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积水潭医院 |
释义 | 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于1956年,是一家拥有1000余张床位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以骨科、烧伤科为重点学科。医院以显著的医疗特色和医、教、研实力成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有工程院院士1人暨专家级医师200多人。 医学成就(创伤骨科 手外科 矫形骨科 骨肿瘤科 小儿骨科 运动医学中心 烧伤科 创伤烧伤抢救中心 普外科 神经外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血液内科 肾内科 血液净化中心 干部保健科 妇产科 眼科 耳鼻喉科 口腔科 传统医学科 骨质疏松门诊 介入治疗 高压氧科 超声诊断科 物理康复科 核医学科 特需医疗部) 医院概述北京积水潭医院是一家王府花园式医院。这里曾是元代大运河终点上樯帆林立的码头——“积水潭港”,也是清朝延续了二百年的“棍贝子府”。 1956年,昔日的王府旧址,诞生了积水潭医院,曾经尊贵神秘的王府,变成了救死扶伤的圣洁殿堂。半个世纪过去了,坐拥一泓碧水的积水潭,已发展成为以骨科和烧伤科为重点学科,内、外、妇、 眼、口腔、耳鼻喉、皮肤性病、中医内科、中医正骨、针灸、理疗康复科等并驾齐驱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是北京市直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编制2900人。医院设有职能处室16个,其中内设管理部门5个<;医患办、信息网络中心、采购中心、宣教中心、经管办>;,设有临床及医技科室53个,现实有在岗人员2519人,有院级领导9人,职能部门中层领导30人)。医院设有职能处室16个,拥有一名工程院院士,200多名专家级医师,床位1500张,其中积水潭院区1000张,回龙观院区500张。 积水潭医院以显著的医疗特色和医、教、研、防实力成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其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运动医学科和烧伤科的医疗技术达到世界及国内领先水平,医院设有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市烧伤研究所,北京市手外科研究所、北京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北京市骨科疾病研究治疗中心,全国计算机辅助外科学会和计算机辅助外科研究和应用中心也设在该院。1997年,在田伟院长带领下,成立了脊柱外科专业。目前已完成脊柱手术8000多例,其中计算机远红外导航手术600多例。积水潭医院作为北京市创伤烧伤抢救中心成功抢救烧伤面积达80%的成批伤患者多达几百例 总治愈率达90%以上。受卫生部委托医院承办骨科烧伤科进修班,已培养进修医生5000余人。2001年,中国第一个“骨科培训中心”在积水潭医院成立。2007年12月,中国第一个分子骨科实验室投入使用。2008年,亚洲最大的数字化手术室接待患者。同年医院年手术量达到33176例,居亚洲之首。2008年9月,经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与香港骨科医学院联合认证的中国大陆首家积水潭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成立。从善如流,积水成潭。积水潭医院荣获首都2008年度综合医院组“十佳人民满意医院”。2010年1月,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地震现场,温家宝总理熟悉而肯定地说:“积水潭医院骨科是最强的!” 田伟院长作为国内外医学领域知名的骨科专家,他坚持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来建设医院,逐步形成了“发展战略是关键、学科建设是根本、科教兴院是基础、基础建设是保障”的管理思路,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得到了飞速发展。上善若水,大爱无疆。2009年1月,田伟院长被北京市卫生局评为“北京市十大健康卫士”光荣称号。2010年,田伟院长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不拒细流,积水成渊,全院职工坚持“精诚、精艺、精心,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践行“以人为本,增强品牌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建设学院型医院”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国际知名、国内著名、区域优势”的战略目标。团结奋斗、求真务实、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积极推动和落实医改方针政策,积水潭医院将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朝着灿烂辉煌的未来前进! 发展历程北京积水潭医院建院50年来,在复杂的创伤骨折抢救、陈旧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断指断肢再植、拇指(趾)重建、骨肿瘤治疗、膝、肩关节镜下手术、人工关节置换、儿童(14岁以下)创伤及先天性骨病、颈椎病、腰腿痛的治疗,包括人工间盘置换、计算机导航手术仪、微创手术等技术应用、特大面积烧伤抢救、深度烧伤创面修复、电烧伤、骨代谢疾患的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曾获五项国家级成果奖。 北京积水潭医院是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作为一所教学临床医院,各临床科室设备齐全、实力雄厚,骨科、烧伤科、 内科、外科、妇产科、 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肤性病科、中医内科、中医正骨科、针灸科、理疗康复科等科室均具有很强的医疗技术力量。医院拥有大型医疗设备:CR(计算机照相)、DR(数字照相)X光机、螺旋CT、ECT(核素显像)、核磁、G型臂手术台、、计算机导航手术仪、各种关节镜、腹腔镜、盆腔镜、微创剖析手术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高压氧舱等高科技医疗设备。