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汉字释义

中文读音

【汉字】惑

【拼音】huò

英文读音

be puzzled; delude; mislead;

部首笔画

部首:心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五笔86:AKGN

五笔98:AKGN

仓颉:IMP

笔顺编号:125115344544

四角号码:5333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60D1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或心 汉字部件分解:或心

笔顺编号:125115344544

笔顺读写:横竖折横横折撇捺捺折捺捺

基本字义

1. 心疑不定,不明白对还是不对:疑~。困~。惶~。智者不~。

2. 使迷乱:迷~。~乱。~人耳目。蛊~人心。

详细解释

(1)(形声。字从心,从或,或亦声。“或”本指“边境巡逻”,转指边境敌情的不确定性。“或”与“心”联合起来表示“心里不能确定(敌情)”。本义:心里不确定)

(2)同本义 [be perplexed;be puzzled;be bewildered]

内惑于郑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为奴婢所惑。――唐·李朝威《柳毅传》

(3)又如:惑眩(迷乱;混乱);惑疾(迷乱之病);惑变(迷乱变化);惑易(精神失常);惑志(疑心);惑误 (使人疑而误之)

(4)迷惑,使…辨不清 [puzzle;delude;confuse;mislead]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以惑愚瞽。――明·刘基《卖柑者言》

(5)又如:惑动(迷惑动摇);惑主(迷惑君主);惑术(迷惑人心之术);惑惑(迷惑);惑众(迷惑众人);造谣惑众;妖言惑众;惑世

(6)迷恋 [indulge in]。如:惑妄(迷于邪说);惑溺(沉迷)

(7)迷失 [lose]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惑失道。后大将军。――《汉书》

huò

〈形〉

(1)糊涂,令人不解 [muddle-headed]

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传道受业解惑。――唐·韩愈《师说》

孰能无惑。

幽暗昏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又如:惑实(糊涂);惑人(昏庸糊涂的人);惑主(昏君);惑突(糊涂,疑惑)

惑乱

huòluàn

[delude;entice] 迷惑扰乱

惑乱民众

事到如今你还在惑乱弟兄们,休想

惑然

huòrán

[puzzle;be bewildered] 困惑不解的样子

面对这一人事变动,我感到惑然

huò ㄏㄨㄛˋ

(1)心疑不定,不明白对还是不对:疑~。困~。惶~。智者不~。

(2)使迷乱:迷~。~乱。~人耳目。蛊~人心。

①疑惑、犹疑不定。《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惑,疑惑、犹豫、浊乱而志不一也。”

②精神散乱、幻视幻觉。《灵枢·大惑》:“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③“蚀于喉”之狐惑病。《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

佛学知识

概念

【惑】

指内心的迷乱状态。为妨碍开悟之心理作用的总称。包含对事与理之迷惑。此惑能发业润生而使人生死相续。《俱舍论》卷九云(大正29·48a)︰‘惑业为因故生,生复为因起于惑业,从此惑业更复有生。’《成唯识论》卷八云(大正31·43b)︰‘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

在十二缘起中,无明是发业之惑,称为等起因;爱与取是润生之惑,名为生起因。又,惑有见惑、修惑两种,即迷于四谛之理的是见惑,或称迷理之惑。迷于一切事的是修惑,或称迷事之惑。十随眠中的贪、嗔、痴、慢、疑属于修惑,身、边、邪、取、戒是见惑。此中,贪、嗔、慢等三随眠,唯缘各别之事而生,并不至于遍行三世诸事,所以是‘自相之惑’。五见、疑、无明等七随眠大多缘事而生,能缚三世诸事,故名为‘共相之惑’。

《胜鬘经》〈一乘章〉分别惑有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无明住地五种。就中,无明住地之力最大。这是将见惑配于见一处住地,将修惑分为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三种,然后另立无明为无明住地。据《无上依经》卷上〈菩提品〉所述,无明住地是生缘之惑,无明住地所生的诸行是生因之惑。这是将惑依发业、润生两类而分的。

此外,天台家立三惑,即(1)障即空之理的界内烦恼是见思惑;(2)障出假利生的界内外恒沙习气,名为尘沙惑;(3)迷于中道第一义谛之理的界外惑,称为无明惑。这是将《胜鬘经》中五住地的前四住地总摄为见思,第五住地摄为无明,另立习气为尘沙。一般而言,惑与烦恼同义,而惑之所以用于指不解闇昧,或许它原是无明之异名。

