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姬姬 |
释义 | 曾经生活于伦敦动物园(London Zoo)的大熊猫姬姬(Chi Chi),头顶上戴着众多的光环:她是我国第一对作为“和平使者”被送到国外的大熊猫之一;她是我国唯一的一只以交换形式被送到国外的大熊猫;她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会徽上的大熊猫的原型;她有着三次“异国配对”的传奇经历(虽然均以失败告终)。 中文名:姬姬 外文名:Chi Chi 别名:碛碛(Qi Qi) 国籍:中国 民族:大熊猫 出生地:四川省宝兴县 逝世日期:1972年7月22日 主要成就:中国赠苏联的大熊猫中国唯一一只交换到外国的大熊猫世界自然基金会会徽形象的原型 发现姬姬说到姬姬的传奇经历,还得从她的家乡——宝兴说起。1954年,一群说普通话的外地人从北京来到宝兴,在县城附近的两河口设立起野生动物狩猎站,准备在崇山峻岭中捕获大熊猫,送到北京动物园(Beijing Zoo)去,让国际友人和国内游客都能看到“国宝”。 1955年5月2日,狩猎站收养了来自盐井乡和平村的大熊猫宝宝,取名“平平”(Ping Ping);5月5日,又收养了来自硗碛乡的大熊猫宝宝,则取名“碛碛”(Qi Qi)。6月4日,平平和碛碛落户北京动物园。 赠外礼品1957年5月,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Kliment Yefremovich Voroshilov)访问中国,在参观北京动物园时,他被娇憨可爱的大熊猫深深吸引了…… 后来中国政府向莫斯科国家动物园赠送了一对大熊猫,而这次被选中的正是平平和碛碛,他们于同年5月18日抵达莫斯科动物园(Moscow Zoo)。两只大熊猫在这里生活了半年后,被怀疑都是雄兽,接着,碛碛被送回,与另一只宝兴大熊猫“安安”(An An)调换。事情往往就是这样阴差阳错,当时的科研水平的确无法对幼体大熊猫进行准确的性别判断,定下“娃娃亲”的平平和碛碛就这样被拆散了。而实际上,调换后的安安不是雌兽。碛碛于1958年1月回到北京动物园。在以后的几个月时间里,碛碛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找不到明确的资料显示“碛碛”是何时更名为“姬姬”的,只是自此我们应该使用她更响亮的名字——“姬姬”了。 欧洲明星1958年春夏之际,奥地利动物商海尼·德默(Heini Demmer)以3只长颈鹿、两只犀牛以及河马、斑马等动物与北京动物园交换了一只大熊猫,而被选中的正是姬姬在运输途中,德默向苏联申请,希望能让这只大熊猫在莫斯科停留10天,经过休整后再运往奥地利。于是,1958年5月,离去不到半年的姬姬再次回到了莫斯科动物园。遗憾的是,她与平平近在咫尺,却是生死离别。三年后,即1961年5月29日,平平病逝。 在大熊猫国际谱系册中,平平的编号是017号。自从交换姬姬之后,中国政府明令禁止买卖或交换大熊猫,以后真就再也没有这样的事了。在世界上,大熊猫真成了没有价格的宝贝。在莫斯科逗留了一周后,德国法兰克福动物园(Zoologischer Garten Frankfurt)为姬姬提供了临时住所。接着,姬姬又短暂性地访问了丹麦的哥本哈根动物园(Zoo Kobenhavn)。姬姬还于8月2日-25日造访了德国柏林动物园(Zoologischer Garten Berlin),这个她的前辈乐乐(Happy)曾经风光的地方。姬姬的到来几乎便是19年前的翻版,整个柏林再一次沸腾了!期间,姬姬实际上已被德默卖给了美国的一家动物园,但因为合众国政府与红色中国既无外交亦无贸易,“共产熊猫”姬姬因此也被拒绝入美。同年9月,有着太深太深大熊猫情节的英国人终以1.2万英镑的高价从德默手中买下了姬姬。9月26日,姬姬正式入住伦敦动物园! 配对失败在这个她的前辈唐、宋、明、联合几只熊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姬姬同样享受着任何其他动物所难以比拟的待遇。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只要她高兴。但有一件事,就是拥有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伦敦动物园也难以办到。她像所有的小女孩一样,几年后长成一个大姑娘了,逐步显现出她那日益强烈的青春欲望。她开始定期地发情,表现郁郁不乐,也不爱吃东西。有一天,她突然对年轻管理员克里斯托弗·马丹(Christopher Madden)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把他打翻在地,骑在他的身上,开始咬他的腿。幸亏救得快,马丹逃脱了。 很明显,姬姬需要一个伴侣。伦敦动物园曾向北京求援,被拒绝了。剩下的唯一希望,就是借用莫斯科动物园的安安了,安安是当时中国和朝鲜以外仅有的一只雄性大熊猫。经过长达一年半之久的高级谈判,分属两个阵营的英国和前苏联终于达成了协议,同意两只大熊猫进行联姻。当时新闻界将此事称之为“一次重大的外交突破”。出于科学保护世界珍奇物种的考虑,两国政府还专门就这对“孤男寡女”的相亲相恋问题签署了详细的协议。 1966年3月,姬姬乘坐她的“熊猫专机”前往莫斯科,当飞机到达谢诺梅捷沃国际机场(Sheremetyevo International Airport)时,这里已经有200多人在等待,其中包括英国驻苏大使、苏联文化部官员、动物园工作人员以及大量新闻记者。记者在当天的报道中写道:“我曾经去过世界上的很多机场,但从没有任何一位元首或国王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 3月31日,在两国动物园兽医和官员的包围之中,在遥控电视摄像机的监视之下,在世界新闻界的重重围困之中,九岁的姬姬,被引见给八岁的安安。但这两只大熊猫丝毫不理睬人们隆重而急切的心情,一见面就疯狂地打起来。亲家变成了冤家,洞房变成了战场。伦敦《每日快报》用一句最通俗的俚语,把这番情景作了很好的描述:“A watched Kettle never boils”,其意便是:“有意栽花花不开”!人们还不死心,1968年8月,安安又前往伦敦动物园与姬姬试亲,“同居”9个月后,还是“不来电”,最终不得不分开。 1972年7月22日,姬姬病逝,享年18岁。姬姬去世后,受到了公开地哀悼。 1973年,姬姬被制作成标本存放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