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基督一志论 |
释义 | 基督一志论源于希腊文mónos thélein。中世纪初期基督论学说之一。主张耶稣基督只有一个上帝的意志,而不同时具有人的意志。 中文名:基督一志论 外文名:Monothelitism 愿意:一个意志 类型:宗教学说 前景同佛教和伊斯兰教相比,基督教这一世界性的宗教,在其起源方面还存在着不少争论。一般认为,基督教最初出现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 公元1世纪,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征服了地中海沿岸欧洲、西亚和北非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庞大统一的罗马帝国。但这个帝国,即使在其鼎盛时期,也决不是名副其实的"太平盛世",因为在这帝国内,罗马统治当局和外地行省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罗马人和其他氏族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奴隶起义和民族起义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终于使这个庞大帝国陷于分崩离析的地步。 距罗马遥远的巴勒斯坦地区,位于东起波斯湾,西至埃及边境的"新月形沃壤"西南端,历史上经历了兵燹劫掠的遭遇。从公元前20世纪,它就先后遭受亚摩利人、喜克索人和埃及人的占领、蹂躏。公元前15世纪,希伯来人(原意是"从大河那边过来的人",后来指以色列人,即现在通称的犹太民族)开始进入这块"迦南美地",并同迦南土著和腓尼基人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公元前13世纪,埃及人重新征服了这一地区,但其统治后来又被北方来的一个新民族非利士人所推翻,埃及帝国旋即灭亡。公元前8世纪起,亚述、巴比伦、波斯人相继入主迦南,使当地犹太民族一次一次地遭到打击和压迫。到公元前3世纪,这一地区又经希腊帝国的统治。最后于公元前1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犹太人对千百年的异族统治,进行了连续不断的起义和反抗。例如公元66年,罗马总督野蛮地劫掠犹太人奉为神圣的耶路撒冷神殿及其宝库,遭到了犹太人的起义反抗,坚持达4年之久。公元70年罗马统治者对耶路撒冷的起义者和居民进行了血腥的报复和镇压,居民成为奴隶的达7万人之多。有些民族领袖由于斗争失败感到无能为力,就把希望寄托于宗教。盼望救主降临来拯救自己。这种盼望清楚地记载在犹太民族的宗教经典:律法书和先知书中。 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反抗罗马的外来统治中,由于经济、社会也位以及对罗马统治者的政治态度不同而逐渐形成了几个宗教 -- 政治集团,其中最重要的有:(1)撒都该派(the Sadducies),由祭司、贵族和富商组成,遵奉《律法书》(Torah),但屈从于罗马的统治;(2)法利赛派 由文士和律法师为主体而组成,遵奉成文律法和口传律法,以严守犹太教传统相标榜,强调与异教、异族隔离,对罗马既不明显合作又不公然对抗;(3)奋锐党(The Zealots),亦译吉拉德派或狂热派,由下层反抗分子组成,反对外族侵略者和依附他们的犹太当权者;(4)艾赛尼派(the Essenes),亦译"敬虔派",曾积极参加反罗马斗争,组成患难相助、有无相通的共同生活社团,严守教规,寄望弥赛亚来临以解脱尘世苦难。据《圣经》记载,耶稣对撒都该和法利赛派持严厉的批判态度,他已门徒中有1人属奋锐党,现代不少学者通过对《死海古卷》的研究,认为原始基督教的部分信徒和艾赛尼源的"库姆兰社团"极为相似。基督教可能脱胎於艾赛尼派。 犹太人作为东方的一个民族,具有东方人的心理和文化特点,所以基督教创始时也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以犹太民族为主体,基督教还吸收了东方一些其他民族的思想.习俗和文化。犹太民族长期遭受异族统治,并和异民族杂居在一起,很自然地要接触许多外来文化,通过这种接触和交流,促使犹太教的一神论、末世论、魔鬼论等宗教信仰日益发展,这些信仰后来明显地反映在基督教的教义和崇拜仪式中。我们从下面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到基督教研爱的东方神秘宗教影响,(1)起源小亚细亚的母神祟拜,每年春分为纪念阿提斯神(Attis)死而复活的节期,到时候由祭司取血献祭; (2)埃及的伊西斯 -- 奥西里斯神崇拜中流传著圣母哺育圣婴的形象,这种崇拜强调重生的意义和对来生的希望;(3)起源于波斯的密特拉教,信奉万物创造者和万物之父的太阳神密特拉,密特拉诞辰为冬至后的12月25日,举行宗教宴筵时使用面包和酒,用血作洗礼,等等。 这些礼仪和节期后来明显地为基督教所吸收。 19世纪德国研究基督教的大卫·弗·斯特劳斯曾指出:"毫无疑问,基督教是在犹太教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但这乃是在这块士壤已经被外来成分所渗透和饱和之后。"我们不妨这样说。