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混凝土外加剂手册
释义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混凝土外加剂手册》

作者:田培,刘加平,王玲,冉千平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2009年8月第1版

开本:16 开

字数:652 千字

页数:408 页

ISBN:978-7-122-05839-3

定价:78.00 元(精装)

内容简介

《混凝土外加剂手册》较全面地介绍了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性能、技术指标、生产技术、使用方法和贮存等内容,并对外加剂应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通过外加剂在一些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了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

读者对象

《混凝土外加剂手册》内容全面,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供从事建筑设计,外加剂研究、生产和应用,以及混凝土材料设计、施工、管理和教学人员参考。

前 言

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已有80多年的历史,随着外加剂新品种不断出现和性能提高,目前使用已相当广泛,是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分,被人们称为混凝土的第五组分。工业发达国家混凝土中有50%~80%掺有各种外加剂,我国掺外加剂的混凝土也达到40%左右。混凝土外加剂品种多样,功能各异。在混凝土中,使用外加剂的主要目的有:

① 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特别是混凝土的耐久性;

② 促进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如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水下混凝土及喷射混凝土等;

③ 化学外加剂还促进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更多的应用,有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在不断探求降低成本和高耐久性前提下,可以预料,外加剂在未来的混凝土生产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研究、生产和应用外加剂的单位较多,许多单位都有本单位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成果及经验,但各单位在深度和广度上是不一致的。根据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要求,遂组织了从事外加剂研究较早并卓有成效的单位与人员参加了手册的编写,目的是将我国的外加剂生产技术作较全面的总结和介绍,以实现成果的交流与共享,推动我国外加剂行业更好的发展。编著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是国内开展外加剂研究最早的单位之一,成果较多,制定了多项混凝土外加剂国家与行业标准,近期又主持第二次全面修订GB 8076国家标准,该标准新增了国内新近开发的高性能减水剂的检测方法与性能指标;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是目前国内集外加剂研究、生产和应用于一体的企业之一,科技力量雄厚,是国内知名企业,高效减水剂被国家评为名牌产品,产品广泛用于国内各类重点及大型工程。

本手册内容除搜集整理国内外资料外,还包含编写单位的科研、生产与应用方面的成果与经验总结;既介绍了传统外加剂产品,也介绍新近研发的产品。本书共分8章。第1章引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2008年我国外加剂生产现况”调查资料,详细介绍我国外加剂现况,以及今后水泥、混凝土和外加剂发展方向。第2章简略介绍外加剂的定义、分类、命名和术语。第3章全面介绍外加剂品种、性能、生产技术等。其中电离剂是有别于化学外加剂和矿物外加剂,此种外加剂我国虽不生产,但试验结果显示了一些奇特性能,书中也作了简介。近期由于国内对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视,严格限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及碱含量,过去一些外加剂常用的传统组分受到了限制,本书对一种无氯低碱、既可用作早强组分又可作防冻组分的硫氰酸钠的几种制造方法及性能作了详细介绍。这样,外加剂企业在获取外加剂组成方面又多了一种新的选择。第4章介绍外加剂的选用原则。第5章对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作了较详细的阐述,由于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从理论认识其影响因素,对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第6章介绍了各种外加剂在一些重大工程的应用实例,从这些实例可以看出,做好工程服务关键问题是什么,这对从事工程服务的人员有很高参考价值。第7章是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这是编写单位在工作中遇到并处理过的一些问题,这些工程质量事故有的是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有的是未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其原因分析方法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8章介绍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标准,这对于从事外加剂研究和外贸的人员有一定实用意义。由于篇幅有限,第3章着重介绍外加剂品种、生产和性能,其他章节比较简略。

本书的出版,对于从事与混凝土外加剂相关工作的人员认识、正确掌握、选择和使用外加剂会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

