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寄情于景法
释义

寄情于景法,就是将人物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情愫暗含在人物活动场所的景观物象描写之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寄寓、烘托着人物的抱负或情感来布局谋篇的一种写作方法。

寄情于景法体现了客观世界与内心活动,外部环境与内在气质的和谐关系,符合现实景致的本来画面,给人以真实直观的感受。同时,也能由表及里地烘托出描写对象的心理特征,寄寓着描写对象的气质特征,使描写对象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有声有色,并能更深刻地揭示景物描写的内蕴,创设深含不露的妙境,收到情同身受的效果。

景是客观的,情是主观的。同一客观景物,不同的情调,写出来的景物色彩也就不同。这就是说,写景必然要注入人的感情,也只有注入了人的感情,写景才能表现某种主题。因此,一切景语皆情语。

运用寄情于景法,应注意“情”与“景”的和谐关系,要在“景”中融情、寓志,在“情”的基调中写景,使得以“景”融“情”述“志”,以“情”配景,即为“情”选“景”,情景交融,切不可“情”“景”游离,更不能相悖。

寄情于景法多用于抒情散文或抒情诗。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这是一首壮丽的写景抒情诗,是曹操的名篇。诗人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诗中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构造出一个宏伟的意境,蕴藏着诗人的抱负。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虽感情非常奔放,但思想极为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