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火龙村 |
释义 | 1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火龙岗镇火龙村◎ 村情概况火龙村位于火龙街道中部,全村现有28个村民组,户籍人口4531人,总户数约1301户,土地面积5.53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320亩,耕地面积1900亩,山林面积282亩。村党委下设三个支部六个党小组,现有党员人数126人,村两委班子由8人组成。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0亩(其中:田38亩,地42亩),人均耕地0.98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32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21亩,主要种植油茶等经济林果。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20户通自来水,有2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0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3公里。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2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在县内、省内。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17万元,占总收入的46%;畜牧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4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1头,肉牛8头,肉羊78头);第二、三产业收入0.5万元,占总收入的10 %;工资性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10%。农民人均纯收入63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人(占劳动力的3%),在省内务工0人,到省外务工3人。[1]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20户,共乡村人口81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4人。其中农业人口81人,劳动力35人。该村以瑶族为主。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合作医疗72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 88%;享受低保1人(韦华祥)。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20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马路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洞波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公里,距离中学43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人,其中小学生5人,中学生0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0亩。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1人,党员中男党员1 人,女党员0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土地少,无其他经济来源。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组织群众在这珍贵的土地上栽种品种较丰收的饲料草,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2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长梁乡火龙村◎ 地理位置火龙村位于建始县最北端,南距县城51公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的洛阳、高峰村相连,距长江碚石港口28公里。 ◎ 村情村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12户,1164人,耕地面积1192亩。 过去,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交 通、信息、技术等通达能力都较低,村民生活水平十 分落后。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国家扶贫开发和建设 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将 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大胆创 新,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取 得了显著成效,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主导产业基 本形成,农民收入迅速提高,科技应用水平、环境卫 生条件、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 ◎ 经济发展火龙村 2005年纳入湖北省重点贫 困村“整村推进”计划 。三年来,乡党委认真组织实施“整村推 进”和搬迁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7 年,该村被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前,火龙村的“五难”(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通讯难)问题十分突出。有 4个组不通公路,有 113户农户(占全村 36.2%)散居在高山峡谷中; 85%的村民饮水困难, 200亩水田灌溉得不到保证;村卫生室条件简陋;电视入户率低,且收视不到本州、县的新闻节目;手机只能使用重庆市的信号。三年来,散居在高山峡谷中 113户农户全部搬迁到村集镇周围;维修灌溉渠 5980米,保证了全村 200亩水田旱涝保收;安装 3700米供水管网,建成了集中供水工程,村民吃上了清洁的自来水,结束了背靠大河无水吃的历史;建成了移动通讯基站, 90%的农户安装了“村村通”电话,结束了用外省移动信号通电话的历史;安装了有线电视线路,入户率达到 98%,结束了看不到本州、县新闻的历史;村卫生室进行了升级达标,配备了合格的乡村医生;维修改建了村小学校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尤其是交通条件改善之后,过去运不出来只能自食的生猪、红薯、洋芋、林果等,直通市场,扩大了增收门路。 ◎ 环境建设过去进村,“路难行,味难闻”,三年来,火龙村 坚持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条件来抓,大力实施“六改五通四建”。“六改”即通组公路改造、用 水设施改造、厨房改造、厕所改造、栏圈改造、垃圾堆放处 改造;“五通”即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电、通信息(电 话、有线电视)、通沼气;“四建”即建晒场、建洗衣台池 建优美小庭院、建经济林果园。建成了4个标准化的村民小区: 即以卫生室、学校为中心的王家坪商贸小区;天二公路南侧的 养殖小区;老村湾的生态家园小区;正 坪的黄金梨小区。小区与小区之间新建2000多米水泥路,安 装了52盏高大5冠式路灯,85%以上的农户建起了沼气池, 全都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全村已有12户购置了电脑。走进村 庄,墙壁雪白,院落干净,道路通畅,环境优美,处处充满生 机活力,偏僻而古朴的村庄呈现出新农村的气息。 ◎ 主导产业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是关键,产业开发是核心。经过重新规划、几年建设,该村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确立并发展了3个主导产业。一是种植业。种植的850亩火龙柚已初见成效,2006年总产量达25万斤,总产值30万元,其中单户产值10000元以上的2户,5000元以上的30户,2000元以上的占到已见收益户的80%;发展了150亩黄金梨;种植了650亩速生林,到2009年开始轮伐,预计亩产值将达3000元,总产值达200万元;此外,村里正在和科技局联系,拟利用海拔低的地理优势,发展100亩反季节蔬菜,建成建始县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二是养殖业。2006年出栏商品猪800头,规划到2010年,全村培育年出栏50-100头的生猪养殖户100户,出栏1000头以上的15户;目前全村规模在500-1000只养鸡大户有4户。三是打工业。 2006年全村365人外出打工,实现打工收入280多万元 ,打工人数占总劳力的比重达到29.3%。主导产业的确立和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很大实惠,2006年达到2186元 ,比三年前增加 522元,年均增长25.4%。 ◎ 火龙村火起来傍着火龙村集镇,蜿蜒的火龙河缓缓西去。河两岸、公路旁,排排新房错落有致,农家果园迎风飘香,农贸市场热闹非凡。 在节日的欢笑声中,村支书何显电兴奋地对记者说:“穷窝子今非昔比了。” 火龙村是建始县长梁乡的贫困村,以往吃粮靠供应、饮水贵如油。为帮助村民尽快脱贫,全村102户村民去年整体搬迁至村集镇。今年初,建始又将其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祖辈偏居高山的村民,开始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新生活。 何显电家存放着一个形似水桶、状如背篓的器物。这是他专门收藏的历史见证物“背水桶”。过去,村民吃水需步行10里到火龙河背运,“背水桶”成了家家户户必备之物。搬下山后,用上了自来水,背水桶“退役”了。 村民彭祖照说,以前住在高山上,一天只能背一桶水。在乡、村干部帮助下,他下山找到好屋场,分到1。4亩耕地,种了1亩玉皇柚,家里完成了“六改五通四建”,用上太阳能热水器,门前安装了路灯。“这些,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走到村民杨春喜家旁,不禁为硕果累累的柑橘园所陶醉。他靠这些“摇钱树”脱贫致富了。去年,他家有棵柚子树产果190公斤,单株收入57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果树王”。 扶贫搬迁后,新的居住地适合发展优质水果。乡、村干部帮助村民发展以玉皇柚为主的优质水果930亩、黄金梨150亩,注册了“火龙玉皇柚”商标,并成立了火龙林果协会。 村民增收后开始提高生活质量。村里修通街道和户间小路,家家建起沼气池,装上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有的还添置了电脑。村电影放映队和锣鼓表演队经常演出,乐满山村。 “现在,火龙村‘火’起来!”何显电喜形于色。(记者 翟志清 通讯员 李玉华 胡兴国) 3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太平镇火龙村火龙村隶属于太平镇读书铺行政村,属于半山区。位于太平镇XX(西北)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太平镇5公里。国土面积有1.26平方公里,海拔1869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896.2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有耕地21.3亩,其中人均耕地0.09亩;有林地834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0户,有乡村人口224人,其中农业人口224人,劳动力14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7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20.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5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二、三产业收入为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