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释义

简介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共“一大”在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党中央和浙江省委关心支持下,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的,它是中共一大南湖会址的纪念、宣传、管理机构。

历史

南湖革命纪念馆建馆之初,纪念馆馆址设在湖心岛上,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路,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顺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修建的,建于1959年。

1990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发起“我为南湖增光辉”活动,号召广大党员、群众捐款建造南湖革命纪念馆馆舍,嘉兴市民踊跃响应,共捐款320多万元。1991年七一前夕纪念馆馆舍在南湖东岸落成,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主体建筑呈中国共产党党徽造型,具有深远的纪念和象征意义。1985年邓小平同志为纪念馆题写馆名。纪念馆二楼展厅设基本陈列《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陈列》,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两大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历史及过程,着重反映中共一大的会议过程和结果。一楼展厅为辅助展厅,曾举办过《中共嘉兴地方党史陈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邓小平伟大光辉的一生》、《国旗颂》、《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党的诞生地嘉兴》等多个主题展览。2005年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展厅再次改版,设置《人物篇》、《党章篇》、《关怀篇》、《对照篇》、《民心篇》等版块展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永保先进的专题陈列。

南湖革命纪念馆高举爱国主义教育的旗帜,利用南湖独特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党的诞生地革命纪念馆在宣传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已接待全国各地的观众2000余万人次。纪念馆实行全年开放,无闭馆日,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实行免费参观。与浙江师范大学、嘉兴市南湖区消防大队等近40个学校、部队、单位团体结成共建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成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课堂,同时为青少年举行成人仪式、入队入团仪式及各种主题活动提供场地、音响等服务。

自建馆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设,董必武、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80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为纪念馆题词、题诗或亲临南湖视察。纪念馆的工作也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1997年,南湖革命纪念馆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8年来一直保持“浙江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1999年被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被中宣部、文化部、人事部、民政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集体”,被省委宣传部评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 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被浙江省委宣传部评为“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先进单位”,纪念馆党支部被省委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为更好地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突破制约纪念馆的发展瓶颈,在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纪念馆抓住南湖成为国家重点打造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机遇,制订了南湖革命纪念馆扩建计划,上报中央有关部门。2005年10月扩建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2007年3月5日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新馆选址在南湖南岸,占地面积2.73公顷,总建筑面积19633平方米,是原纪念馆馆舍面积的10倍,具有陈列展览、文物库房、多媒体演示、学术报告厅等多项功能。建成后的新馆将进一步发挥“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作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课堂。

2011年06月30日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开放。纪念馆新馆从立方案到修建,历时6年,中间倾注了南湖儿女的诸多心血。新馆由“一主两副”三幢建筑组成,呈“工”字造型,展馆面积7794平方米。新馆相比老馆,离市中心较远,但交通更方便,离火车站只有15分钟车程,如果从杭州出发,坐上高铁到嘉兴,再到纪念馆,一个小时都不需要。

新馆精选藏品

1、一大代表刘仁静的日记

一大代表留下的文物不多,有写日记习惯的代表就更少了,刘仁静的日记,虽然是晚年的记录,但也意义非凡,目前为止公开的一大代表日记,刘仁静还是第一个。

2、李达的中山装

一套陈旧的中山装,再普通不过,可它的故事不同寻常。

中山装的主人是一大代表之一的李达,是从李达的家乡湖南永州寻到的。1947年底至1948年初,毛泽东三次电示华南局护送李达(当时颠沛流离贵州、重庆等地)到解放区,并通过党的“地下交通”带信给李达:“吾兄系本公司的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电报用了暗语,但身为党员的李达一眼就能看明白。

据介绍,毛泽东与李达见面后,还特地到李达的住所与他彻夜聊天。

现在纪念馆中陈列的一套中山装,就是当年李达见主席时穿的。

3、毛泽东中学时代的作文

馆藏中最有意思也非常少见的是,毛主席中学时代写的一篇文章《商鞅徙木立信论》。当时毛主席只有19岁,这篇文章是至今发现的毛主席最早的手迹,来自于中央档案馆的影印件。

文章的大致内容讲述的是对商鞅通过迁移杆子来树立信用的看法。当年商鞅让百姓移动一根杆子,从东门搬到西门,并且允诺给搬动杆子的人20两银子,可结果却没有人去搬,百姓们觉得搬一根杆子如此容易的事,怎么会给20两银子,都不相信。商鞅就把奖励提高,最后到了50两银子时,终于有人将杆子搬到西门,他最终得到了50两银子。商鞅想说明,政府是有信誉的。毛主席的文章则认为一个国家要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法治体系,才能让百姓幸福。

这篇作文,毛泽东老师给出的评语是: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入古。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吾不知其所至’,这位老师感叹的是,不知道他以后会成为怎样的人物。”李允说,这篇文章也说明,毛主席从小就有法律治国的理念。

4、杀害李大钊的绞刑架

1927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核心人物李大钊被反动军警王振南逮捕。4月28日,王振南使用新从西欧进口的绞刑机对李大钊特别使用“三绞处决法”以延长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30至40分钟。

王振南不仅杀害了李大钊,还杀害了“左联”五作家。这残忍的绞刑机便是最有力的罪证。将绞刑架仿真品进行展出,(能让参观者了解)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

5、《陈南北李,相约建党》油画

结束场馆二楼的参观之前,有一幅大型油画被参观者称为镇馆之宝。

画上是李大钊与陈独秀两人并肩走在雪地里,他们穿着厚厚的冬衣,互相商量,神情投入。

这幅画叫《陈南北李,相约建党》,看似普通的画面,却是建党的关键。油画实际展现的是在反动军阀混战的紧张局势下,李大钊送陈独秀转移,也就是在这段路途中,陈李二人共同商量决定要成立中国共产党。随后,陈独秀到上海和广州开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而李大钊则在北京开展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建设。

之所以是镇馆之宝,除了画面意义深远,这幅画的作者陈坚更是中国历史题材油画最有名的画家之一。他画过巨幅油画作品《日军签降仪式》,当时影响深远。

6、使用高科技幻影成像技术的南湖红船

置身于新馆,有些时空交错的感觉,区别于传统的资料式的革命展馆,新馆运用了场景布置和高科技技术,让前来参观的人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

新馆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南湖红船上我们用高科技幻影成像技术,再现了当时一大代表们在船上开会的情景,大约40秒钟的一个短片。幻影技术现在被广泛运用,但是将幻影成像放进画舫中,则更有难度。这样的场景再现比3D电影更为逼真,每一位代表都立体呈现于船舱中,念着会议的章程。另一端的船头,一位穿蓝印花布的姑娘不急不缓地摇着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