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火村 |
释义 | 广东省广州市城区东郊罗冈镇火村名称由来火村(Huǒcūn)在广州城区东郊、属罗冈镇。宋代叶氏建村,取名果 村。后钟氏迁入,改名火村。 历史古迹寻根一、生命之源——百年西泉古井 水由井而生,水是生命之源。西泉古井坐落在火村花厅西井街内,占地虽然只有约八、九平方米,却沉淀了百年的历史。井边竖立一块约七十公分高、五十公宽的碑块,碑上镌刻四个红色大字——“西泉古井”,右边旁刻着“咸丰元年仲冬吉旦”。俯看,井水清澈可见,饮之,清泉沁人心脾,取水泡茶,清爽甘甜,这正是古井独特所在。小孩从古井提水戏弄,村妇打水洗衣,好不热闹。 我们走近井旁,与洗衣服的钟婶交谈起来,倾听她与古井的故事,这位已70多岁老人说:“解决火村花厅村、岗头园村人民喝水难问题,古井功不可没。当年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时候,老百姓饥一餐饱一餐,穷苦人家只能用古井水冲茶吃木薯冲饥,苦苦养育几个儿女”。 不管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建设新农村,西泉古井始终是火村人民生命之源。时代变迁,房屋越建越多,古井水清甜依然。虽然现在社区居民都用上自来水,但村民还是喜欢用古井水洗衣服、用古井水帮小孩洗澡。 西泉古井,这是火村人永远的遗产。 二、期待重修显辉煌——西约庙 沿着杂草小径,来到西约庙,庙宇天井很小,建筑简单,但它供奉的却是洪圣大王,记载着关姓与钟姓的一段历史渊源。 原来,该庙本来是关水村的祠堂,当时全村人都姓关,由于旧时兵灾贼多,水旱涝荒等种种原因,村散了,人走了,村民决定把祠堂卖给种姓岗头园村人,因此改名为洪圣古庙,又称西约庙。该庙在清朝乾隆和光绪年间曾两次重修。由于日久失修,该庙现已断瓦灰落,杂草围绕,若不重修,西约庙将消失。重修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西约庙,再现古庙的历史辉煌,是火村人的心愿。 三、朝廷尚书 衣冠还乡——南园湛氏夫妇墓 湛若水又叫湛金泉,他是明朝三部尚书(现副总理称呼),火村岗头园的钟南园与新塘镇湛若水有着血缘关系。湛氏夫妇之墓安于火村小朗旧村处,墓穴阴深,听闻岗头园村村民想子孙考取官名,便去上香祈福。但目前这里也因日久失修,一片凄凉景象。 交通公交:B24(火村法雨寺). 575 .459和450(火村东站)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火村火村位于斋堂镇东南2.5公里,距109国道1公里,处南山沟1公里就到火村村从109国道柏油路经火村一直通北京双龙峡风景区。现有人口234户,614人(含90年代柏峪台村搬迁到这村)地域总面积22002亩,其中村落面积240亩,林地面积4566亩,灌木面积12453亩,果园869亩。主要产业种植业,矿泉水厂,旅游业主要物产红杏、核桃、煤、杏核,大枣,桃等。主要特产火村红杏(名优产品,并已注册) 如今,该村有红杏总面积500亩,一般年产10万公斤。每年阳历7月初红杏成熟,各地前来釆摘的人络绎不绝。红杏外形黄中透红,香甜适口,肉不沾核,核仁甘甜,馈赠亲友,无不称赞。 火村三面环山、一面向川,风景秀丽,已辟出双龙峡景区。村域自然景观分东西两村,中间三座小桥把两村相连,群山环抱是革命老区民风淳朴,在东村内可看到建于乾隆年间的过街楼两座,古槐4棵,不知年代挖的两眼古井和建于50年代的礼堂。从村里往山里行,绕过小山经过红杏林核桃林就到了由村民集资办起的北京双龙峡景区,山峡长15公里,老龙窝主峰海拔1646米,山泉水处海拔960米,景区入口处海拔480米,景区全长5公里,在景区入口处可乘坐小火车到景区内,可看到两个塘坝可蓄水一万多立方米。自然形成的25米以上的瀑布两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