北京积水潭医院全院床位已经从当初的400张发展到1000张床,其中骨科床位500余张,烧伤80张。我们创造了门诊2700多万,急诊370多万,出院48万,手术量居亚洲第一的记录。2005年我们的手术量升至近3万例。我们在创伤、手外、矫形、骨肿瘤、小儿、脊柱、运动医学等七个骨科专业的多项手术与研究领域领衔国际国内前沿。我们率先应用计算机远红外线导航技术,完成脊柱损伤、创伤骨折、关节置换等高难度手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复杂骨盆骨折复位固定,十指离断再植成功,臂丛神经功能重建,全股骨置换,骶骨瘤切除,发育性髋脱位治疗,膝关节镜,肩关节镜,腕关节镜,髋关节镜,椎间盘镜;各种关节置换种类和数量全国保持第一等标志着我院骨科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成功抢救烧伤面积达80%的患者数百例,总治愈率达90%,居国际领先水平。“削痂疗法”、“血管游离移植治疗上肢电击伤”、“大网膜轴型皮瓣”、“阻隔式皮瓣”和“微粒皮移植”等为烧伤医学事业做出世界性贡献。我们的内、外、妇、五官、皮肤、中医等科也是并驾齐驱人才辈出,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出版了八十多部专著,论文不计其数,260多项科研成果奖获部、市、局奖励,荣获国家发明奖四项。我们拥有孟继懋、王澍寰、韦加宁等杰出的医学泰斗,有四十三位专家荣获国家与政府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北京积水潭医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东街31号,院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碧绿的湖水,幽静的假山,洋溢着皇家园林的神秘气息。装饰一新的病房,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和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为解决挂号难、看病难的矛盾。设有各科专家门诊、骨科特需门诊。 预约门诊挂号特色科室: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运动损伤科、烧伤科、骨质疏松门诊等。 综合科室:内科(心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外科、血管外科、妇产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肤性病科、中医科、中医正骨科、针灸科、理疗康复科等。 专家、普通门诊: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00-5:00 周六全天、周日上午半日门诊 7月8月继开夏时制普通门诊 门诊挂号时间: 5月1日至9月30日,周一至周五6:30-16:30 10月1日至4月30日,周一至周五7:00-16:30 周六7:30-16:30;周日7:30-11:00 骨科特需门诊: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00-5:00晚上17:00-20:00(周六、日休息) 急诊24小时接诊 医学成就骨科烧伤科领衔国际国内前沿 脊柱外科在田伟院长带领下创立于1997年,目前已完成脊柱手术5930例,其中计算机远红外导航手术239例,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164例,脊柱外科先后开展了椎间盘和神经根造影术,腰椎间盘内压力测量等先进检查手段。拥有显微手术镜、硬膜外超声诊断仪、脊柱手术和红外线导航系统,间盘测压系统,微创间盘镜以及各种完善的脊柱显微手术器械,对脊柱侧弯、脊柱肿瘤、寰枢脱位、腰椎滑脱、颈椎骨折、腰椎骨折等难度较大的手术有较好的疗效,率先采用椎间盘置换治疗椎间盘突出,实现医疗护理双向国际接轨。2005年,田伟院长又成功进行了亚太地区第一例术中三维C型臂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实现了脊柱外科医生精确安全实施高难度的颈椎手术的理想。 创伤骨科成立40多年以来,诊断关节损伤几十万例,每年诊治四肢创伤患者超过3万例。创伤的治疗方面,在骨盆髋臼骨折、陈旧骨折、复杂关节内骨折、肩关节损伤及膝关节韧带修复的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和技术接近欧美发达国家,并创立了肩关节、腕关节、髋骨盆髋臼、关节镜等十多个与国际先进治疗理念同步的学术专业组。2005年运动医学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创伤骨科向医学新领域的迈进。 手外科由王澍寰院士奠基创立。是中国第第一个手外科。1963年进行了世界第一例“断指再植”。又创造了在一所医院内先后完成3例十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的世界纪录。手外科在断指再植、断肢再植、腕关节骨折、臂丛神经功能重建、皮肤缺损、皮瓣斑痕修复、先天畸形等手术治疗领域居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矫形骨科是全国最早将人工关节应用于临床的科学之一,各种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周围截骨术、三关节融合肌腱移位术、骨股头坏死、各种骨与关节畸形的矫正、功能重建术等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膝、髋人工关节的置换近5000例,是国内完成人工关节置换数量最多的科室之一。通过MaariceMüller关节评估中心的随访和生存分析,人工关节初次置换10年生存率,已达90%以上。 骨肿瘤科成立于1977年,在全国最早开展骨肿瘤治疗研究并建立骨肿瘤治疗中心,近30年来,收治骨肿瘤患者近万例,拥有国内资料颇丰的数字化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资料库,率先在国内采用了患者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综合疗法治疗骨肿瘤,首创瘤段截除,灭活再植保肢新方法,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率;脊柱、骨盆及骶骨肿瘤的手术方法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骨肿瘤术后5年,10年生存率达国际先进水平。 