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伎乐天 |
释义 | 伎乐天伎乐天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在敦煌壁画中伎乐天亦指天宫奏乐的乐伎。梵音“提婆’,意为“天”。在佛教中,所谓“天”,主要是指有情众生因各自所行之业所感得的殊胜果报。如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十界(前六道“凡界”再加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类“圣界”)中的天道、天界。这时的天称为“天人”或“天众”,而并非指自然界的天。佛教认为天是有情众生的最妙、最善、也是最快乐的趣处,只有修习十善业道者才能投生天部。然而,“天”虽然处于诸有情界中最高最优越的地位,能获得种种享受,但仍未脱离轮回,一旦前业享尽,则重新堕入轮回之中。另外,佛经中说到“天”时,往往又同时指这些有情众生的生存环境。佛教把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其中欲界有六天,主要包括四大天王天、忉利天和兜率天等。色界有十八天(也有说十七天,或二十三天的〕,主要有大梵天、遍净天、无想天、大自在天等。 除此以外,古代印度神话和其他宗教中的一些神,也有称为天的,有些后来被佛教吸收,成为佛教的护法天神,如大群才天、大吉祥天、大黑天等等。随着佛教的发展,天的队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 伎乐天在佛教在佛教艺术中经常出现的诸天像有帝释天、大梵天、四大天王、大吉样天女、大辨才天女、诃利帝母、大自在天、以及种种供养天、伎乐天等等。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中很早就出现了诸天的形象,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第一百十窟主室左壁所绘“夜半边城’的佛传故事壁画中,就出现了帝释天和四天王天的形象、云冈石窟第八窟窟门两侧,则雕有骑牛的摩酼首罗天和骑金翅鸟的鸠摩罗天。四川广元皇泽寺第五窟的天龙八部中的天的形象也是一个武士装的天王像。最有特色的是敦煌壁画中各种飞天的形象,他们飘浮在空中,或手持供物,或持各种乐器。表示以各种美妙的音声来赞美佛,供养佛。其造型生动,线条飘逸、流畅,本身就如动听的旋律,令人心醉。 古代吉祥图案持乐器的飞天。飞天,出自佛经,梵音“犍闼婆”,“犍闼缚”或“乾闼婆”。又名“香音神“或“香阴神”,即“不啖酒肉,惟嗅香气”之意。是上天“天龙八部”神之一,住在须弥山南金刚窟,天欲作乐时,其身自现异相,飞行于天空,手持乐器,蹁跹飘舞,故又称“天乐神”、“伎乐天”、“乐神”、“音乐天”、“凌空之神”。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飞天纹样随着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北魏前期脸型圆胖,有女性还有男性,飘带较短;东西魏、北齐时期,面相趋于“秀骨清象”,这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飘带渐长,凌空之感增加;至盛唐时期,飞天都是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更长,有的比人长二、三倍,凌空飘荡的质感非常自然流畅。在敦煌壁画,云冈、龙门、巩县石窟,都绘刻有优美的各种飞天形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