如果在基督教的起源和最初形成期中,不是已经有西方和东方,有希腊罗马精神和犹太精神共同参与其中,它就决不会成为西方和东方的共同宗教,特别是后来成了西方特有的宗教。 所以,希腊.罗马文化对基督教的最后形成,所起的作用不容低估。就哲学思潮来说,当时对基督教影响较著者,有强调理念论、神秘经验和灵魂不灭的柏拉图主义,以及鼓吹人类一体; 天人谐和,同受一位主宰支配,提倡恬淡寡欲、节制有度的宗教道德的斯多噶主义。犹太哲学家斐洛(约前20年 -- 约公元42年)还将这两种思想同犹太教教义融为一炉,一方面力图找出希腊哲学思想在犹太教圣经中的根据;另一方面则用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道",Logos)作为解释上帝本身及其与世界、人类关系的基本概念。 罗马人注重实际的性格以及他们的法制观念、权利和义务思想,对基督教伦理的发展,教会体制的形成,都有深远的影响。当时罗马帝国形成了以西塞罗为代表的折衷主义思潮,流风所及, 初期教会不仅向往彼岸世界和来生的福乐,也注意此岸世界的行为和今生的遭遇。基督教既继承犹太教传统中某些合理部分,并吸收其他外来文化中的因素,在世界的环境中加强了世界化的倾向,这些都得归功于罗马文化的贡献。 总之,我们可以用国外的一位学者所说的话来概括基督诞生时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那时的世界,政治是罗马的,文化是希腊的,社会是异教的,宗教是希腊化东方的。" 起源七世纪时,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塞尔琪(Sergius,610—638 在任)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授意,提出愿与西部教会一同信仰耶稣基督具有神人二性,但要求西部教会也一同信仰耶稣基督只具有一个神的意志而不具有人的意志;遂写信给罗马主教洪诺留(Honorius,625--638 在任),得其同意。东罗马帝国皇帝厄拉克利(Heraclius,575--641)于638年,及其后任君士坦斯二世(Constans II,642--668在位)于648年,相继发出谕旨,令全国皆信从一志论,不从者治罪。当时不直接受治于东罗马帝国的西部教会掌实权者却竭力反对。及至680年由皇帝君士坦斯四世召开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时,罗马主教阿加笃(Agatho,678--681在任)宣布此说为“异端”,并绝罚洪诺留。 历史【1】公元七世纪初拜占庭皇帝契拉克流(Heraclius),因为波斯军队入侵,为了争取基督一性派的支持,共同抵抗外侵,而采取和解态度。但是触发了基督是一个意志或二个意志的辩论,皇帝授权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士求(Sergious),进行和解的工作。采用丢尼修(Dionysius the Pseuso Areopagite)的「属神人的精力」一词,承认基督有神人二性,但其活动是「属神人的精力」所主宰,士求是正统派的代表,他的解释化解了正统派和基督一性派的对立。但在公元634年耶路撒冷主教的正统派索夫罗纽(Sophronius),兴起一股反对此说的势力。罗马教宗何挪流(Honorius)得到士求的报告,知道此事了解皇帝为使教会合一的努力,就驳斥索夫罗纽的立场。但教宗认为一个精力说缺乏圣经根据,顺便提到基督有一个意志,所谓基督一志说(Monothelitism)开始出现。皇帝契拉克流在638年颁布了士求所着述的《续论》(Ekthesis)确定基督只有一个意志。但继任的教宗约翰四世于648年,下谕斥责基督一志说为异端,引起东方皇帝和西方教宗一段神学斗争。 【2】于680年举行的第三次君士坦丁堡会议中,对基督一志论派加以谴责。 起源地圣谷是黎巴嫩最幽深、最美丽的山谷之一,是典型的世外桃源。也是世界上基督教早期最重要的修道士的聚居地。 圣谷是世界上基督教早期最重要的修道士的聚居地。它的许多修道院年代已十分久远,引人注目地坐落在崎岖不平地谷中,附近是黎巴嫩山林遗址,这里的树木是古代宗教建筑优质的木材。 圣谷是黎巴嫩最幽深、最美丽的山谷之一,是典型的世外桃源。在峡谷的底部流淌着发源于圣松山脚的卡迪沙河,在峡谷的著名的雪松林之上耸立的是黎巴嫩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 “Qadisha”这一词源于闪族语系,它的词义是“神圣的”,因而Wadi Qadisha的意思就是“圣谷”了。圣谷中有一些天然山洞以及由人搭建起的石屋,这些建筑自公元前3世纪至古罗马时代一直有人居住。另外圣谷中还散布着一些用石头建成的小礼拜堂、寺院以及一些偏僻的修道院。早在中世纪早期,这里就成了修道士、隐士、苦行修道者的收容所。这些虔诚的教徒属于不同的教派,这些教派大多是因为对于基督本质的认识不同而形成的,他们中有基督教教派、基督一性论者以及基督一志论派等。那时圣谷中居住着很多信徒,其中甚至还包括伊斯兰教教徒。这里的居民讲着各种语言,有希腊语、阿拉伯语以及埃塞俄比亚语等。圣谷被一分为二,每一部分都分别以一处修道院的名字来命名。 圣谷从基督教早期就一直是修道士的聚集地。黎巴嫩山林里的树木是圣林的残存者,同时也是古代非常珍贵地建筑材料。 圣谷的修道院是残存下来的最重要的反映基督教根本教义的典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