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急性胆囊炎 |
释义 | 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与饱食、吃油腻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常突然发病,一开始就出现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及呕吐。在发病早期可以没有发冷及发热,当胆囊有化脓感染时,则可出现寒战及发热。有些病人还可以出现双眼巩膜黄染。当炎症波及胆囊周围时,病情日益严重,腹痛加重,范围也比原来扩大。这时右上腹部不能触碰,稍加用力按压更感疼痛难忍。 西医学名:急性胆囊炎 所属科室:外科 - 肝脏外科 发病部位:胆囊 主要症状:疼痛 主要病因:感染 多发群体:所有人 传染性:无传染性 是否进入医保:是 病理概述急性胆囊炎患者有时深呼吸、翻身或咳嗽等动作可使疼痛加重,以致病人屈身静卧,不敢活动。约1/3~1/2的病人可在右上腹摸到一个稍微隆起,像鸡蛋大小的肿大胆囊,触压时疼痛加重。大部分病人积极有效治疗后,上述症状能逐渐缓解但也有少部分病人,尤其有动脉硬化的老年病人,可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此时,病人腹痛剧烈,病情发展较快,出现脱水,休克及腹膜炎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病理病因(1)单纯性胆囊炎:常常多见于炎症发生的早期,此时胆囊 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入囊粘膜。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粘膜高度水肿,细菌感染及胆囊积脓淤血。 (3)坏疽性胆囊炎:除了急性炎症外,主要由于胆囊的循环障碍引起出血及胆囊组织坏死。 (4)胆囊穿孔:由于胆囊坏死,囊壁穿孔,常见穿孔在胆囊底部血管分开较少的部位,穿孔后的脓性胆汁污染整个胆道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及肝内、外胆道炎等。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起病是由于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胆囊内胆汁滞留,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炎症。如仅在胆囊粘膜层产生炎症、充血和水肿,称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如炎症波及到胆囊全层,胆囊内充满脓液,浆膜面亦有脓性纤维素性渗出,则称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因积脓极度膨胀,引起胆囊壁缺血和坏疽,即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坏死的胆囊壁可发生穿孔,导致胆囊性腹膜炎。胆囊穿孔部位多发生于胆囊底部或结石嵌顿的胆囊壶腹部或者颈部。如胆囊穿孔至邻近脏器中,如十二指肠、结肠和胃等,可造成胆内瘘。此时胆囊内的急性炎症可经内瘘口得到引流,炎症可很快消失,症状得到缓解。如胆囊内脓液排入胆总管可引起急性胆管炎,少数人还可发生急性胰腺炎。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和粪链球菌,厌氧菌占10~15,但有时可高达45。 1.结石在胆囊管嵌顿引起梗阻、胆囊内胆汁滞积,浓缩的胆盐损害胆囊粘膜引起炎症。 2.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大多从胆道逆行而来。 3.化学刺激:如胰液经“共同通路”返流入胆道内引起胰梅性胆囊炎。近年来,随着国人的饮食习惯的改变,城市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升高,故急性胆囊炎以城市居民为多,成年人发病率高,尤其是肥胖女性,据统计女:男为2:1。本病急性症状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胆囊炎。目前本病外科治疗治愈率高。病情轻的单纯性胆囊炎可选用药物治疗;对于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应及时手术治疗,避免并发症发生。 病态症状急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急性胆囊炎会引起右上腹疼痛,一开始疼痛与胆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胆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作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欢向右侧静卧,以减轻腹疼。有些病人会有恶心和呕吐,但呕吐一般并不剧烈。大多数病人还伴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8.0℃~38.5℃之间,高热和寒战并不多见。少数病人还有眼白和皮肤轻度发黄。 当医生检查病人的腹部时,可以发现右上腹部有压痛,并有腹肌紧张,大约在1/3的病人中还能摸到肿大的胆囊。化验病人的血液,会发现多数人血中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多。B超检查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增厚,并可见结石堵在胆囊的颈部。 根据以上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各种辅助检查,医生一般能及时作出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约85%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在发病初期有中上腹和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并有右肩胛下区的放射痛。常伴恶心和呕吐。发热一般在38~39℃,无寒战。