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霍胜
释义

霍胜,1923年出生于石湾,1946年到老字号“霍厚记”学习陶艺公仔,靠制作一些渔翁等《洋庄公仔》维持生计。1952年到广州人民美术社工作,1956年到石湾美术陶瓷厂,1959年,为抢救民族遗产,继承石湾传统陶艺,他经组织安排,拜著名艺人刘传为师,从此开始了陶艺创作生涯。

简介

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如痴似醉地吮吸传统陶艺的营养。潘玉书手法细腻、形神兼备的作品,刘传古雅朴拙、粗犷豪放的代表作,都成了他临摹、学习的对象,不少临摹之作几可乱真。

从艺经历与获奖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临摹、创作的作品有潘玉书的《持杖罗汉》、刘佐朝的《李白》,到清代逸名艺人的《和合二仙》,都摹仿得维妙维肖。当中有一件霍胜早期创作的原作《讲家史》: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向稚气未消的小孙儿讲述旧社会的血泪史,神态逼真、凝重,引人深思。

1959年,他创作的《牵牛花挂壁》获得了广东省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奖;1960年,他创作的人物陶塑《钟馗》、《班超》同时获得了广东省首届硅酸盐日用美术产品评比优秀作品奖。20世纪80年代初,他创作的《孔子》、《空城计》、《李冰》等人物陶塑,又分别在市工艺美术学会评比中,获优秀奖和创作奖。 改革开放初,霍胜的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他精心创作的人物陶塑《三娘教子》,形神兼备地刻画了“三娘”望子成龙的内心世界,寓意教育兴邦的道理,受到人们好评,并被美国著名收藏家施丽姬博士珍藏。

1983年退休后继续留厂创作,1993年告老还家后仍坚持进行陶艺探索和创作。

从艺50多年来,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古拙朴实、细腻传神、内涵丰富的艺术风格。代表作还有《观音》、《日月神》、《韦陀》等,至今仍畅销不衰,其中有近10件作品分别荣获省、市级奖励。

霍胜晚年创作、经刘泽棉修复的一组《护法天神》,凝聚了陶塑老艺人和陶艺大师的心血。

《收租院》是集体临摹创作

“文革”中,由刘传、庄稼、刘泽棉、廖洪标、黄松坚、刘炳等大师和霍胜等老艺人合作的《收租院》、《誓把屯昌变昔阳》、《3211钻井队》等大型组塑,被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视为无价之宝,除了展览外,一直珍藏在公司的密库,交由专人保管。

《收租院》是集体临摹创作的陶塑作品之一。1966年,四川美院在北京故宫展出大型泥塑《收租院》,为了将这组作品以陶塑的形式保存下来,霍胜和刘传、庄稼、廖洪标等大师到博物院精心临摹,奋战一个多月,将《收租院》以2∶1的比例全套临摹下来,然后在现场制成石膏模,空运回厂制成全国首套大型陶塑作品,生动再现了《收租院》的故事。随后,这套作品被选送全省展览,引起轰动。

艺术生活,集体创作

“文革”期间,为表现“农业学大寨”运动,霍胜和大师们深入到海南屯昌县生活了近一个月,集体创作了反映屯昌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区的大型陶塑作品《誓把屯昌变昔阳》;为表现“工业学大庆”运动,他还和大师们根据石油工人的先进事迹认真构思、反复提炼,集体创作了表现石油工人英勇献身、扑灭石油井喷大火的作品《3211钻井队》。尽管这些作品带有浓厚的“文革”色彩,但它突破了石湾陶艺的传统手法,开创了陶塑艺人集体创作的历史,促进了现实题材创作的发展。霍胜的作品朴实而细腻,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告老还家,坚持陶艺探索

告老还家后,他仍坚持陶艺探索,在刘泽棉大师帮助下,他创作了《护法天神》。

20世纪60年代初,霍胜利用佛山祖庙维修的机会,爬上屋顶临摹石湾“瓦脊公仔”。他被这些生动传神的人物组雕吸引了,决心要将这些成套的、只能在屋下往上观赏的陶塑人物故事,变成单个的圆雕艺术品,成为人们案头的观赏品。随后,他借鉴传统“瓦脊公仔”贴塑技法,创作了《日月神》、《韦陀》等人物陶塑。这些作品不仅人物的衣饰、头饰和胸饰都以模印浮雕粘贴,层次丰富,立体感强,而且面部五官和神态的刻画细腻传神,克服了传统“瓦脊公仔”粗犷的缺点,深受海内外收藏家喜爱,并在1980年市陶瓷公司评比中荣获甲等奖和乙等奖。

为了把自己积累的创作经验留给后人,20世纪90年代,霍胜退休后以“瓦脊公仔”的塑造手法,在家里精心创作了一组大袍大甲的“护法天神”。作品既借鉴了“瓦脊公仔”的塑造手法,又糅合了作者细腻传神、内涵丰富的艺术风格,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护法天神”顶天立地、刚直不阿的神态。但是,由于没有窑炉,这组尚未烧制的作品一放就是十年,以致人物身上的部分衣饰、头饰脱落损坏了。

正当霍胜心急如焚的时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主动请缨,叫霍胜的家人将这组已经支离破碎的陶塑作品拿到自己的工作室,逐一修复上釉。几个月后,凝聚了刘泽棉和霍胜心血的8个“护法天神”终于出炉

了。

霍胜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说:“难得啊,刘大师的作品价值不菲,花费那么多精力为我修复作品,体现了一个大师的高尚品格!”

评价

谈及此事,刘泽棉大师情真意切地说:“霍胜是我们的老前辈,没有前辈的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过去,我和霍胜曾经共事,共同完成了不少集体创作的作品。他一生勤奋,为继承传统陶艺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要重视老一辈的劳动成果。”

心愿

霍胜真诚地说:“自己老了,不能再搞创作了。希望尚在创作岗位的陶艺家多带徒弟,让石湾陶艺代代相传,继承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