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季羡林散文
释义

季羡林散文共分六部分,收集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精品。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 “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

图书简介

季羡林散文是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这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二零零五年,我们在此基础上选出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二辑出版。本丛书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为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独特风格

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 “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正如季先生所追求的那样:“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含,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还……” “真”即其散文是他心灵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近九十年坎坷、曲折、追求、奋斗的人生历程。 “实”即他的散文朴实无华、小中见大,如同他一生经常穿在身上的蓝色中山装一样,形成了其散文的独特风格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卒年(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及中亚古代语文。1941年获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季羡林论人生》、《病榻杂记》等。

图书目录

表的喜剧

Wala

忆章用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

马缨花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上海菜市场

难忘的一家人重返哥廷根

火车上观日出

槐花

我的童年

——尼泊尔随笔

1987年元旦试笔

赞“代沟”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为胡适说几句话

梦萦未名湖

——《精神的魅力》代序

梦萦水木清华

悼念沈从文先生

室伏佑厚先生一家

《吴宓先生回忆录》序

忆念胡也频先生

神奇的丝瓜

八十述怀

晚节善终 大节不亏

——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留德十年(节选)

牛棚杂忆(节选十四·牛棚生活)

老猫

幽径悲剧

怀念乔木

悼组缃

《怀旧集》自序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回忆陈寅恪先生

清塘荷韵

散文名篇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的散文名篇,写他无意在楼前清塘中投几颗莲子,竟得满塘风荷举。荷花是季老的爱恋所在,用它作书名,有以荷喻人,以荷喻文的用意,正所谓“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也。张中行在序言中说,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这三个词,用于荷花也适合。在我看来,季先生学贯中外,兼容百家,既博且专,所通梵巴语、吐火罗语,均属国内绝学,是公认的学界泰斗,其精深与朴厚,均可想见,恰如荷花灼灼其华,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唯“深情”二字,不读他的散文,难以意会,就像不爱荷花的人,自然不能领会其清净与孤高。

相关评论

在图书馆借到了《季羡林散文》一书,读了深受感动。 季先生的散文,是他在教学、研究、翻译的过程中,在近九十年的人生拼搏中,从心灵里流出的潺潺清泉;字里行间饱含着真情实感,在朴实文笔中蕴含着幽美,是季老散文的特点与独特风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