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吉林师范学院 |
释义 | 吉林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吉林省立初级师范学堂。始建于1906年。这所师范学校,是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旧教育制度的瓦解,新教育制度的兴起而诞生的。据《东三省政略》记载,1905年清光绪帝被迫下诏,废科举,兴新学。然师资匮乏,“故于(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就崇文书院旧址创建吉林省立初级师范学堂”,培训师资,以应急需。 学校概况吉林师范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享誉盛名的师范学校。它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江滨城市——吉林市。 发展历程这就是中国第一批,吉林省第一所以培养师资为目标的新式学校,可谓实施中国师范教育之伊始,开中国师资培养之先河。以后,吉林省立初级师范学堂几易其名。1911年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东北沦陷时期改名吉林师道学校,1945年光复后,又恢复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前后43年的艰苦岁月,始称吉林师范学校。1951年以后,两度扩建为吉林师范专科学校,一度升格为吉林师范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师范学院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校园占地面积16.2公顷;校舍建筑面积7.45万平方米。新建的图书馆大楼7472平方米,馆藏图书40 万册, 中外文期刊1350种。教师资料室、学生期刊阅览室,可容纳800 名师生同时读书或查阅资料;馆藏图书量可达80万册。 院系设置学院设有中文、政治、历史、外语、音乐、美术、数学、物理、化学9个系9个专业。除音乐、美术、化学3个系招收2年制专科生外,其它6个系均招收4年制本科和2年制专科学生。 学院还设有马列主义、思想教育、高师基础、大学外语、公共体育5 个直属教研部,承担全院共同课教学任务。设有对外汉语、电化、计算、社会办学4个教学中心,以及函授部、夜大学, 承担前来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电化和高科技、成人学历和非学历教学任务;设有高等师范教育、汉语言文学、古籍、演讲学、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应用技术7个研究所,承担科研任务。全院现有在编教职工796人(含附属单位), 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19人,中级职称22 0人。现有学生3558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196人,外国留学生、进修生9人,本专科函授生、夜大学学生1353人。 国际交流成绩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近年来,先后与美国、苏联、加拿大、日本、南斯拉夫、南韩等国家的部分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互派专家、学者讲学,互派留学生、进修生学习。应邀出国讲学的专家、学者8人次,出国进修、攻读学位的25人, 聘请外籍专家、教师20人次,接收外国留学生、进修生40人次。通过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按照自己担负的任务,在坚持德育为首的前提下实现了规范管理,从严治校,培养了6200多名毕业生。其中有530多人被评为特级教师,省、市、 县的优秀教师或获重大奖励,占毕业生总数的8.5%;有62 0多人从教育岗位提拔到教育行政部门、党政机关担任地厅级、县处级领导职称。吉林师范学院复院伊始,就把“居高临下,面向中学,为中等教育培养合格师资”作为办学指导思想。所培养的毕业生除了具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共性标准以外,特别注重高等师范教育的特殊性,注重人民教师素质的培养。 展望未来1988年10月,举行了“建校82周年复院10周年”庆祝大会,在总结10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酝酿、研讨,提出了“铸造师魂、陶冶师德、培训师能”的总体构想。即,为了培养合格的中等教育师资,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人生观、教育观教育,使学生树立起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的职业理想;培养并形成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掌握从事中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在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根据“三师”工程要点调整了教学计划,制订了课程建设规划和培养规格,改革了学科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教育、心理学和中学教材教法研究与试讲课,增设高师语文课、教育选修课、班主任课、艺术素质选修课、现代教学手段选修课、现代科学文化选修课,从而完善了具有高师特点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质量评估,实行了院、系、教研室三级考试制度。各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制定了基本功培养规格,通过教学和第二课堂广泛开展了教师基本功培养和训练活动。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三期”制试点,在城乡选择10所中学作为教育实习学校。与蛟河市建立了基础教育、高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协作体;与吉林市教育学院、吉林地区25所中学建立了三结合协作体,探索了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共同培养学生的模式。现在,吉林师范学院已经与吉林医学院、林学院等合并成为北华大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