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M1A1
释义

M1A1坦克的全称为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属于战后的第三代主战坦克,1985年开始在美军服役。装备120mm口径滑膛炮,在车体和炮塔都采用了复合装甲,火力和防护能力都较M1坦克有较大提升。该坦克是M1系列坦克的第二种改进型,现已成为美国陆军主力坦克。

简介

M1A1战斗全重57吨,有4名乘员。最大速度66.8千米/小时,在有准备时可涉1.98米深的水。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战斗和动力传动3个部分。主要武器是一门120毫米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弹药基数40发。辅助武器是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两挺7.62毫米机枪,弹药基数分别为10 00发和11400发。火控与观瞄装置是用火控计算原理,具有较高的行进间射击精度。

性能特点

①防护能力强

车体和炮塔采用了复合装甲,提高了对动能弹和化学能弹 ( 破甲弹 ) 的防护能力。在同等装甲重量下,复合装甲防破甲弹能力是均质钢装甲的 3 ~ 5 倍。在抗击脱壳穿甲弹时,相当于600毫米钢甲,在抗击空心装药破甲弹时,相当于 1300 毫米钢甲。车内乘员室、弹药室、燃油室之间用隔板防护,防止弹药或燃油爆燃时危及乘员。位于炮塔尾舱的弹药室上方装有防爆炸排放板,一旦该部分弹药中弹后爆炸,排放板首先被打开,使爆炸能量向外释放,保护车内乘员与设备安全。车上还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 3 毫秒内检测,并在200 毫秒内扑灭火源。集体三防装置在车内,产生高于外界大气压的超压,防止核、生、化有害物质进入车内,炮塔上还装有烟幕榴弹发射器,必要时施放伪装烟幕。

②火炮威力大

120毫米坦克炮在2000~3600米距离内可首发命中目标(在进行改进前装备1门北约制式105mm M68E1式线膛炮,改进后换为滑膛炮)。行进间可命中3000 米距离内的静止目标,直射距离1800米,可在2800 米距离上击穿三层北约重型靶板,使用 M829A1弹种,可在穿透1.5米厚沙堤后击毁苏式 T-72 坦克。

③火控系统先进

M1A1 坦克反应时间为 6.2 秒,其夜视设备性能优异,无论何种气象条件,有效观察距离都可在 1000 米以上,最大夜视距离为 2000 米,在与伊军坦克的交战中,能使坦克炮准确命中目视无法发现的 T-72 坦克。

④燃料和行程比基本合理

通常行驶 3 小时后加注燃料,最长可在 5 小时后再加油。

基本数据

乘员 4 人

战斗全重 57.1540 吨

车长 9.828米(炮向前); 9.033米(炮向后)

车体长 7.918 米

车宽 3.657 米

车高 2.438米(至炮塔); 2.885米(至机枪)

最大时速 66.77千米(公路); 48.3千米(越野)

最大行程 465 千米(公路)

爬坡 30度

涉水 1.219米 ;1.98 米 ( 有准备 )

通过垂直障碍 1.066米

越壕 2.734米

主要武器 120毫米滑膛炮

辅助武器 7.62毫米并列机枪,12.7毫米高机,7.62毫米机枪

弹药 120毫米炮弹40发,12.7毫米枪弹1000发,7.62毫米枪弹12400发

识别特征

就外部特征而言: M1 坦克与 M1A1 坦克区别不大, M1 坦克车体和炮塔特征也适用于 M1A1 , M1 与 M1A1 的区别在于火炮抽气筒的形状, M1 为规则柱形,而 M1A1 的 120 毫米滑膛炮的抽气筒上方凸起较大 , 其前缘、后缘向炮身过度部分较圆滑,与日本90 坦克、德国豹Ⅱ坦克的坦克炮基本相同。

M1A1的“后天不足”

M1A1以其出类拔萃的超常性能扬威于世,但仍有很多后天不足。M1A1重57吨,是世界上最重的坦克之一。巨大的重量使其在松软的沙漠上远不能像在硬地上驰骋自如,降低了战术性能。其次,由于M1A1坦克是美国为在欧洲战场使用设计的主战坦克因此不太适应风沙和高温条件,降低了坦克的作战性能。

