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基础护理学 |
释义 | 基础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护理学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应用技术和护理艺术,为人们生老病死这一生命现象的全过程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服务。 概念护理的内涵随着医学科学的日益发展而不断拓展,狭义的护理是指护理工作者所从事的以照料病人为主的医疗、护理技术工作,如对老幼病残者的照顾,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满足人类生、老、病、死的护理需求等。广义的护理,是指一项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护理专业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力的基础上,改善、维持或恢复人们所需要的生理、心理健康和在社会环境变化中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起源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护理,护理是人们谋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远古人在与自然的搏斗中,经受了猛兽的伤害和恶劣自然环境的摧残,自我保护成为第一需要。北京猿人在火的应用中,逐步认识到烧热的石块、砂土不仅可以给局部供热,还可以消除疼痛。原始人创造了“砭石”和“石针”,以之作为解除病痛的工具。当人类社会发展至母系氏族公社时代,氏族内部分工男子狩猎,妇女负责管理氏族内部事务,采集野生植物,照顾老、幼、病、残者,家庭的雏形由此产生。护理象征着母爱,初始的家庭或自我护理意识成为抚育生命成长的摇篮,它伴随着人类的存在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发展。 古代护理医护为一体是古代护理的特点之一,19世纪之前,世界各国都没有护理专业。被古希腊誉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很重视护理,他教患者漱洗口腔,指导精神病病人欣赏音乐,调节心脏病,肾脏病患者的饮食,从现代观点看,这些都是有益于病人康复的护理。我国传统医学专著中并无“护理”两字,但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三分治,七分养”。它包括改善病人的休养环境和心态,加强营养调理,注重动、静结合的体质锻炼等,这些都是中医辨证施护的精华。历代名医如华佗,他擅长外科,医术高明,且医护兼任。明代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他虽然是著名的药学家,而他能医善护,为病人煎药、喂药,被传为佳话。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着“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保健思想,以及“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性,以从其意”,强调了解、关心病人疾苦,进行针对性疏导的整体观点;还有唐代杰出医药学家孙思邈创造的葱叶去尖插入尿道,引出尿液的导尿术;明、清时代为防治瘟病而采用的燃烧艾叶、喷洒雄黄酒消毒空气和环境,用蒸汽消毒法处理传染病人的衣物等护理技术,至今仍不失其科学意义。 古代护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受宗教影响至深。在东方佛教、西方基督教支配下,救护病残者成为宗教的慈善事业。僧人、修女治疗、护理病人,主要以怜悯、施恩的人道主义精神照顾患者,应用科学技术是有限的。正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所决定,15世纪以前的护理只能是以一种劳务的方式存在,处于家庭护理、经验护理阶段。 近代护理概述近代护理是在中世纪之后生物医学发展的基础上起步的。比利时人维萨里(Vesalius1514~1561年)医生解剖尸体,用直接观擦法写出了第一部人体解剖学;英国医生维廉哈维(williamHarver,1578~1675年)以实验法发现了血液循环;随之,细菌学、消毒法、麻醉术等一系列的医学发明和重大突破,为建立近代护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发展的条件。 中国近代护理学是随西医的传入而起始的。1935年,在广东省建立的第一所西医医院,外国人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以短训班形式培训护理人员。1887年,美国护士在上海妇孺医院开办护士训练班。1888年,在福州开办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首届只招收了3名女生。那时医院的护理领导和护校校长、教师等多由外国人担任,护士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士的培训方法等都承袭了西方的观点和习惯,形成欧美式的中国护理专业。 1912年中华护士会成立护士教育委员会,并对全国护校注册。1914年6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护士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钟茂芳是第一位被选为学会副理事长的中国护士。钟茂芳认为从事护理事业的人是学识的人,应称之为“士”,故将“nurse”创译为“护士”,被沿用至今。那时的理事长由外国人担任,直至1924年才由我国护士伍哲英接任理事长。1922年,中国参加国际护士会。1925年,中华护士会第一次派代表出席在芬兰召开的国际护士会会员国代表大会。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联合燕京、金陵、东吴、岭南大学创办高等护理教育,学制4-5年,并授予毕业学士学位。1932年在南京创立中国第一所国立中央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34年,教育部成立护士教育委员会。然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经过60年(1888-1948年)的漫长岁月,正式注册的护校只有180所,总计培养护士3万多人,远不能满足亿万人民对卫生保健事业的实际需要。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护理工作始于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早1928年井岗山的红军医院,就附设有看护训练班。1931年底创立的第一所医校――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长征之前培训看护300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为保障部队的战斗力,护理教育趋向正规、普及、培养了大批优秀护理人才。1941年、1942年护士节,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党和革命领袖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护理工作者,他们浴血奋战,艰苦创业,默默奉献,谱写了永载史册的业绩,在中国近代护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南丁格尔佛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1820~1910年)近代护理学与护士教育的创始人 南丁格尔,为使护理成为一门科学、一种专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南丁格尔出身于贵族之家,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语言,富有同情心,性格坚毅,具有开拓精神。