附一︰〈二惑〉(摘译自《佛教大辞汇》)

分类

(一)理惑与事惑︰所谓理惑,即根本无明之惑,能障覆中道之理。事惑有二︰一谓尘沙惑,能障化导,覆俗谛之法;二谓见思惑,能阻空寂,覆真谛之法。

(二)现行惑与种子惑︰现行惑谓六根对六尘,现起贪嗔痴等烦恼,令心昏迷,障诸善法。‘种子’谓根本无明,因此无明,能生一切烦恼,障诸善法,是名种子惑。

(三)界内惑与界外惑︰天台家以三惑中之见思为界内之惑,尘沙无明为界外之惑。

(四)通惑与别惑︰依天台家所说,三惑中之见思是三乘通断,故为通惑;而尘沙无明则为别惑。

(五)四住地惑与无明住地惑︰系将五住地之惑二分而成二类,即《大乘义章》卷九所说(大正44·641b)︰‘惑有二种,一者四住,二者无明。’

(六)见惑与修惑︰分别曰见,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计断计常乃至有无等见,是名见惑。贪爱曰思,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贪爱染着,迷而不觉,是名思惑。

附二︰黄忏华〈三惑〉

三惑

三惑是天台宗所说的三种障惑。天台宗人把一切迷事、迷理的妄惑归纳成三类︰(1)见思惑,(2)尘沙惑,(3)无明惑。总称三惑。

第一见思惑,是把小乘教中所说见、思二惑合而为一而立此名。见惑是见道位上所断的惑,是属于知识的错误见解,即意根对于法境,由不合理的推度分别而起各种邪谬的见解。如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妄计为我的身见,及于身见上计我为断为常的边见,乃至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利使,又贪、嗔、痴、慢、疑等五钝使,都称为见惑。见惑总有八十八使,欲界苦谛,具足利钝十使;集、灭二谛,除身见、边见、戒禁取见,各有七使;道谛,除身见、边见,有八使;四谛下合为三十二使。色无色二界,只在每谛下除嗔使,其余都和欲界相同,所以二界各有二十八使,合为五十六使。三界相加成八十八使。思惑是思维道(修道)位上所断的惑,是属于情意的颠倒执着。即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境,贪爱染着,倒想邪求。如于一切顺适心情的境界所起的贪欲,及于一切违反心情的境界所起的嗔恚,乃至痴、慢等,都称为思惑,又叫作修惑。思惑总有八十一品。三界合为九地,地地各有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贪、嗔、痴、慢(上八地无嗔),合称八十一品。这个见思二惑都是对于三界内的事理迷惑不了,因而招致三界的生死,所以称为界内惑。又因障于空理,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通应该断的,所以又称为通惑,而断除这两惑的方法,是用空观,因此把这两惑合称为见思惑。

第二尘沙惑,是执着于空,迷于界内外尘沙数法,障出假利生。此惑通界内外。界内通二乘有,以见思为体。界外只限于菩萨所断,所以又叫别惑。

第三无明惑,是一切生死烦恼的根本。昏迷痴暗,障蔽中道实相理,于诸法事理无所明了,所以称为无明。在见思惑中的无明是障蔽空理的惑,是枝末无明;此惑是障蔽中道理的惑,是根本无明,能招致三界外的变易生死,所以称为界外惑。此惑也只限于菩萨所断,也称为别惑。

在四教中,藏、通二教以见惑为理惑,以思惑为事惑,即见惑为迷于无常无我等四谛真理的惑,思惑为迷于色、声等世法事相的惑。别、圆二教以根本无明为理惑,以尘沙及见思为事惑,即根本无明惑为覆蔽中道理的惑,尘沙惑障碍化导,为覆蔽俗谛法的惑。见思惑障碍空寂,为覆蔽真谛法的惑。

