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霍冠华 |
释义 | 个人简介霍冠华 1959年出生,1979年学习彩瓷工艺,1983年学习陶塑艺术创作,1986年至1989年师承工艺美术大师曾良先生从事陶塑创作。1989年至1990年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深造。现就职于石湾冠华窑美术陶瓷厂。代表作《高瞻远瞩》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奖。 霍冠华,1959年生,佛山石湾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1979年,开始从事艺术陶瓷工作,1981年,参加佛山地区美术训练班。1985年起,师从工艺美术大师曾良,1989年,到广州美术学院进修一年。1998年,创办“石湾冠华窑美术陶瓷厂”。他对陶瓷工艺美术领域涉足面比较广:彩瓷、器皿造型、浮雕壁画、石湾公仔等,对陶瓷生产中的坭、釉、火等工艺、配方都认真学习并进行大胆的尝试。成功研发了陶坯二次烧金,打破了石湾陶不能二次焗金的说法。在继承石湾陶塑艺术以实用为原则的基础上,将秀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彰显装饰的特色。其作品博采众长,在石湾传统陶艺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写实、严谨、工整的艺术风格。近年来以塑鹰为主打品牌,所创作的雄鹰达百余款。代表作《傲雪》获全国“传承与创新”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并有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作品在全国、省、市工艺美术或陶瓷艺术展上获得金、银、铜奖。 创作风格:霍冠华作品主要以鹰为题材进行创作,追求“形神兼具”的艺术效果,有石湾新一代“鹰王”的美誉。 霍冠华进行陶艺创作已有三十余载,师从于有着“鹰王”之称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良,现接其衣钵,继续以“鹰”为题材进行创作。据其不完全统计,至今其塑造的“公仔”鹰已经超过120多款。霍冠华塑造鹰的造型各异,或展翅欲飞,或激流击水,或立于悬崖峭壁;通过巧妙地运用原坯薄釉淡彩的装饰手法,把釉彩、陶土、雕塑相结合,展现出鹰桀骜不驯的悍勇英姿,将鹰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达到入目传神的艺术效果,体现了其严谨、写实、工整的艺术创作风格。 在创作中,为了更好地刻画出鹰的形象,达到更好的艺术表达效果,霍冠华在电视、报纸、杂志中尽可能地搜集关于鹰的资料,了解关于鹰的相关信息。他表示,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做到刻画出更为传神的陶艺作品,必须专注于对创作对象的观察。 作品欣赏“勒古鹰眼疾”、“耸身思狡兔”,古人咏鹰时总是抓住鹰隼这类猛禽矫健、勇悍、敏锐的特征广为抒发,鹰在有意无意间被人类投射上智慧、力量、速度的崇拜,因此成为一种传统的动物“英雄”形象而被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及陶艺家所广泛创作,在众多鹰的艺术创作与陶艺创作者中,霍冠华正是其中比较出色的一位。 作为“石湾鹰王”曾良的门下高徒,霍冠华从事陶艺创作已近三十载。霍冠华继承了曾良大师 的意愿,以鹰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在前人的基础上,博取众家所长,形成了自己写实、工整、严谨的艺术风格,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霍冠华塑造的鹰隼造型,表现了鹰隼这类猛禽的悍健傲岸的英姿,或展翅山巅,或搏击惊涛,或傲立峭壁,无不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鹰隼勇猛、顽强、刚毅的特征。尤其是 巧妙地运用了原坯薄釉淡彩的装饰手法,釉彩、陶土、雕塑相结合,赋予了作品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其作品在全国及省、市各展览评比中曾多次获奖,2005年被授予“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现为广东省陶瓷协会常务理事。 作品《老鹰》,创作于2006年。作品传神地塑造了一只老鹰兀立于崖壁回首凝视的瞬间,山岩以红釉营造抢眼的视觉效果,灵动的红釉反衬出老鹰的深沉凝重。老鹰形象嘴钩爪利、目光敏锐、羽丰翎健,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呼之欲出。 ——作者:·谢家声· 新一代“鹰王”霍冠华的鹰做得栩栩如生 假如你和我们一样,曾站在佛山石湾公仔街,见识到各路神仙沿街铺排百米的浩大方阵,隆重得像王母娘娘的生日宴;假如你曾在石湾美术陶瓷厂里,目睹一箱箱等待煅烧的案头公仔,码得整整齐齐像即将上市的水果;假如你曾在南风古灶创意产业园里,听到有人拿着大喇叭,卖力地招呼数十位客商,像参观汽车装配车间一样,浏览配泥、拉坯、赋釉等工序……你会不会也萌生这样的念头:“这不是濒危的‘文化遗产’吗?它怎么会这么生猛红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