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火地岛 |
释义 |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面积约48700平方公里,1881年智利和阿根廷划定边界,东部属阿根廷,西部属智利。阿根廷的火地岛区相当于一个省,它的首府乌斯怀亚是个只有1.7万人口的城市。占地6.3万公顷是1960年正式开放的,每到南半球的夏天,从世界各地前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中文名称:火地岛 所属地区:阿根廷/智利 地理位置:南美洲最南端 面积:约48700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火地岛国家公园、莫雷诺大冰川 名字由来Tierra del Fuego1520年10月,航海家麦哲伦发现了被他命名的麦哲伦海峡时,首先看到的是当地土著居民在岛上燃起的堆堆篝火,遂将此岛命名为“火地岛”。 地理位置及构成南美洲南端群岛。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岛屿。主岛火地岛又称大火地岛,隔麦哲伦海峡(最窄处仅3.3公里)同南美大陆相望,面积4.87 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数百个小岛和岩礁在内的群岛总面积约了7.3万平方公里,约 2/3属智利, 1/3属阿根廷。 地形地貌主岛略呈三角形,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地面崎岖,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约甘山 2469米。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海拔180~600米,覆盖第四纪冰川沉积和火山灰砾,多冰川湖和沼泽湿地,较大的有法尼亚诺湖。山区多森林,低地为丛生草原。 气候气候寒冷,年均温低于 10℃,多强劲风暴。西部受湿润西南风和地形影响,年降水量高达2000~3000毫米;东部降水较少,不足500毫米。 人口人口稀少。原为印第安人奥那族等的居住地。 物产丰富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砂储量650亿吨,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铀矿、铝矾土、锰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镍矿和黄金矿。煤矿储量230亿吨,但品位低。石油储量约36亿桶,另有相当于15亿桶石油的油页岩,天然气储量133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2.2%。工业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建筑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咖啡、蔗糖、柑橘和大豆生产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粮食基本自给,但需进口一小部分小麦。畜牧业发达。 工农业生产1520年航诲家F.麦哲伦探险到达。1880年后,由于牧羊业兴起和发现金矿,智利和阿根廷开始移民。1945年主岛北端马南蒂亚莱斯发现石油,火地岛成为智利仅有的产油区。现主要经济活动是养羊,集中于岛的北部;其次是伐木、捕鱼和狩猎。工业仅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以及一些供本地消费的小型炼油厂、肉类冷冻厂等。 城市主岛南端的乌斯怀亚为阿根廷火地岛区的行政中心,世界最南的城市。乌斯怀亚城(55°S、68°W)位于火地岛的最南端,是阿根廷火地岛的首府,常住居民16000人左右,旅游旺季时,游客可达5~6万人,为世界最南的城市。 世界尽头火地岛是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的岛屿。它位于南纬52°~56°之间,东临大西洋,西与太平洋相接,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大陆相望,北隔麦哲伦海峡与南美大陆毗邻,是智利和阿根廷两国的最南端领土。其最南点就是闻名世界的合恩角。 乌斯怀亚西南面有一系列的小岛,中间有条水道叫作比格尔海峡,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乌斯怀亚扼海峡咽喉,东可去马尔维纳斯群岛,西达大洋洲,南到南极洲,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所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 自然风光南美洲最南端岛群。主岛火地岛呈三角形(底边临比格尔〔Beagle〕海峡)隔麦哲伦海峡与大陆相望。群岛总面积73,746平方公里(28,473平方哩),约2/3属智利,1/3属阿根廷。1881年两国同意自大西洋圣埃斯皮里图(Espiritu Santo)角沿西经线68°36'38″,以及东-西走向的比格尔海峡画定边界。但在伦诺克斯(Lennox)、皮克顿(Picton)、努埃瓦(Nueva)等岛以及海峡口数小岛的归属问题上仍有分歧。 火地岛地形多变。主岛北部大部为冰川地形,以湖泊及冰碛为主,高度在180公尺(600尺)以下,大西洋和麦哲伦海峡海岸地势低平。主岛西、南部及群岛为安第斯山脉的延伸,群峰海拔在2,100公尺(7,000尺)以上,如萨米恩托峰(Monte Sarmiento;2,300公尺〔7,550尺〕)、达尔文峰(2,438公尺〔7,999尺〕)等,并有高山冰川。