻。宜趁朝光之灿灿,愿留暮色之沉沉。近惹烟霞,探青霄其未远;遥接涟漪,瞻碧水以斜临。夹谷山,邑之胜山也,土人谓之谷山。 若夫灵禽初振,瑞兽不藏。翠压林院,风满轩堂。曲径幽而弄影,雕栏转以增凉。喜聚诗家,问讯于石阶之上;欣迎墨客,驻足于野路之旁。顶作磨盘,先民留迹;前寻孟壤,世事无常。树茂寒岩而增韵,风生静壑以流香。曾访仙踪,地纳芝田之秀色;闲乘逸兴,光昭兰畹之新芳。三教同归而业盛,六合并美而德昌。且品泉声,如达人之吟咏;最怜苔色,见君子之行藏。允可舒怀也。

若乃大象无为,辩贞石而意远;神功不宰,读史册而心通。遇山翁其永寿,怀至圣之卓功:“当夫吴盛越亡,指兵锋而黩武;齐雄鲁弱,图霸业以结盟。孔夫子高瞻,是武备与文才兼具;鲁定公守正,因兵法与礼制相成。夷不乱华,词严义正;裔不谋夏,道畅德崇。于是守土以尊,乃外交之手笔;克敌以礼,推国士之良能。”当其奉职而辅,何其忠也;临敌而定,何其勇也;历阶而登,何其敏也;据理而争,何其壮也。故梁任公曰:“天下之大勇,孰有过我孔子者乎?”所以人因山而振志,山以人而扬名。论史以游心,殿宇透古香而肃穆;品茗而怀古,平林盈正气以葱茏。

其东也,临沧浪以闻歌,尼父之格言启后;其南也,战逼阳而化险,陬叔之巨力拔山。哲人已矣,过眼千年。度势审时之才可继,衮衣章甫之事长传。有道者倚天之壮址,无心者出岫之寒烟。试问谁伐峄阳之木?谁种龟阴之田?于今再振儒风,大匠劳而迈古;新承旧制,长衢绕以接天。喜诵千春之故事,又添万古之雄谈。

2 江苏夹谷山

夹谷简介

夹谷山,海拔304米,位于赣榆县夹山乡(今班庄镇)境内,相传春秋鲁定公元十年(公元前500年),孔子相鲁会齐侯于夹谷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大事件之一。2500年多年来,夹谷山留给后人的遗迹、碑碣、文献尚存。明代这里建有圣殿、圣化亭、魁星阁、夹谷书院等纪念孔子的建筑物,今已不全。现有圣人殿、圣庙、圣化亭、魁星阁和夹谷书院等建筑群遗址,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

夹谷名胜

夹谷山山谷深邃,树木葱茏,风吹石洞,嘤嘤作鸟鸣声,若即若离,形成了赣榆八景之一的“夹谷莺啼”。山上还有圣人泉、老母奶奶洞、孟良石、响石、夹谷至踪、尼山分秀等名胜景致。

夹谷莺啼

自唐宋以来就已驰名。从明以后被列为“赣榆八景”之一。“夹谷莺啼”,其实“啼不必莺,风微石罅莺声也”。春日攀登,山花烂漫,沁人心脾,松涛滚滚,小溪叮咚。这时山风吹过石洞或岩隙而发出阵阵鸣响,千回百转,山鸣谷应,袅袅余音宛如一条飞蛇在峰峦涧壑间盘旋跌宕,循声寻去,又不知莺之所在。置身此处,这种无莺自啼、以假乱真的神奇现象,是夹谷山特殊地理环境造成。夹谷莺啼是平中见奇,神韵独具,历经千百余年而不绝。古今无数文人雅士纷纷前来寻古,争相赋诗吟诵。

尼山分秀

山顶一块形如踞虎的凸立巨石上,镌刻着“尼山分秀”四个大字。笔力遒劲,结构谨实。此石刻为清乾隆乙卯进士长白人王成题,邑人山东曹州府通判周萃元书丹,虽苔痕遍布,字迹斑驳,但铁划银钩,龙飞凤舞,隐约可辨。“尼山”即指孔子降世于山东曲阜的尼山,夹谷山因有孔子相鲁会齐侯结盟的缘故,分享了尼山秀美景色。这里的山与尼山,两山关联,一题意足。夹谷山也因为有这些圣踪遗迹成佳境,可与那些名山大川相媲美,成为千古胜景!

