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济宁市第一中学
释义

济宁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初名为直隶州官立中学堂,系清末山东省兴办最早的“新学”之一。校址在现西校区南半部,后几易其名和校址。2006年6月23日,济宁三中和济宁一中合并,新学校名称为济宁一中。 至此,原济宁一中,二中,三中统一组成新的济宁一中。 济宁一中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0亩,有84个教学班,学生5000余名。 学校具有全省一流的现代化教学条件。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24个、仪器室16个、微机室4个、多功能教学演播室2个,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

百年历史

其间,“山东省立第七中学”用名时间较长,解放前夕,名为山东省立济宁中学。

1948年7月,济宁解放后,合并了济宁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校址设在现东校区(原中西中学校址),分中学与师范两部。不久,又收编了济宁私立华光中学和私立中山中学的部分师生。1949年秋,学校师范部迁回老校址(现西校区),1951年秋独立,成立济宁市第二中学。1951年7月山东省立济宁中学改用“济宁市第一中学”。1962年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81年又被省教育厅重新确定为首批办好的19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92年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2000年7月,我市优化配置,重组教育资源,分离了49年、本属同宗同根的济宁一中与济宁二中合并,成立了规模更大、实力更加雄厚的新济宁一中。

地理位置

济宁市中区南北晁家街1号(东校区),现由高一高二年级使用。

济宁市古槐路70号 附属医院北(西校区),现由高三年级使用。

济宁市中区龙行路(柳行街) 济宁市回民小学斜对面(一中分校)

坐落在素有“江北苏州”之称的济宁市繁华中心区,济宁是举世闻名的孔孟之乡,华夏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京杭大运河的中枢。

历届英才

灿烂悠久的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和勤劳智慧的济宁人民造就了这所历史名城,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直是鲁西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同时也孕育了济宁一中这所历史名校。百年来,学校为民族的解放和伟大复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有用人才,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英杰才俊。如我国的著名词作家乔羽,外交部副部长、驻任俄罗斯大使张德广,中国人工喉之子杨仁中教授,山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勇将军,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李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来鲁华教授以及抗癌英雄于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师资力量

现任校长 李岩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努力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学校在职教职工467人。有专任教师298名,在聘高级教师186名,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优秀教师6名,省、市级优秀教师39名,省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教学能手93名,硕士、教育硕士87名。学历达标率100%。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6项、子课题70余项。教师先后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的论文600余篇,增强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特色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使之拥有一个智慧人生”的教育理念。

形成了“百年底蕴”的校园文化特色。

开发班级文化课程,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开设了运河文化、水浒文化、儒家文化 梁祝文化、武梁祠汉碑石刻文化等区域文化的校本课程。

构建了 “奥赛、艺术、小语种、飞行员、运动员”五位一体的特长人才培养模式。

以历史为镜鉴——牢记峥嵘岁月坚定前行

以管理为保障——铸就素质教育坚实根基

以特色为旗帜——彰显素质教育闪亮品牌

奥赛人才培养

英语特长生培养

飞行学员的早期培养

艺术特长生的培养

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以活动为引领——开辟素质教育康庄大道

“艺术的殿堂”-----“情系一中”大型文艺晚会

“语言的魅力”-----“英语之星”大赛

"智慧的较量”-----辩论赛

“我的地盘我做主”——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团结的力量”——“春之声”大型歌咏比赛

“百年的积淀”-----师生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大赛

以课程为突破——弘扬素质教育时代精神

走班制——除旧布新,颠覆传统教学模式

选课制——严谨规范,确保学生学习效果

校本课程开发——丰富多彩,充分挖掘地方资源

办学理念

发展目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高级中学,实现由传统名校向现代名校的历史性跨越。

教育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 使之拥有一个智慧人生

校园精神: 遵从物则 崇尚科学 格物致知 博学笃行

学校特色: 构建“奥赛、艺术、小语种、飞行员、运动员”五位一体的特长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校 风: 文明 团结 诚信 求实 创新

教 风: 敬业爱岗 治学严谨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学 风: 勤奋 严谨 善思 求真 会学