小儿骨科1964年在孟继懋教授领衔下创立,床位居亚洲第一。它承担着十四岁以下儿童的各种先天畸形、创伤、骨病及肿瘤的诊治工作。小儿骨科在发育性髋脱位、先天性马蹄足、多发创伤、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等治疗上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儿童骨与软组织肿瘤及肿瘤疾病的治疗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科之初,这里成功救治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从1993年开始救助孤残儿童的阳光工程,无不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服务理念。 运动医学中心由创伤骨科肩关节镜专业组及肩关节专业组合并而成。经过多年工作积累,目前主要以膝、肩关节为主体发展较大规模的各类切开和关节镜下手术,不仅包括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及多发韧带重建及半月板损伤的膝关节镜下治疗,还包括肩关节不稳定、肩袖损伤等各类肩关节镜下手术,以及肩关节创伤重建及人工肩关节创伤重建及人工肩关节置换等切开重建手术。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均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烧伤科1958年成立,现已有床位80张、3个功能式、整体护理病房、治愈的病人已达2万余例,门急诊20余万例,抢救成功烧伤面积达80%的病人数百例,其中包括三度面积达90%的极重度烧伤病人10余例,总治愈率达98%,治疗水平居国际先进行列,在削痂疗法,“血管游离移植治疗上肢电烧伤”,大网膜轴型皮瓣、微粒皮移植等科研成果为烧伤医学事业做出了世界性的贡献。作为全国重点科室,他们成功应对了多起突发事件,在克拉玛依大火、蓝极速网吧和京民大厦事件,烧伤科医护人员表现出了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专业技能。 创伤烧伤抢救中心涉及到创伤骨科、小儿骨科、烧伤科、手外科、脊柱外等多项专业。在对各种危重病人的识别、抢救、诊治以及重度烧伤、多发创伤、心脏急救、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等方面,成功救治了大量危、急、重患者,急诊专业水平,跨入了北京市先进行列。 内、外、妇、五官、传统医学、骨质疏松并驾齐驱 普外科在骨型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研究已处于北京市领先水平。该病国内发病率较低,近二十年来对这一少见的疾病积累了成熟的诊治经验,已为70余例甲旁亢病人进行了甲状旁腺探查、旁腺腺瘤切除及小切口微创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且在腹腔镜视下微创手术方面有丰富经验。泌尿外科借助骨科优势,在尿道损伤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具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较早地应用冲击波进行骨折不愈合的治疗,已累计治愈骨不愈合患者35例。用于跟痛症、网球肘及肩周炎的治疗,累计治愈120例。使冲击波治疗骨科疾病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神经外科2002年医院聘请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组建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填补了我院无神经外科的空白。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并设有专门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配有现代化的监护仪、呼吸机及颅内压监护仪,有专用手术室、进口手术显微镜、开颅钻等。神经外科着重于重型颅脑外伤的救治,采用先进的颅内压监护及亚低温治疗,成功救治了大量重型颅脑损伤及复合伤的病人,将许多即将迈过死亡线的病人的生命挽救过来,使许多昏迷病人重新站了起来。并成功开展了国内第一例用颅颌面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进行儿童的颅骨缺损修补术。 心血管内科是一个面对大量急危重症患者的科室。除心内科门诊外,目前拥有包括CCU病房在内的两个病区、心电图室和导管室,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心导管手术,绿色通道的开通,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成为24小时开放的常规治疗,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神经内科将脑血管病,特别是脑梗死作为主攻目标,为抢救患者生命,减少致残率,为能在6小时内给与患者溶栓治疗设立了24小时救助热线电话。神经内科与放射介入合作完成近百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为脑血管病提供了新的有前途的治疗手段,24小时救助热线的开通,成功地救治了多例危重症患者的生命,“病人的微笑就是他们的快乐”的服务理念贯穿在神经内科的具体工作中。 (心内科、神经内科率先开通“24小时救援咨询热线”暨“抢救绿色通道”,自热线开通已来,他们共接到近2000个患者咨询与救援电话,先后抢救成功80余名危重患者,开展了大量的导管介入治疗。) 呼吸内科逐步形成了救治呼吸衰竭、肺栓塞、急性肺损伤、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专业特色,在诊治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炎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哮喘门诊、咳嗽门诊、鼾症门诊、睡眠障碍诊治中心是他们在向新领域探索的写照。诚信敬业,优质服务,一张小小的健康友情卡,一张出院温馨提示是呼吸科与病人间的健康纽带。 消化内科在诊治各种消化道疾病,肝胆、胰腺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多种疑难危重病的诊治形成了成熟的诊断思路和多种治疗方法,并形成了科室的特色医疗。 