三国和三谛

三惑是和三谛不相应的,即不明了空谛理起见思惑,不明了假谛理起尘沙惑,不明了中谛理起无明惑。所以明了三谛理,断三惑,即证三智,成三德。但是三谛是实相的三方面,空、假、中,都是一实相的全体。空显破情之德,假显立法之德,中显绝待之德。所以说空,假、中就在其中,非是和假、中相对之空,而是和假、中相即之空,于是一空一切空。说假、说中,同样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这就是三谛圆融。三谛圆融所以证一谛即证三谛。三智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于色心依正一切诸法通达毕竟空寂之理,即空谛智。道种智是了知一切种种差别的道法,即假谛智。一切种智是于一切诸法上通达本有性德之体,即中谛智。在四教的别教中,三惑其体各别,因而次第断除,三智也次第发得。就中先修空观,破见思惑,得一切智,证真谛理。次修假观,破尘沙惑,得道种智,了知假谛恒沙法门。后修中观,破无明惑,得一切种智,证中道法身。这样,由隔历的次第三观断三惑、得三智。然而在圆教就不这样,三谛既然圆融,而能障蔽它的三惑也就同体,即就迷于绝对理的一惑,把它的粗分叫作见思,细分叫作尘沙,极细分叫作无明。一惑即三惑,所以起一惑即障蔽三谛,粗分的见思障蔽空谛,细分的尘沙障蔽假谛,极细分的无明障蔽中谛,其实,却是一心三惑,又称为同体三惑。断一惑即断三惑,得一智即得三智,这称为‘三惑顿断’、‘三智一心中得’。但就断惑的渐次上,先在十信位断见思和尘沙,其中初信断三界的见惑,次六信断三界的思惑,后三信断界内外的尘沙惑。从十住位的初住以后到十地渐次断无明一品,证中道理一分,即断四十品惑。更破一品无明,进入等觉位。再进而破第四十二品无明,发究竟圆满的觉智,智断二德圆满,即为圆教的妙觉果位。

书籍《惑》

书籍《惑》——女性自白文学

简介

风华出版社的班子调整,在总编辑林黎出任社长的总体格局基本敲定的情况下,宣布任命时,突然彻底翻盘,社长另有人选,其他副职阴差阳错,故事就此展开。

小说以林黎的日记为主线,通过独特的个体视角,透视社会转型与变革时期,生存、突围与发展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与考验。其独立的意识、犀利的眼光、对事业近乎病态的执著与热情,以及对精神领地的捍卫与坚守,特别是她从父辈那里秉承而来的精神洁癖和不谙周旋拿捏、以本色行事的工作风格,使得她在人为设置的险恶环境夹缝里,呈现出徒劳无功却又极其悲壮的抗争姿态。屡屡失利后,林黎最终心力交瘁,在失望与希望中出走,沉寂无声……

小说主辅两条线索对生存背景的烘托与贯穿,将人性的光焰,特别是主人公对友情亲情的珍视与依恋,对精神家园的守望,对爱情的不渝与逃离表现得诗意而又凄美;而官场的丑恶、私欲的膨涨、人性的扭曲、良知的堕落、心气的浮躁等诸多元素杂糅交融,更是营造了一种可信、可感的氛围。其中冷暖色调的交织,情与事的交汇,现实与过往的交替,精神与 “法则”的交锋,网织出一个复杂的生活图景。读来既为现实的繁复与严酷而震撼,又为人物命运的变化无常而揪心。

这是一部“疼痛”而唯美的作品,涉及大时代背景下文化人精神与灵魂的拷问,是一类人的生活描摹。

小说借文化人特定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特质,呈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在面对生存中的困惑、疑惑、迷惑甚至诱惑的袭扰与纠结时,内心省视与巡航的过程。

强烈的思辩色彩,透视着社会转型时期的内外矛盾和盘根错节的现实。塑造出既传统又时尚、既孤傲又多情、既刚强又脆弱、既大气又细腻的人物形象,是特定时期的一个缩影。

作品人物的命运,既是个人的,更是社会的。特殊的视角和多种元素的交融,使得小说厚实、大气,不同一般缠绵于个人情感的作品,也非纠缠于小团体权利与私欲分配不均导致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具有一种思想的张力和纵深感。

作者简介

栗子,无疑是笔名。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自小随父母“南北转战”,当过兵,学过医,后专事编辑工作。受家庭影响,从小对文字有感情,喜欢读书、思考,做事追求完美。外人评价:专注、干练,善解人意; 家人调侃:弱智、娇气,处处不省心; 自我定位:工作时忘记性别,生活中自然而然。

三毛文章《惑》

三毛的文章《惑》(收录在《雨季不再来中》)

