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火烧港围垦 |
释义 | 火烧港位于海坛岛西南海湾。湾口长14公里,海岸线长15公里,湾内面积750公顷。港内滩涂多为淤泥土质,最深达23米,附近居民在海滩上养殖蛏、牡蛎等。港湾三面为丘陵环抱,土质差,每逢台风和暴雨,低洼地带和海滩地常遭潮水和山洪淹没。清代,湾口沿岸的竹边、北厝、佳田下、西壁等村庄筑有4条小型防洪堤,总长2.4公里。但只能保护小部分农田,大部分农田仍受潮汛威胁。沿岸水资源缺乏,农产量较低。 1970年6月17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在火烧港围海筑堤,筹建盐场,当年12月动工,1973年6月海堤竣工,并转入盐场建设。1975年,工程全部完成,投入生产。火烧港盐场面积5.56平方公里,有效生产面积为3.97平方公里,年产原盐3万吨,是福建省第四大盐场。 火烧港围海工程包括:海堤填筑、闸门建造、滩内建设。共投入280万工日,使用700辆人力板车、18艘自动抛石船、2艘机动船、30艘渔船,挖填土石268万立方米。总投资566万元。 海堤填筑火烧港海堤北起鹅尾山,经本莲屿、礁仔头、小吉钓、吉钓,南至天山西侧。共5条海堤,总长1409米(其中一线345米;二线556米;三线119米;四线184米;五线205米)。海堤结构以土堤为主,基础抛石,两旁砌护。堤高8~10米(堵口段高14米),堤面宽7.5米。其中二线海堤深达23米,淤含水率达40%~70%,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大。为此,改变施工方法,即基础采取软泥挤压两旁,中间采取抛石填筑。1973年4月22日大堤合龙,接着全线加高,6月17日结束。总投入86万工日,挖填土石120万立方米,投资154万元。 海堤建成后,港内本莲屿、礁仔头、小吉钓、吉钓、猫屿、鸡蛋屿等6个岛屿连成一片。 闸门建造1971年开始,工程指挥部先后在堤内礁仔头、鹅头尾、小吉钓等处建造3座排水闸、1座溢洪闸、1个机械排洪站、1座纳潮闸。配备16台8~15吨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和3台80千瓦轴流泵。最大排水量为50立方米/秒,最大纳潮量为126立方米/秒。 礁仔头排洪闸门始建于1971年,1973年4月建成。闸门长28.3米,宽10.7米。以块石为基础,条石浆砌墩墙。共5孔,每孔宽3米,高3.4米,闸底高程为零点。闸板启闭梁为钢筋混凝土,配备5台各15吨启闭机,泄洪能力为50立方米/秒。1990年6月,在礁仔头排水闸门内侧又建1座排涝站,长10米,宽4米,安装3台80千瓦轴流泵,日排水27.5万立方米,是县内排水能力最大的排涝站。 鹅头尾排洪闸门长14米、宽10米。共4孔,单孔宽2.2米,高3米,闸底高程2.5米。配备4台8吨启闭机,最大泄洪能力为48.5立方米/秒,日排水140万立方米。同时在横山头增建1座宽14米、高4.2米的溢洪道,溢洪能力为32立方米/秒。 小吉钓排洪闸门结构设施和泄洪能力与鹅头尾排洪闸门相同,担负着海塍头至天山一带6.2平方公里的泄水排洪。同时又在隔堤建1座2孔泄洪闸门,调节小吉钓闸门排洪。 鹅头尾纳潮闸门鹅头尾纳潮闸门长14.5米,宽10米。共4孔,每孔宽2.2米,长3米。闸底高1.5米,闸顶高9米。配备4台10吨启闭机,纳潮能力为12.6立方米/秒,日进水15~26万立方米,基本满足晒盐用海水。 滩内开发火烧港围海面积729公顷,除沿岸173公顷垦为耕地外,其余556公顷滩地被辟为盐场。 火烧港盐场1973年6月开始建设,除低滩蒸发区66.54公顷外,其余划分为4大片20个单元,每单元均建有蒸发池(制卤池)和结晶池。其中蒸发池总面积254.56公顷,结晶池总面积35.56公顷,低滩蒸发池面积为62.09公顷。盐场于1975年投产,实际生产面积为418.75公顷,年产原盐3万吨左右。1991年,晴日多,雨天少,产量高达3.7万吨。盐场内还建有纳潮渠道,总长3740米,海水经渠道储入东壁、红山、海塍头3个水库,供晒盐用;2条排洪沟,总长1.1万米,场外洪水经此分流入海;3条排淡主干沟,总长4810米,21条支沟(20个单元和低滩蒸发区各1条),总长5370米。此外,还建有5条专用公路,总长8.17公里;30座桥涵;1座运输码头,可停泊100吨级以下船舶。 北厝盐场1958年,天山村群众在村西澳口围海,筑堤600米,高6米,围垦面积33.3公顷。1971年海滩下段5公顷又辟为盐场,实际生产面积2.8公顷。1973年投产,年产原盐300吨。1989年,天山村群众又在北厝盐场外侧围堤300米,高6米,围海16公顷,其中14公顷辟为盐场,1991年投产,年产原盐近千吨。 土澳底盐场位于火烧港盐场东侧,海塍头村西。1989年,北厝村民利用火烧港围海余地,建造盐场,有效生产面积为14公顷。1990年投产,年产量达千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