10~15病人可有轻度黄疸。体格检查见右上腹有压痛和肌紧张。墨菲(Murphy)征阳性。在约40病人的中、右上腹可摸及肿大和触痛的胆囊。白细胞计数常有轻度增高,一般在10,000~15,00/mm3。如病变发展为胆囊坏疽、穿孔,并导致胆汁性腹膜炎时,全身感染症状可明显加重,并可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增快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一般超过20,000/mm3)。此时,局部体征有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的范围扩大,程度加重。一般的急性胆囊炎较少影响肝功能,或仅有轻度肝功能损害的表现,如血清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值略有升高等。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结石性胆囊炎相似,但常不典型。 诊断要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即可得到确诊。B超检查能显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厚度常超过3mm,在85~90的病人中能显示结石影。在诊断有疑问时,可应用同位素99mTc-IDA作胆系扫描和照相,在造影片上常显示胆管,胆囊因胆囊管阻塞而不显示,从而确定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此法正确率可达95以上。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比较困难。诊断的关键在于创伤或腹部手术后出现上述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时,要想到该病的可能性,对少数由产气杆菌引起的急性气肿性胆囊炎中,摄胆囊区平片,可发现胆囊壁和腔内均有气体存在。 1、有典型的阵发性腹绞痛发作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征象。 2、血白细胞总数剧增,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B型超声检查,胆囊增大,囊壁增厚,可能可看到结石的影像。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有结石的胆囊,也可继发于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等疾病。多由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等因素引发此病。 诊断依据1、白细胞总数>10×10的9次方/L核左移。 2、腹部X线摄片胆囊区可见阳性结石。 3、B超检查示胆囊增大,壁厚>3.5mm,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4、静脉胆道造影胆囊不显影。 5、CT或MR显示胆囊结石。 治疗措施(1)卧床休息、禁食:严重呕吐者可行胃肠减压。应静脉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供给足够的葡萄糖和维生素以保护肝脏。 (2)解痉、镇痛:可使用阿托品、硝酸甘油、度冷丁、美散痛等,以维持正常心血管功能和保护肾脏等功能。 (3)抗菌治疗: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选用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应做好外科手术的准备,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发展时,应及时改用手术疗法切除胆囊。 治疗方案1、非手术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非手术治疗包括: (1)饮食控制:应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缓解期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2)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3)抗感染:需选用对胎儿无害的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以及头孢唑林钠、头孢噻肟钠等。 (4)对症治疗:发生胆绞痛时给予解痉镇痛药,如阿托品、哌替啶肌注。缓解期给予利胆药物,如苯丙醇、非布丙醇等。 2、手术治疗:目前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还存在着争论,一般认为应采用早期手术。早期手术不等于急诊手术,而是病人在入院后经过一段时期的非手术治疗和术前准备,并同时应用B超和同位素检查进一步确定诊断后,在发病时间不超过72小时的前提下进行手术。早期手术并不增加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对非手术治疗有效的病人可采用延期手术(或称晚期手术),一般在6个星期之后进行。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为胆囊切除术,在急性期胆囊周围组织水肿,解剖关系常不清楚,操作必须细心,此免误伤胆管和邻近重要组织。有条件时,应用术中胆管造影以发现胆管结石和可能存在的胆管畸形。另一种手术为胆囊造口术,主要应用于一些老年病人,一般情况较差或伴有严重的心肺疾病,估计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手术者,有时在急性期胆囊周围解剖不清而致手术操作困难者,也可先作胆囊造口术。胆囊造口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其目的是采用简单的方法引流胆囊炎症,使病人渡过危险期,待其情况稳定后,一般于胆囊造口术后3个月,再作胆囊切除以根治病灶。对胆囊炎并发急性胆管炎者,除作胆囊切除术外,还须同时作胆总管切开探查和T管引流。 