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释义 |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学院位于松花江畔世纪广场南侧,本部恒山西路15号,东校区宜山路70号,交通便利。校园风景秀丽、红墙碧瓦、绿树成荫、清净幽雅。学院现设置4大类8个专业群共28个高职专业。 中文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校训:厚德求是强学力行 创办时间:1950年 类别:公立大学 所属地区:中国 吉林 主要院系:化工基本操作、化工工艺、工业分析、数控加工、机械安装与修理 学生人数:4791人(2008年) 教师人数:320人(2008年) 主管部门:吉林省教育厅 学校类型:工科 学校简介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江城吉林市。学院1950年创建于长春,时名为“吉林省工业专科学校”;1953年迁至当时的省会吉林市。为适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全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对化工人才的迫切需要,易名为“吉林省吉林化学工业学校”;1959年吉林化工区陆续投产及扩建,急需培养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学校遂升格为“吉林化学工业专科学校”,后来经历“吉林省石油化工学校”、“吉林化工学校”等办学阶段;1999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2年1月正式升格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 学院占地面积1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68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6000余人,教工总数320人,11名教授、91名副教授,116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的76%。省教学名师3人,中国化工职业院校教学名师3人。固定资产总值1.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890万元,馆藏图书40余万册。学院设有以化工为主的32个专业,在校生6000余人。 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坚持以吉林化工产业人才需求为中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了“准确对接需求,校企携手育人”的办学模式,凸显了生态化工、清洁化工的办学特色,凝练了“苦练内功、负重前行”的办学精神。在2007年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院校”。 2008年7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成为国家1200余所高职院校重点建设的100所院校之一(俗称“高职211”),这是学院办学六十年的历史跨越。在国家示范建设的三年中,国家财政和省财政将投入4000万余元,重点建设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化工方向)、消防工程技术等六个专业,夯实学院成为改革的示范、发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的基础。 学院现有4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示范专业,2门国家精品课,10门省精品课,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名省教学名师,3名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有12个校内实训中心,辖73个实验实训室,与吉化、吉林化纤等企业密切合作并共建了112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是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学院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平均达2800人次;学生参加全国化工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竞赛获得一等奖5项;学院已累计为企业、城市失地农民培训近万人次,与吉林油田、吉林燃料乙醇等单位签订科技合同30余项,与内蒙古呼伦贝尔工业学校、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建立了对口支援与交流关系;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韩国南道大学签署了合作与交流协议。 学院紧紧围绕吉林省建设全国综合性石化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牵头与50余家骨干企业、相关学校成立了吉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共同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吉林省石化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学院将为集团企业成员提供不同层次的员工培训。 办学六十年来,学院已累计为社会输送4万余技术人才。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上手快、能力强而被社会各界认可。仅吉化公司就有像炼油厂厂长赵霁春这样的中层骨干800多名,有像在国家化工分析检验技术能手竞赛并获团体总分第一,个人总分第一、二名的选手蒋绪忠、丁玉英、王淑华、于建红这样的技术骨干数千名。80后毕业生新浪网吉林分公司经理马天作被评为2005年“吉林市十大杰出青年”,毕业生马天作、周凤春还分别于2007年、2009年被团省委评为“吉林省首届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 地理环境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以雾凇冰雪奇观享誉中外的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园林城市、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吉林省吉林市。学院位于松花江畔世纪广场南侧,西校区恒山西路15号,东校区宜山路70号,与吉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校园环境优美,周边交通畅达。 历史沿革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其前身是1950年创办于长春的吉林省工业专科学校,1954年迁址吉林,先后更名为吉林化学工业专科学校、吉林省石油化工学校、吉林化工学校,曾连续多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校。昔日“江南化专”、“江南化校”培养的毕业生一直以“忠厚淳朴、敬业务实”的优良作风享誉省内外,因而备受企事业单位青睐。他们当中不乏省市党政领导人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数万名校友为母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深为家长们所信赖,使今天的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仍然成为莘莘学子所向往的知名学府和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专业设置学院现设置4大类8个专业群共28个高职专业。化工主体专业类(应用化工系)——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以学院教改试点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为核心专业,包括: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等共4个专业。应用化学技术专业群: 以安全为主的专业类(质量与安全系)——以省教改试点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为核心专业,消防工程技术,包括: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药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业环保安全技术等共6个专业,其中消防工程技术和工业分析与检验两个专业为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 化工配套专业类(化工机械系)——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群:以学院教改试点专业“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为核心专业,包括焊接技术及、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共3个专业。