1851年,她不顾家人阻挠,有目的的学习护理、卫生及伦理学课程,并毅然决定献身于护理事业。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等国在克里米亚交战,英军伤亡惨重。南丁格尔向当时的陆军大臣提出申请,到前线去救护伤患,后经英国政府同意,决定由南丁格尔率领38名训练不足的“护士”奔赴战地医院,负责救护工作。她克服重重困难,以忘我的工作精神、精湛的护理技术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使伤员的死亡率由原来的50%降至2.2%(《英国百科全书》1979年版)。南丁格尔的创造性劳动,证明了护理的永恒价值和科学意义,改变了人们对护理工作的看法,震动了全英国。通过实践,南丁格尔坚信护理是科学事业,护士必须接受严格正规的科学训练,只有品德高尚、具有献身精神的人才能胜任。1860年,她用英国政府奖励她的44000英磅,开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为近代科学护理事业打下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救护伤员的卓越成就和牺牲精神,被国际红十字会确认为是红十字会工作的开端,为表彰她的功绩,1907年英国皇室授予她勋章;1912年,国际红十字会决定设立南丁格尔奖章,作为奖励世界各国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护士的最高荣誉。世界卫生组织为了纪念她的功绩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南丁格尔以其为护理事业奋斗不息的献身精神,成为全世界护士的楷模。她是近代护理学的奠基人。 现代护理中国现代护理的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是中国成立后护理工作的规划、整顿、发展期。1950年8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了发展护理专业的规划,护士教育被定为中专,并纳入正规教育系统,由卫生教材编审委员会编护理教材。同年8月,召开中国护士学会第十七届全国理事会,改选理事,沈云晖同志当选为理事长,特聘中央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和全国妇联主席邓颖超同志为名誉理事长,学会工作从此进入了新阶段。1954年5月创办《护理杂志》 。1958年护士学会被吸收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员。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护士生活、政治待遇、发展前途等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充分调动了全国护士的工作热情。护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推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创造并推广无痛注射法,创立“三级护理”、“查对制度”,使护理工作逐步规范化。专科护理技术有重大突破,邱财康大面积烧伤被救治存活,王存柏断肢再植成功,都代表了中国解放初期的护理专业发展水平,并为护理学从一门技艺向独立学科发展创造了条件。 1966年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护理事业遭受挫折,医院规章制度被废除,管理混乱;护校停办,人才培养断层;学会工作中止,专业发展受到严重干扰。但广大护士坚守岗位,积极参加医疗队,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改善广大农村和社区群众的医疗保健工作做出了成绩。 1976年10月以后,迎来了建设中国现代护理的春天。国家卫生部于1979年先后颁发了《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从宏观上强化了对护理专业的管理,加速了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进程。1982年卫生部医政司成立城市护理处;各医院重建护理部;狠抓人才培养,充实护理队伍,至1990年,中国护士增至100万人左右;进一步建立、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及护理质量标准;中等护理教育得到加强。据1984年统计,全国有独立护校及设有护理专业的卫生学校共439所。1984年1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了全国高等护理专业教育座谈会,提出积极开展多层次、多规格的护理教育要求;1985年批准北京医科大学等11所医科大学设置护理本科专业,学制5年,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同时,大专护理、护理继续教育应运而生,一个中专、大专、本科齐全的护理教育体系已初具规模。 1979年,国务院批准卫生部颁发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及晋升条例》明确规定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这一重大举措,对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改变护士的知识结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护理专业,有极其重大的意义。1980年以来,中国现代护理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①护理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身心结合的整体护理、责任制护理在逐步展开。②护理功能得到拓展,从医院护理逐渐走向社区护理。③护理装备有所更新。④护理业务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器官移植、显微外科等专科护理技术发展较快。⑤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带来护士知识结构的改善,一批知识品位较高的学科带头人正在茁壮成长。⑥护理学会在为推动中国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加速人才培养,开展国际间护理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1977年9月《护理杂志》复刊,1981年改名为《中华护理杂志》,同年4月,该杂志与国外护理期刊交流。⑦1985年中国护理中心建成,对中国现代护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起推动作用。⑧1983年,中国著名护理专家王秀瑛教授以她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成为中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此后,又有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林菊英等10多位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老一辈护理专家和无数优秀护士对护理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国现代护理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 回顾护理发展史,我们认识到护理是人类的一项崇高事业,我们应该奋发进取,做有追求、有学问、有创造精神的跨世纪的护理事业接班人,为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做贡献。 