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霍山县 |
释义 | 霍山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面积2043平方公里,人口36.5万,辖16个乡镇、130个村、15个社区,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具有优越的山地气候条件和典型的森林小气候特征。植被丰富,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5.01%,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药材、茶叶、蚕桑、毛竹、水电、板栗、森林等自然资源,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的美誉。霍山县于2010年被评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 中文名称:霍山县 外文名称:Huoshan County 别名:大别山明珠 行政区类别:县,国家级生态县 所属地区:安徽省西部 下辖地区:衡山镇,佛子岭镇等 政府驻地:衡山镇淠源东路19号 电话区号:0564 邮政区码:237200 地理位置:中国华东,安徽省西南部 面积:2043平方公里 人口:36.5万 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合肥小片霍山话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雨量充沛 著名景点:磨子潭,佛子岭,白马尖,南岳山,杨三寨,铜锣寨 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六安) 火车站:六安站 车牌代码:皖N 民系:江淮民系(下江民系) 行政区划代码:341525 名优特产:霍山石斛,迎驾酒,黄芽茶,剐水 霍山概况霍山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设有潜邑,汉代设为潜县,隋朝始称霍山县。霍山人杰地灵,民俗风情,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精美的华章;霍山英雄辈出,曾有数十位杰出人物名垂二十五史。霍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霍山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海拔1774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镶嵌其中,汉武帝敕封的小南岳号称皖西第一山,“江北小黄山”铜锣寨集奇松、怪石、湖光、云海、瀑布、温泉之大成,还有南岳天池、六万晴霞、西山瀑布、文峰古塔、明代文庙、宋窑遗址、九桠古枫和“卧大佛”、“睡美人”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霍山人民勤劳纯朴,人心思稳、人心思富、人心思进,经济发展环境优越,是投资兴业的黄金宝地。近几年来,霍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富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文明育县“四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四化进程”,打造了对外能叫得响的“八张名片”(即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中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创造了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三大特色”(虽然区位并不优越,但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齐头并进,被中国经济学界称为“霍山现象”;由荷兰王国政府无偿援助近1亿元人民币的中荷扶贫项目,成功实施了参与式扶贫思路,被国际扶贫组织称为“霍山模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造性地实施了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的“三个培养”工程,被上级组织部门称为“霍山经验”)。如今的霍山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进入“十一五”,霍山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翻一番,再造一个新霍山”和“力争提前5年在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来霍山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加强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参与霍山建设。这里将以开明开放的政策、优质高效的服务和稳定安全的保障,为各界朋友来霍山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 安徽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项学著曾作骈文《霍山赋》来赞美迷人的霍山县。 生态立县安徽霍山是著名的茶乡、酒乡、生态之乡,是山城、古城、宜居之城,是大别山脚下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这里有安徽“三黄”之一——黄芽茶,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迎驾贡酒。近几年,霍山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县力从本世纪初的全省第49位跃居到2009年的第11位,多项经济指标跨入前10列;现如今常年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生物物种多达6500种,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多年保持100%,37万城乡居民喝的全是Ⅰ类“山泉水”,环境质量状况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5位。秀美的青山绿水吸引着各方游客,年接待量以30%的速率增长,被众多游客或外商投资者称赞为“中国的瑞士”,是投资兴业的福地,是休闲旅居的乐土,是名副其实的“汇碳之源”,天然氧吧。2010年元月,霍山通过环境保护部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成为中国第4个、中西部地区第1个国家级生态县和2010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县。霍山县还是目前全国唯一拥有4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迎驾贡酒,漫水河百合)的县。 