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以省教改试点专业“数控技术”为核心专业,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共3个专业 自动化专业(自动化系)——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以学院教改试点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为核心专业,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共2个专业。以学院教改试点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专业,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共3个专业。通用商科专业类(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群:以学院教改试点专业“市场营销”为核心专业,包括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医药营销、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共7个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群: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为核心专业,包括环境艺术设计等共2个专业。 学院现开设理论及实践课程456门。化学实验技术基础、高职语文等2门为吉林省精品课程,分析化学、高职语文、工程制图、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化学实验技术、基础会计、电子电路设计、化工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10门为吉林省优秀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社会能力训练课程的教学实践”获得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教学条件学院倡导手脑并用,培养能工巧匠。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并不断完善设备先进的化学实验技术、化工基本操作、化工工艺、工业分析、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机械安装与修理、电气与过程控制、信息技术、商务、艺术与传媒设计等12实训中心,辖73个实验实训场地。学院与域内外知名的石化、化工、制药、机械、电子、建设、安装、商贸等行业友好合作,建立了众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被省政府列为全省惟一的石油化工实训基地。学院被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六部委确定为承担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90所高职院校之一。2006年学院被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得到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 学院图书馆被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良好图书馆,设有馆藏部、流通部、新书部、期刊部、过刊部、视听部、电子阅览部,还在东校区设有分馆。40万册图书和400种中外报刊全部实行藏阅一体模式,自动化检索。学院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入网单位,学院学报《技术与教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网络出版,检索便捷。 办学成效国家、省优秀教师6名,省教学名师2名,教育部聘任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聘任的化工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名、委员13名,2人被聘为国家大学生科技竞赛命题专家。 专业建设2个省示范专业,7个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课程建设1门国家精品课,4门省精品课,15门省优秀课;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有机化学》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3部教材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主编教育部规划教材43部。 基地建设设有化工工艺、工业分析等12个校内实训中心,相继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等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学院与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化肥农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12家企业合作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 培训鉴定学院先后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吉林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所),现具备52个化工特有工种及16个通用工种的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资格和化工高级技师、技师考核鉴定资格。面向社会和校内培训各种职业技能、鉴定各种职业资格,每年平均达到2800人次,学生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逐年提高。 办学理念办学中心:以吉林省化工产业人才需求为中心 办学宗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办学模式:准确对接需求 校企携手育人 办学文化:生态化工 IT校园 T型人才 师资力量学院拥有一支思想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梯次分明、实力雄厚的“双师型”队伍,其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等84人;具有理学、工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硕士学位的教师116名。学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石油化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近年来,学院有63人担任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或行业性规划教材主编或主审,其中,《有机化学》和《机械设计基础》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近几年来,国家、省纵向科研和教研课题82项。有20篇论文被美、英、法、俄等国学术刊物收录。学院多年来实行严格的教学督导和检查制度,使教学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学院坚持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横向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有丙烯酸环氧光固化涂料的研制、聚烯烃硬制品热熔胶粘剂的研制、油田采油注水装置中可溶性栓塞的研制、稀土永磁材料注射成型工艺及塑磁的应用研究、减速顶智能测试仪、电力配变设施远程监测管理系统、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等项目10余个,正在与企业事业单位合作研究并积极推广。 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石油化工生产具有工艺路线复杂、安全环保要求苛刻、装置大型化、生产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连续性强等特点,石化企业的生产岗位正在从劳动密集型逐渐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随之提高。