研究范畴护理学作为一个知识群,它所研究的范畴涉及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护理原理、护理技术和方法,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它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院护理1、基础护理研究并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心理治疗的需要,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提供病性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有效地配合并参与治疗、检查及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以积极的安全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2、专科护理结合临床各专科的特点,应用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如强化对危重病人的监护及烧伤、显微外科、脏器移植、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等。 3、护理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 社区护理社区护理以预防保健为重点,包括防病、保健咨询;护理科普宣教和预防接种;心理卫生指导;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指导;职业病防治和家庭访视护理等。 护理教育研究护理人才培养的规律、方法及模式,不断提高护理教育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适应护理学发展地需要。 护理科研护理学的发展需要护理科研的支持和推动。护理学理论的构建,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的结合成果,护理技术、方法的改进,护理设备、护理工具的改革,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等。都有赖于护理科学研究去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推进护理学的不断发展。 护理学的研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一个护理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护理学科做出贡献。 内容基础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复杂的致病因素和疾病本身的特异性导致的病人在生理功能、机体代谢、形体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的科学护理对策,帮助或指导病人解除由于这些变化而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应,使之处于协调、适应的最佳身心状态,促进病人恢复健康。基础护理包含以下内容。 1.了解机体生理、心理信息,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维持患者身体的清洁、舒适、排除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子对机体的侵袭,保证治疗护理安全。 3.调配合理营养及膳食。 4.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及时妥善地处理机体的排泄物。 5.保持重症患者合理、舒适的卧位,适时更换体位,预防发生褥疮。 6.改善患者的休息环境和条件,促进其睡眠。 7.进行心理疏导,使之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8.指导功能锻炼,防止发生并发症,促进功能的恢复。 9.协助执行治疗方案,配合医疗诊治工作,以娴熟的护理技术,解除患者疾苦。 10.观察了解病情变化的信息和治疗效果,及时有效地配合急救处置。 11.负责病区、病人管理,创造清洁、美观、安静、舒适、方便、有序的休养环境。 任务基础护理学集护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护理方法和护理艺术一体,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课,学好基础护理学,有利于培养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怀,了解护士的职责,对实现救死扶伤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习这门主课时要求做到: ①力求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意义,树立热爱生命,立志从护的信念。 ②在学习基础护理知识时应与医学、临床医学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以求从理论上弄懂护理的原理、机制、真正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③刻苦练习护理技术,切实掌握基本功。熟练的技能技巧来源于手、脑并用,反复练习。只有在大脑指挥下,感官与手密切配合,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操作活动,在特定的动作形成条件反射之后,技术才能达到准确、规范的熟练程度。 ④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要重视实践锻炼、示教室操作练习,临床的见习、实习,都是十分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边学边做,在实践中体验职业情感,培养职业的行为规范,提高基本技术的熟练程度,是学好基础护理学的重要方法和原则。 基础护理学-护理职业道德 护士素质护士肩负着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护士素质不仅与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因此,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合格护士的重要任务。 素质概念素质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狭义的素质,是指人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广义的素质,是指人在正常的生理、心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品德、学识、思维方式、劳动态度、审美观念、气质、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修养水平。 护士素质是指在一般素质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性,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特殊的素质要求。 政治思想素质包括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人格情操三方面。 1.政治态度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凡是热爱祖国,有民族自尊心和正义感的热血青年,都应以热忱的态度,积极的方式拥护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发的基本路线。在职业劳动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作贡献,做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思想品德是指人品、德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追求人类健康幸福为已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高尚思想品德的集中体现。