会齐侯碑

遗碑屹立,碑镌“孔子相鲁会齐候处”八个楷书大字,落款为“万历丙子岁仲春吉旦”。史书记载,《春秋 定公十年》:“夏,公(鲁定公)会齐侯于夹谷”。《左传》:“公会齐侯于祝其(古赣榆县名),实夹谷,孔丘相”。

圣母洞

此圆洞凌空壁立,进洞深旷宽大,洞门西南面对绝壁悬崖。相传古时有一南海圣母居住这里,信男信女常来这里朝拜,消灾免难、生儿生女十分灵验,一年到头香火不断。至今早已神无洞毁,但还有不少信众前来烧香拜仙。

夹谷诗词

夹谷山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骚人墨客前来登临,一揽圣地佳景,传诵夹谷佳篇。

唐 进士 胡曾《夹谷》

夹山莺啼三月天,野花芳草整相鲜。

来时不见侏儒死,空笑齐人失措年。

明 光禄寺卿 裴天佑《登夹谷山怀古》

翠微西近祝其城,齐鲁当年此会盟。

幽洞云深人已去,左坛松老月还明。

却近余焰遗空谷,罢享流风动废营。

我欲东临寻胜迹,并尊东麓听啼莺。

清 知县单畴书《夹谷啼莺》

光山漠漠水流清,齐鲁曾传书载胜。

云暗峰头迷雁宇,风从洞底度莺声。

当年玉帛留残碣,此日樵渔失旧楹。

圣化亭前频徙倚,登临不尽古今情。

康熙五十四年,赣榆县知县单畴书,官至尚书。

夹谷遗迹

齐鲁会盟礼坛遗址

夹谷山平台处就是齐鲁会盟礼坛处,都是青砖青瓦石砌的古时建筑,最上一处有三间大堂,从底到上共24级台阶。今可见用碎石砌筑而成的四五处长短不等、宽窄各异,就是古时所建。圣殿孔庙、奎星阁、夹谷书院等遗址房屋轮廓依稀可见。这些古建筑物始建于何时,圯于何时,无从查考。

圣化亭

明朝隆庆年间,赣榆县知县顾钤重建,创建于何时无从考证,后因年久、兵燹等天灾人祸毁坏。清朝康熙年间,赣榆县知县俞廷瑞在任内观圣踪遗迹,不忍心其迹湮灭,在康熙十二年,将圣化亭修复一新,并勒石以记。抗日战争时期,寺庙亭堂惨遭毁坏,今只剩一片废墟。

夹谷之事

春秋末年,齐国负山临海,富有渔盐之利。鲁国又穷又小,鲁定公任孔丘为大司寇。东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00年),齐大夫黎鉏进言齐景公:“鲁任用孔丘,照此看来会危及齐国的。”,“及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齐景公派使者出使鲁国,商量缔结和好的会盟,地点在夹谷山。鲁定公听从孔丘建议,带领左右司马等大队人马到夹谷山与齐景公相会。夹谷山为鲁东南界,与齐之南界相接。齐国想在盟坛上战胜“知礼而无勇”的孔丘,齐国礼官叫演奏四方之乐,旌旄、羽袚、矛戟、剑盾一齐登场,鼓噪刺耳。孔子让鲁定公先退下,而自己挺身而上,登上台阶高叫:“两国国君为和好而来会盟,怎么能在此演奏夷狄之乐呢!”,又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孔子从容数语,使对方张口结舌。“俾其君悔过而谋士气夺,裔兵偃戈。一惟孔子听。”齐景公无奈,决定盟好。齐国又归还以前侵夺的鲁国郓、汶阳、龟阴等地,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齐鲁会盟。夹谷山则因孔子的登临而被后人称作圣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1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