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霍普曼杯网球团体赛
释义

简介

与久负盛名的戴维斯杯(Davis Cup)和联合会杯(Fed Cup)相比,霍普曼杯(Hopman Cup)的名字还不是很响亮。它是以澳大利亚网坛传奇人物霍普曼(Harry Hopman)的名字命名的世界网球混合团体赛,其地位相当于羽毛球的苏迪曼杯。

创始人

哈里.霍普曼(Harry Hopman)是澳大利亚著名网球选手,但他更伟大的成就是作为教练取得的。澳洲无数天皇巨星级的球员出自他的门下,其中有唯一两次夺得男子网球"大满贯"的巨星拉沃(Rod Laver)、目前仍保持着12个大满贯男单冠军纪录的埃默森(Roy Emerson)等等。澳大利亚队在他的率领下令人难以至信地15次夺取戴维斯杯。70年代移居美国后,他又培养出麦肯罗(John McEnroe)、戈麦斯(Andres Gomez)等巨星。

霍普曼一直希望举办一个能与戴维斯杯和联合会杯相当的混合团体赛。在他的门生Paul McNamee和Charlie Fancutt的努力下,第一届 Hopman Cup终于在1988年12月28日开幕,有八支队参加了淘汰制的比赛。每队男女选手各一人,进行男单、女单和混双三场比赛,每场比赛采用三盘两胜制(这一方式延续至今)。Lucy Hopman夫人每年均亲自为冠军发奖。目前比赛由韩国现代集团赞助,总奖金达90万美元。杯赛赛制由淘汰赛改为分组循环赛,两个小组的第一名争夺冠军。

影响

霍普曼杯的影响不断扩大,许多世界级高手均前来参赛。网坛女皇格拉芙(Steffi Graf)从第一届就开始参加,使赛会增色不少。第四届时还出现了格拉芙和贝克尔(Borris Becker)这样空前绝后的梦幻组合,可惜他们时运不济,因格拉芙染病而与冠军失之交臂。格拉芙的不懈努力在第五届终于得到了回报,她与另一位超级球星Michael Stich 合作首次将霍普曼杯捧回德国。其他参加过霍普曼杯的明星还有桑切斯兄妹、塞莱斯、诺沃特娜、辛吉斯、麦肯罗、维兰德、卡什、科达、伊万尼塞维奇等。相比之下美国选手对霍普曼杯重视程度远不及其他国家,现今称霸网坛的桑普拉斯、阿加西、威廉姆斯姐妹等均未参加过该赛事,达文波特也仅在去年亮相了一回。今年由于塞莱斯因伤退出,美国队在霍普曼杯上又将成为"鱼腩"。

1996年霍普曼杯被国际网联(ITF)正式承认为官方的世界混合团体赛,虽然其影响力目前还远不及戴维斯杯和联合会杯,但相信今后它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比赛也将更加精彩。

历届霍普曼杯团体赛得主

1988年: 捷克斯洛伐克,梅克尔/苏科娃

1990年,班牙,埃米里奥-桑切斯/阿兰查-桑切斯

1991年,南斯拉夫,普尔皮奇/塞莱斯

1992年, 瑞士,赫拉塞克和玛努艾拉-马列娃

1993年,德国,斯蒂希/格拉芙

1994年, 捷克,柯达/诺沃特娜

1995年,德国,贝克尔/胡贝尔

1996年,克罗地亚,伊万尼塞维奇/马约丽

1997年,美国,吉梅尔斯托布/鲁宾

1998年,斯洛伐克,库切拉/哈德苏多娃

1999年,澳大利亚,多克奇/菲利普西斯

2000年,南非,费雷拉/科泽尔

2000年,瑞士,费德勒/辛吉斯

2001年,西班牙,罗布雷多/桑切斯

2002年,美国,布雷克/小威廉姆斯

2004年,美国,布雷克/达文波特

2005年,斯洛伐克,赫巴蒂/汉图楚娃

2006年,美国,邓特/雷蒙德

2007年,俄罗斯,图萨诺夫/佩特洛娃

2008年,美国,费什/小威廉姆斯

2009年,斯洛伐克,赫马蒂/齐布尔科娃

2010年,西班牙,罗布雷多/M-桑切斯

2011年,美国, 伊斯内尔/马泰克

2012年,捷克,伯蒂奇/科维托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9: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