近年来,霍山在谋求新的发展道路上,准确定位,把 “生态立县”与工业富县、开放兴县、文明育县一道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强力实施,依靠山水力量,挖掘山水潜力与内涵,充分念好“山水经”,做好“生态”这个大文章,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变为赶超先进的突破口,变为构建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后发优势,坚定不移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色青山,污染不进霍山”的招商引资理念,严守三条红线: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上,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项目坚决不上,掠夺开采资源的项目坚决不上。 2001年8月,霍山县被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纳入全国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04年通过验收,同年9月成为安徽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基地(县),2010年,国家生态县建设顺利通过环保部验收公示命名。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先后建立了组织领导、政策法规、执法保障、社会参与四大工作推进机制,重点实施了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生态文化六大重点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打造了一批如霍山黄芽茶、迎驾贡酒等国内知名的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大水库及其上游水质常年优于Ⅱ类标准,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多年保持100%。在城区,文峰、文庙、红源广场、淠阳湖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理想去处;穿城而过的柳林河、幽芳河、喜鹊河三条自然河流全面美化亮化;世林花园、嘉利新城等一大批现代化生态型住宅小区比邻相望,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等一大批环保基础设施投入运行使用。在村镇,伴随着文明、生态村镇的创建,全县16个乡镇有13个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125个村有104个实现了“户保洁、组收集、村转运、乡镇处理”生活垃圾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整治工作全面推进。近年来,霍山还相继被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色小康县、安徽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县等,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1年5月,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CCTV-7)分别赶赴常熟古里、安徽霍山和安徽淮南潘集现场拍摄并直播五一系列节目“我们的新农村”。 国家级生态市县区名单(2011) 省份 县(县级市)区 江苏省 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江阴市、太仓市、宜兴市,无锡市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吴江市,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高淳县,南京市江宁区,金坛市,常州市武进区,海安县 上海市 闵行区 浙江省 安吉县、义乌市、临安市、桐庐市、磐安县、开化县 安徽省 霍山县 北京市 密云县、延庆县 天津市 西青区 广东省 深圳市盐田区、中山市,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 四川省 双流县、成都市温江区 陕西省 西安浐灞生态区 辽宁省 沈阳市东陵区、沈北新区 山东省 荣成市 历史沿革夏属扬州,是皋陶后裔封地。春秋前是六属国,楚灭六后设灊邑(故城在下埠口,今下符桥镇),后迁至南冈(城东200步处)。 秦属九江郡。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属衡山国,五年改属淮南国,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7年)复属衡山国,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改衡山国为衡山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灊县(故治所在今城关镇上元街,一说在今县城西的古城畈),属庐江郡。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划出部分设开化县(治所在今六安县青山镇),属庐江郡;梁武帝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分设霍州、岳安(治所在今城关镇),并别置北沛郡新蔡县(治所在今下符桥),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入东魏,废岳安县,置安城县,又别置义兴县。北齐废霍州,复名岳安县。陈文帝天嘉二年(公元561年)复为霍州;宣帝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入北周。 隋初属庐州,后属庐江郡。文帝开皇初年(公元581年),改北沛郡新蔡县为淠水县(治所在今下符桥镇),废岳安郡,改岳安县为霍山县(治所在今城关镇)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霍山、应城、潜城3县置霍州,并改淠水县为开化县。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霍州,应城、潜城、开化、灊县统入霍山,霍山兼有5县之地,属淮南道寿州。武后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改名武昌县。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仍名霍山县。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改名盛唐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废盛唐别置霍山县,属淮南道寿春郡(治所均在今县城西郊古城畈)。 五代十国,初属忠正军寿州,南唐改忠正军为清淮军。后周复为忠正军,县名霍山,盛唐(治所分别在今城西郊古城畈和六安市)。 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并入六安县,属淮南道寿州。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属淮西路寿春府。 元初,降为六安县故埠镇,属庐州路。泰定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属淮西江北道。顺命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属淮南江北行省。 明太祖洪武初年,设故埠镇巡检司。