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霍纪平
释义

简介

霍纪平,是"解梦派"红学的创立者。

霍国玲、紫军、霍纪平、霍力君,"解梦派"红学的创立者。

其中三霍是嫡亲姐弟——力君(女)居长,国玲(女)次之,纪平老末。

"解梦派"红学研究历程

"解梦派"红学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霍国玲是北京国营七九七厂工程师。霍国玲,少时颜色无考,老来骨骼宽大,亦粗糙,亦男性,亦生猛,一九三六年十二月生,大专毕业,解梦派红学中坚。霍国玲有分裂型的人格特征——社交被动、缺乏知友。所以就借《红楼梦》填补空虚。家中、班中闲暇读,上下班等车、乘车亦读,还一首首背诵其中的诗词曲赋。读过、背过后,也琢磨其中的道道,像诗词、谜语与故事情节的关系等等。有的多少悟出些,可有的不想倒没什么,一想却更糊涂。如:《红楼梦》第二回说,林黛玉离家进京出发时只六岁,可到了京都后,凤姐问她几岁了,黛玉回答是十三岁了。难道她在路上走了七年不成?

霍国玲要丈夫紫军解答这些疑惑,紫军那里知道。不过见她痴迷,于是就干脆从外文局图书馆借了部《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任她胡梦颠倒。霍国玲一头扎入这书中去,一回回眉头紧锁、凝眸沉思,更将这三百多页的脂批全部抄到《红楼梦》的相应位置上。这一抄不要紧,如神汉巫婆的鬼魂附体,虚幻中她觉得《红楼梦》有正反两面,正面小说藏有背面的历中梗概。再将《红楼梦》正文、诗词以及脂砚斋批语结合起来细细阅读、研究,倒也可以自圆其说。许多问题就是这样,你越往那个方向去想,它就与你要肯定的对象越近似。

一九八二年二月,霍国玲第一篇红学论文——《曹雪芹生辰考》完成,同年提交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全国《红楼梦》研讨会。谁知上海师范大学的徐恭时还说了些鼓励的话。以前,霍国玲研究《红楼梦》也就是寻找精神寄托——孩子大了,工作也没必要认真,需要有些事消磨,现在见有人叫好,于是就生得陇望蜀之意,复作《反照"风月宝鉴"》、《"红楼梦"中隐入了何人何事》等,这基本奠定了"解梦"学的立论基础——《红楼梦》有正(小说)、反(历史)两面,雍正皇帝系曹雪芹伙同其情人竺香玉(林黛玉原型)所毒杀......

受霍国玲"成功"的影响,霍纪平也对《红楼梦》意兴阑珊。霍纪平,一九五一年生,山西师大外语系七六级毕业生(工农兵大学生),曾是中学教师。霍纪平善于把握机会,有较强的公关能力。他的加盟使解梦派红学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由地摊进入庙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凭借山西师范大学毕业生的资本,他打通一个又一个的关节,得到《山西师大学报》主编曲家源的认可,把解梦派的核心观点发表在《山西师大学报》上。他继承了霍国玲的衣钵,通过研究《红楼梦》双纪年光大霍国玲的正、反两面说。认为《红楼梦》存在曹氏纪年和雍正纪年。这一研究正好解决了霍国玲心中一结:"为什么林黛玉六岁离开江南,十三岁才到京都"。至此,霍氏姐弟的"红楼解梦"派已初具规模。

紫军面色白皙、端庄儒雅,长壮有姿貌。原名张孝先,所谓"百善孝为先"是也,后取毛泽东"芙蓉国里尽朝晖"意,改名张晖,一九三八年四月生,北京外语学院毕业。退休前任职中国外文局。紫军曾进行波斯文版"毛选"等图书的翻译出版工作,著译有九部,在各种报刊发表诗文一百多篇。二000年六月,曾被授予"有突出贡献学者奖"。二00二年,江泽民访问伊朗,将经他翻译的《波斯经典文库》赠伊朗总统哈塔米。霍氏姐弟研究《红楼梦》早期,紫军还有自己的事业,只是利用自己的方便他们借借书,查查资料。后把张晖把"晖"字,用拆字法和谐音法合成"紫军",开始作霍氏姐弟的发言人,主要承担对"红楼解梦"的理论阐述和回应正统红学"围剿"工作。