然而护士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美誉,必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抵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热爱护理专业,做不唯利是图,脱离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 3.人格情操护理工作维系着人们的健康生存与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现代护士的理想人格情操应是:①有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奋斗不息的精神;②为追求护理学科的进步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③对保障人类健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护生命的纯朴情怀;④自知、自爱、正视自己在能力、品质、行为方面的弱点,力求不断自我完善。以人格的力量敬业,在奉献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文化业务素质业务素质受文化水平的制约。因此,良好的业务素质,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来支持。 1.基础文化知识具备高中文化程度,掌握相应的数、理、化知识,是深入理解医学、护理学理论的必备条件。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护士必须学会尊重人,理解人,进而才会真诚地关心人,体谅人。因而,护士要懂得爱,懂得美,懂社会道德规范,有与人交流思想的技能。所以学习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培养观察力、欣赏力、鉴别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3.医学、护理学理论中专护理专业所设置的解剖、生理等医学基础,内、外科学等临床医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护理专业理论课程,是从事护理专业工作的理论基础。切实理解、掌握这些知识,是护士运用医学知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心理素质健康心理,是健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应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满足事业对自己的要求。 1.有谋求事业成功的最大乐趣乐于为解除病人疾苦作出奉献的护士,才会有热爱生命、尊重病人的美德,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钻研业务技术,探求护理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 2.有正确的从业动机护理工作是高尚而平凡的职业劳动,要能不为名利所诱惑,不受世俗偏见所干扰,就必须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端正从业动机,以服从事业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使热爱护理工作的事业心更具有稳定性、专一性和持久性。 3.有坚强的意志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职业生活的特殊性,都需要护士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高度的自觉性、坚忍的耐受力,坚持正确的行为准则,严谨认真,正直无邪,以高尚的人格忠实地维护病人的利益。 4.有美好的情感知识、技术、情感的综合应用是护理专业的特色之一。护士情感的核心是“爱”,对生命的爱心和对事业的热爱而铸就的美好、细腻的情感,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良药”,同时也是实施护理使命的心理基础。 5.要优化自己的性格性格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风格和行为习惯。待人热情诚恳,宽容豁达;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有灵敏的思维,稳定的情绪,活泼开朗的个性,稳重冷静的处事态度,是护士的性格特色。优化自己的性格,不仅能给病人以温馨和信任,且能产生良好的护理效应。 技能素质娴熟的技术,是做好护理工作,满足病人需要的重要条件。基础护理学所教的护理技术,都是护士应该掌握的基本功。而娴熟的技术应是深刻理解技术操作的原理、目的、操作正规,手法熟练、准确,才不至于增加病人痛苦。 1.要有应急能力在患者病情剧变的情况下,护士应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地进行救护。练就急救技术,是护士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病人化险为夷的重要保证。 2.要有获取、交流信息的能力护士时时在与工作信息、知识信息打交道,必须学会观察、阅读、检索、记录等搜集、提取、存贮信息的方法;并能以口述、文字表达等方式交流信息。以便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3.要有协调、管理能力护理工作涉及面广,繁杂多样,继承性、服务性强,因此,学会周密计划,疏通协调的工作方法,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 素质培养护理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事业,合格护士应将培养自身的优良素质,作为执著追求的目标加以认真地实践。 1.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联系实际不断改造世界观。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人民利益为坐标,自觉地进行自我心理、行为调适,坚持“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人生原则。 3.孜孜不倦学习,以强烈的求知欲,摄取知识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品位。 当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以自己的勤奋和才智为人类身心健康奋斗时,我们的高素质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职业道德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它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形成高尚的护理职业风范,对指导护理专业的道德发展方向,调节护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战线的精神文明建设,造福于人民的健康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基本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 基本内容1.对护理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这是对道德理论的认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前提。 2.职业道德情感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处理职业关系,评价职业行为的善恶、是非。 3.职业道德意志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有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4.职业道德信念有发自内心的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 5.