夏凉冬冷,年降水量地区差异显著,智利德索拉西翁(Desolacion)岛菲利克斯(Felix)湾为4,600公厘(180寸),阿根廷里约格兰德(Rio Grande)仅500公厘(20寸)。南部和西部无遮蔽地带仅有苔藓和矮木。主岛中部有落叶山毛榉林,北部平原覆盖丛生草本植物。 冰川风光火地岛的冰川风光别具一格。冰川奇形怪状,雪山重峦叠嶂,湖泊星罗棋布。最大的法尼亚诺冰川湖方圆数百平方公里。周围群山环抱、森林密布,湖水清且静,风光秀美。火地岛的夏天是最美的,白天长达近20个小时,半夜23时太阳才落入海面,凌晨4~5时,太阳又升起。由于岛上的动植物资源保存较好,岛上有不怕人的海豹和企鹅,有优良品种的羊和众多的野兔,茂盛的山毛榉树构成了森林的主体。在岛南面的比格尔海峡一带,还时常有巨大、珍贵的蓝鲸出没。另外,火地岛的土著奥那族人的流浪式生活和风俗也独具特色。他们的房子非常简单,就是在地上插几根木棍,再搭上几张骆马皮,很像我们所说的窝棚。特殊的地域、神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旅游者来此观光。为此,阿根廷于1960年在岛上建立了国家公园。 乌斯怀亚港岛上的乌斯怀亚港距南极大陆最近处仅800公里。该港是阿根廷和其他国家去南极考察的后方基地,考察船都在这里补充燃料和食品。海港设备完善,有班轮定期通航阿根廷首都和智利火地岛首府蓬塔阿雷纳斯,并建有飞机场与岛外通连。市内主要街道圣马丁大街建在一片绿草如茵的山坡上,街两旁用锌铁皮建造的小屋精巧雅致。市内店铺多为旅馆、饭店和酒吧,旅馆规模不大,但服务水准较高。百货商店商品以御寒衣物等用具居多,还有体现南美风情的装饰、工艺品等。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豪华游艇和帆船来乌斯怀亚港停泊游玩,人们都愿意在这“世界的天涯海角”体验“世外桃源”的清净感受。以1870年就有阿根廷人前来定居,1893年正式建设城市。 火地岛国家公园阿根廷于1960年在岛上建立了国家公园。火地岛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南端的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南部的一个自然保护区,雪峰、湖泊、山脉、森林点缀其间,极地风光无限,景色迷人,到处充满着奇妙色彩。其他看点:乌斯怀亚是火地岛地区的首府,也是火地岛上位于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奇妙色彩,如今已成了迷人的风景点。乌斯怀亚印第安语,是“观赏落日的海湾”之意,当日落黄昏时,登上山岗,眺望晚霞中的海湾,水天一色,云霞似锦,美不胜收。 莫雷诺大冰川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位于阿根廷南部圣克鲁斯省卡拉法铁城西80公里,从巴里洛切往南直到南美大陆的尖端。这里已经接近南极,到了麦哲伦海峡。当地最有特色的旅游点要数莫雷诺大冰川。莫雷诺大冰川是经过几十万年的冰雪堆积而形成的活冰川,形成于2万年前冰川时期。整个冰川高达60多米,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每隔几十分钟就会崩溃一次。莫雷诺大冰川白茫茫一片,千姿百态,有的像飞禽走兽,有的如人物浮雕,有的形似利剑直刺蓝天,又有的好比晶莹璀璨的珊瑚。由于极地气候变化无常,夏日昼长夜短,晚上10点以后太阳才慢慢地消失在远处山谷,经过三四个钟头又迎来了新的黎明。漫长的白昼艳阳高照,突然间又狂风骤起,风雨交加,转瞬间又风平浪静,真是一日之内几度春秋。 其他看点卡拉法铁是阿根廷南部的一个小镇,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活冰川---莫雷诺的所在地。小镇上各种颜色、风格各异的房子错落有致,让人赏心悦目 历史变迁该岛原为印第安人奥那族、扬甘族和阿拉卡卢夫族居住地。1520年10月,航海家麦哲伦发现了被他命名的麦哲伦海峡时,首先看到的是当地土著居民在岛上燃起的堆堆篝火,遂将此岛命名为“火地岛”。1826~1836年始由英国海军部对该地进行系统勘测。1832~1836年间,英国生物学家查理 ·达尔文考察了火地岛,自此该岛名声大振。 自麦哲伦发现后350年间,群岛仍为当地奥那(Ona)族、雅甘(Yahgan)族和阿拉卡卢夫(Alacaluf)族印第安人所占有。1880年后,由于牧羊业兴起和发现金矿,智利和阿根廷开始移民。并于1881年商定了两国在该岛的划界。1884年,阿根廷在地处南纬54°47'的地方建立了政府行政机构乌斯怀亚市。1945年马南蒂亚莱斯(Manantiales)发现石油,使火地岛北部成为智利唯一油田。已铺设油管,通过麦哲伦海峡向智利中部输出石油。海上建立钻台外并有小炼油厂。1947年阿根廷在岛上又建立了海军基地。 经济活动火地岛主要经济活动是养羊,集中于岛的北部;其次是伐木、捕鱼和狩猎。工业仅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以及一些供本地消费的小型炼油厂、肉类冷冻厂等。比格尔海峡和麦哲伦海峡林带有采木业、阿根廷的乌斯怀亚(Ushuaia)和智利的波韦尼尔(Porvenir)有鱼虾加工以及狩猎。里约格兰德有肉类冷藏工厂,但大部分过剩的羊在本岛加工。公路不发达,无铁路。但主要居民点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Punta Arenas)和阿根廷的里奥加耶戈斯(Rio Gallegos)有空运连接。海上交通也重要;波韦尼尔与蓬塔阿雷纳斯之间有定期往返的船只,乌斯怀亚与智利的纳瓦里诺(Navarino)岛之间有海军舰艇航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