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吉林大学科技园
释义

大学科技园是指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

简介

创办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国家"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改革发展和在新形势下发挥自身功能的需要。新吉林大学组建后,学校门类更加齐全,科研实力大为增加,客观上为科技园的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提供了坚实基础、广阔资源。为深入实施党的十五大确立的科教兴国战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吉林大学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实际,2000年10月组建吉林大学科技园。 2003年10月我校科技园获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

吉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受到了省、市、区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给科技园起步和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建设好吉林大学科技园,对于促进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拉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1、指导思想

吉林大学科技园按照 "政府支持、业主开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为重点,以孵化项目为突破口,把科技园建成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基地和源泉。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和生物及制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和汽车等技术领域,实现高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本地区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发展原则

科技园在发展上,坚持"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市场推动、扩大开放"的原则,创造科技园的发展品牌;在规划和建设上,突出"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速度发展"的特点,创造科技园的建设品牌。面向21世纪,借鉴国内外科技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用5~10年时间建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一流的大学科技园。

支撑体系

1、 人才支撑体系

吉林大学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一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有教师6059多人,其中教授1128人,博士生指导教师833人。 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双聘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3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14人。

吉林大学是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 ,现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全日制学生6.3万多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1.7万余人,留学生700余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1.8万人。

2、 科技支撑体系

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 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全部12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9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7个。在一些学科和研究领域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如化学学科、地学学科、车辆工程学科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理论、考古、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凝聚态物理、光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计算机软件、农机设计制造、汽车设计制造、免疫学、病理学、神经内学、放射生物学、应用地球物理等学科领域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拥有几百个具有现代化研究手段的实验室, 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 行业部委开放/重点实验室15个。 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有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国家攻关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高新技术成果。

3、 实验设备及图书资料支撑体系

吉林大学校园占地面积721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311万平方米。现有6个校区9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新铺设的光缆和计算机网络把所有校区连为一体, 使网上办公、远程教育等更加便捷。 学校另在珠海市新建珠海校区,占地面积330多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554万册,已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藏书馆。 经教育部批准建设在该校的CALIS东北地区中心为全国七大中心之一。

4、 吉林大学“品牌”支撑体系

吉林大学已成为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吉林大学的奋斗目标是:通过不断努力,使吉林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校园文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整体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建设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学科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国家质量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建成一所国内领先、国际知名、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从而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吉林大学建成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的目标。

5、 政策支撑体系

科技园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建立一整套符合科技园特点的创新机制,吸引、聚集、培养人才,对科技园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激励更多的教师、科技人员出国留学人员、大学生及国内外优秀企业家到科技园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省、市政府和学校先后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

省、市政府出台了

1、《吉林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若干规定》

2、《吉林省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来吉工作的优惠政策》

3、《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有关政策》

吉林大学出台了

1、吉林大学鼓励在职员工、在校学生赴"吉林大学科技园"创业的暂行办法

2、校外入园企业/项目优惠政策

3、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科技风险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4、吉林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登记手续

5、吉林大学科技园入园项目登记手续

6、吉林大学科技园入园项目评估管理细则

7、吉林大学科技园企业/项目优惠政策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吉林大学自建项目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等。

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

科技园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立良好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是科技园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吉林大学科技园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如下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

1、管理机构

(1)、吉林大学科技园指导委员会

吉林大学科技园指导委员会由吉林省、长春市、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学校有关领导组成。它的职能是宏观指导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制定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协调有关单位给予支持,营造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科技园建设与地方经济的结合。

(2)、吉林大学科技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筹)

(3)、吉林大学科技园共建领导小组

吉林大学科技园共建领导小组由吉林大学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关领导组成,旨在协调吉大科技园与高新区各职能部门间的工作,吉林大学科技园建设管理办公室是其执行机构。

(4)、吉林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

吉林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由学校有关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它是吉林大学科技园的决策机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科技园建设发展的重大事宜,协调科技园与校内各部门间的关系。

(5)、吉林大学科技园办公室

吉林大学科技园办公室是吉林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实施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落实政府与学校给予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与园区企业的横向关系。