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 行为规范1.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 2.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安全、求和、爱美的需要,使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3.尊重病人权利,平等待人,做病人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4.审慎守密,不泄露医疗秘密和病人的隐私。 5.求实进取,对技术精益求精。 6.对同事以诚相待,互敬互让,通力合作。 7.举止端庄,文明礼貌,遵纪守章,助人为乐。 8.廉洁奉公,不接受病人馈赠,不言过其实,不弄虚作假。 9.爱护公物,勤俭节约。 10.以奉献为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交往艺术交往,是护士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的基本形式。只有通过成功的交往,才能实现工作目标,学习知识和技能,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逐渐形成与社会、职业要求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促进事业成功,获得身心发展。 含义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观点或感情求得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方式和过程。 模式与条件语言(文字)非语言编制信息理解信息护士(主动者、信息发出者)→患者(受动者、信息接受者)→反馈 从交往模式可见,交往是一个双方的、积极的、持续的、互相作用的方式和过程。形成交往的条件:①主动者要有目的、准确地编制信息,并选择恰当的信息传递方式;受动者要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作及时反馈。②必须正确有效地把握交往的手段和交往途径。人们是运用感觉来交往的。听声音,听说话,看动作,看表情,(视觉)还可以通过触觉、味觉来交往,所以,感官是传递和反馈信息的通道;而文字、语言、声音、表情、动作、姿态等是信息载体。准确、灵活地运用信息载体和传递信息的通道,才能提高交往效应。 交往原则1.了解、把握语言环境,是成功交往的关键环节,语言环境的构成,一是主观因素,它包括使用语言者的身份、思想、职业修养、性格、心情、处境;二是受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了解这些主、客观因素,是成功交往的基本要素。 2.了解护士角色在交往中的地位作用护士要在与病人的交往中去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社会责任。为此,护士在护患交往中处于主动者地位,应起主导者作用,才能通过交往创造出相应的护理社会价值。 3.了解交往对象护患交往效应受患者身份、文化、职业、思想、性格、心情、处境等因素的影响。护士应根据患者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心情处境、以及不同时间、场合的具体情况,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进行交流沟通。 4.善于综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技巧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充分说明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作用。如以高雅脱俗的言谈、诚挚温馨的笑容、亲切廉逊的态度、庄重稳健的举止相结合,构成护理语言、非语言交流系统,就不仅是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护理艺术和护理道德的本质体现。 交流技能(一)护士语言交流策略 1.运用得体的称呼语称呼语是护患交往的起点。称呼得体,会给病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往打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护士称呼病人的原则是;①要根据病人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确当。②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初次见面呼名唤姓不礼貌。③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④与病人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适当用敬称如“您夫人”、“您母亲”,以示尊重。 2.巧避讳语对不便直说的话题或内容用委婉方式表达,如耳聋或腿跛,可代之以“重听”,“腿脚不方便”;患者死亡,用病故、逝世、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3.善用职业性口语职业性口语包括;①礼貌性语言。在护患交往中要时时处处注意尊重病人的人格,不伤害病人的自尊心,回答病人询问时语言要同情、关切、热诚、有礼,避免冷漠粗俗。②保护性语言。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对不良预后不直接向病人透露,对病人的隐私要注意语言的保密性。③治疗性语言。如用开导性语言解除病人的顾虑;某些诊断、检查的异常结果,以及对不治之症者的治疗,均应用保护性语言。 4.注意口语的科学性通俗化科学性表现在不说空话、假话,不模棱两可,不装腔作势,能言准意达,自然坦诚地与病人交谈。同时注意不生搬医学术语,要通俗易懂。 (二)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 非语言又称体态语言,它与语言构成交往的两大途径。体态语言常能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且能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的风度、气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非语言交流的技巧有: 1.手势以手势配合口语,以提高表现力和感应性,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如病人高热时,在询问病情的同时,用手触摸患者前额更能体现关注、亲切的情感。当患者在病室大声喧哗时,护士做食指压唇的手势凝视对方,要比以口语批评喧闹者更为奏效。 2.面部表情据研究发现,交往中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面部表情在非语言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常用的、最有用的面部表情首先是微笑。护士常常面带欣然、坦诚的微笑,对病人极富有感染力。病人焦虑时,护士面带微笑与其交谈,本身就是“安慰剂”;病人恐惧不安时,护士镇定、从容不迫的笑脸,能给病人以镇静和安全感。其次是眼神,恰当地运用眼神,能调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如在巡视病房时,尽管不可能每个床位都走到,但以眼神环顾每位病人,能使之感到自己没有被冷落;当病人向你诉说时,不应左顾右盼,而应凝神聆听,患者才能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 3.体态、位置工作中体态、位置是否恰当,反映护士的职业修养和护理效应。如当病人痛苦呻吟时,护士主动靠近病人站立,且微微欠身与其对话,适当抚摸其躯体或为其擦去泪水,会给病人以体恤、宽慰的感受。站立时应双腿挺直,双臂在躯体两侧自然下垂,收腹挺胸,不依墙而立。坐姿应上身自然挺直,两腿一前一后,屈膝,平行或交叉,能显示高雅、文静。行走步履轻盈,步幅均匀,抬头挺胸,自然摆臂,步态轻、稳、快,能体现庄重、有效率。总之,优美、朴实、大方的仪态是自然美的体现,也是护理价值的体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