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吉隆唐碑
释义

吉隆唐碑长约1米、高约70厘米。吉隆唐碑为竖写汉字崖刻。吉隆唐碑坐落于西藏边境地区的山崖石壁上。1992年四川大学霍巍等人发现。据四川大学霍巍、李永宪等4名专业考古工作者考证,题为“大唐天竺使出铭”的崖刻系唐显庆初年即武则天时代,朝廷使臣出使印度经由此地时所刻下的。全文约120字,部分字迹已残缺,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辨。考古工作者经大量考证、分析后认为:崖刻留下的年代,已经嫁给吐蕃王的文成公主仍健在,唐使节取道吐蕃出使印度足以证明当时唐、蕃关系非常亲密。其次,在当时从长安到印度通道很多的情况下,唐使节取道吉隆,证明当时的吉隆已经是大唐帝国的一条官方要道。

这块“大唐天竺使出铭”崖刻是目前西藏境内已经发现的藏、汉文石刻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块,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目前,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已经得到妥善保护,当地有关方面两次出动人力、物力对崖刻进行了必要的维修、加固。

其大意为:大唐显庆三年六月,大唐国势强盛,高宗皇帝继承太宗皇帝所开创的宏伟功业,一统天下之威,教化所致,达于四海。故派遣使节左骁卫长使王玄策等选关内良家之子数人,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越雪山,过栈道,经小羊同之西出使天竺,因感征程多艰辛,边境风光之壮美,联想到东汉破匈奴于稽落山之后,尚有刻石勒功,记汉威德之举,而此行动倍于往,更当于此建碑刻铭,以记功德。

“大唐天竺使出铭”碑铭残存文字转抄如下(前面数字为行数,囗为缺字):

1 记录人刘嘉宾撰囗记录人(下残)

2 囗人囗抉囗粤书,贺守一书(下残)

3 维显庆三年六月大唐驭天下之(下残)

4 圣囗(轨?)奕叶重光玄化法于无空(下残)

5 囗囗方道格囗穹囗三五以(下残)

6 囗及踵贳(匈?)之国觇风而来(下残)

7 逾山海而(输)(赉)*身毒近隔(下残)

8 囗囗序囗皇上(纳?)(陻?)(輗?)念濡(下残)

9 大囗囗左骁卫长史王玄策宣(下残)

10 刘仁楷选关内良家子弟六(人?)(下残)

11 乱之方囗囗囗边之术于是出(下残)

12 声超雪岭指鹫山以遒骛(下残)

13 年夏五月屈于小杨童之西(下残)

14 时水囗方壮栈囗斯乃权(下残)

15 山隅囗则雪囗拥囗囗囗白云(下残)

16 迥拥墨雾而囗囗西瞰连峰(下残)

17 箭水惣万壑之囗流寔天(下残)

18 险也但燕然既迩犹刊石以(下残)

19 铜而囗囗况功百往囗路囗(下残)

20 之囗猷默皇华之囗(下残)

21 小人为其铭曰

22 懿皇华兮奉囗天则聘輏(下残)

23 穷地域勒贞石兮灵山侧(下残)

24 使人息王令敏囗使侄(下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