M1A1卡宾枪

M1A1也泛指汤普森冲锋枪(Thompson),

M1卡宾枪的研制原本是美国陆军要为二线部队提供一种用于替代制式手枪的自卫武器,这个要求最初是在1938年提出的,其设想是研制一种类似于卡宾枪的肩射武器,7.62mm口径,发射中等威力的弹药,比标准的0.45英寸(11.43毫木)半自动手枪或转轮手枪有更远的有效射程,但要比M1式加兰德步枪更容易操作,携带更方便。这些要求实际上与现在流行的单兵自卫武器(PDW)的概念差不多。美国陆军的这个要求被搁置了一段时间,1940年重新提出。美军提出具体指标:质量小于2.5kg,能实施单发或连发发射,能取代手枪和冲锋枪作为军士、基层军官或机枪手、炮手、通信兵或二线人员使用的基本武器。1940年11月,委托温彻斯特公司研制威力介于步枪弹和手枪弹之间的新型枪弹。在1941年5月进行的第一次对比试验中,美国陆军放弃了连发发射的要求。9月份第二次对比试验前,温彻斯特公司提交了他们的半自动轻型步枪。1941年9月30日,选型委员会的报告书认为温彻斯特公司的样枪证明是最佳设计,于1941年10月正式定型,并命名为“M1 0.30英寸(7.62mm)卡宾枪”。温彻斯特公司设计的M1卡宾枪至定型在一年之内完成,在军械史上的发展过程来说,是一项纪录。

与M1式加兰德步枪相比,M1卡宾枪有便于更换的弹匣和较大的容弹量,实际射速高而且后坐力低,其射击精度和侵彻作用比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强。M1卡宾枪采用短行程活塞的导气自动原理,活塞导气系统由大卫·威廉姆斯设计。导气孔位于枪管中部,距弹膛前端面115毫米,活塞在枪管下方,后坐距离仅3.5毫米。发射时,火药燃气通过导气孔进入导气室并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撞击枪机框,使之后坐。枪机框后坐约8毫米后,膛压下降至安全值,这段时间为开锁前的机械保险。然后,枪机框导槽的曲线段与枪机导向凸起相扣合,枪机开始旋转(同时起预抽壳的作用)开锁。在枪机后坐过程中,其上的抽壳钩拉著弹壳向后运动,弹壳被拉出弹膛后,由枪机上的弹性抛壳挺向右前方抛出。当枪机框惯性体后端撞击机匣时,枪机框停止后坐,而枪机则要到它碰及机匣中枪机通孔的后端才停止运动。此时枪机后坐行程大于全弹长,于是弹匣中最上面的一发弹又被托弹板送至进弹位置。然后被压缩的复进簧伸张,推枪机复进,同时推弹入膛。由于枪机上的导向凸起和枪机框导槽的相互作用,枪机回转,实现闭锁。然后枪机框继续复进,直至惯性体的前端将活塞顶入活塞筒才完全停止。此时,枪再次呈待击状态。

M1卡宾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美军军士、基层军官或机枪手、炮手、通信兵或二线人员使用的基本武器。由于它的重量极轻,甚至有些突击队也使用它作基本武器武器。

---------------------------------------------------------------------------------------------

在M1式卡宾枪的基础上改进,将枪托改为折叠式枪托。该枪被命名为M1A1卡宾枪,并在1942年5月正式生产。

M1卡宾枪与M1A1卡宾枪最大的分别就是折叠式枪托。该折叠式枪托使枪的长度短了10吋,使用起来方便得多。尽管折叠式枪托使该枪加重了0.25磅,但它还是大大增加了该枪的实用性。

1942年初,美国空降部队要求开发一种能折叠枪托以缩短全枪长度,且在折叠状态下也能射击的M1卡宾枪。1942年3月通用汽车公司试制了侧向折叠的金属骨架形枪托样枪,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则试制了伸缩式金属枪托样枪。经过试验,通用汽车公司的样枪在1942年5月被选定为制式武器。

M1A1式卡宾枪是主要装备美国的伞兵。它全长为90.5厘米,折叠后只长64.8厘米,非常容易储放。M1A1式卡宾枪全重为2.53公斤,其他诸元同M1卡宾枪一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