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对症状较轻微的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可考虑先用非手术疗法控制炎症,待进一步查明病情后进行择期手术。对较重的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但必须作好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以及应用抗生素等。非手术疗法对大多数(约80~85)早期急性胆囊炎的病人有效。此法包括解痉镇痛,抗生素的应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的支持疗法。在非手术疗法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和体征有发展,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更应注意。据统计约1/4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将发展成胆囊坏疽或穿孔。 对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由于病情发展较快,一般不采用非手术疗法,宜在作好术前准备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关于急性胆囊炎应用抗生素的问题,由于胆囊管已阻塞,抗生素不能随胆汁进入胆囊,对胆囊内的感染不能起到预期的控制作用,胆囊炎症的屉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否,并不受抗生系应用的影响。但是抗生素的应用可在血中达到一定的药物治疗浓度,可减少胆囊炎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以及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对发热和白细胞计数较高者,特别是对一些老年人,或伴有糖尿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有高度感染易感性的病人,全身抗生素的应用仍非常必要。一般应用于广谱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等,并常联合应用。 针灸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针灸治疗,始见于上世纪50年代末。上世纪60年代初,已有人就针刺治疗胆囊炎的机制作了初步探讨。但有关资料还不太多。近三十年来,在方法上有较大发展,电针、穴位注射、耳针、光针、腕踝针等法竞相应用,使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从目前情况看,针灸及其各种变革之法对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如属急性化脓型、急性坏疽型胆囊炎或伴中毒性休克的胆囊感染则宜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甚或手术处理。(一)体针 1.取穴 主穴:胆俞、阳陵泉、中脘、足三里。 配穴:绞痛加郄门、期门,黄疸加至阳,发热加曲池,呕吐加 内关。 2.治法 每次从主穴中选取2~3穴,据症状加配穴。除期门不宜深刺,胆俞穴斜刺向脊柱外,余穴均宜直刺、深刺。在引发出强烈得气感应的基础上,施以泻法,持续运针3分钟~5分钟,留针30分钟~45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分钟~2分钟。每日可针刺2次。 3.疗效 体针治疗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的效果,有效率在80%-90%左右。 (二)电针 1.取穴 主穴:胆俞(右)、胆囊穴、中脘。 配穴:日月、期门、梁门、太冲。 胆囊穴位置:阳陵泉下1寸~2寸,压痛明显处。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佳时,酌加配穴。寻准穴位后。进针深刺,出现强烈针感后即接通电针仪,胆俞、中脘接阴极,胆囊穴接阳极。采用可调波,强度由弱渐强,以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1~3次。 3.疗效 据观察,电针后数天内症状可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腹部压病逐步消失,有效率在90%左右。 (三)耳针 1.取穴 主穴:分两组。(1)肝、胰胆、腹、耳迷根;(2)肩、神门、交感。 配穴:三焦、十二指肠。 2.治法 急性发作时取主穴第一组针刺,如效不明显,加配穴。采取病人能忍受的强刺激,持续捻转,或用电针。留针30分钟~60分钟,直至症状有所缓解。取针后,再选第二组穴行压丸法。压丸法治法将直径约1mm~1.5mm成熟之王不留行种子粘附在0.7cm见方的小块胶布上。在所选耳穴穴区探得敏感点后,用镊子夹取这种胶布一块,对准敏感点贴敷好。各穴贴好后,按压数分钟,并嘱病人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持续5分钟~10分钟。急性发作时,可增加按压次数,延长按压时间。 3.疗效 通过114例观察,用耳穴压丸法对减轻疼痛和减轻发作有明显效果。 (四)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胆俞、足三里、胆囊穴、中脘。 2.治法 药液:当归液、红花液、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任取一种。 主穴每次选二穴,以五号齿科注射针头深刺(胆俞穴须斜向脊柱深刺),得气后,略作提插使针感明显,推入药液。如用当归液或红花液,每穴注入5ml;如用10%葡萄糖液,每穴注入10ml。日穴注1~2次。 3.疗效 经临床应用,本法治疗急性胆道感染有一定效果。 (五)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日月、期门。 2.治法 氦氖激光器,功率7mW,波长632.8nm,光斑直径3mm。用导光纤维直接照射上述二穴,每穴照射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经治疗后,疼病消失,超声波复查3次,提示阴性,随访未发; (2)有效;上腹部疼痛消失,唯放射痛尚存,超声波检查(规定在食后2小时)胆囊进出波间液平缩小在2.5cm之内,白细胞在8000/mm3以内; (3)无效:治疗后无改善。 