黄昏,落雾了,沉沉的,沉沉的雾。

窗外,电线杆上挂着一个断线的风筝,一阵小风吹过,它就荡来荡去,在迷离的雾里,一个风筝静静地荡来荡去。天黑了,路灯开始发光,浓得化不开的黄光。雾,它们沉沉的落下来,灯光在雾里朦胧……天黑了。我蜷缩在床角,天黑了,天黑了,我不敢开灯,我要藏在黑暗里。是了,我是在逃避,在逃避什么呢?风吹进来,带来了一阵凉意,那个歌声,那个飘渺的歌声,又来了,又来了,“我来自何方,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风呼呼地吹……海哗哗地流……”我挥着双手想拂去那歌声,它却一再的飘进来,飘进我的房间,它们充满我,充满我……来了,终于来了。我害怕,害怕极了,我跳起来,奔到妈妈的房里,我发疯似的抓着妈妈,“妈妈!告诉我,告诉我,我不是珍妮,我不是珍妮……我不是她……真的,真的……”

已经好多天,好多天了,我迷失在这幻觉里。

《珍妮的画像》,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片子,这些年来从没有再清楚的记忆过它,偶尔跟一些朋友谈起时,也只觉得那是一部好片子,有一个很美,很凄艳,很有气氛的故事。

大约在一年前,堂哥打电话给我,说是听到《珍妮的画像》要重演的消息。我说,那是一部好片子,不过我不记得什么了,他随口在电话里哼出了那首珍妮常唱的小歌——“我从那里来,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风呼呼地吹,海哗哗地流,我去的地方……人人都……”握着听筒,我着魔似的喊了起来,“这曲调,这曲调……我认识它……我听过,真的听过。不,不是因为电影的缘故,好像在很久,以前不知道在什么世界里……我有那么一段被封闭了的记忆,哥哥!我不是骗你,在另一个世界里,那些风啊!海啊!那些飘缈,阴郁的歌声……不要逼着问我,哥哥,我说不来,只是那首歌,那首歌……”

那夜,我病了,病中我发着高烧,珍妮的歌声像潮水似的涌上来,涌上来。它们渗透全身,我被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强烈的笼罩着,这是了!这是了!我追求的世界,我乡愁的根源。

从那次病复原后,我静养了好一阵,医生尽量让我睡眠,不给我时间思想,不给我些微的刺激,慢慢地,表面上我平静下来了。有一天忽然心血来潮,也不经妈妈的同意,我提了画具就想跑出去写生,妈听到声音追了出来,她拉住我的衣服哀求似的说:“妹妹,你身体还没好,不要出去吹风,听话!进去吧!来,听话……”忽然,也不知怎么的,我一下子哭了起来,我拚命捶着大门,发疯似的大喊:“不要管我,让我去……让我去……讨厌……讨厌你们……”我心里很闷,闷得要爆炸了。我闷,我闷……提着书箱,我一阵风似的跑出家门。

坐在田埂上,放好了画架。极目四望,四周除了一片茫茫的稻田和远山之外,再也看不到什么。风越吹越大,我感觉很冷,翻起了夹克的领子也觉得无济于事。我开始有些后悔自己的任性和孟浪起来。面对着空白的画布我画不出一笔东西来,只呆呆的坐着,听着四周的风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风声渐渐的微弱了,在那个之间却围绕着一片欲的寂静,慢慢的,远处像是有一种代替风声的音乐一阵阵的飘过来,那声音随着起伏的麦浪一阵一阵的逼近了……终于它们包围了我,它们在我耳旁唱着“我从何处来,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

