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活血药
释义

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药。

功用

活血药物多辛散温通、善走血分,有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活血化瘀、破血消症、调经止痛、散瘀消肿及化,瘀止血、祛瘀生新等作用。部分活血化瘀药还有清心安神,利尿消肿,凉血祛风,通便下乳,利胆退黄等作用。

分类和适应证

根据药物作用的强弱和主治病证的不同,活血药可分为活血化瘀药和破血消症药两类。①活血化瘀药。主要用于血行障碍、瘀血阻滞引起的各种病证。如血滞经闭、行经腹痛、瘀血头痛、外伤及术后瘀血腹痛、风湿痹痛、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痈疽肿痛、跌打伤痛等。常用药有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姜黄、丹参、虎杖、益母草、鸡血藤、红藤、红花、桃仁、五灵脂、牛膝、穿山甲、泽兰、凌霄花、自然铜、血竭、王不留行、苏木、茺蔚子、马鞭草、水红花子、石见穿、皂角刺、牛角﨧等。②破血消症药。较活血化瘀药作用猛烈,有攻逐瘀血蓄结之势。用于大量瘀血停聚的蓄血证和气滞血瘀结为痞块的症瘕证。常用药有干漆、刘寄奴、虻虫、水蛭、?虫、蜣螂、斑蝥、三棱、莪术等。此外,某些活血药还可用治热病神昏、风湿热痹、水肿、黄疸、乳房胀痛、乳汁不下等证。

配伍

使用活血药时,首先应根据人体气血之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的关系,配合行气药,以增强活血散瘀的作用。同时应根据瘀血证的不同成因和病情配伍用药。如寒凝血瘀者,当配温里散寒药;热灼营血、血行不畅、热结血瘀者,当配清热凉血药;若属风湿痹痛,当配祛风湿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者,又当配补气药;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当配行气和营药;对症瘕痞块,当配软坚散结药。

用药注意

活血药大多能活血通经,有的还能破血、堕胎、催产,故妇女月经过多或孕妇当忌用或慎用。

现代研究

活血药一般都有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有扩张外周血管、提高心肌供血供氧量、改善脑血循环及增加病变器官血流量的作用;还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可改善血液的浓度、黏稠度、凝固性及血细胞聚集性的状态;有抗血栓形成、增强机体血液抗凝系统活性的作用。部分药物能改善微循环,多以通过改善微血管血流速度、解除微血管痉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实现的。有些药有活血调经的作用,能加强子宫收缩;有些药则有镇痛作用;也有些药有抗炎作用,可能与改善微循环、减少炎性渗出、加强对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及自身的抗菌作用有关;还有些药可调节体液及细胞免疫,有类似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某些药还有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

活血药广泛用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栓塞、脑血管痉挛等;血管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炎等;广泛性、弥漫性微循环障碍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炎等;增生性病变,如慢性肝脾肿大、结节性肉芽肿、麻风样结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丝虫病引起的象皮肿、腹腔内粘连性病变、瘢痕疙瘩等;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盆腔炎、子宫肌瘤、宫外孕、胎儿胎前死亡、胎盘滞留等;各种炎症,如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疖肿、乳腺炎、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外伤及烧伤感染等疾患;各种疼痛病证,如瘀血阻滞的胃肠道、肝胆疼痛、神经痛、术后疼痛、痛经、分娩痛、产后宫缩痛等;某些药可用治宫颈癌、外阴癌、皮肤癌、唇癌等。

活血祛瘀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活血祛瘀药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病症,但要性各有偏胜,需根据具体病情适当选用。

二、瘀血阻滞每兼气行不畅,为加强活血祛瘀作用,故常配合理气药同用。如瘀滞疮疡,有可配清热药同用。

三、活血祛瘀药每有伤血之虞,故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并宜适当佐以养血药同用。

四、瘀血阻滞而气虚不足者,可配补气药同用。

五、月经过多、孕妇对于活血祛瘀药应忌用或慎用。

其它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药物

一、活血祛瘀:赤芍药、牡丹皮、败酱草(清热药)、大黄、续随子(泻下药)、瞿麦、地耳草(利水渗湿药)、平地木(化痰止咳平喘药)、琥珀、合欢皮(安神药)、山渣(消食药)、茜草(止血药)、当归(补虚药)。

二、活血通络:红藤(清热药)、路路通(理气药)、虎杖(祛风湿药)。

三、活血止痛:接骨木、透骨草(祛风湿药)。

四、活血调经:香附(理气药)。

五、活血散结:麝香(开窍药)。

六、活血散瘀:玫瑰花(理气药)。

七、散瘀消肿:大蓟(止血药)。

八、散瘀消积:夜明砂(清热药)。

九、化瘀止痛:三七、蒲黄(止血药)、刺猬皮(收涩药)。

十、引血下行:牛膝(活血祛瘀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