完成全部治疗的胆囊炎病人76例,按上述标准,痊愈35例(46.1%),有效28例(36.8%),总有效率82.9%。 (六)其他措施 1.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禁食。静脉输液以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在右上腹热敷等。待急性发作缓解后,酌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严重病例,应配合中西药物抗感染治疗。 3.针灸效果不显时,须即改用其他有效疗法(包括手术疗法)。 如何预防对症状较轻微的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可考虑先用非手术疗法控制炎症,待进一步查明病情后进行择期手术。对较重的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但必须作好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以及应用抗生素等。非手术疗法对大多数(约80%~85%)早期急性胆囊炎的病人有效。此法包括解痉镇痛,抗生素的应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的支持疗法。在非手术疗法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和体征有发展,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更应注意。据统计约1/4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将发展成胆囊坏疽或穿孔。对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由于病情发展较快,一般不采用非手术疗法,宜在作好术前准备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关于急性胆囊炎应用抗生素的问题,由于胆囊管已阻塞,抗生素不能随胆汁进入胆囊,对胆囊内的感染不能起到预期的控制作用,胆囊炎症的屉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否,并不受抗生系应用的影响。但是抗生素的应用可在血中达到一定的药物治疗浓度,可减少胆囊炎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以及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对发热和白细胞计数较高者,特别是对一些老年人,或伴有糖尿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有高度感染易感性的病人,全身抗生素的应用仍非常必要。一般应用于广谱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等,并常联合应用。 1、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 2、保持大便畅通。 3、要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 4、长期家庭不睦,心情不畅的人,可引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 临床表现1、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绞痛,伴向右肩胛下区放射,伴有恶心、呕吐。 2、发冷、发热、纳差、腹胀。 3、10%病人可有轻度黄疸。 4、过去曾有类似病史,脂餐饮食易诱发。胆囊结石引起者,夜间发病为一特点。 5、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或反跳痛,莫菲(Murphy)征阳性。30%~50%病人可触及肿大胆囊有压痛。 急性胆囊炎饮食禁忌首先,急性胆囊炎患者勿食鸡蛋。鸡蛋:性平,味甘,虽有滋阴润燥,养血补益作用,但胆囊疾病之人应当忌食。唐代食医孟诜曾说:"鸡子动风气,不可多食。"《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多食动风阻气,……疸、痞满、肝郁,皆不可食。" 故现代医学认为,鸡蛋(尤其是鸡蛋黄)含胆固醇量极高,而胆结石形成的因素之一包括胆固醇代谢失调,故应忌食含高胆固醇食品。除鸡蛋外,其他禽蛋,包括鸭蛋、鹅蛋、鹌鹑蛋等,皆不宜多食。 其次,急性胆囊炎患者勿食羊肉。羊肉为温补性食物。汉代名医张仲景曾说:"有宿热者不可食之。"《医学入门》中也认为"素有痰火之人"不宜服食。胆囊炎胆结石之人多为胆经湿热偏盛,羊肉温补,故不宜食。 食疗胆囊炎症状出现时可以用食物疗法进行处理。 1. 紫花苦菜红糖汤1).取紫花苦菜15g洗一遍(一遍即可),放入锅(一般锅即可),加水约1000毫升;2.) 煮开后多煮5分钟左右,然后去渣,剩余汤入暖瓶或容器置入冰箱保存;3). 饮用紫花苦菜汤时,必须温服。每次50-100毫升,每天三次,先把红糖放入杯内,把烧好的紫花苦菜汤 倒入杯中充分搅拌,待温时喝下,红糖(最好是百货店里散装深颜色的普通红糖),红糖加两三勺。4). 饭后30分钟服 2化瘀养肝蜜山楂250克,丹参500克,枸杞子250克,蜂蜜1000克,冰糖60克。 先将前三味药浸泡2小时后煎成药液,再把蜜、糖兑入药液内,以微火煮沸30分钟,待至蜜汁与药液溶合而呈黏稠时离火,冷却后盛入容器内密封保存。 每日3次,每次1匙,以开水冲饮,可连续击服用2~3个月。 3黑豆川芎粥黑豆25克,川芎10克,粳米50苋,红糖20克。 川芎水煎去渣,先加黑豆煮熟,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放入红糖即成。 作早晚餐服食。 应该做哪些检查1.胞总数>10X10的9次方/L核左移。 2.腹部X线摄片胆囊区可见阳性结石。 3.B超检查示胆囊增大,壁厚>3.5mm,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4.静脉胆道造影胆囊不显影。 5.CT或MR显示胆囊结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