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特点,以企业的岗位标准、人才标准为基础,校企双方不断探索、研究化工生产一线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人才培养链,形成了“依托吉化学工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与吉化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一体、学习情境与工作环境一体、学生与员工身份一体、实践教学和工作任务一体。在校企融合中达到人才培养主体的“双元制”,工学结合中培养人才的“员工制”。 调整专业结构“炼油、烯烃、合成材料、合成气、特色精细化工”五条主线,“聚乙烯、ABS、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苯酚丙酮、芳烃、丁辛醇、乙二醇、乙丙橡胶、丁苯橡胶”十大支柱产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三大优势领域为主,面向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需求,设置、调整、改造专业,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重构课程体系学院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需求深化课程改革,制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实施了“百门课程优化工程”,即重点建设100门课程,培养100名课程负责人,优化100门课程教学大纲,编选100种优秀教材。学院重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学习,重点专业率先与企业合作,引入最新技术标准及规范,共建课程。 服务企业学院与吉化签订了《职工培训协议》,分期为吉化培训化工运行师、安全师、设备维修师、检验师、自控技术员、班组长、化工新装置技术骨干,每年达到300人;学院为吉林化肥农药集团尿素装置扩产改造定向培养应用化工专业40名技术骨干;为利税大户延吉卷烟厂扩建现代化卷烟生产线专门培养机电一体化方向技术骨干42名。学院还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签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振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老工业基地服务合作协议》,建立延边州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直接为边疆少数民族区域发展服务。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共承担国家、省、企业科研课题82项。其中丙烯酸环氧光固化涂料的研制、聚烯烃硬制品热熔胶粘剂的研制、油田采油注水装置中可溶性栓塞研制等项目。 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学院在实现“百名硕士工程”的建设目标后,又实施“百名硕士进工厂、百名技师进校园”的“双进”工程。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进行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为他们配备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学校导师侧重指导教学能力,企业导师侧重指导实践能力,打通了教师进入企业生产车间的“瓶颈”。学院聘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走进校园,前期介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中期参加课程开发与实训指导,后期参与对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考核评价。 办学优势及特色办学优势之一:面向支柱产业,服务吉林化工 石油化工是吉林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学院是吉林省唯一培养化工生产一线所需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迄今已为行业培养4万余名各类人才,其中60%分布在吉林省。 学院专业设置对接化工生产各环节。学院设有6个专业群、共计24个专业,覆盖化工产供销各环节,实现了专业与化工生产的准确全面对接。 学院教学内容对接化工生产过程。吉化的生产工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按照吉化各岗位的工作过程和上岗条件(岗位标准)确定课程体系,并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教学,保证学生有经验就业。 办学优势之二:校企密切合作,办学资源丰富 一是与企业共建专业或联合办学。学院与吉化共建专业,吉化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出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与吉林市江城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联合办学(厂中校形式),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学习、生活,直至毕业。 二是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与112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其中与吉化共建的化工仿真、分析检验、电气仪表、检修安装四大培训基地用于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培训,保证了顶岗实习安全;吉化、长山化肥集团、延吉卷烟厂分别捐建了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气相色谱实训室、化工设备维修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一些企业捐赠了实训设备,总值已近1000万元。 三是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吉化无偿接收学院教师到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安排一线技术能手、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实训教学,担任兼职教师。 办学优势之三:政府、学院、企业三方联动,办学环境优良 作为化工一线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学院在吉林省化工支柱产业的发展建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因此得到了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教育厅、吉林市政府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领导多次到学院调研,为学院快速发展出谋划策;在省内高职院校中我院省财政拨款最多;吉林市政府在学院校园建设方面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减免各种费用5000余万元;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为学院提供设备、用车支持。培养化工产业高技能人才已写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 育人特色:安全贯穿始终倡导生态化工 化工是高危行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关乎当代人的生命、财产,关乎国家的生存发展,关乎子孙万代大业。学院树立“生态化工”的育人理念,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将“两个安全”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入学教育讲安全、课程设置有安全、实验实训重安全,并通过校园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安全常识,逐步形成了“生态化工”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毕业生犹如绿色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大地,成为生态化工建设的有生力量。 学生素质学院以培养学生具有“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业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为教育目标,成立了学生党校,组建了18个学生社团,开设了丰富的选修课,经常邀请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来院讲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学生在科技和人文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近年来有39人获得国家奖学金,有2人被评为省级优秀团员,有19人次获市级优秀学生称号。