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以六安县一部及故埠镇巡检司的开化、兴贤二乡设霍山县,属庐州府,挂衔六安州,治所在故埠镇(今城关镇)。 清初沿明制,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属六安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安徽省。3年6月——17年7月属安庆道。21年10月,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29年8月,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36年9月3日,县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次日成立霍山县民主政府,受中共皖西工作委员会领导。38年4月,属皖北行署六安专区(37年1月——38年3月,在县西南同岳西、英山两县毗连地区成立太平县,县政府驻太平畈)。1952年4月,属安徽省六安专区(1971年3月,改专区为地区),县政府一直驻城关镇(1987年下半年迁至新城办公)。 行政区划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偏南、大别山北麓,地处北纬31°03′—31°33′,东经115°52′—116°32′之间。东与舒城县比邻,南与岳西县相望,西与金寨县和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北与六安市接壤。105国道贯穿全境,距宁西铁路40公里,至省会合肥120公里。全县辖12个镇、4个乡:衡山镇、佛子岭镇、下符桥镇、但家庙镇、与儿街镇、黑石渡镇、诸佛庵镇、落儿岭镇、磨子潭镇、大化坪镇、漫水河镇、上土市镇、单龙寺乡、东西溪乡、太平畈乡、太阳乡。 地理气候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植被丰富,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5.01%,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药材、茶叶、蚕桑、毛竹、水电、板栗、森林等自然资源,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的美誉。 山清水秀的霍山县,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冷热适中;区域差异小垂直变化大,气候资源丰富。由于县境地处中纬度大别山北坡,北部面向黄淮平原东部靠近离海洋较近的江淮丘陵。冬季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和影响雨量偏少,偏北风多,显的干冷,夏季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环流笼罩下,雨水多而光照充足,显的湿热;季风气候明显,春秋是冬夏的过渡季节,多气旋活动并有小高压盘距, 风向不定天气多变.如 民谣:“春天孩子脸,一天变三变”。因而四季气候有“春暖、夏凉、秋爽、冬寒”的季节 特征。霍山县年降水量为1391mm,最多年降水量为2351.3mm ,最少年降水量为732.3mm。雨量为附近邻县之首。夏季雨水集中(夏季梅雨天明显),雨量分布有区域差异,山区多于丘陵,一般为6 :4。气候湿润,境内常年干燥度小于0.75,相对湿度达81%。县境内地形复杂,因地貌类型,海拔高度等情况不同,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区海拔500--1100多米的中山区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生长相差一到二个季节。而植被、坡向、坡度及地形 起伏显隐等局地条件的差别,又形成多种多样的小气候“山外初夏,山里桃花”,甚至有“十里不同天”的状况,霍山县气候具有区域及垂直差异的显著特征。 自然地理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全县总面积204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30个村委会、15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36.5万,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东、南、西三方山峦重叠,北部为丘陵,较为平坦,境内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 县内南北宽59公里,东西长63公里,介于东经115°52′—116°32′,北纬31°03′—31°33′之间,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其特征是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热、水条件优越。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116.6千卡/平方厘米,日照2084.3小时,平均气温15℃,城关地区无霜期平均为2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5.01%,生物物种达65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30多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及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借助外力,谋求发展。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霍山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县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97年以来,GDP、财政收入年均递增8.1%和9.6%。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18亿元,财政收入5.11亿元,年出口创汇5468万美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创最好水平,全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荣获中国绿色小康县称号,再次荣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霍山经济迅速崛起,被经济界称作“霍山现象”,中央党校“中国山区经济和绿色产业化发展”课题组将霍山作为典型进行研究。 霍山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全县已初步形成酿酒、铸造、灯泡、香料、建材、磁材、缫丝、羽绒、制药、造纸等10大工业门类。2007年,规模工业实现产值51.35亿元,实现利税6.8亿元。迎驾集团纳税达1.8亿元,连续十年稳居全市第一。规模工业企业由53家发展到7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经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亿元,新引进企业29家,项目34个。