由于撰写人员知识面的限制,书中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予以指正,编者不胜感谢。

田培

2009年6月

目 录

第1章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我国外加剂的现状

1.1.1 高效减水剂与高性能减水剂

1.1.2 膨胀剂

1.1.3 速凝剂

1.1.4 木质素磺酸盐外加剂

1.1.5 缓凝剂

1.1.6 引气剂

1.1.7 复合型外加剂

1.2 水泥与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1.2.1 胶凝材料发展趋势

1.2.2 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混凝土外加剂发展趋势

1.3.1 木质素磺酸盐

1.3.2 萘系减水剂

1.3.3 其他合成聚合物和共聚物

1.3.4 聚羧酸盐系

1.4 结语

第2章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和术语

2.1 分类

2.2 命名

2.3 术语

2.3.1 基本术语

2.3.2 性能术语

第3章 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性能和生产技术

3.1 高性能减水剂

3.1.1 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

3.1.2 生产所用主要原材料及其检测方法

3.1.3 生产工艺

3.2 高效减水剂

3.2.1 萘系高效减水剂

3.2.2 蒽系减水剂

3.2.3 氨基磺酸盐系减水剂

3.2.4 脂肪族羟基磺酸盐系减水剂

3.2.5 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

3.2.6 古马隆系高效减水剂

3.2.7 聚苯乙烯磺酸盐减水剂

3.3 普通减水剂

3.3.1 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

3.3.2 腐殖酸减水剂

3.4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和缓凝高效减水剂

3.4.1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和缓凝高效减水剂的技术要求

3.4.2 缓凝剂的品种及其主要性能

3.4.3 缓凝减水剂主要品种和性能特点

3.4.4 缓凝型外加剂主要用途

3.4.5 缓凝型外加剂主要应用范围

3.4.6 缓凝型外加剂的作用机理

3.4.7 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

3.4.8 缓凝型外加剂应用技术要点

3.5 早强剂/早强减水剂

3.5.1 概述

3.5.2 早强剂按照化学成分分类

3.5.3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5.4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应用技术要点

3.5.5 早强型外加剂使用注意事项

3.5.6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3.6 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

3.6.1 概述

3.6.2 引气剂的种类与化学结构

3.6.3 混凝土引气剂的气泡性能

3.6.4 掺引气剂的混凝土性能

3.7 防水剂

3.7.1 概述

3.7.2 无机防水剂

3.7.3 有机防水剂

3.7.4 防水剂的应用

3.7.5 防水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3.8 膨胀剂

3.8.1 膨胀剂研究概况

3.8.2 膨胀剂的种类及膨胀机理

3.8.3 膨胀剂的应用范围

3.8.4 影响膨胀剂膨胀作用的因素

3.8.5 膨胀剂的选用

3.8.6 膨胀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3.8.7 膨胀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8.8 膨胀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9 速凝剂

3.9.1 定义及分类

3.9.2 速凝剂的作用机理

3.9.3 各种速凝剂的生产

3.9.4 性能

3.9.5 用途

3.9.6 应用技术要点

3.10 泵送剂

3.10.1 概述

3.10.2 泵送剂的组成

3.10.3 泵送混凝土的特点和施工

3.10.4 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0.5 生产质量控制

3.11 防冻剂

3.11.1 混凝土冬期施工

3.11.2 冬期施工用防冻剂概述

3.11.3 防冻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1.4 防冻剂工程应用技术要点

3.12 絮凝剂

3.12.1 定义及种类

3.12.2 絮凝剂的分子结构及生产工艺

3.12.3 絮凝剂的主要性能特点

3.12.4 絮凝剂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3 减缩剂

3.13.1 减缩剂的减缩作用机理

3.13.2 减缩剂的品种与化学组成

3.13.3 混凝土减缩剂的合成工艺

3.13.4 混凝土减缩剂的应用研究

3.14 保塑剂

3.14.1 概述

3.14.2 保塑剂的组成及作用机理分析

3.14.3 保塑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4.4 国内主要保塑剂品种及性能

3.15 增稠剂

3.15.1 概述

3.15.2 增稠剂的作用机理

3.15.3 增稠剂对新拌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5.4 增稠剂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5.5 应用技术要点

3.16 阻锈剂

3.16.1 定义及种类

3.16.2 常用阻锈剂及其作用机理

3.16.3 阻锈剂的性能指标

3.16.4 阻锈剂推荐掺量及影响

3.16.5 掺阻锈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6.6 用途及主要应用范围

3.16.7 阻锈剂的应用效果及限制

3.16.8 阻锈剂应用技术要点

3.17 加气剂

3.171 概述

3.17.2 加气剂品种及机理

3.17.3 应用技术要点

3.17.4 加气混凝土

3.18 碱?集料反应抑制剂

3.18.1 概述

3.18.2 碱?集料反应抑制剂

3.19 灌浆剂

3.19.1 概述

3.19.2 灌浆剂的品种

3.19.3 灌浆工程对灌浆材料(灌浆剂)的要求

3.20 锚固剂

3.20.1 概述

3.20.2 锚固剂的分类及特性

3.20.3 有机锚固剂与无机锚固剂的优缺点

3.21 砌筑砂浆增塑剂

3.21.1 概述

3.21.2 砂浆塑化剂

3.21.3 微孔塑化剂

3.21.4 高效塑化粉

3.22 水泥电离剂

3.22.1 概述

3.22.2 试验所用原材料

3.22.3 电离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22.4 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22.5 电离剂其他有关使用效果的试验

3.22.6 结论

3.23 硫氰酸钠——可供选择的非氯早强剂

3.23.1 概述

3.23.2 硫氰酸钠在建筑外加剂中的应用

3.23.3 硫氰酸钠混凝土的优点

3.23.4 硫酸氰酸钠的化学特性

3.23.5 硫氰酸钠不同的生产方法

3.23.6 硫氰酸钠的型号、包装及贮运

3.23.7 硫氰酸钠的主要应用领域

3.23.8 硫氰酸钠定价

3.23.9 硫氰酸钠的存放及使用方法

3.24 混凝土表面处理剂

3.24.1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的分类

3.24.2 界面剂改善新旧混凝土黏结强度机理

3.24.3 影响新老混凝土黏结强度的因素

3.24.4 工程应用

3.25 混凝土养护剂

3.25.1 概述

3.25.2 养护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3.25.3 养护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25.4 养护剂的工程应用