(6).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

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是吉林大学独资的法人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由吉林大学主管副校长任总经理。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实施企业化运作,并与北京金正联合投资管理公司共同发起设立长春吉大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运行机制

吉林大学科技园将以企业化形式进行运作,园区内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

科技园功能定位

吉林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根据我校学科专业和科技工作实际,可概括为4个基地

(1)依托吉林大学学科优势,创建技术创新基地;

(2)依托吉林大学科技优势,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

(3)依托吉林大学人才优势,创建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培育基地;

(4)依托吉林大学综合优势,创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1、技术创新基地

充分发挥科技园依托吉林大学的学科优势,自主开发为主,技术引进为辅,加大开发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2、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

科技园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培育孵化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是科技园中最有生机,最富活力,最有前途企业。科技园内优惠的政策,优良的服务和优美的环境,必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利保证,我校规模化高新企业必定在这里诞生。

3、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培育基地

利用吉林大学教育、管理、法律、金融等专业人才优势和其他有利条件培训、培养、培育优秀的企业家,成功的发明家和各种现代化管理人才。另外,通过科技园这一窗口,还可以吸纳聚集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高层次的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大学科技园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

4、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通过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要使教学、科研和科技产业更加紧密结合,科技园既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又是学生教学实习的第二课堂,园区不仅出成果、出效益,也出人才。从而达到教学、科研、科技产业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吉林大学科技园要为我校创建一流社会主义大学做出积极贡献。

科技园的规划和建设

吉林大学科技园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规划的设计原则。参考国际与国内有影响的大学科技园建设规划标准,注重突出园区内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水平的技术力量、高效益的产业结构、高额度的资金投入等特点,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的服务管理体系、高标准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人文景观及生态环境。

1、园址位置

吉林大学科技园一期建设用地26.2公顷,位于长春市西南部长春高新区内美丽的三佳湖畔,毗邻我国东北最大的人工林场,相距吉林大学南校区1500米,与中科院长春地理所、长春光机学院、吉林计算机学院、大学城后勤服务中心相邻。园区交通便利,南起高新路,北靠博才路,东临学海街,西至学苑街,距102国道1000米,距京哈高速公路出口6公里,距机场14公里,构成长春市高新技术资源的辐射地带,突出了吉林大学科技园的科技创新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规划设计

为使吉林大学科技园的规划建设与国际高标准的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规范接轨,拟聘请国内一流的设计单位,为科技园进行勘察并做出园区的建设规划。

3、科技园规划建成八个功能园区

软件园区、电子信息园区、新材料园区、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园区、光机电一体化园区、汽车技术园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及生活服务园区。

4、科技园创业孵化大厦

园区内标志性建筑,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位置拟位于园区东北角临三佳湖处,可借用临湖地带形成大厦广场,结合湖边绿化地景观同时设计,充分发挥依湖临水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景观作用。大厦性质为多功能综合性建筑,用于研发机构、企业孵化人才培训以及金融、网络、法律、中介、电子商务等服务单位。创业孵化大厦2005年11月21日竣工并投入使用。

吉大科技园的业务发展方向与重点发展领域

1、科技园业务发展坚持"4个结合"

(1) 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目标(信息、生命、材料);

(2) 紧密结合相关产业发展目标(机械、医药、资源环境、通讯);

(3)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目标(生态省、现代农业、汽车、中药现代化);

(4) 紧密结合国外大学科技园实践经验(运行机制、融资、人才等)。

2、依托吉林大学的技术优势,重点发展以下5个领域

(1)信息技术及其新产品;

(2)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及其新产品;

(3)新材料及其新产品;

(4)车技术及其新产品;

(5)机电技术及其新产品。

科技园的发展目标

2010年规划(2006-2010年)

园区内孵化项目300项。入园内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其中在重点技术领域培育出20个有我校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产值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10家以上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实现跨国生产经营和销售;上市公司争取实现零的突破。吉林大学科技园将成为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并建成吉林大学科技园分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7: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