内分泌科对甲状腺疾病、2型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症、肥胖症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痛风、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独到之处。随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长。1997年始内分泌科开展为患者糖尿病义务讲座每月一次。利用自己大量休息时间去认真为病人备课、讲课,不讲条件、没有报酬,为糖尿病患者排忧解难,她们甘心情愿付出。 风湿免疫科是内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我院为北京市乃至全国较早成立风湿免疫科的医院之一。具备规范诊治诸多风湿性疾病及相关疾病的能力,特别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骨关节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在护理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渐形成独到的风格。 血液内科多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出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以及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良好疗效。主要收治各种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科对多种肿瘤的化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PICC(外周深静脉置管术)置管的普遍应用使反复、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免受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肾内科诊治各类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包括: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进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肾性骨病等。肾内科病房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В超引导下肾穿刺技术,提高了肾小球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同时与检验科室合作,先后开展了尿酶测定、尿细菌学检查、血液免疫学检查、肾同位素检查、骨密度测定、细胞因子测定、骨生化指标测定等项技术,使肾小管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性骨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血液净化中心“德高求精,护理如亲”这是患者对血液净化中心工作的高度评价,20年来,中心已接纳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73人,共透析2180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干部保健科主要服务于享受国家照顾医疗的人群,为他们提供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及康复的医疗模式,这里,开设了多个学科的门诊和健康教育讲座。精湛的医术和一流的护理队伍,挤身于北京市干部保健工作的前列。 妇产科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在温馨的病房中,妇产科已迎接7万多新生儿的降生。高度的责任心与过硬的技术。妇产科危重病人综合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连续20年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率之低处于全市先进水平。1993年,经国际爱婴组织评定,卫生部专家考核评定,院为全球标准“爱婴医院”。 眼科已发展成为以严重眼部烧伤治疗及眼部整形为科室特色,专业组健全的科室。拥有国际眼科先进的临床检查、医疗设备。先后4次参加了北京市残联组织的“复明康复工程”和北京市组织的支援西藏等边远地区的医疗队,使数以千计的贫困眼病患者重见光明。 耳鼻喉科引进人才,在医疗上采用贴近国际前沿的诊疗方式。即“嫁接”的手段,抢占学科发展制高点,有效占领医疗市场资源。开展了多项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诊疗技术,在对各型中耳炎及传音性耳聋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面,拥有国际水准的造诣,开展的美尼尔氏症所致顽固性眩晕方面的手术,使患者得到良好医治。 口腔科从五十年前有治牙、拔牙、镶牙发展到现设有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等专业组,开展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颌面创伤、肿瘤、颞下颌关节病、先、后天畸形的治疗,他们精湛的医术,给患者带来了美丽的微笑。 传统医学科在中医传统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腰椎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代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症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 骨质疏松门诊通过十年临床实践,在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方面总结出丰富的临床经验。到目前为止,已接诊病人11300余例,积累骨密度资料22000余例。多科专家联合出诊已形成了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门诊的一大特色。 