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嘉定孔庙 |
释义 | 上海嘉定孔庙坐落在城中法华塔南首,始建于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规制崇宏,甲于他邑”,有吴中第一之称。解放前,孔庙备受战祸之害。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文管会两次拨款进行修葺,修复旧观。现存建筑虽仅原来的十分之六七,仍不失为目前国内比较完整的孔庙之一,有“吴中第一”之称。 基本简介嘉定孔庙,于嘉定区嘉定镇南大街,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称“文宣王庙”,“规制崇宏,甲于他邑”,有“吴中第一”之称。 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700多年中,计整修、重建、增建70余次。现占地17亩,庙制部分有:大成殿一座5楹,前有月台,东西庑各12楹,大成门3座5楹,东西角门1楹,洋池1泓及石桥3座,棂星门3座;“仰高”、“兴贤”、“育才”石柱牌坊各1座,连接牌坊的石栏10余米及石栏杆望柱头上的石狮子72只,名宦祠3楹,土地祠1楹,礼门3楹,乡贤祠3楹,忠孝词1楹。学制部分有:明伦堂5楹及前轩3楹,礼门3楹。 孔庙建筑体制规模不大,开始仅有大殿和化成堂。淳祜九年(公元1249年)又在大殿前黄泮池,及石桥门前造“仰高”、“兴贤”、“育才”3座牌坊。过了14年又重建大殿,命名为大成殿。延至元代又改建化成堂为明伦堂。 嘉定孔庙现为中国科举博物馆,里面有五个展厅,分别介绍了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以及科考的整个过程,以及很多状元进士的试卷。孔庙内介绍了很多经过科考,而后成名的士子,几乎隋唐以来的名人都提到了,里面有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里面介绍了许多秀才举人的故事,还有画卷,书籍试卷等。 孔子塑像地方孔庙大堂是摆放孔子塑像的地方,而且还摆放了祭祀圣人时所要用到的器具,很多是乐器,比如编磬,编钟,古琴,笙萧等。四周围墙接近房梁的地方贴的是孔子授学以及孔子与弟子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殿堂内还有孔子与七十二弟子的塑像。 孔庙内有一书院,名山湖书院,并有仿制贡院考场的考场,里面有些蜡像,形象地表现当时应试的状态。 建筑风格说明最后形成的建筑结构是,门前有石柱牌楼三座,东西两座“兴贤”、“育才”,分别建于宋淳枯九年(1249)和元至正十三年(1353);门前三座拱桥,很像紫禁城内的拱桥,三座并排,大门两边是孔庙翻修或是他人捐献的碑文,很多是嘉定历任县令所刻。最近的碑石是1991年嘉定县长所立。 孔庙大门前为甬道,东西有兴贤、育才坊、正中沿潭为仰高坊,均为3间4柱。通道正中的“仰高”牌楼高约9米,四往重檐,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 沿潭石栏望柱上端雕姿态不同的小石狮72只。象征孔子72贤徒。与“仰高”牌楼在同一中轴线上的建筑,有棂星门、泮池桥、大成门、大成殿。 棂星门为石柱,门楣上雕鲤鱼跳龙门。入门为半圆形的泮池,池上跨3座石拱桥。大成门正中3间,有石碑及贔屭碑座,壁间亦有碑刻,记述修庙、置学田等事迹。东西两庑中12间,原为名宦、名贤、乡贤祠,现为嘉定文物及艺术品陈列室。 大成殿是祭孔正殿,双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崇基石栏,檩、枋上施木纹彩绘。大成殿东的明伦堂虽为清光绪初年重建,但仍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明伦堂前有礼门、庭院。堂面阔五间,凸出抱厦3间,两侧以花墙围绕,构成小庭院,各植桂树,明伦堂东为当湖书院,前后二进,祠宇式建筑。现在孔庙内设有“考场”,向游人介绍古代的科举制度。 门外有汇龙潭、应奎山,庙内植松柏、树木,栽种花卉,构成景点,明人罗列为“?庠八景”:汇龙潭影、映奎山色、殿廷乔柏、黉序疏梅、丈石凝晖、双桐揽照、启震虹梁、聚奎穹阁。 历史沿革嘉定县第一任知县高衍孙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创建,称文宣王庙。庙左建儒学,额为化成堂。从南宋到元代,规模不大。淳祐元年(1241年)在庙中置孔子塑像,凿泮池,建兴贤坊。四年(1244年)修儒学,改化成堂为明伦堂。咸淳元年(1265年)重建文宣王庙易名大成殿,天历二年(1329年)又移至大成殿东南,至正十三年(1353年)建棂星门。 元代孔庙初具规模,进至扩充阶段,天顺四年(1460年)重建大成殿、两庑、大成门、明伦堂。因庙南有留光寺,开门见寺,当地士人认为有碍风水,在庙前筑土山障蔽。 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建尊经阁,正德四年(1509年)重筑土山,命名应奎山,并引水环绕。