学院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绚丽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和“世纪潮”艺术节,推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参加吉林省首届大学生文艺展演荣获一等奖,参加第四届“动感地带杯”吉林省大学生原创艺术大赛获得全省二等奖,院足球队荣获江城首届青少年五人制足球赛大学组冠军。学院积极推进青年志愿者工作,200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学院共有11名同学如愿以偿,名列全省高校前列,《吉林日报》对学院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了报道。学院重视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院团委被评为2005年吉林市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信息工程系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学院组织团员青年去吉林市“谊合一”、“夕阳红”等敬老院进行慰问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好评。为使更多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学院除了设立奖学金外,还拨出专款作为贫困助学基金,提供必要的勤工助学岗位。 考级考证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特种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吉林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具有高级、中级和初级众多通用工种和化工特种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权,开展与专业相对应的以高级工为主、中级工为辅的职业资格考核鉴定,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取得化工工艺工、分析工、钳工、焊工、仪表工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走上工作岗位。学院设有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主要考试模块有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应用、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等;全美测评软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ATA)特许授权考试站,全国制图员、推销员、文秘、物流、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等考试点等社会化鉴定站点等,都为学生获得求职就业的资质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学院是吉林省高等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学院设有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和英语四级(CET-4)和六级(CET-6)考试点。 竞赛佳绩学院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多项奖励。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1个队、国家二等奖7个队,获得吉林省一等奖16个队、吉林省二等奖19个队、吉林省三等奖18个队、吉林省优秀组织工作奖2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1个队,获得吉林省一等奖2个队、吉林省三等奖5个队、吉林省优秀组织工作奖1次;在2005年和2006年全国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操作技能竞赛中,获得高职组全国团体一等奖和全国团体二等奖各1次、个人全能一等奖6项;在2006年全国首届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全国高职团体二等奖,并获得了个人全能一等奖、技能操作一等奖;在2004中国首届电子商务大赛上获得全国决赛优秀奖、吉林省选拔赛第一名;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首届广告设计大赛中,获得吉林省公益类一等奖作品1件、文案类作品三等奖1件。学院和各系部每年都举办大规模的各类科技文化竞赛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校风和学风建设。 深造途径学院为学生继续深造创造了方便条件,学院是吉林省对在校专科生进行本科教育自学考试单位,“生物制药”、“药物制剂技术”和“计算机及应用”两个专业的主考院校为吉林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主考院校为长春税务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吉林函授站设在学院。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升本”考试,录取后通过两年或三年的全日制学习,可获得就读大学的本科毕业证,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可以授予学士学位。 就业展望成功就业是学院和学生的共同追求,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加强校企合作,发挥优势。目前,已经同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吉化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长春客车厂玻璃钢公司、通化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供需关系,并同企业签订2007年“订单培养”教育和培训合作协议。我院毕业生遍布北京、上海、江西、广西、深圳、东莞等地大中型企业,如: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吉化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江西铜业公司贵溪冶炼厂、桦林佳通轮胎有限公司、通化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人本集团等。2005年学院就业工作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吉林省专家组的评估;2006年1月被吉林省人事厅、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秉承半个世纪的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努力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府。 社会声誉学院招生就业两旺。近3年平均第一志愿上线率173%,新生报到率96.7%,平均首次就业率为91%。对2005至2007届的4144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学院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85%,单位满意率为92%。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万金海自主创办化工厂,现有固定资产过亿元,年上缴利税近300万元,为社会提供了近400个就业岗位,2005年当选为吉林市十大杰出青年;2004届毕业生马天作现为吉林新浪网总裁,2005年当选为“吉林市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被团省委评为“吉林省首届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代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参加国家化工分析检验技术能手竞赛并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个人总分第一、二名的选手(蒋绪忠、丁玉英、王淑华、于建红)均为学院毕业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