开发区的承载力、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提升,荣获全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称号。 霍山县人均GDP始终位居全市各区县第一位,位居全省各县(县级市)前列。 附表: 安徽省2011各县GDP,财政收入 县 六普人口 GDP 人均GDP 人均财政收入 财政总收入 繁昌 25.80 130.0 50388 10050 25.93 芜湖 29.40 130.0 44218 6966 20.48 宁国 37.70 164.0 43501 7162 27.00 肥西 85.90 330.0 38417 4657 40.00 当涂 62.50 230.0 36800 5600 35.00 霍山 31.50 102.0 32381 5079 16.00 长丰 63.00 200.0 31746 3175 20.00 肥东 86.20 270.0 31323 2715 23.40 南陵 40.40 125.0 30941 3391 13.70 天长 60.30 185.0 30680 3648 22.00 青阳 24.70 68.0 27530 5069 12.52 广德 48.70 131.0 26899 3918 19.08 绩溪 15.60 40.0 25641 4487 7.00 桐城 66.40 170.0 25602 2364 15.70 无为 119.00 280.0 23529 1697 20.20 黟县 8.07 18.5 22924 2862 2.31 旌德 12.00 27.5 22917 3733 4.48 怀宁 59.30 135.0 22766 2671 15.84 祁门 15.80 35.7 22570 2449 3.87 郎溪 32.10 72.0 22430 3988 12.80 歙县 40.90 88.4 21614 2020 8.26 巢湖 77.89 160.0 20542 1345 10.48 全椒 38.40 78.0 20313 2552 9.80 来安 43.20 86.5 20023 2315 10.00 休宁 25.10 50.0 19920 2402 6.03 宿松 57.10 113.0 19790 1051 6.00 含山 37.60 74.0 19681 2128 8.00 泾县 30.00 58.0 19333 2667 8.00 潜山 50.00 96.0 19200 1200 6.00 东至 46.80 85.0 18162 1709 8.00 凤阳 64.50 105.0 16279 1867 12.04 石台 9.20 14.5 15761 1630 1.50 和县 47.90 73.0 15240 1921 9.20 明光 53.30 79.0 14822 1313 7.00 枞阳 83.90 124.0 14779 1311 11.00 舒城 74.90 109.0 14553 1071 8.02 庐江 97.40 138.0 14168 1540 15.00 望江 52.70 70.0 13283 797 4.20 泗县 79.90 105.0 13141 626 5.00 定远 77.90 100.6 12914 1027 8.00 涡阳 121.20 153.0 12624 1073 13.00 砀山 80.00 100.0 12500 640 5.12 霍邱 138.00 170.0 12319 1273 17.57 利辛 116.70 113.0 9683 574 6.70 太和 136.10 125.0 9184 737 10.03 阜南 116.80 94.0 8048 377 4.40 凤台 61.00 0 7213 44.00 濉溪 100.10 0 2020 20.22 蒙城 106.20 0 1185 12.59 固镇 54.20 0 1144 6.20 怀远 102.80 0 1313 13.50 五河 62.20 0 1371 8.53 萧县 113.10 0 707 8.00 灵壁 97.50 0 542 5.28 颍上 119.70 0 2270 27.17 界首 56.20 0 1621 9.11 临泉 154.30 0 345 5.33 岳西 32.20 0 1773 5.71 太湖 51.50 0 713 3.67 寿县 100.80 0 469 4.73 金寨 51.40 0 1335 6.86 铜陵 25.00 0 6800 17.00 城市建设2007年完成投入2.54亿元,潜台路、外环路、磨子潭路、南岳山路、衡山南路等道路相继竣工,淠河东路、玉带路、花园路等道路建设不断加快,喜鹊河桥、新天河桥、经六路桥等市政桥梁主题工程全面完工,“六纵六横”路网格局初步形成;文庙西广场、二水厂扩建、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城市天然气、垃圾填埋厂等配套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老城区改造和开发区、高桥湾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面积发展到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7.5%;县城总体规划和近期规划完成修编,违法违章建筑拆除力度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不断加强,城区面貌逐步改观,整体品位进一步提升,被授予全省园林县城。 物产资源水电资源霍山是水电之乡。霍山地处淮河源头,境内河流纵横,其中10公里以上河流14条,最大河流东淠河是淮河主要支流。境内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达19.9亿立方米,人均5452立方米,远高于全国、全省人均水平。蕴藏水能资源20万千瓦,已建成佛子岭、磨子潭两大水库和73座小水电站,开发水能7.1万千瓦,年发电量近2亿度,还有大型水利工程白莲岩水库和众多小水电有待开发利用。 (一)霍山县小水电资源丰富。 1990年就成为全省第一个初级电气化县;2000年又成为全国第二批电气化达标县。目前,全县已建电站74座,总装机2.4万Kw,年均发电量6700万Kwh,架设35KV输电线路60Km、10KV输电线路600Km、400KV输电线路2600Km,为全县8个乡镇提供用电。 (二)霍山境内在建的水电站情况。 1、石羊河电站:装机2500KW,年均发电量818.7万Kwh,已于2003年7月动工,预计2005年11月并网发电; 2、风景电站:装机4800KW,年均发电量1100万Kwh,于2003年7月动工兴建,预计2005年3月并网发电; 3、郑家湾电站:装机2.8万KW,年均发电量5641万Kwh,于2004年8月动工兴建,预计2007年11月并网发电。 4、曲尺河电站:设计装机3200kw,总投资1500万元,现已破土动工。 5、胡家河小河电站:正在立项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 (三)现有最大调节负荷能力为9000KW;未来待郑家湾、石羊河、风景三座电站投产后,霍山县小水电最大调节能力可达4.8万KW。 (四)三座水库基本情况 霍山县境内有三座大型水库,分别是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白莲崖水库(在建)。佛子岭水库位于淮河支流东淠河上游。磨子潭水库位于佛子岭水库上游东支黄尾河上,系佛子岭水库的配套工程。白莲崖水库(在建)位于淠河主源漫水河上。三座水库的主要功能是防洪、灌溉、城市用水,兼营发电。 (五)供电区域 1、小水电供电区大部分分布在小水电集中的山区,供电乡镇为8个,占全县乡镇数的50%,供电面积101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供电人口为14.97万人,占总人口的41%;供电户数为2.9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2%。 