ICU、高压氧、超声、营养、理疗康复、核医学齐头并进 ICU做为重症监护治疗的科室,负责我院手术科室的危重病人的监护、治疗及应急抢救工作,依托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多发创伤、全身多器官功能不全进行综合治疗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 介入治疗北京积水潭医院1997年开展介入治疗手术,除传统的肿瘤介入、动脉造影外、在与骨科紧密结合的创伤性血管损伤诊治,肢体骨肿瘤、血管瘤介入治疗病例位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上,先后有80余位危重患者得到安全救治。解决了外科界长期以来的一个难题——腹膜后大出血救治。8年来介入治疗达4200余例,抢救危重患者310余例。 高压氧科10年来完成55000人次的常规病和危重症病的高压氧的治疗及抢救,高压氧科在临床各系统,特别是创伤、烧伤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超声诊断科拥有8台世界一流的彩色超声设备,超声诊断科为临床诊断提供着重要准确的数据,他们致力研发的超声在诊断骨与软组织疾病中的应用的项目居国内领先。 营养科注重开展住院病人营养治疗,完成全院病人的营养会诊,如与神内﹑神外﹑呼吸科病房合作开展了肠内营养,与内分泌病房合作开展了糖尿病,痛风等饮食治疗。特别是结合我院特点在创伤、烧伤方面开展的营养治疗研究,建立了创伤、烧伤各期一系列营养治疗方案。 物理康复科自1956年建院以来,就受到孟继懋等各位院长的重视。物理康复科依托医院重点科室如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手外科、烧伤科等广大患者的需求,经过多年实践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基本形成自己成熟的诊察、治疗规范。对手外伤、骨关节损伤、烧伤的康复治疗效果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病例的治疗效果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如十指离断再植后的康复、前臂缺血挛缩的康复、关节僵直的晚期康复等)。 核医学科医疗工作面向全院为临床多学科服务,每年ECT诊断病例约800人次。在骨骼良、恶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故与软组织肿瘤的代谢现象研究、骨关节运动系统损伤以及ECT心肌断层、肺灌注、肾动态功能显像在骨科的应用方面有显著特色。2004年初安装的新一代经济型PET/CT——infiniaVCHawkeyeIIPhus,兼具SPECT显像、部分PET正电子发射型断层仪显像和PET、SPECT/CT衰减校正、同机图像融合等多种功能,为诊断和治疗肿瘤增加了新的有利武器/2005年完善了手续取得许可证开始此项治疗,给肿瘤病人带来了福音,也为骨肿瘤病人今后的综合治疗工作开拓了新的道路。 特需医疗部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缓解看病难,2004年9月一个幽雅、舒适的小院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特需医疗部门诊。这里昼夜灯火通明,从早八点至晚九点为来自祖国各地的病人提供温馨、周到、便捷的医疗服务。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高超的医术、导医护士全程周到的服务。使许多患者通过这条绿色通道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住院治疗。 历任院长孟继懋首任院长孟继懋教授任期:1957年-1966年1973年-1980年 孟继懋教授字公伟,1897年12月7日出生在天津一个小商人家庭。1912年毕业于天津私立第一小学后,考入北京清华学堂,1920年毕业。公费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拉什(Rush)医学院,192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在北京协和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1930年协和医学院派孟继懋赴美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和艾奥瓦大学医院专攻骨科,师从史密斯-彼得森和斯坦德勒教授。1935年又赴欧美考察骨科,孟继懋勤奋求学博采名家,如英国的沃森-琼斯、雷金纳德,意大利的普提和奥地利的哈斯等。1936年任协和医学院骨科主任、襄教授。1937年中华医学会成立骨科学组,他是6名成员之一,这个学组为中国骨科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孟继懋历任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他曾数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科学术会议,并被推选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在国内为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名誉主席兼任委员。1957年,孟继懋任北京市积水潭医院院长,创建了中国规模最大、专业最全的创伤骨科,设有烧伤、创伤、手外科、显微外科、普通骨科及肿瘤7个亚科。1959年又建立了创伤骨科研究所并兼任所长,开展与创伤骨科有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作为中国骨科杰出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的孟继懋老院长,为中国培养的几代骨科专业人才。他的学生们活跃在骨科讲台、医疗与研究的前沿,50年来北京积水潭医院和研究所写出专著80余部,发表论文不计其数,获部、市、局级科研成果260余项,获国家发明奖四项。孟院长用心血浇灌的树苗,已根深叶茂,结出丰硕的果实。 王澍寰第二任院长王澍寰教授任期:1982年-1989年 王澍寰教授1924年12月生于北京。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历任北京人民医院外科、骨科,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科副主任,手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教授。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82年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名誉院长。