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季桓子 |
释义 | 季桓子季孙斯(?-前492年),春秋鲁国大夫。季平子季孙意如之子。前505年,季孙意如死后,其家臣阳虎囚禁季孙斯,并执鲁政达三年之久。阳虎逃走后,季孙斯想用孔子帮助三桓打击当权的家臣。但是,孔子想提升公室的实力季孙氏将孔子逼走周游列国,鲁哀公三年,季桓子去世,其子季康子季孙肥继位。 简介季桓子,即季孙斯,春秋时鲁国卿大夫。姬姓,季氏,名斯。谥桓,史称“季桓子”。 季孙斯之“孙”为尊称,“季孙”并不是氏称,“季孙某”仅限于对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季某”。故季桓子为季氏,而非季孙氏。 其父季平子,是鲁国权臣,曾摄行君位将近十年。其子季康子,迎孔子归鲁。 季桓子时期,季氏为首的三桓在鲁国的声威、权势有所降低,先是阳虎作乱,将季氏一直占据的执政地位给抢了过来,接着是孔子行政,隳三都而弱三桓,把季氏的老巢费城都给毁掉了。 历史阳虎作乱鲁国自季武子、季平子起,一直凌驾于鲁国公室之上的三桓给鲁国树立了很不好的形象,礼崩乐坏,人心思乱。季氏的家臣阳虎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鲁定公五年,季氏、叔孙氏的家主相继辞世。(季平子、叔孙成子) 阳虎瞅着机会来了,就试探性地说想要季平子生前摄行君位时所佩戴的玙璠。敛葬平子的仲梁怀就不给他。阳虎怀恨在心,找到找费城宰子洩(即公山不狃)商量除掉仲梁怀,但是这个时候的公山不狃还不同意。随后,季桓子送葬,经费城,子洩劳师而桓子敬,仲梁怀却不敬。子洩怒,于是同意阳虎之前的计划,发兵囚禁桓子,而逐仲梁怀,杀公何藐,将公父文伯歜、秦遄都赶到齐国。然后与桓子达成盟约才把桓子放出来。 定公七年,阳虎执掌鲁国政权。 阳虎执政,处处感受到季氏为首的三桓掣肘,就想取代三桓。于是,他连同季氏不得志的季寤(季桓子之弟)、公鉏极(公弥曾孙、桓子族子)、公山不狃(费宰子洩),叔孙氏不得志的叔孙辄(叔孙氏庶子),鲁国不得志的叔仲志(叔孙带之孙)五人,谋去三桓。 定公八年,阳虎发难。但是三桓有所准备。结果,阳虎灭不了三桓,只好逃到讙、阳关一带继续叛乱。定公九年,伐阳关以诛阳虎,而阳虎请齐国伐鲁。鲍文子劝谏齐侯,以鲁国有晋国这个强有力的后援,不能轻举妄动。于是齐人抓阳虎,得到阳虎占据的鲁国郓、讙、龟阴田(皆在汶水之阳)。阳虎故意请求把自己流放到东面,结果齐人把阳虎流放到西面,阳虎趁机逃到晋国,为赵氏臣子。 孔子行政鲁定公是个有所追求的君主,看着公室日益衰弱而三桓气势凌人,他心里并不舒服。恰好,当时出现了讲求君臣之道的孔子。 定公十年,齐鲁会盟,孔子相,当鲁国这边的司仪。齐景公想借莱夷人来劫持鲁君,以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会盟之前就埋伏好了莱夷人。为什么不用齐国自己的军队呢?那你想啊,作为人家会盟,还拖军队来劫持盟国君主,是不是很没信义呢?莱夷人就不同,莱夷是蛮夷之人,跟鲁国素来也不怎么和好,莱夷劫鲁,在情在理。 问题是,有那么容易吗?实际上,孔子并非“知礼而无勇”的软弱书生,他为这个会盟筹划了许久。会盟的时候,莱夷人攻来。孔子一面让鲁国军队护着定公,一面慷慨地质问齐景公:“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於神为不祥,於德为愆义,於人为失礼,君必不然。”一席话说得是掷地有声。齐景公一听,感觉要真的在盟会上被蛮夷之人掳走华夏诸侯,那他这个霸主也很没面子,就急急忙忙地“击退”了莱夷人。 接着,会盟开始。孔子再次舌战齐国,顺利地把失地汶阳之田从齐国手里收回来。 