2、小水电供电台区280个,配变容量11409kvA,年供电量750万kwh,年供电收入350万元。 3、机构和人员:公司下设直属供电所10个,负责小水电供电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有正式职工33人,供电所直接抄表、收费和管理到户的台区有8个,户数为1442户;其余261个台区均由村级农村电工负责抄、收到户,村级农电工有270人。 4、电价:小水电供电到台区电价为0.47元/kwh,到户电价0.78元/kwh。 矿产资源霍山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23种矿产40多个矿点,潜在价值1600多亿元。已开发金矿、花岗石、石英、萤石等9个品种,其中年产黄金100公斤。 矿产开发利用条件: 由于我县近些年大力实施公路村村通和电话村村通工程,因此矿产资源开发的交通条件、通讯条件较好,我县电力资源丰富,有充足的电力保障,水资源也比较丰富,加之劳动力相对价格比较低廉,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较好。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 2001年底,全县已发现矿种17种,开发利用矿产8种,以非金属矿产开发为主,共有国有、集体、私营等各种所有制采矿企业29家,年产矿石量112万吨,从业人员约1800人,矿业总产值约2800万元。 2、矿产的产、供、销市场分析、经济效益分析 ①金矿:黄金属于国家指定收购产品,生产的成品金必须销售到人民银行,因此没有销路问题。但由于受国际市场金价影响,近几年黄金价格始终较低,由最高的96.4元/克降至80元/克左右,加之品位下降,资源紧张,因此生产矿山经济效益不高。 ②铁砂:主要销往本县一些相关企业,效益一般。 ③萤石:由于萤石开采难度大,市场饱和,销路不畅,欠货款严重,因此生产企业效益较差,处于亏损状态。 ④石英:主要销往本县铸造企业,效益一般。 ⑤粘土:由于生产企业过多,产生市场过饱和,砖价低,原料价格反而上涨,因此绝大部分企业效益较差。 ⑥石料:由于经济发展较快,石料在建筑、交通等行业用量较大,销售情况较好,生产企业效益较好。 ⑦矿泉水:市场销路一般,效益一般。 ⑧河砂:建筑市场需求大,加之我县河砂质量较好,因此销量较大,效益较好。 3、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山“三率”指标情况 霍山县矿产资源大都属于单一矿种,共、伴生矿少,除金矿有伴生银回收以外,其它矿种无综合利用资源。 除金矿开采回采率93.6%,采矿贫化率12.9%,选矿回收率92.3%,萤石矿开采“三率”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外,其它矿种不存在“三率”考核标准。 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全县露采塘口约有35处,采空区有3处,主要分布在金矿、石料厂、砖瓦厂等矿山,一般分布在人口稀少区,面积小,对环境影响不大。开采金矿每年约有2万吨尾砂排放,建有3座尾矿库用于存放尾矿,另有含氰化物的废水也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尾矿暂未利用。 药材资源(一)中药材资源现状。 霍山县位于大别山北坡,境内山峦起伏,河流交错,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为多种植物、动物类药材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1985年中药材资源普查统计,我县中药材共有1735种,其中常用中药200多种。经过近20年的变化,全县中药材除少数引种栽培品种由于自然条件不适或后来的市场变化而淘汰外,大部分地道、名贵药材都有了较大发展,部分品种如霍山石斛、天麻、茯苓、灵芝等生产情况良好;野生药材由于生态保护的不断增强,资源蓄积量逐年增多。经调查了解,全县中药材蕴藏量达8000万公斤,其中家种药材占25%,野生药材占75%。在所产的200多种常用中药中,人工种植(养殖)品种占20%,其它均为野生药材品种,其中年产量在10万公斤以上的有葛根、鱼腥草、断血流、贯众、虎杖等;年产量在5万公斤以上的有野菊花、夏枯草、连钱草、益母草、仙鹤草、矮地茶、红藤等。 (二)中药材生产情况。 1、种植(养殖)品种。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县的药材生产主要集中在大宗、地道、名贵,生产技术普及,产量相对稳定,市场销路广阔的品种,主要有:茯苓、天麻、灵芝、杜仲、厚朴、山茱萸、辛荑、山栀、金钱松、葛根、桔梗、丹参、苍术、白术、射干、玄参、皖贝母、霍山石斛、灵猫香、麝香等,其它还有款冬花、木鳖子、紫苏子、鸡冠花等。 2、主要药材品种分布情况。我县的药材生产主要分布在南部中山区和中部低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区种植品种和面积均较少。主要生产品种有茯苓、天麻、霍山石斛、灵芝及木本药材等,面积约2万亩,产量200万公斤,产值4000万元。生产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 (三)中药饮片加工情况。 初具规模的是六安祥龙大别山中药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一家中药饮片加工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厂区面积6000平米,建筑面积2000平米,年加工能力100万公斤,目前饮片产量50万公斤,产值约500万元。 (四)中成药生产情况。 霍山有三家中成药生产企业: 1、杭州回音必制药集团霍山公司。该企业由外商独资经营,生产品种40多个,主导产品有:断血流、板兰根、益母草、腰痛片、六味地黄丸,年产值3000万元。 2、东方灵芝宝制药有限公司。该企业由澳大利亚客商独资,主要生产品种有灵芝胶囊、口服补液盐、速胶伤风胶囊等,产值1000万元。该企业在与儿街镇的真龙地建有灵芝生产基地。 3、霍山绿亿生物有限公司。该企业是由淮南客商和安农大投资的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葛根黄酮和葛根素系列产品,以葛根为主要生产原料,可实现年产值500万元。该企业有在霍山建立GAP生产基地的意向。 (五)中药材贸易流通情况。 中药材经营以私营公司(户)为主,全县已有经营单位(户)80多家,分散在产区各地,经营品种从几十种到上百种不等,销售额约2500万元。 农业发展霍山毛竹霍山素有江北毛竹第一县之称。霍山县现有毛竹林面积231967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10.5%,总立竹量3600万株,平均每亩立竹株数156株,平均胸径9.6厘米,最大胸径17.8厘米,年可采伐量400万根。 霍山县毛竹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乡镇:诸佛庵镇8.1万亩,佛子岭镇4.1万亩,大化坪镇3.2万亩,黑石渡镇2.5万亩,落儿岭镇1.4万亩,单龙寺乡0.7万亩,衡山镇0.7万亩,磨子潭镇0.6万亩。桃源河和白莲岩被命名为“安徽竹子之乡”。霍山县虽处于中国毛竹自然分布的北缘,但大别山区特有的小气候条件和立地条件为毛竹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使霍山毛竹具有茎粗、干直、梢惯、质韧、壁厚、抗性强等优点,深受建筑业和竹加工业的青睐。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竹农良好的养竹、爱竹习惯,使霍山县的毛竹资源不断扩大,成为安徽省江北地区毛竹资源第一大县,在全省位列第三,是面向销区运距最短的商品竹生产基地县。 