199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59年创建中国手外科专业,1963年开始研究1.0mm以下显微血管吻合技术,在国际上最早成功进行兔耳断耳再植及临床断指再植。1978年编写出版中国第一部《手外科学》。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5部,参编专著15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肖十力第三任院长肖十力任期:1989年-1991年 肖十力医院管理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北京大学医学部)。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内科任医师,历任创伤骨科党支部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等职。1989年至1991年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长。1980年始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曾兼任北京分会常务理事。兼任《中国医院管理》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国医院》杂志编委、常务编委。1990年始任全科医学》杂志副主任编委。1991年至1993年任北京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兼北京市医院管理培训领导小组副组长。1993年至2005年1月任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在全国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80年代至90年代参与编写《医院管理学》兼任执行编委,并具体编写其中《住院诊疗管理》一章,(主编郭子恒1983年出版90年代2次再版)。组织编写实用医院人才管理》任主编之一,(1994年出版)。参与编写《医院管理学》全书一套15个分册,任执行编委。(主编曹荣桂2003年出版)。 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及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曾参与组织、领导多项医院管理课题研究,获全国卫生部、市卫生局多项科研奖。 荣国威第四任院长荣国威任期:1991年-2000年 荣国威教授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北京大学医学部),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曾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于1983年任创骨科兼主任副院长,1991年至2000年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兼任研究所所长。1994年至2000年任北京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席、北京医学会第十六届理事会会长、亚洲内固定学会(香港)副主席。1997年至2004年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第十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华骨科杂志第六届、第七届编委会副总编辑。1984年2次荣获北京市科技二等奖,1990年2次荣获市科技奖,1995年2次荣获市科技三等奖与其它人合作共获市科技奖12项。 第五任院长蔺锡侯任期:2000年-2003年 蔺锡侯教授1968年7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疗系。分配至甘肃平凉地区卫生院任医师、院长。1975年回京。任北京积水潭医院外科住院总医师、主治医生、主任医师,1995年任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外科教授,2000年至2003年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2001年任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曾赴比利时根特大学外科及ICU进修学习,赴美国马里大学外科进修学习。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第13届、第14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与编写“严重创伤及并发症”“外科学”“骨折”,“脾外科学”“疝外科学”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30余篇,三次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田伟现任院长田伟任期:2003年至今 田伟教授: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国务院特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中央保健局会诊专家,奥运会国家队特聘医学专家,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是国内外医学领域知名的骨科专家之一,从事骨科临床与研究工作23年。田伟教授1959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199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994年田伟考入弘前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课程,师从日本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原田征行教授并获日该国立弘前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获日本整志会优秀论文特别奖,并担任客座研究员,在日本从事1年博士后工作。1995年4月恳谢恩师挽留回国。