嘉靖十九年(1540年)将原文昌祠改建启圣祠。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大修各殿堂,并疏浚野奴泾、唐家滨、新渠、南北杨树滨5条河道汇合于应奎山周围,寓“五龙抢珠”之意,取名汇龙潭。 清代孔庙规模已定,各殿宇堂室几度重修,咸丰年间,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军东征,战火纷飞,孔庙建筑亦有损坏,同治、光绪年间,陆续修复大成殿、两庑、大成门、棂星门、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等。重建门外仰高、兴贤、育才坊、筑魁星阁于汇龙潭畔。 1958年嘉定县划归上海市后,经市人民委员会批准修缮嘉定孔庙,由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工程师乔舒祺负责修复设计。 1959年开工,在明伦堂庭院西侧,东庑后墙建碑廊。 1961年11月修复三坊、棂星门、大成门及两旁祠宇、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当湖书院等。 1962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76年,孔庙前的汇龙潭、应奎山、奎星亭划入汇龙潭公园。 1981年又大修大成殿。现为嘉定县博物馆基本陈列室及办公地址。 故事传说明代时,在孔庙东面开辟桃李园,始造园要求,建有陆居舫、闻籁居、众芳亭等亭阁,处在孔庙前半里许,归澄江门(今嘉定镇南门)内,原有北宋天圣年间建成的留光禅寺,因士人认为有碍孔庙风水,不利于考试中举。于是在天顺年间由县下令挖土堆山,挡住寺庙,遂命名为应奎山。接着又凿了一个大潭,将孔庙附近的五条水道引到庙前。应奎山坐落潭中,绿水环绕,素有五龙抱珠之称。这就是凿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已有400年历史的汇龙潭。 在当湖书院东边,1682年沿河新建一碑廊,陈列有宋代黄庭坚;明代沈周、文微明、董其昌;清代何悼和学养志节相同的唐时升、娄坚、李流芳、程嘉燧等"嘉定四先生"的珍贵墨迹诗文石刻。 孔庙释析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至今已有近八百年的悠久历史,是目前国内保留比较完好的县级孔庙建筑,在古代江南地区的县级孔庙中有“吴中第一”的美称。1962年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又叫庙学、学宫,古代地方府、州、县的学校都设在孔庙内,嘉定孔庙在古代也是嘉定县学所在地。竖立在孔庙门前有 三座高耸挺立的牌坊。中间的是建于明晚期的“仰高”坊,“仰高”二字出自《论语》“仰之弥高”,意思是赞扬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东西两边“兴贤”、“育才”两座牌坊分别建于南宋年间和元代,表示孔庙办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培育人才,选拔有才能的人。 与“仰高”坊在同一中轴线上的建筑有棂星门、泮池中桥、大成门和大成殿。 始建于元代的棂星门是嘉定孔庙的第一道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文星之一,用它的名字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棂星门内的呈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它开凿于南宋时期。“泮”,即“半水”,在古代,天子之学叫做辟雍,凿池圜水;诸侯之学叫做泮宫。池如半壁,半于圜水,所以称之为“泮池”。 孔庙的第二道门称大成门,意思指孔子的学说集中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智慧,并且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大成门内左右共昂首伏着7只赑屃,背上驮了七块石碑,石碑上的文字主要记载了元、明、清三代重修孔庙和县学以及祭孔活动的情况。 过了大成门,中间一条笔直的甬道通向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始建于南宋年间,其后多次修缮重建。大成殿东西各有十二间,称为东、西两庑。 孔庙交通市内交通:旅游六号线(A线)、沪嘉线(人民广场-嘉定汽车客运中心)、沪钱线(威海路延安中路口-嘉定汽车客运中心)、新嘉线(上海火车站-嘉定汽车客运中心)、北嘉线(上海北区汽车站-嘉定汽车客运中心)、沪唐线(上海火车站-嘉定区唐行镇)、西嘉线(上海西区汽车站-嘉定汽车客运中心)、北安线(普陀区镇坪路-嘉定区安亭镇)、淞嘉线(吴淞码头-嘉定汽车客运中心)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