毛竹系列工艺品取之天然毛竹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精制而成;具有外观典雅,古朴返真,融装饰、实用、观赏于一体,是旅游产品经销商之首选。 主要竹制品有:1、保健竹茶杯:泡茶不发黄,有竹香、茶香溶为一体。 2、保健竹茶筒:精品茶叶,极品包装,乃绿色饮品有着纯天然古朴黄雅的外观。 3、青竹笔筒: 古朴大方,乃文人墨客的书房必备之品。 4、竹香炉、烟缸、花瓶、小动物等:精巧玲珑,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情调。 霍山黄芽茶霍山茶叶从唐代开始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已具规模,并逐步形成名茶产地,成为历代王朝的贡品,受到古今伟人、名人的青睐。据民国《霍山县志》记载:民国四年,武汉茶庄来霍山收购“抱儿钟秀”黄芽,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金牌奖。建国后人民政府更致力于恢复 和发展茶叶生产,现在茶园面积已达10万亩,为安徽省主要产茶县之一。从七十年代起,先 后恢复了黄芽、菊花茶、小岘春等历史名茶;新开发了翠芽、雨花茶、银针等高档茶。出口炒青、霍山翠青、霍山黄芽获得了省优、部优名茶称号。 曹雪芹笔下的霍山茶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贾府喝茶进行了描述,文中写道:“贾府中常喝养生茶,六安茶是贾宝玉最爱喝的养生茶”。明代文霍亨《长物志》曾注:“此茶产于六安州霍山县宜人药品 茶之本性实佳”。 张星焕称诸佛庵仙人冲的茶为“仙人茶”。这位清朝文学家、旅行家在《皖游记闻》中曰:“霍山仙人冲以左元放故里得名,如今左姓最多,皆为元放之后裔也。其地产石灰……亦产茶,贾人美其名曰‘仙人茶’”。 郑板桥作联赞誉菊花茶 扬州八怪之一,清诗人、画家郑板桥,生平嗜霍山菊山茶。郑板桥曾作联云:“白菜青盐芡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可见菊花茶是他的生活必需品。安徽茶叶专家陈椽教授考证此茶 主要产于霍山诸佛庵、品质极佳。近年当地恢复了这一名茶,颇受顾客青睐,1990年一李姓 台商一次就订购1000公斤。 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霍山在宋代时,年出售茶叶已超过五十万斤,占 当时全国出售茶叶总量的百分之五这位北宋政治家、科学家在该书记载:“国朝六 榷货务:十三山场都贡茶。岁一千五十三万三千七百四十七斤半,租额钱二百二十五万四千 四十七贯四十……。霍山山场卖茶五十三万二千三百九斤,卖钱三万五千五百五十五贯四百 八十九。 欧阳修称:自唐代开始霍山黄芽就上贡朝廷,他在《新唐书》中记载:“寿州、寿春郡士贡丝、布匹、茶、生石斛”。从这位唐代大文学 家 记述中,可以看出霍山茶叶,唐时即为贡品。因当时霍山属寿春郡,茶、石斛均为霍山出产 。(霍山古时曾属寿春)。 高一涵身回故园赞新茶高,六安人,爱国主义教育家。1956年6月到佛子岭水库参观,时值茶市旺季,沿途欣赏新茗,触动情怀,赋诗表达回乡之情。诗曰:“云雾山中旭日红,饱赏新茗腋生风,茶歌声里闻乡语,真个身回故园中”。 孔德成为李传轼《中国茶诗》题名李传轼生长在茶叶之乡霍山,长期从事 茶叶工作,编辑《中国茶诗》一书在台湾出版。孔子后裔,台湾国民党考试院院长孔德成先 生为该书题名。台湾汉学家苏莹女士为该书作序,极力向海内外推荐,同时宣传了霍山名茶黄芽。 中华九大仙草之首——霍山石斛中国药典会委员,石斛属研究专家包雪声教授在《中华仙草之最--霍山石斛》一书前言开篇语中就说道:“如果说世界上确有什么仙草的话,我们认为这种仙草应当是霍山石斛。”道家经典《道藏》曾把霍山石斛、天山雪莲、三两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茯苁、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等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且霍山石斛名列之首。 霍山石斛历史上一直贵为皇室专用,皇帝们为了长生不老而用霍山石斛炼制长生丹。现在成为贵族们争先到原产地抢购的养生保健佳品。霍山石斛历史上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救命仙草”现代人尊称为“中华仙草之最”“健康软黄金”,用霍山石斛加工的饮品--枫斗,被称为“枫斗之王”。 霍山石斛的现状 霍山石斛主产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霍山县,属未进化的的气生兰科植物,大多生长在云雾缭绕的悬崖峭壁崖石缝隙间和参天古树上。由于其生长条件极为苛刻和长期无节制采集,产量很少只能作为国家、省、县的礼品,市场根本无法买到。1987年,国务院将其视作植物中的大熊猫,列为野生药材二级保护品种。近几年,霍山县委、政府加强了霍山石斛的管理,加大了霍山石斛基地的投入。使模拟霍山石斛生长环境的野生基地大幅度地增加,产品也有了少量供应市场。 美食血豆腐血豆腐,由于颜色的原因,群众又称它为红豆腐。制作这种豆腐有严格的季节要求。俗称“腊月杀年猪,好作血豆腐”。这就道出了制作血豆腐的季节。血豆腐的原料,以白豆腐、鲜猪血、猪肉为主,三者的比例是10∶4∶4(一)制法:1、将猪肉切成小方块; 2. 将小方块猪肉与豆腐、猪血、盐放在一起揣制,做成圆粑粑状,放在团簸或篮子里,用柴烟熏干或晒干;3.吃时蒸熟切成片状即可。血豆腐外观别致,独具特色,腊香味重,流行于我县漫水河等深山区。 山区农家招待客人多用此菜,在酒席桌上,客人品尝此菜时,视之会误认为猪肝,食之则鲜美可口。有意思的是,春节吃年饭,农民全家团聚,餐桌上必有血豆腐。因为人们把它当作吉祥菜,取豆腐的谐音,预示来年“斗富”之意,很有人情味。 小河鱼铜锣寨山高岭大,小河溪流众多,盛产无污染的小河鱼。小河鱼长15厘米左右,先去内脏,洗净,再炕干,最后曝晒数日即可。铜锣寨名菜“青椒小河鱼”,色香味形俱佳,鲜爽可口,回味悠长。 蒿子粑粑以蒿子、米粉、腊肉为原料精制而成,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鲜色美。 霍山县对蒿子粑粑有着美丽的传说,即“鬼节”与蒿子粑粑。在安徽省霍山县,民间有句俗语叫“三月三,鬼下山!”。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翌日,阳间一片哭声。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 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三的“鬼节”还是照常光临。“鬼节”前夕,人们都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间烧香的原委。一天晚上,她来到霍山县城南约1公里处的南岳山,并且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我增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无恙。 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地里长的青蒿一样。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大家都很欢喜,忙到地里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就成群结队到山间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直到现在,霍山民间还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 相关景点白马尖海拔1774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霍山境内。