齐鲁会盟,孔子不战而屈人之兵,逞口舌而得失地,定公很欣慰,自信心也回来了那么一些。 孔子再接再厉,既然对外我能威服霸主齐国,那么对内我得让权臣三桓倒下。他就跟定公筹划隳三都弱三桓。定公当然很乐意,毕竟三桓凌驾公室多年,他这个当君主的心里是不舒服的,而且前几年阳虎作乱,季氏为首的三桓都不能顺利讨伐阳虎,可见三桓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 定公十二年,孔子发号令了,隳三都。 三桓一听,乖乖不得了,你要把我们三家的老巢给毁掉,那怎么可以?于是三桓之人都去找季氏的头季桓子。而作为季氏宰的仲由恰是孔子的弟子,他想让老师的计划成功,就对季氏说,昭公十三年,南蒯占据坚固的费城作乱,我们连年攻打而不能夺回费城;定公十年侯犯凭着坚固的郈城叛乱,围攻了一年多都不能攻克。这些都是因为费城、郈城太过险固,而我们的家臣多次以此而背叛三桓。为了防止后患,不如顺势毁掉费城、郈城。 季桓子一听,有道理。既然毁掉三都对我有利,那就送个顺水人情给你孔子吧。于是,他派仲由率兵监督。先是叔孙氏自己毁掉叔孙氏的郈城,接着,季氏下令毁掉自己的费城。不过事情没那么简单,但是的费城宰公山不狃很生气,毁城你也不跟我说一说,毕竟我是这座城的行政长官啊,于是他联合叔孙辄,率领费城人,攻打国都。孔子派申句须、乐颀出战,打败了费人。公山不狃、叔孙辄逃到了齐国。于是毁掉了费城。 郈、费都已经毁掉,剩下的就是孟氏的成城了。这个时候,公敛处父对孟氏说,如果毁掉了成,那么齐国必然顺利进入鲁国北方。再者说,成,是孟氏的保障啊,如果没有了成,那么孟氏将于何处呢?我真不知道了。 于是孟氏很不爽,就不同意毁成。定公见三都毁了两座了,就这一座碍事,感觉不对路,就派兵攻打,结果竟然没打下来。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定公十四年,定公让大司寇孔子摄行相事,也算是对劳苦功高的夫子一个交代了。不过夫子很不爽,三都去其二,半途而废这也不是个事啊。齐人馈女乐,而定公、季桓子观之。夫子更不爽,你说好好的国君放着政事不管,让俺奔波劳碌也就罢了,但是你不顾礼乐,那就是你的不对了。结果,夫子跟国君干上了。三桓趁机把夫子赶出了鲁国。既然您老人家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爽,那您老就出去遛遛吧。 弥留托孤定公十五年,定公薨,子哀公蒋立。 哀公三年,季桓子病重,而他的妻子南孺子当时正怀孕,看样子快要生了。桓子对心腹大臣正常(人名)说:“老正啊,我死了,你别跟着来(当时有以活人殉葬的恶习),我有事要你去办。听好了,我老婆南孺子看样子就要生了,要是生下来的是男孩,那你就通知国君,立这个孩子为季氏的宗主;如果是女的,那就让我的儿子肥当季氏的家吧。”(这个遗言还真有趣,莫非老季迷信,以为这个时候生下来的是自己转世投胎?) 桓子死了,季孙肥成为实际上的家主。桓子快要下葬的时候,南孺子生了个男孩。这个时候,季孙肥正在朝堂上跟哀公等人聊天呢,老正就抱着孩子来了,整一个二愣子的模样,说:“当初,家主说要是生了个男孩,就请告诉国君您,立那孩子为季氏的家主。”这样一来,季孙肥就很尴尬,只好对哀公说:“既然是家父的遗命,那就请您让我卸下季氏家主的重担吧。”哀公就派大臣共刘去查查这件事,看是不是属实什么的。结果没想到,那个男婴被人杀死了(史书没记载谁干的,但是八九不离十,应该是季孙肥害死的,他不用动手,他的手下自然就会做得妥妥帖帖)。当时男婴死了,老正一看苗头不对啊,立马逃出鲁国,到卫国去了。这事情自然不了了之了。季孙肥就顺顺当当地成为季氏的头,史称季康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