我跳了起来,呆呆的立着,极度的恐慌使我几乎陷于麻木;之后,我冲翻了书架,我不能自主的在田野里狂奔起来。哦,珍妮来了!珍妮来了!我奔着,奔着,我奔进了那个被封闭了世界里。四周一片黑暗,除了珍妮阴郁、伤感、不带人气的声音之外,什么都没有,空无所有,我空无所有了,我张开手臂向着天空乱抓,我向前奔着。四周一片黑暗,我要找寻,我找寻一样不会失落的东西,我找寻……一片黑暗,万物都不存在了,除了珍妮,珍妮……我无止尽的奔着……。当夜,我被一个农人送回家,他在田野的小沟里发现我。家里正在焦急我的不归,妈看见我的样子心痛得哭了,她抱住我说:“孩子,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我默默的望着她,哦!妈妈,我不过是在寻找,在寻找……迷迷糊糊的病了一个星期后,我吵着要起床。医生、爸、妈联合起来跟我约法三章,只许我在房中画静物,看书,听唱片,再不许漫山遍野的去瞎跑。他们告诉我,我病了,(我病了?)以后不许想太多,不许看太多,不许任性,不许生气,不许无缘无故的哭,不许这个,不许那个,太多的不许……在家闷了快一个月了,我只出门过一次,那天妈妈带我去台大医院,她说有一个好医生能治我的病。我们走着,走着,到了精神科的门口我才吃惊的停住了脚步,那么……我?……妈妈退出去了,只留下医生和我,他试着像一个朋友似的问我:“你——画画?”我点了点头,只觉得对这个故作同情状的医生厌恶万分——珍妮跟我的关系不是病——他又像是个行家的样子笑着问我:“你,画不画那种……啊!叫什么……看不懂的……印象派?”我简直不能忍耐了,我站起来不耐烦的对他说:“印象派是十九世纪的一个派别,跟现在的抽象派没有关系,你不懂这些就别来医我,还有,我还没有死,不要用这种眼光看我。”珍妮跟我的关系不是病,不是病,我明白,我确实明白的,我只是体质虚弱,我没有病。

珍妮仍是时时刻刻来找我,在夜深人静时,在落雨的傍晚,在昏暗的黎明,在闷郁的中午……她说来便来了,带着她的歌及她特有的气息。一次又一次我跌落在那个虚无的世界里,在里面喘息,奔跑,找寻……找寻……奔跑……醒来汗流满面,疲倦欲绝。我一样的在珍妮的歌声里迷失,我感到头落的狂乱,我感到被消失的痛苦,虽然如此,我却从那一刹那的感觉里体会到一种刻骨铭心的快乐,一种极端矛盾的伤感。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已沉醉在那个世界里不能自拔,虽然我害怕,我矛盾,而我却诉说不出对那种快感的依恋。夜以继日的,我逃避,我也寻找,我知道我已经跟珍妮合而为一了,我知道,我确实知道。“珍妮!珍妮!”我轻喊着,我们合而为一了。

照例,每星期二、五是我打针的日子,晚上,我拿了针药,关照了家里一声就去找那个从小就照顾我的医生——张伯伯。张伯伯关切的注视我,他说:“妹妹,你又瘦了!”我就像犯罪被揭穿了似的恐慌起来——我做错了什么呢?——我低下头嗫嚅的说:“张伯伯,我失眠,你知道,我经常睡不着,安眠药没有用——”他抬起我的下巴,轻柔,却是肯定的说:“你不快乐,为什么?”

“我不快乐?是吗?张伯伯,您弄错了,我快乐,我快乐……真的……我不快乐真是笑话了。珍妮来了,你知道,珍妮来了,我满足,我满足……虽然我不停的在那儿跑啊!跑啊!但我满足……真的……痛苦吗?有一点,……那不是很好?我——哦!天啊,你不要这样看我啊!张伯伯,我真的没病,我很好……很好……”

我发觉我在歇斯底里的说个不停,并且泪流满面,我抑制不住自己,我不能停止的说下去。张伯伯默默的拉着我的手送我回家,一路上他像催眠似的说:“妹妹,你病了,你病了,没有珍妮,没有什么珍妮,你要安静,安静,……你病了……”

打针,吃药,心理治疗,镇静剂,过多的疼爱都没有用,珍妮仍活在我的里面。我感觉到珍妮不但占有我,并且在感觉上已快要取而代之了,总有一天,总有一天我会消失的,消失得无影无踪。活着的不再是我,我已不复存在了,我会消失……

三番两次,我挣扎着说,珍妮!我们分手吧!我们分手吧!她不回答我,只用她那缥渺空洞的声音向我唱着:“我从那里来,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风呼呼地吹,海哗哗地流,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

唉!珍妮!我来了,我来就你。于是珍妮向一阵风似的扑向我,我也又一次毫无抵抗的被吸到她的世界里去了,那个凄迷,空无一物的世界里。我又在狂跑……寻找……依恋着那颓废自虐的满足而不能自拔。

“我来自何方,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风呼呼地吹……海哗哗地流……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珍妮!珍妮!我来了,我来就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