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山顶布满了奇松怪石,东北坡的千年都枝杜娟园,生长着上千棵姿态各异的都枝杜鹃,春暧花开,漫山遍野洋溢着华贵之气,其赏心悦目之程度,举世罕见。站 在大别山的次主峰多云尖,大别山的风光一览无余,群山、云海、天空错落有致,西侧的白马尖近在眼前,西北坡是高山矮栎树植物园,该树种造型古朴苍劲,色泽老辣昏黄,而山南的松树林则郁绿葱茏,生机盎然,这种南北二侧的树种色泽、造型显明对比,形成了一道相互映衬的独特景观。 在多云尖旁的多云寺旧址,游人在这历史名胜的山颠,可祈求苍天的护佑,感悟神灵的启迪。白马尖和多云尖山脊相连,裸露的山脊,原本是一条森林防火道,现在却成了一条通天大道,连接着大别山的最高峰白马尖和次高 峰多云尖。游人在白马尖或多云尖稍事休息后,沿山脊从容而下,漫步途中,顾盼南北二侧的景色,自然体会到了大别山名称由来的典故,(李白诗:山之南山花烂 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连接主峰白马尖主要景点的,是三岔形奇松走廊,三条游道分别从东、西北和西南方向到主峰的最高点交汇。游人在行走途中不时会遇到奇松怪石,大别山主峰最高处的松树,因山高风大,基本上为断头松,躯干顺风势而立,枝叶逆风势而伸,苍劲又不失妩媚,造型之别致,罕可伦匹。 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成山于燕山运动晚期,为花岗石山体。山势磅礴,巍峨壮丽,聚高、雄、峻、特为一体。山峰形似白马,立地摩天,海拔1774米,为大别山的最高峰。 白马尖与多云尖遥遥相望,并称姊妹峰。二山之间常年云雾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山中林深谷幽,清溪激湍,交响成韵。其形状各异的怪石,惟妙惟肖:虎头岩形似饿虎扑食,飞来石拔地而起,蛤蟆石岿然不动,拱状石似动非动…… 白马尖高峰耸峙,群峦环绕,险拔峻峭。登峰俯视,东方岳西的千脉群山,南面英山的鄂水故道,西北金寨的万顷桑园尽收眼底,斯巅神奇,观者有纳五洲风云之慨叹!游者攀援在密林深处,耳边时闻莺歌声、豹鸣声、瀑跌声,给人神秘莫测、回归 自然之感。这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较好,是一个具有大别山区典型特征的、旅游价值很高的风景区。多云尖上建有多云寺,为条块石垒砌而成,古老而原始,相传建于汉初,庙内所藏古物,具有一定的考古和观赏价值。经过检票口,将开始登上白马尖之旅,整个登山行程估计在两个半小时,依次是“缘溪行、深林探秘、峰顶征服”。信步山间,看潺潺溪水,听清脆鸟鸣,嗅扑鼻花香,闻阵阵松涛,令人心旷神怡,大有返朴归真之感。天高云淡之际,登顶远眺,极目四周,一览众山小。是游客登高探险,避暑纳凉的绝佳去处。这就是三个层次,三种截然不同的感受。登临山顶,享受征服的愉悦,无限风光在险峰。极目远眺,感受八百里大别山的连绵之姿,这里就是大别山的最高峰,主峰白马尖山顶。可以在界碑前合影留念,以证实自己的足迹曾留在这里,自己的欢笑曾回荡在这里。 杨三寨杨三寨位于皖西霍山东南边陲的东西溪乡境内,地处舒城、岳西、霍山、金安区交界处,东南与万佛山、万佛湖相连,北与东石笋相通,南距105国道5公里,北距318省道22公里。风景区面积约35km2,属秦岭褶皱系地质构造,海拔在500-800米间,为大别山余脉。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升温,美丽、奇特、神活的杨三寨渐渐为外人所知,每年有不少游人慕名而来,恋恋不舍而返。 杨三寨有着神奇的传说。相传明朝初,寨边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出了个排行第三的小伙子,乡里称他为杨三。杨三自幼丧父,慈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成人,杨三喜爱习武,生得魁梧,身高丈二,膀阔四维,力大无穷,因忍受不了地主老财的欺性暴躁,爱发脾气,每天修寨早去晚归,中餐靠老母送饭,送早了挨骂,送晚了挨打。老母十分惧怕儿子,每天胆颤心惊地给儿子送饭。一道仙欲拯救杨三,点化于他。一日,仙翁放牧进寨,杨三察其母羊哺乳,小羊跪乳之态,观而动情,顿发孝意。此时,恰逢头顶鸦鸣,仙翁示意杨三观望,杨三发现小鸦衔虫飞往榕树,为蹬在窝里换羽毛的老鸦进食。心想,“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到愧对老母。正想着,见老母从山下远远地送饭来了。他立即起身跑去迎接老母。老母见儿子追来,吓得倒退,不慎跌下峭崖,掉进河里。杨三悔痛交加,就抓起巨石砸河拦母,(寨下的河,取名石砸河)。所以现在的石砸河巨石堆积,河水从巨大堆下流过,山洪暴发时,大水冲击巨石,穿过石间发出的响声,雷鸣贯耳,回荡在山谷,飞溢的浪花数丈高,气势磅礴,实为奇观。可惜杨三没有拦住母亲,且不知去向,他追下山寨去下游山顶眺望(此山取名望母山),又去山下河滩里寻找扒母亲的尸体(此滩取名扒娘滩),还是没有扒到,再往下去的河滩里,母亲的尸体已浮显出来了(此滩取名现尸滩又名现娘滩)。 杨三寨建成后,威震乡、县、府。传说明朝皇帝朱元璋曾亲自率兵来攻打杨三寨。 话说朱元璋是从真龙地方向来的。在他看来杨三寨不堪一击,来时心情愉快,在马背上吹着笛子,上岭连吹九支曲子(此岭取名九曲岭)。大军来到尘土岭,远见跑马行军的尘土飞扬(此岭取名尘土岭)。朱元璋来到欢喜岭一看杨三寨地如弹丸,何需大动干戈,不禁大笑起来(此岭取名欢喜岭)。来到箭头岭,试探地向杨三寨射了一箭(此岭取名箭头岭)。他骑马一直来到马下沟,才跳下马来休息(此沟取名马下沟)。杨三寨地势险要,靠大刀长茅和箭是望尘莫及,经过数日攻打不下,决定只有围困,自己班师回朝,并大骂杨三寨“远望一把伞,近望一座城,千军万马攻不破,自死自烂字糟瘟”,想要神圣天子之金口言骂死杨三寨。围军想尽办法攻打,曾用火攻,所以寨的四周崖石是焦黄色的。兵困杨三寨已久,寨上的粮草渐尽,面临不攻自破的险境,杨三想出一条妙计,叫人把狗用饭喂饱丢下寨。围军见这条狗,心想我们围了这么长时间,寨上的粮草仍然充足,连狗都吃饭。不知围到猴年马月,于是撤军。杨三寨虽获救了,但杨三因其母已死,万念俱灰,决心以命谢罪,在小令牌石上长跪不起,拒绝饮食。道仙为救杨三,凿天池,种神韭,仍无济于事。最终幻化成杨三神像。 杨三寨“奇洞神像千古绝,云雾环绕聚真气,野茶吸尽仙境味,兰桂香动尤山壑”。 经过皖西唯一的金矿,驱车8公里,途经马下水库,便到了杨三寨后。杨三寨“远望一把伞,近望一座城”,山体雄伟,山势险峻,四壁如削,尤以东北面悬崖最险要,万丈深渊。绕寨仰观,星罗棋布的洞口嵌在崖壁上,似高楼大厦的窗口,居高临下,悬空惊胆。南端依靠着杨三寨山脉绵延的是神牛寨。说是仙人为寨外万顷粮田的耕种,伸出二指,点化二牛交配,繁衍后代,故留下了公母二牛交配的化身,寨上有牛栏洞,据说是杨三寨用于圈牛的。紧依神牛寨的山叫乌龟山,看,龟牛和睦相处,互不侵扰,多么可爱!由寨南上山,走到半山岗,向东远望,见大、小令牌石,据说是杨三发号施令的令牌,高40—50米,似三月春笋,似圆塔。如心无杂念,诚心膜拜,心诚则灵,杨三神像便会从小令牌石渐渐幻化出来,栩栩如生。你瞧,着头盔甲的杨三多么威武,可以想像当年的杨三是何等的神勇无敌。 寨顶东部有一天池,涝不溢,旱不涸,常年水澈如滤,传为仙人为拯救杨三和寨中民众所凿。饮之有清心提神,健身益脾之效,一长形条石伸延池中,供取水之用。池边的神韭菜,四季嫩绿,食之清香可口;遍山的山野茶,饮之顿时生津提神。 站在寨顶浏览群山烟云,观看东方日出,朝霞四射,晚辉纷红,黛峰起伏,野花翠柳,异草奇树,兰花飘香,杜鹃争艳,莺歌燕舞,北国雪岭风光,心旷神怡。顺西南道下,走近令牌石,大小令牌石对峙矗立天际。