田伟于1997年创建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开展了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脊柱外科新技术。他率先研发了“珊瑚人工骨在颈椎外科的应用”的课题,将珊瑚人工骨应用于“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和颈椎后路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避免了既往手术方法取自体骨或使用异体骨所带来的手术并发症,是脊柱外科骨移植替代物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一项研究,该课题2003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专利一项。 田伟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难治性颈椎关节不稳定Magerl手术治疗并开展了颈椎侧块椎弓根内固定和治疗;在国内率先将微型磨钻磨削技术大量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率先将导航技术应用于颈椎手术之中。田伟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95攻关项目、北京市科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研究。 田伟教授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95攻关项目、北京市科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研究,2003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卫生部举办的全国骨科进修班教学工作,田伟教授先后培养了15名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是国家“百千万”跨世纪人才和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 田伟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秘书、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联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分会主任委员。2002年荣获北京市政府授予的“第五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4年获北京市卫生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北京市总工会授予“北京市优秀职工之友”称号,同年荣获政府特殊津贴。田伟还获得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第二届留学人员创业奖等多项荣誉称号。2006年2月获北京积水潭医院韦加宁式“十佳共产党员”称号。 田伟教授同时是一名优秀的医院管理实践者。2000年被北京市委组织部选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约克大学专门学习经营管理4个月。2003年4月任院长以来工作成绩优异,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授予“救治非典优秀医院管理工作者”和“全国优秀院长”称号. 田伟教授以手术层次清晰,手术细致认真,技术高超著称,被CCTV《人物》栏目誉为中国“骨科雕塑大师”。 院徽院训院歌院徽北京积水潭医院标志整体造型为医院英文名称的缩写“JST”。标志中心的十字型,传达出医院的行业特征,十字中心隐藏着字母“S”,是“shui(水)”与“service(服务)”的首写字母。积水潭原为京杭大运河终点的皇家港口,是上交皇粮与商品交换的集散地,北京积水潭医院是中国骨科水平的最高代表,也是最高水平专家的集聚地。水字象征了百流归川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高超水平。在表明医院名称的同时,传达出医院以服务为本的核心理念。标志由象征蓝天与绿水的蓝色和绿色共同构成,寓意积水潭优越的就医环境。蓝色又是纯洁的色彩,是高超医技与高尚医德的象征,绿色则代表着生命和希望。 北京积水潭医院50周年院庆徽标“50JST”。 院训“精诚、精艺、精心”是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博士1997年创建脊柱外科时立下的科训。后经全院对院训的征集,全院投票,这条科训获票最高,被选为院训。田伟院长这样诠释院训:“精诚”过去就有古训——“大医精诚”,我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否诚实的问题,它有着更深厚的内涵,是对医生品德的高标准高要求。 “精艺”是一个医生实际的表现。一个医生,没有好的技术,怎么可能是一个好大夫?而且,好的手术技巧只有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才能把医生真正做好。 “精心”是治病救人时更重要的。在2003年抗击“SARS”之中就看得很明显:医生稍微懒一点,病人的病情就变化了;稍微少思考一点,这个病就是另外一种结果。所以做一名医生,从小处讲,这是你的职业,你要完成你的工作;而从大处讲就是做人,你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 院歌交通地理北京积水潭医院地址:西城区新街口东街31号 邮编:100035 乘车:地铁积水潭站下车出西南口(C口) 公交:22路、38路、47路、409路、626路、726路、826路、709路、810路新街口站下车 相关链接:北京积水潭医院就医路线 北京积水潭医院就医乘车路线查询:依次点击下方地图、以及弹出网页上方的公交地铁,输入起点及终点(积水潭医院),查询即得 周边停车场: 新华百货停车场(积水潭桥西南角)、积水潭桥下停车场及新街口东街两侧停车位 周边配套服务设施(选择周边查询按钮): 填入餐饮服务、宾馆饭店、金融银行等,单击可得。 银行: 医院门急诊均有北京银行ATM取款机 北京银行新街口支行: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119号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新街口支行:棉花胡同52号 超市: 医院急诊楼对面设有超市 新华百货(积水潭桥西南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