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汇通医学
释义

汇通医学(Huitong medicine)是以振兴中国医学为目的,全面吸收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汇通现代医学与中国医学,融合成一门新医学的科学,不同于中西结合医学,也不同于中西医学汇通。

所谓西医,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我们一般所说的西医,实际上是指近代和现代医学,是传统中医人对现代医学的称谓。在过去的中国被称为新医,与旧医(中医)相对立。

相对于中医和西医的概念,历史上还有一个中西医汇通与汇通派。中西医汇通的概念提出很早。历史上的中西医汇通派是一些思想上受到改良主义影响,学术上接受了西方医学和其他科学,以振兴发扬中国医学为目的,主张引进西方医学中先进的理论、技术与中医汇通的学术派别。因时代和当时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当时的中西医汇通派的汇通成就,大体上以任应秋“汇而未通”之评为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汇通派因中西结合的出现而终结。

当代活跃在基础、临床、科研各个领域的所谓中西医结合,实际上也起源于中西医汇通。换句话说,中西汇通是中西结合的鼻祖。

所谓“汇通医学”,是现代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的汇通,是一门现代专门学科。他抛弃了所谓“西医”的概念,所以,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中西医汇通”。中“西”医汇通的概念只存在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中“西”医汇通是部分中医人的看法,而且只是一个历史名词。

所谓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现代医学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中西医结合是中、现代医学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

中西医结合发轸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中西医结合,不存在什么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只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所以,目前的中西结合,是一种没有体系,没有目标的大杂烩。同样,中西医结合也没有归宿。如果有归宿,那只能是一个,要么归于中,要么归功于西,即西同化中,或者中同化西,或者两者共同形成一门新的医学。

大量的中西结合实践发现,在许多场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中西无法结合,或者,结而不合。所谓中西医结合医学,在很多情况下,中西结合的结果是“结而合于西”。大多数情况下矛盾重重,以教科书与医学手册这类的问题最多。严重是给研究生使用的教材,更是错误百出。

更有一些非医学专业人员的言论,认为中、西医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不可能结合,更不可能汇通。

最早明确提出中西医汇通思想的人则是洋务派李鸿章。1890年李鸿章在为《万国药方》作序时提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他明确提出“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的主张。

西洋医学在我国广泛传播,引起了中医界的普遍重视。一些中医界的人士逐渐形成了中西医汇通的思想和学派,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目前认为,中西医汇通派的汇通成就,大体上以“汇而未通”之评为定论,大致有以下几种认识。

有人认为,中西医汇通派在近代“一度代表着中医学发展的主要潮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大部分的著名中医学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中西医汇通这一行列,而这一现象说明,中西汇通为中国医学之主流。中西医汇通的思想在近代中医界贯穿始终,否定汇通派,就是否定近代中医。从临床上看,代表中医学的主流依然是中西医汇通派。

中西医汇通派对近代中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学者认为,中西医汇通是当代中西医结合的继承;或者把中西医汇通可以看成中西医结合的前期阶段。中西医汇通的经验、教训为当前中医学术的开拓、中西医结合和多学科研究中医提供了必要的借鉴和思路。

重新开创医学汇通

中西医汇通派在世纪之交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他们的发展因中西结合的兴起而消亡,也有其历史必然性。但中国医学的发展决不会停留。但新的环境下,以现代科学为背景的中国医学,决不能一直徘徊在“因土生木,脾属土,肝属木,所以治疗肝病,要补脾土以养肝木”这样的极简单的“取类比象”中。

自从现代医学慢慢走进中国,有多少志士仁人,呕心沥血,研究探讨,试图接纳现代医学的一些理论,对古老的中医学进行改良,实现“中西医汇通”,可是从明代到现在,历经数百年,中西汇通没有实现,倒是出现了中医从主流走向消亡。就现时整个社会和医疗体制而言,作为学派,已经没有“纯中医”。纯中医只存在于江湖郎中之中(见文章:简易中医派别辨别法)。在社会中,已经没有纯中医的生存环境。

中医的权威专家们一方面大力倡导仅使用古人用过的名词和概念,一方面又极力反对使用新名词,许多具有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胞学意义的现代名词,仍势不可挡地在中医学中扩散开来。

中医药大学教材的中医内科学中“炎症”“肿瘤”“感染”等名词或概念到处都是,“激素”、“代谢”、“听诊”、“CT”充斥所有中医教科书,中医大学本科不得不花费学时的30%,来学习现代医学生理、生化、微生物、病理等课程。虽然其现代医学水平仅相当于全日制中专,但对于受传统势力控制极深的中医系统来说,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

当代中医人,如果只是熟读中医经典,只是掌握温病和六经辨证等古典医学知识,不认识“脑膜炎”、“肝炎”、“传染病”,“癌”就根本进不了临床,也无法行医(祥见中医革命之一: 中医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都是汇通的结果,只不过因汇而全通,汇而后通,汇于无形,不被大家认识,或者不被大家承认罢了。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由阴阳学说、精气学说、卫气营血学说、经络学说、藏象五行学说、证候理论等组成。这些理论构成了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如何使这些理论与现代科学接轨,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的环节。这些学说是与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最难相容的医学理论,也是现代西方医学研究者们难以理解的理论问题。如何发展这些理论,使之不被现代社会和现代医学淘汰,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中国医学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

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软件没计思想和人工智能兴起后,我们以它为工具,对中医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古老的中医学中,含有面向对象和人工智能的思想。以面向对象的观点来分析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对我们认识中医有极大帮助,以人为“类对象”,可把中医理论分为四个等级,或者叫四个认识水平或层次。第一级为阴阳,第二级为卫气营血,第三级为经络、脏腑,第四级为症状、疾病。第四级的认识,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基本相同。四个认识水平的划分,为我们统一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找到了一个立足点。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体验和社会现实,经过多年的医学院校和中医院校的教学与临床实践,为中国医学的一席之地,罗文新提出当代“汇通医学”的概念,即把古旧的“中西医汇通”变为现代医学与中国医学汇通,把中西初步的汇通实践变为汇通理论体系与实践全面的“汇通医学”。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汇通医学”,并逐淅发展出汇通医学基础理论,汇通生理学,汇通病理学,汇通诊断学,汇通证候学,汇通内科学,汇通外科学,汇通骨科学,汇通儿科学,汇通妇科学,汇通康复医学、汇通老年病学、汇通营养学、汇通养生学等各个汇通医学分支。完成了中国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的整体转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34:47