3.25.5 高渗透成膜型混凝土养护剂的研制

3.26 混凝土脱模剂

3.26.1 概述

3.26.2 混凝土脱模剂的主要类型及优缺点

3.26.3 脱模剂的脱模机理

3.26.4 脱模剂应具备的性能

3.26.5 脱模剂的标准及检测方法

3.26.6 选用脱模剂应考虑因素

3.26.7 脱模剂的制备

3.26.8 脱模剂在工程中的应用

3.27 着色剂

3.27.1 混凝土着色剂的分类

3.27.2 混凝土着色剂的生产

3.27.3 使用

3.27.4 应用范围

3.27.5 质量控制

3.28 矿物外加剂

3.28.1 磨细矿渣

3.28.2 粉煤灰

3.28.3 硅灰

第4章 混凝土外加剂品种的选用

4.1 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功能

4.2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使用目的选用

4.3 选用外加剂的注意事项

第5章 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5.1 水泥的基本知识与性能

5.1.1 水泥的种类

5.1.2 组成和水化

5.1.3 水泥的技术性质

5.2 混凝土的基本知识与性能

5.2.1 混凝土分类和特点

5.2.2 混凝土的组成、结构和性能

5.2.3 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

5.3 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5.3.1 概念

5.3.2 测试方法

5.3.3 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第6章 外加剂工程应用实例

6.1 萘系高效减水剂的工程应用

6.1.1 萘系高效减水剂在桥梁锚碇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应用

6.1.2 萘系高效减水剂在核电工程的应用

6.2 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的工程应用

6.2.1 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在隧道工程的应用

6.2.2 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在桥梁工程的应用

6.2.3 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在清水混凝土工程的应用

6.2.4 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在液化天然气混凝土工程的应用

6.3 膨胀剂的工程应用

6.4 引气剂的工程应用

6.4.1 引气剂在景洪水电站的应用

6.4.2 引气剂在龙滩水电工程的应用

6.5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6.5.1 概述

6.5.2 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6.5.3 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6.5.4 在桥梁和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6.6 灌浆剂的工程应用

6.6.1 概述

6.6.2 在江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应用

6.6.3 在京珠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的应用

6.7 减缩剂的工程应用

6.7.1 工程概况

6.7.2 面板混凝土配合比防裂设计技术要点

6.7.3 减缩剂的性能特点

6.7.4 减缩剂制备面板混凝土

6.7.5 应用情况

6.8 矿物外加剂的工程应用

6.8.1 工程概况

6.8.2 关键技术要点

6.8.3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6.8.4 预应力箱梁用粉煤灰混凝土制备

6.8.5 工程应用情况

第7章 混凝土工程事故质量分析

7.1 内蒙古某大厦底层楼板局部混凝土凝结异常原因分析

7.1.1 工程概况

7.1.2 混凝土凝结异常原因分析

7.1.3 结论

7.2 某地区综合楼六层混凝土开裂原因的分析研究

7.2.1 概述

7.2.2 现场考察

7.2.3 混凝土芯样检验

7.2.4 结论

7.3 内蒙古某电厂2#冷却水塔淋水构架短期内破坏原因分析

7.3.1 概述

7.3.2 现场考察

7.3.3 碱?集料反应情况分析

7.3.4 混凝土构件损坏原因分析

7.3.5 结论

7.4 河南某机场道肩混凝土破坏原因分析

7.4.1 概述

7.4.2 现场考察

7.4.3 混凝土破坏原因的分析研究

7.4.4 结论

7.5 某市立交桥引桥混凝土破坏原因分析

7.5.1 概述

7.5.2 破坏情况及统计分析

7.5.3 芯样分析结果

7.5.4 对该立交桥的补充试验

7.5.5 结论

第8章 国外混凝土外加剂标准摘编

8.1 JISA6204:2006日本混凝土外加剂标准

8.1.1 外加剂定义

8.1.2 种类

8.1.3 外加剂的质量

8.2 EN934 2 2001欧洲混凝土、砂浆和水泥净浆外加剂标准

8.2.1 EN934 2引用以下术语和定义

8.2.2 性能要求

8.3 ASTMC494/C494M?05 美国混凝土化学外加剂标准规范

8.3.1 一般要求

8.3.2 匀质性和等效性

8.4 AS1478.1—2005澳大利亚标准混凝土、砂浆、净浆的化学外加剂

8.4.1 要求

8.4.2 匀质性检测

8.5 ASTMC260?01美国混凝土引气剂标准规程

8.5.1 引气剂性能

8.6 ASTMC1017/C1017M?03美国流态混凝土用化学外加剂标准

8.7 ASTMC1141?01 美国喷射混凝土外加剂标准规范

附录 混凝土外加剂国家标准第二次修订(GB/ 8076—2008)主要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