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活动记录 |
释义 | 活动记录一个过程的一次执行所需信息的管理,是通过使用一个所谓活动记录的连续存储块来实现的。在PASCAL和C语言中,我们通常采用以过程为单位的动态存储分配方案。即:当一个过程被调用时,就把它的活动记录推入运行时存储栈的栈顶,而在控制返回调用程序时,再从栈顶弹出相应的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中各种域的作用如下: (1) 临时变量域——用来存放目标程序临时变量的值,如计算表达式时所产生的结果; (2) 局部数据域——用来存放过程本次执行中的局部数据、简单变量以及数组内情向量等; (3) 机器状态域——用来保存在调用一个过程之前有关机器状态的信息,其中包括各种寄存器的当前值和返回地址等; (4) 任选的存取链——为访问其它活动记录中所存放的非局部数据提供链地址(这在PASCAL语言中是需要用到的); (5) 任选的控制链——用以指向主调过程的活动记录; (6) 实在参数——用于存放主调过程为被调用过程所提供的实在参数信息(在活动记录中,我们列出了实在参数的存放空间,但是为了提高效率,有时参数是通过机器寄存器来传递的); (7) 返回值域——被调用过程用来为主调过程存放返回值的域。 每个活动记录都可分为定长部分和可变部分。定长部分用来存放那些在编译时就能确定其体积的量,如简单变量、常界数组等;可变部分用来存放只有在运行时,才能确定其体积的量,如可变数组、动态指针等。虽然只有在运行时,才能为这些可变体积的数据在活动记录的可变部分分配其存储空间,但在编译时却能产生通过活动记录的首地址(一般用一个指示器指示)来访问它们的目标代码,这是因为在该活动记录的定长部分,已设定了存放确定其体积的有关信息的域(如数组的内情向量),而这些域在活动记录中的相对位置是恒定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