不久,大姐霍力君也加入了进来。霍力君,曾用名霍国宗,一九二七年生,一九四九年人民大学毕业后,随二野南下。作为学生兵,参军即被提干。一九六三年转业到衡水地区,一九八四年离休。霍力君曾是霍家的大款,其1956年母去世后,为父亲筹办婚事及补贴家用,他曾一次汇回五千元给家里。霍力君古典文学修养深,以前就熟悉《红楼梦》,她虽是解梦派的成员,但解梦派理论对她影响不大。她曾常看弟妹的书稿,对于其中的内容,并不全盘接受,而是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霍力君的成就主要在《解开脂砚斋之谜》一文,认为脂砚斋是曹雪芹与妻子合用的批书笔名。

"解梦派"红学主要观点

《红楼解梦》原名《红楼隐侠》,是霍氏家族的代表作。一九八九年初版发行,一次印二万八千册。一九九五年,《红楼解梦》增订本第一集出版发行,一次印三万册。一九九六年,《红楼解梦》增订本第二集出版发行 。一九九七年,《红楼解梦》增订本第三集(上、下册)出版发行,一次印刷一万二千册。 一九九七年,《红楼圆明隐秘》出版发行,一次印刷一万册。二00二年,《红楼解梦》第四集(上、下册)出版发行,一次印刷六千册。二00三年,《红楼解梦》第五集(上、下册)出版发行,一次印刷六千册。二00六年一月,《红楼解梦》第六集出版发行。二00七年一月,《红楼解梦》第七集出版发行。

《红楼解梦》是一部论文集,由许多篇论文组成,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解梦派"。 其主要观点是:

1、《红楼梦》不是一部纯粹的小说,或者说,不是一部本来意义上的小说。它是一部以小说的形式做掩护而隐写的历史。象一柄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有正反两面。正面是小说,反面是历史。

2、《红楼梦》反面所隐历史,既是《红楼梦》的主线,也是作者写《红楼梦》的真正目的。一是隐写一部历史,为闺阁写传,主要为竺香玉写传,隐写了精通医术的曹雪芹与竺香玉合谋用丹砂毒死了雍正。黛玉的原型真名竺香玉,是曹雪芹幼时的伴读丫鬟。后被送入宫,做了雍正的皇后。家恨情仇,曹雪芹与宫中的竺香玉合谋毒死了雍正。二是借此痛骂雍正,大骂清廷,揭露其腐败,预示清王朝日益没落的前景。三是指奸责佞,贬恶诛邪。"解梦派"红学的光荣与"不朽"  《红楼解梦》问世后,由于观点新奇,曾引发了人们对《红楼梦》的钻研与思考,有人采取《红楼梦》与《红楼解梦》"两相对照的阅读方式"。胡文彬曾为之作"序" (见胡文彬部分),周汝昌也说,"......得知其研究经过,克服了种种困难阻力,精神毅力俱可佩服。惨淡经营,数载之功,实非易易。此书之问世,对推动学术发展,交流切磋,定然有益"。

胡文彬、周汝昌外,其他学者,特别是多家媒体俱有介绍和好评,北京电视台、《视点》、《今天》、《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许多报刊都载文介绍她的新学说。《中国新闻》也将消息推荐到国外,港澳、新加坡、美国——华人报刊都纷纷转载。一时,"曹雪芹杀雍正"成为热门话题。霍国玲被认为是当代最牛X的红学家。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解梦派"红学正要走向没落,所谓正统红学却以小骂大帮忙的方式登场。于是解梦派红学历久不衰(见前)。

"解梦派红学"的现状

二00五年十月二十日,霍力君走了。

霍纪平现任香港某公司董事长。已经是董事长了,那里在意"红学"这劳什子。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解梦"的前景无限光明。霍国玲夫妇仍意气风发。据说,他们各有所长,紫军思路敏捷,逻辑性强,打字速度也快;霍国玲心细,思维活跃,对《红楼梦》内容、诗词、脂批都很熟悉,善于联想,常常有奇妙发现,故往往是霍国玲出点子,紫军写文章,再由霍国玲修改,定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