班 风: 敬 精 静 净 境

校 训: 今天我以一中为荣 明天一中以我为荣

教学设施

计有教学仪器、标本、模型7408件,建有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校长评估系统,组成了交互式多媒体校园教学网;图书馆藏书16万余册;设有宽敞明亮的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各2个,订有报刊杂志500余种,能同时容纳400名师生阅览。校报、校刊编辑室、语文实验室以及奥赛辅导活动室等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室10余个。有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和排球场、篮球场等,正在筹建大型体育馆。学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周边环境治理,对校园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和改造,修建了广场花园。学校总体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校园整洁,环境优雅。

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校秉承百年优良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办学宗旨,坚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他们有一个智慧的人生”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对教师和学生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形成充满活力的竞争激励机制,逐步了创建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改造,面向未来、开拓创新的学习型、创造型学校组织。形成了“敬业爱岗、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风,“勤奋、严谨、善思、求真、会学”的学风,“文明、团结、求实、创新”的校风,“团结协作、拼搏奉献、争创一流”的一中精神和“今天我以一中为荣,明天一中以我为荣;我以一中生存,一中靠我发展”的校训。确立了“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的育人目标和“名牌、奥赛、飞行员、艺术、运动员”五位一体的优秀人才培养结构,走出了“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人才”的学校发展新路子。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雅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和人民群众的信任。

所授荣誉

近几年来,济宁一中全校师生努力奋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连续七年荣获济宁市“教育质量奖”、“育人贡献奖”。1998年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1999年被命名为“省级花园式单位”。学校自1998年连续被评为“全国物理奥赛十佳学校”后,2002年又被评为“全国物理奥赛金牌学校”。2002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授予“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确定为鲁西南唯一一所高考提前招生的重点中学。 2009年、2010年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承百年业绩,创世纪辉煌”。济宁一中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已任,总结经验、凝聚力量,立足新起点,绘制新蓝图,迎接新挑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昂扬的姿态、求实的作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向国家千所示范高中的目标迈进。

一中校服

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学生“模特”走秀展示,生产厂家公开投标……拥有百年历史的济宁一中开始了校服“变革”。新的校服传统与时尚并存,庄重与活泼结合,经过为期近半年细致公开的程序后,济宁一中的学子们将迎来首套“自选”校服。

新校区建设

新校区规划立足于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追求高水准的素质教育特色及文化教育氛围。坚持“标准化、现代化、信息化、人文化、生态化、国际化”,科学前瞻、以人为本,高起点、高水准规划,实现现实与未来、整体与局部、功能与环境、效率与效益的和谐统一。总体风格既体现百年老校的文化积淀,又突出现代化名校的时代神韵;既彰显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的熏染特色,又与湖光水色、生态自然的北湖新城融为一体;既充满儒雅凝重的学院书香,又饱含活泼健康阳光人文的青春气息。

创意主题是“文房四宝育鸿儒”。即金笔挥毫,业传四方(代表主公共空间);水墨环庭,润物无声(代表水系);玉简兴材,开卷有益(代表建筑组群);碧砚揽翠,绿满一中(代表道路与绿地)。同时通过对济宁地区孔孟历史文化渊源的挖掘和对校园生态人文环境的塑造,营造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共辉的特色校园。

济宁一中的领先型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规划结构科学合理。新校区的规划结构为:一环、两轴、三心、四区。“一环”连接各功能区块的交通,并做到人车分流;“两轴”十字交叉,中心为校园主体建筑-图书科技楼;“三心”前后呼应互动; “四区”分块明确且联系便捷。

节能环保设施先进。新校区拟大量采用太阳能技术,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及饮用水系统、太阳能灯具、光伏发电等。拟采用浴室热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中水处理系统和透水铺地和道路系统

绿化景观相映成趣。新校区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既大量采用当地苗木,又栽种一些名贵树种,品种上力求多样化和组团化。校园景观既体现百年一中的人文历史传统,又具有现代学校的科学创新特质,通过对它的物化,具象的形态表达思想,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校园内水系采用生态化绿地景观系统,打造生态化校园。

设备管线井然有序。对建筑物内部管线进行周密的平面设计和标高设计,排列整齐,维修方便,外表漂亮。信息化水平全国领先。新校区拟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网络、通讯和信息化建设系统,将一中打造成全国领先的信息化校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