晴天,人在碑石间穿行,抬目只见一线蓝天,却无丽日直射;雨天,恋侣在碑石间追戏,即使大雨滂沱,也少有雨丝浸衣。若对长空高声呼喊,满谷底回音萦绕,久不绝于耳,人似步入绝妙的仙境。你所看见的左边一线天,胜似黄山一线天,长约400米,高达数十丈。走过一线天,沿栈道往东,见寨门重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显着杨三寨王的威严,小心翼翼,翻越寨门,见石洞大开,洞洞相连,上上下下,大洞小洞随处可见。著名石洞有:棋盘洞,状如棋盘,相传仙人与杨三对弈所留;铜锣洞,脚跺洞底发出铜锣声响,据说用作报警鸣锣,轻易不能跺脚;母子洞据说是杨三母亲带孩子住的;寨王洞是杨三的聚义厅、卧室。洞内面积,大的几百平房米,能纳千人,高度有一至几丈高。还有一些无法去的峭壁上的藏宝洞,传说为防人偷盗,杨三用于藏宝的地方,要想进入,须搭云梯。周边还有张口洞、牛鼻洞更是深不可测,用小石头投进去滚落的声音由近及远,由大及小至无声。大大小小的石洞加之杨三神像构成杨三寨独特的风光,所以说杨三寨“奇洞神像千古绝”。 杨三寨灵气在水。紧依寨北的是一条潺潺流动的河水,西山浓荫相拥河面,水拌凸岩凹壁,绿水从平滑的石上流过,如画在诗中托出。水,映出了山的青嫩;山,映出了水的妩媚,山水交映生辉。两岸沟壑,瀑水唱出河的歌声;白天在树荫中时隐时现,时断时续,虽听声响,近在咫尺,接近又十分遥远。这条地图上难觅的山河,就是杨三抛石拦母的石砸河。水洞镜潭帘瀑,如列绣屏,有可与西湖媲美的三潭印月。河中仍有杨三救母的扒娘滩,杨三母亲现娘滩遗迹。因为有了这条河,山才有了寨的仙境;因为有了这座寨,河才有了水的灵气。 沿河左上杨梅路到城土岭便见上仓布施于民,自然灌溉农田的天作堰。向左行驶约1000米便见了仙人洞和神猴山,只见山猴坐在山顶笑嘻嘻地俯看人间,沿天作堰继续往前行驶,可见迎客松和神秘的滴水岩,一年四季无论天有多干,岩石滴水不断,冰墙冰柱凌空悬挂蔚为壮观,以前,此处有一滴水岩神庙,善男信女前来烧香不断,可惜1987年被拆毁,目前仍可见遗址。有诗为证“脚踏杨三看梅开,石砸河上道人岩,箭土岭下天作堰,喜看风景滴水岩”。继续往前走,十八罗汉石傍山依次而立。你瞧,对面的歪螺石还在顶礼朝拜呢。从滴水岩学校远看虎皮岩,惟妙惟肖。由杨三医院,沿河而下,不久便到了观音洞。石洞高达几丈,香火不断,更奇的是洞顶常年滴水,仔细听,可听见滴水的吧嗒声。据说是观音圣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包治百病,有不少外地游客不远千里来此求取圣水。继续往前,便到了道人岩,道人岩与杨三寨一堑之隔,岩壁垂直,斧削如墙。岩中部有一穴洞,可容千余人聚会,古时曾有二层砖木结构的楼体,内供佛像百余尊,和尚十余人,每月逢会,俊男俊女如朝。佛洞左道,百丈处有一深不可测的无底洞,堪称地下迷宫,传说通往龙宫。洞内有自然石级向下延伸,途中有洞,洞中有厅,厅洞相连,九曲环绕,迷途难返。盛夏洞内凉气爽人,严冬温暖如春。游人冬季步入,可享春日融融乐趣,夏日进洞游戏,可拥秋天之意境,令游人流连忘返。 杨三寨这块旅游的处女地,既有凄婉动听而神奇的传说,更有赏心悦目的景致,有情的内涵,更有美的外表。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或情窦初开的少女,含羞期盼世人的赏析与开发。杨三寨,竭诚欢迎四面八方的你我他走进她的怀抱,聆听故事,观赏风景。 霍山名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美称的霍山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以来,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四大工程,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初步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示范区建设既有利于保护霍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加快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是进一步落实国家环保政策的需要。霍山位于江淮分水岭,淮河的源头,保护好霍山的生态环境,不仅利在本县,而且惠及下游的千百万人民。 全国绿色小康县 目前,全县现有林地面积225万亩,占总面积的73.3%,森林覆盖率达71.9%,绿化率达74%,活力木蓄积量达500多万立方米。今年以来,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打造绿色产业,林业成为林农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作“绿色银行”,被中宣部、林业部等单位授予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 在四年一度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中,霍山县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同时荣获最高奖——“长安杯”。 近年来,霍山县紧紧围绕“抓综治、保平安、维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大力加强治安防范,着力构建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予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综治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2000、2002、2004年连续三届荣获“全省综治模范县”,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霍山”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家卫生县城 受全国爱卫办的委托,省爱卫办组织专家组按照国家卫生镇的标准,对我县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中的组织管理、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健康教育、食品卫生、除“四害”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检查复核后,全国爱卫会发文,命名霍山县城为“国家卫生县城”。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进程中,把社会事业放在战略位置,统筹安排,使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从2002年开始,我县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根据国家爱卫会和省、市爱卫会的部署,以人为本,坚持不懈地抓创卫,治城育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进行环境卫生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我县县城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县城功能日趋完善;管理机制健全规范,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科学文明,综合素质日益提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